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蚌多糖生物活性与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洁莹 史万忠 +2 位作者 刘瑾 元唯安 朱蕾蕾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河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23年9月与河蚌多糖相关的文献,归纳河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比较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参数下河蚌多糖提取物的... 目的为河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23年9月与河蚌多糖相关的文献,归纳河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比较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参数下河蚌多糖提取物的差异。结果河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镇痛、抗炎,抗乙型肝炎病毒、保肝等生物活性。河蚌多糖多以热水(80~100℃)提取法为基础,辅以微波或超声等提取方法,但工艺参数差异较大;提取液多以醇沉方式获得粗提物;纯化后的河蚌多糖在单糖组成(葡萄糖占比较大)、分子量(400~1700kDa)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需加强河蚌多糖提取工艺-药效关系、活性成分构效关系、化学修饰-药效关系等研究,为相关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蚌多糖 生物活性 提取 纯化 工艺
下载PDF
复方连翘膏改良制剂与中药提取液配伍相容性研究
2
作者 孙华燕 谢紫烨 +1 位作者 王欢欢 黄晓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42-2745,共4页
目的考察复方连翘膏改良制剂与中药提取液配伍相容性。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提取原制剂中药有效成分。采取乳膏基质和水溶性软膏基质制备基质,配伍有效成分提取液,采用离心实验、高温实验、低温实验进行稳定性初筛,以... 目的考察复方连翘膏改良制剂与中药提取液配伍相容性。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提取原制剂中药有效成分。采取乳膏基质和水溶性软膏基质制备基质,配伍有效成分提取液,采用离心实验、高温实验、低温实验进行稳定性初筛,以软乳膏是否发生破乳、析水、分层等定性指标作为提取液与改良制剂相容性评价指标。观察制剂体系稳定性和基质对连翘苷、黄芩苷含量测定的干扰情况。结果10种空白基质均符合制剂制备要求。加入提取液后,制剂性状差异较大。处方2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改良制剂性状良好,初筛实验合格;处方5、6为聚乙二醇软膏,与提取液配伍相容性良好。非离子乳化剂所得制剂发生乳膏不凝固、析水、破乳、分层等表现。结论以聚乙二醇为基质的软膏剂和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的乳膏剂具备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连翘膏 改良制剂 中药提取液 配伍相容性
下载PDF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和聚多巴胺纳米载体递送阿帕替尼的性质研究
3
作者 余炜 黄静 +5 位作者 余辉 魏丞 范芳 林海燕 林剑扬 翁金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和聚多巴胺的纳米载体递送阿帕替尼的效能。方法利用介孔二氧化硅(MSN)的高效药物递送能力和聚多巴胺(PDA)的pH响应性,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根据静电复合法设计了一种pH响应性聚多巴... 目的探讨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和聚多巴胺的纳米载体递送阿帕替尼的效能。方法利用介孔二氧化硅(MSN)的高效药物递送能力和聚多巴胺(PDA)的pH响应性,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根据静电复合法设计了一种pH响应性聚多巴胺(PDA)包覆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给药系统(MSNs@PD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Zeta电位改变验证MSNs@PDA系统制备是否成功。测定MSNs@PDA-Apa的载药量和包埋率。CCK-8法评价体外细胞毒性。Transwell法评价细胞迁移。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Zeta电位改变验证MSNs@PDA-Apa制备成功。MSNs@PDA-Apa的药物载药量为2.4%,包埋率为48%±2.5%。MSNs@PDA-Apa组的细胞毒性呈浓度依赖性,当浓度达到10μg/mL时,PC-9细胞的存活率仅为30%左右。与Apa组相比,MSNs@PDA-Apa组对细胞迁移的效果明显增强。结论MSNs@PDA-Apa具有较高的药物传递效率,表现出对肿瘤细胞的良好杀伤作用,有望为未来的药物传递系统的构筑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阿帕替尼 MSNs@PDA-Apa 纳米粒子
下载PDF
共载黄芪甲苷-黄连素/白及多糖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程 闫梦茹 +4 位作者 郑卓 葛鹏辉 罗国平 赵宁 薛守宇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31-34,76,共5页
利用白及多糖的生物黏附性制备共载黄芪甲苷-黄连素/白及多糖微球(AS-IV-BBR/BSP-Ms),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得到共载AS-IV-BBR/BSP-Ms,微球粒径在30~40μm,Zeta电位为-21.4 mV,且30 min内溶胀率达54.3%;红... 利用白及多糖的生物黏附性制备共载黄芪甲苷-黄连素/白及多糖微球(AS-IV-BBR/BSP-Ms),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得到共载AS-IV-BBR/BSP-Ms,微球粒径在30~40μm,Zeta电位为-21.4 mV,且30 min内溶胀率达54.3%;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黄芪甲苷和黄连素被包裹于白及多糖微球内部;DSC分析表明,在t=121℃时,出现尖锐吸热峰,热稳定性较好;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该微球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_(50))为8.23 mg/mL。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微球性能评价达到预期目标,可为下一步药效学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黄连素 白及多糖 微球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多剂型外用制剂微生物限度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张善革 王磊 安雅婷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71-175,共5页
