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7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146家医院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临床药物应用现状分析
1
作者 张臣宇 赵梦男 +3 位作者 胥昕怡 王棋 李玉文 徐珽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25-31,共7页
目的分析全国9个城市的146家医院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联用降压药物和降尿酸药物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146家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28个季度)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门诊处方相关数据,统计... 目的分析全国9个城市的146家医院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联用降压药物和降尿酸药物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146家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28个季度)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门诊处方相关数据,统计并比较高血压或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和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氯沙坦是使用最多的3种降压药物。2016年至2022年,非布司他的处方量逐年升高,且2021年至2022年在不同降尿酸药物中的处方量占比最高。不同地区和科室对联用的药品种类存在不同偏好。结论全国146家医院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常用的联用方案为非布司他联合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或氯沙坦,但部分处方仍存在联用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可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联合用药 处方分析
下载PDF
吲达帕胺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分析
2
作者 骆宇琛 弓清梅 +2 位作者 徐钰行 秦树琴 张囝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1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引起的罕见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例服用吲达帕胺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例,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对此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进行讨论。结果此患者经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引起的罕见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例服用吲达帕胺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例,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对此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进行讨论。结果此患者经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升压、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氧合改善,胸部CT好转出院。但目前对于吲达帕胺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发病机制。结论吲达帕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电解质失衡等,应警惕吲达帕胺致ARDS的罕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吲达帕胺 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利尿药茯苓、茯苓皮、猪苓和泽泻的化学成分及其利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3
作者 赵宇辉 唐丹丹 +4 位作者 陈丹倩 冯亚龙 李全福 李鹏飞 赵英永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4-599,共6页
茯苓、茯苓皮、猪苓和泽泻为常见的中药利尿药。茯苓中主要含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等成分,猪苓主要含甾体类成分,泽泻主要含四环三萜类成分。这些利尿药大多含有四环三萜或甾体类成分,它们的母核结构与醛固酮母核结构相似,其利尿作用机制... 茯苓、茯苓皮、猪苓和泽泻为常见的中药利尿药。茯苓中主要含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等成分,猪苓主要含甾体类成分,泽泻主要含四环三萜类成分。这些利尿药大多含有四环三萜或甾体类成分,它们的母核结构与醛固酮母核结构相似,其利尿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竞争醛固酮受体来抑制肾小管不同部位的重吸收,从而增加排尿量。本文对茯苓、茯苓皮、猪苓和泽泻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并分析讨论其活性成分及利尿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利尿药 茯苓 茯苓皮 猪苓 泽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改善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4
作者 张治满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80-982,986,共4页
目的:评估椎管内麻醉(ITRA)和全身麻醉(GA)对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北京京顺医院收治的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分为I... 目的:评估椎管内麻醉(ITRA)和全身麻醉(GA)对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北京京顺医院收治的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分为ITRA组(n=75)和GA组(n=25)。收集患者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及术后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究术后睡眠质量评分与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年龄的关系。结果:ITRA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睡眠质量评分与术后疼痛评分(r=-0.560)、年龄(r=-0.420)、术后恢复时间(r=-0.280)、术后并发症(r=-0.480)负相关,与术中出血量(r=0.340)、手术持续时间(r=0.210)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相对于GA,ITRA可以改善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后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减轻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考虑ITRA作为术前麻醉的首选方法,以提高术后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结石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激光碎石取石术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疼痛 相关关系 泌尿系疾病
下载PDF
甘露醇暂时渗透性开放血脑屏障的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孟然 周晋 +3 位作者 王德生 李国忠 戚基萍 杨宝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甘露醇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长耳白兔 ,随机分组 ,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不同时间顺序给予伊文思蓝和甘露醇注射液。10 %的甲醛局部灌注固定 ,取脑。定性、定量判定伊文思兰渗透情况。结果 甘露醇组的脑切片有明...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甘露醇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长耳白兔 ,随机分组 ,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不同时间顺序给予伊文思蓝和甘露醇注射液。10 %的甲醛局部灌注固定 ,取脑。定性、定量判定伊文思兰渗透情况。结果 甘露醇组的脑切片有明显的伊文思蓝脑组织中渗透。不同时间点伊文思蓝的渗透情况显示静脉推注甘露醇后 10 m in,伊文思蓝渗透明显 ,30 min渗透减弱 ,6 0 min后几乎没有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远端静脉注射 血脑屏障 伊文思蓝注射液 化疗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下载PDF
