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喹酮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玲 刘峰 +3 位作者 崔书健 徐斌 周晓农 胡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吡喹酮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比较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吡喹酮抗血吸虫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合抱成虫分别暴露于吡喹酮(处理组,30μg/ml)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中,18h后收集虫体,提取总...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吡喹酮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比较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吡喹酮抗血吸虫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合抱成虫分别暴露于吡喹酮(处理组,30μg/ml)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中,18h后收集虫体,提取总蛋白。采用二维-纳喷雾-液相色谱联合串联质谱(2D-nano-LC-MS/MS)鉴定吡喹酮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质。数据库查询确定蛋白质的功能,统计分析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吡喹酮处理后明显上调的血吸虫成虫蛋白为12个,明显下调4个。上调蛋白中有10个功能明确,分别归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家族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微管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膜联蛋白,应激蛋白家族的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和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和信号转导蛋白14-3-3。下调蛋白为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即多聚合蛋白和髓磷脂基因表达因子。结论吡喹酮处理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具有差异,提示吡喹酮处理后促进或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树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2-502,共11页
吡喹酮是目前惟一对人体5种血吸虫病均有效的治疗药物,其突出优点是口服方便、安全有效和疗程短。了解其抗血吸虫的作用机制,可能有益于发展新的广谱抗蠕虫药物。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实验室对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吡喹酮 血吸虫 作用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