目的 以60多种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外用制剂为基础,研究各种不同剂型外用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验证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在加入试验菌方式上从最后加入试... 目的 以60多种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外用制剂为基础,研究各种不同剂型外用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验证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在加入试验菌方式上从最后加入试验菌改为在配制样品过程中,加在试验用供试液内,模拟样品已受到污染,使试验更接近真实,试验菌的回收率0.5~2.0。在制剂微生物检验验证过程中,需氧菌总数(the total number of aerobic bacteria,TAMC)、霉菌及酵母菌总数(the total number of mold and yeast,TYMC)采用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中和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控制菌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和中和法进行方法适应性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重新建立了医院外用制剂产品的微生物限度的检验方法。各实验菌的回收结果均在0.5~2.0,控制菌检测结果可行。结论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笔者对所列制剂的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检验方法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制剂 微生物限度 验证方法 平皿法 薄膜法 中和剂法
下载PDF
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制备与质量标准及初步活性研究
6
作者 叶小玲 聂华 +5 位作者 古炳明 刘小敏 吴慧敏 杨晓如 谭家伟 许俊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6,共8页
目的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同时探究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并经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鉴定所得固体复合物;采用两步高压乳匀... 目的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同时探究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亚微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并经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鉴定所得固体复合物;采用两步高压乳匀法制备复合物亚微乳,应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考察该制剂对HCT-116细胞的作用效果。结果复合物中紫杉醇3312.76 cm^(-1)和3513.92 cm^(-1)的红外光谱吸收峰消失,且DSC分析显示在154.56℃处出现一个明显的新的吸收峰,表明紫杉醇可能与天然冰片偶联,形成新的复合物。复合亚微乳最佳处方为10%脂肪酸甘油酯,原料药0.44%[紫杉醇-天然冰片(1∶3)],3%混合乳化剂[蛋黄卵磷脂-泊洛沙姆188(1∶2)],2.0%甘油,0.3%油酸;最佳工艺为80℃乳化,60 MPa高压均质10次,再于100℃水浴灭菌45 min。细胞MTT实验中其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0.75μg·mL^(-1),细胞克隆实验结果中,空白对照组、紫杉醇原料药及紫杉醇-天然冰片亚微乳的划痕愈合面积分别为(36.44±3.35)%、(13.59±9.28)%、(8.30±4.09)%(P<0.05);平板克隆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紫杉醇原料药组,亚微乳组细胞克隆率分别为(37.92±0.729)%、(9.16±1.335)%、(3.36±1.065)%(P<0.05)。结论紫杉醇-天然冰片亚微乳注射液处方及工艺合理,质量稳定。细胞实验表明,该亚微乳注射剂能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天然冰片复合物 亚微乳 HCT-116细胞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和正交设计的冠心苏合滴丸制药生产工艺参数优选的方法研究
7
作者 崔红新 郭颖 +4 位作者 陈晓莹 朱芳静 韩景仁 赵迪 黄琼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9期2410-2414,共5页
目的利用粗糙集理论和正交设计研究制药生产工艺参数之间的规律,探求优选生产工艺参数优选的数学方法。方法采用粗糙集理论方法,以冠心苏合滴丸生产工艺参数优选为案例,利用正交设计试验预处理数据,建立决策表,通过粗糙集规则模型动态... 目的利用粗糙集理论和正交设计研究制药生产工艺参数之间的规律,探求优选生产工艺参数优选的数学方法。方法采用粗糙集理论方法,以冠心苏合滴丸生产工艺参数优选为案例,利用正交设计试验预处理数据,建立决策表,通过粗糙集规则模型动态分析工艺参数对结果的影响,优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当冠心苏合滴丸生产工艺的参数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分别与药液温度和冷却剂温度的水平逐渐增高时,溶散时限的平均水平呈现低-高-低的动态变化趋势;但当药液温度和冷却剂温度水平逐渐增高时,溶散时限的平均水平呈现动态的递减变化趋势。药物与基质的配比为1∶2,药液温度为70℃,冷却剂温度为12~14℃时,为冠心苏合滴丸生产工艺的参数的最佳组合。结论粗糙集理论能够动态、全面地分析制药生产工艺参数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了一种研究提高制药生产工艺质量的数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正交设计 决策规则模型 冠心苏合滴丸
下载PDF
光甘草定烟酰胺纳米乳的制剂评价与透皮吸收
8
作者 赵海燕 陆金玲 +2 位作者 鲁妍 黄雨洁 王少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68-473,共6页
为提高光甘草定和烟酰胺的透皮吸收性能,利用两种高能乳化法制备了纳米乳(HPH-NE和HSSU-NE),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能进行了评价与考察.结果表明:两种纳米乳颗粒均为规则球形,未见聚集现象,平均粒径分别为51.60... 为提高光甘草定和烟酰胺的透皮吸收性能,利用两种高能乳化法制备了纳米乳(HPH-NE和HSSU-NE),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能进行了评价与考察.结果表明:两种纳米乳颗粒均为规则球形,未见聚集现象,平均粒径分别为51.60 nm和42.98 nm,Zeta电位分别为-50.44 mV和-68.50 mV,并且在离心、4℃和20℃以及加速试验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两种方法制成的纳米乳相对普通乳液具有更好的皮肤渗透性能,光甘草定的平均渗透速率提高3~5倍,烟酰胺的平均渗透率提高1.6~2.6倍,为光甘草定的纳米制剂以及化妆品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 高压均质法 高速剪切超声法 光甘草定 烟酰胺 稳定性 透皮吸收
下载PDF
miR-34a和米铂共载阳离子脂质体的构建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9
作者 王丹 孟月 +4 位作者 王晓葳 王雪蕾 王晓波 苏嘉怡 夏桂民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5期410-419,共10页
目的 构建共载miR-34a和米铂阳离子脂质体,以协同增效,用于肿瘤的化疗。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米铂阳离子脂质体(MCL),将MCL与miR-34a共孵育,构建共载miR-34a和米铂的阳离子脂质体(MCL/miR-34a)。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电位、米铂含量... 目的 构建共载miR-34a和米铂阳离子脂质体,以协同增效,用于肿瘤的化疗。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米铂阳离子脂质体(MCL),将MCL与miR-34a共孵育,构建共载miR-34a和米铂的阳离子脂质体(MCL/miR-34a)。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电位、米铂含量和抗肿瘤活性为指标,对辅助磷脂(DOPE、DOPC、DMPC、DSPC、PC-98T)的种类、阳离子磷脂DOTAP/DOPE比、N/P、DSPE-mPEG2000及胆固醇用量进行筛选;选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在细胞(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人肝癌细胞系HepG2、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KB和人胰腺癌细胞系As PC-1)水平评价MCL/miR-34a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构建的MCL/miR-34a粒径均匀[(200±23)nm]且分布窄(PDI=0.242±0.01)、电位适宜[(45±8)m V]、包封率高(miR-34a的包封率99.2%,米铂的包封率99.8%),细胞水平上抗肿瘤活性显著优于单药米铂或mi R-34a。结论 成功构建的MCL/miR-34a可显著提高miR-34a和米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核酸药物与小分子化疗药物共同递送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 米铂 MIR-34A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连翘与陈皮混合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优化
10
作者 施靖 梁婕 +2 位作者 赵宇波 王红芳 李国川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6期73-78,共6页
目的优选保和颗粒组方中连翘、陈皮混合挥发油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饮片粉碎粒度、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以β-CD与挥发油比例(g∶m L)、包合时... 目的优选保和颗粒组方中连翘、陈皮混合挥发油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饮片粉碎粒度、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以β-CD与挥发油比例(g∶m L)、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含油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同上法优选包合工艺并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将饮片粉碎至20目,加10倍水提取3 h。最佳包合工艺,β-CD∶挥发油为7∶1(g∶m L),45℃下包合反应3 h;紫外光谱扫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薄层色谱等结果均证明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制成的包合物中连翘及陈皮混合挥发油的包合率为95.13%,包合物收率为87.84%,包合物含油量为10.29%,综合评分为76.70分。结论优化后的连翘及陈皮混合挥发油提取、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陈皮 挥发油 提取 包合 Β-环糊精 工艺优选
下载PDF
眼用曲安奈德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外释放研究
11
作者 张雁冰 宁燕 +2 位作者 张锐 张雁霞 孙树茂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3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眼用曲安奈德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外释放方法。方法:采用超声乳化、减压蒸发、冷冻干燥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曲安奈德(TA)微球,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研究。结果:TA/PLGA投料比为30∶70,二氯甲烷/... 目的:研究眼用曲安奈德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外释放方法。方法:采用超声乳化、减压蒸发、冷冻干燥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曲安奈德(TA)微球,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研究。结果:TA/PLGA投料比为30∶70,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为50∶50,PLGA比例(分子量a∶b)为75∶25,PLGA投料量为1500 mg,乳化剂浓度为1%是最佳工艺参数。PLGA-TA微球释放的实时药物浓度和累积释放率低于TA原料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原料药相比,PLGA-TA微球的药物释放速率较慢,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能,为后续开展体内研究提供了体外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曲安奈德 制备 体外释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siRNA纳米递送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鑫 梁霄 +3 位作者 文武龙 张炜烨 杨婧 王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5期392-396,419,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也带来诸多副作用。RNA干扰技术是指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RNA在体内诱导靶基因m RNA产生特异性降解,进而引起不同水平的基因沉默,具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也带来诸多副作用。RNA干扰技术是指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RNA在体内诱导靶基因m RNA产生特异性降解,进而引起不同水平的基因沉默,具有高效、高特异性、低毒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巨大潜力。小干扰RNA(si RNA)作为RNA干扰技术的重要效应分子,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siRNA递送系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基于siRNA纳米给药系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siRNA递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RNA干扰技术 小干扰RNA 纳米递送
下载PDF
抗TREM2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钰清 冯艳平 +3 位作者 梁家蓓 郝锋 宁金鹰 李莉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429-1434,共6页
目的制备抗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抗体并初步探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杂交瘤筛选的方法,获得稳定分泌抗TREM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选择结合效果最佳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得到嵌合... 目的制备抗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抗体并初步探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杂交瘤筛选的方法,获得稳定分泌抗TREM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选择结合效果最佳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得到嵌合抗体;对嵌合抗体进行进一步的人源化改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人源化抗体的抗原抗体结合活性;采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LI)检测人源化抗体与人TREM2结合动力学;通过基于报告基因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检测人源化抗体的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使用免疫缺陷小鼠对人源化抗体进行体内药效实验。结果利用杂交瘤技术成功筛选到稳定表达抗TREM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进一步人源化改造,获得纯度高于95%的人源化抗体h7B6-11,抗体h7B6-11与TREM2-His蛋白具有高度亲和性,且对293T-TREM2细胞的ADCC活性明显强于对照抗体。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h7B6-1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联合用药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明显。结论抗体h7B6-11具有高度亲和力和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肿瘤免疫治疗的抗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人源化抗体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筛选
14
作者 李超 刘云华 +3 位作者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5,共6页
目的筛选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方法分别制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LC法同时测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经典恒温法计算有效期。结果藁本内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质量比1∶8、1∶10、1∶12、1... 目的筛选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方法分别制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LC法同时测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经典恒温法计算有效期。结果藁本内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质量比1∶8、1∶10、1∶12、1∶15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有效期分别为2.8、5.5、7.9、15.4个月,而质量比1∶8、1∶10、1∶12、1∶15的β-环糊精包合物有效期分别为52.0、62.9、72.3、89.6个月。结论提高环糊精用量比例时川芎挥发油包合物稳定性明显提升,以β-环糊精包合物更明显,最优质量比为1∶8,此时有效期大于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Β-环糊精包合物 种类 质量比 稳定性 有效期 经典恒温法
下载PDF
工程化益生菌活菌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鼎元 何东升 涂家生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59-163,177,共6页
使用工程化益生菌作为活菌制剂是一种新兴的递药系统设计思路,主要利用益生菌本身特有的生物安全性与胃肠道靶向性来构建具备主动靶向功能的新型递药系统。本综述从益生菌活菌制剂的优势和工程化益生菌活菌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展开,... 使用工程化益生菌作为活菌制剂是一种新兴的递药系统设计思路,主要利用益生菌本身特有的生物安全性与胃肠道靶向性来构建具备主动靶向功能的新型递药系统。本综述从益生菌活菌制剂的优势和工程化益生菌活菌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展开,重点关注了工程化益生菌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肿瘤和炎症等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益生菌活菌制剂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活菌制剂 药物递送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粉防己碱壳聚糖-硬脂酸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炎活性考察
16
作者 薛飞 杨岚 +2 位作者 常金花 刘沛 王汝兴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5-930,共6页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粉防己碱(TET)壳聚糖(CS)-硬脂酸(SA)纳米胶束(简称“FA-CS-SA/TET纳米胶束”),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抗炎活性考察。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FA-CS-SA/TET纳米胶束,以包封率(EE)、载药量(DL)、粒径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FA...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粉防己碱(TET)壳聚糖(CS)-硬脂酸(SA)纳米胶束(简称“FA-CS-SA/TET纳米胶束”),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抗炎活性考察。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FA-CS-SA/TET纳米胶束,以包封率(EE)、载药量(DL)、粒径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FA-CS-SA与TET质量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次数为考察因素,根据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制备工艺并验证;对以最优工艺制备的FA-CS-SA/TET纳米胶束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以RAW264.7细胞为实验对象,考察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最优制备工艺为FA-CS-SA与TET质量比2∶1,超声功率200W,超声200次。以最优工艺制备的FA-CS-SA/TET纳米胶束的EE为(98.86±0.30)%,DL为(28.57±0.34)%,平均粒径为(227.0±9.4)nm,多分散性指数为0.42±0.04,Zeta电位为(12.6±2.3)mV;该纳米胶束呈类圆形且分布均匀,其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释放较快,72h内的累积释放度为(79.49±3.43)%,且其抗炎作用强于TET原料药。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FA-CS-SA/TET纳米胶束,其载药性能良好,粒径均匀,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纳米胶束 制备工艺 表征 抗炎活性 释放度
下载PDF
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建立
17
作者 朱其辉 管敏 顾和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1-2005,共5页
目的建立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水与β-环糊精比例、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研磨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构建设计空间,采... 目的建立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水与β-环糊精比例、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研磨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构建设计空间,采用TLC、GC、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最优设计空间为水与β-环糊精比值4~4.5,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值8~10.5,研磨时间9~13 min,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均大于80.0%。包合物成功形成,挥发油中的成分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包合效率高,更适用于冠心平片及其他含甘松中药制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挥发油 胶体磨包合工艺 质量源于设计(QbD) Box-Behnken响应面法 TLC GC 傅里叶红外光谱
下载PDF
二冬汤浸膏粉干燥工艺筛选
18
作者 袁袁 帅丽霞 +2 位作者 阮佳 詹雁 徐超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6-2010,共5页
目的筛选二冬汤浸膏粉干燥方式。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处理浸膏粉,以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指数、豪斯纳比率、卡尔指数、颗粒孔隙度、休止角、水分、吸湿性为评价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采用HPLC法测定芒果... 目的筛选二冬汤浸膏粉干燥方式。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处理浸膏粉,以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指数、豪斯纳比率、卡尔指数、颗粒孔隙度、休止角、水分、吸湿性为评价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采用HPLC法测定芒果苷、金丝桃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的含量,单因素试验优化干燥参数。结果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后,浸膏粉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84.26%、94.02%、97.05%,各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最佳参数为进风温度120℃,相对药液密度1.10,进样体积流量288 mL/h。结论喷雾干燥压缩成型性较好,可用于干燥二冬汤浸膏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冬汤浸膏粉 干燥工艺 物理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HPLC 单因素试验
下载PDF
金蒲橘泡腾片喷雾干燥、成型工艺优化
19
作者 许玲 牛晓静 +5 位作者 吴延娆 岳亚楠 徐立然 段晓颖 沙薇 余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92-2898,共7页
目的优化金蒲橘泡腾片喷雾干燥、成型工艺。方法以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泵药速度为影响因素,出粉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优化喷雾干燥工艺。以浸膏粉用量、酸(无水柠檬酸)碱(碳酸氢钠)比例、酸碱... 目的优化金蒲橘泡腾片喷雾干燥、成型工艺。方法以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泵药速度为影响因素,出粉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优化喷雾干燥工艺。以浸膏粉用量、酸(无水柠檬酸)碱(碳酸氢钠)比例、酸碱总量为影响因素,感官评分、崩解时间、吸湿性、发泡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浓缩液相对密度1.15,进风温度135℃,泵药速度15%,出粉率为84.63%。最佳成型工艺为浸膏粉用量20%,酸碱比例1∶0.9,酸碱总量75%,综合评分为93分。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为金蒲橘泡腾片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蒲橘泡腾片 喷雾干燥工艺 成型工艺 正交试验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 层次分析(AHP)-熵权法
下载PDF
脂质纳米粒在经皮给药系统中治疗皮肤病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静欢 孙立杰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82-84,共3页
经皮给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然而,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限制了药物的经皮吸收。脂质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能够有效提高皮肤渗透性、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本文就脂质纳米粒的特点... 经皮给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然而,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限制了药物的经皮吸收。脂质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能够有效提高皮肤渗透性、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本文就脂质纳米粒的特点、透皮作用机制以及在多种皮肤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阐明脂质纳米粒在经皮给药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为脂质纳米粒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经皮给药 皮肤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