新型袢利尿剂托拉塞米 被引量:33
6
作者 华潞 李一石 宋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88-892,共5页
综述托拉塞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托拉塞米属吡啶磺酰脲类袢利尿剂,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Cl^-和Na^+的重吸收,产生利尿、利钠和其他作用。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相对较长,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综述托拉塞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托拉塞米属吡啶磺酰脲类袢利尿剂,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Cl^-和Na^+的重吸收,产生利尿、利钠和其他作用。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相对较长,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临床试验表明,托拉塞米治疗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患者的水肿和其他症状有效,不良反应较轻。药物经济学分析表明,托拉塞米通过降低住院率和再住院率而降低总花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拉塞米 袢利尿剂 药理作用 药动学 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降颅内压药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文香兰 齐晓涟 +1 位作者 王育琴 郭胜杰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906-1908,共3页
关键词 降颅内压药 颅内压增高 视乳头水肿 疾病控制 临床选用 内容物 静脉压 脑脊液
下载PDF
甘露醇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朱国行 秦震 +1 位作者 姚景莉 张福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机理及用药剂量。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性脑水肿,分别于缺血后12h、16h、20h、24h给予甘露醇1次、3次、5次和7次。用病理变化及梗塞病灶面积来观察水肿的程度。结果用... 目的研究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机理及用药剂量。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性脑水肿,分别于缺血后12h、16h、20h、24h给予甘露醇1次、3次、5次和7次。用病理变化及梗塞病灶面积来观察水肿的程度。结果用甘露醇1次、3次、5次病灶减少,组织病理上为轻度缺血水肿脑。用7次后病灶增大,组织病理上为重度缺血水肿脑。结论病理变化及梗塞病灶面积可用来观察水肿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脑水肿 药物疗法 动物实验 形态学
下载PDF
粉末药品安体舒通的无损定量分析——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汤真 刘福强 +2 位作者 苟玉彗 郭晔 任玉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2-64,共3页
研究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粉末药品的无损定量分析。使用安体舒通粉末药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未知样品。讨论了影响网络的各参数 。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 逼近度 无损分析 安体舒通 粉末药品 药物分析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袁洪波 张伶俐 +1 位作者 杨春松 曾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281-328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非布司他80、40 mg/d与别嘌醇300 mg/d相互对比治疗痛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非布司他80、40 mg/d与别嘌醇300 mg/d相互对比治疗痛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19年3月,收集非布司他80 mg/d(试验组)、40 mg/d(观察组)与别嘌醇300 mg/d(对照组)治疗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Stata 13.0软件对血尿酸降低水平、血尿酸浓度达标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急性痛风发作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RCT,合计18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尿酸降低水平[MD=-70.17,95%CI(-97.41,-42.93),P<0.001]、血尿酸浓度达标率[RR=1.58,95%CI(1.20,2.08),P=0.001]显著高于观察组,血尿酸降低水平[MD=-34.68,95%(-61.35,-8.00),P=0.01]、血尿酸浓度达标率[RR=1.39,95%CI(1.04,1.85),P=0.03]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痛风发作频率[RR=1.54(1.02,2.31),P=0.04]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RR=0.71,95%CI(0.52,0.99),P=0.04]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80 mg/d对比非布司他40 mg/d和别嘌醇300 mg/d治疗痛风在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别嘌醇 剂量 痛风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药内服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的Meta分析
11
作者 吴媛媛 刘正奇 +2 位作者 宋珊 马建辉 刘永听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及Cochrane图书馆等相关数据库,搜索内服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及Cochrane图书馆等相关数据库,搜索内服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Revman5.4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8篇文献,共6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血尿酸浓度(I_(2)=0%<50%,P=0.45)和降尿酸疗效[RR=1.13,95%CI(1.03,1.24),P=0.009]、中西医结合治疗HUA的血尿酸值(I_(2)=52%>50%,P=0.1)和降尿酸疗效(I_(2)=0%<50%,P=0.91),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另外,中药治疗联合西药治疗HUA的肌酐值(I_(2)=42%<50%,P=0.16)、甘油三酯[MD=-0.43,95%CI(-0.62,-0.24),P<0.00001]与总胆固醇[MD=-0.47,95%CI(-0.60,-0.34),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口服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中药 META分析
下载PDF
螺内酯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及NF-κB、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皆 叶山东 +2 位作者 胡圆圆 徐将 董崇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SPI)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氧化应激和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ALD组(10-7mol/L)、SPI 1组(A... 目的观察螺内酯(SPI)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氧化应激和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ALD组(10-7mol/L)、SPI 1组(ALD+SPI 10-7mol/L)、SPI2组(ALD+SPI 10-8mol/L)和SPI 3组(ALD+SPI 10-9mol/L)。以流式细胞仪法检测MCs内活性氧(ROS)水平。RT-PCR法检测NF-κB、MCP-1、醛固酮合成酶(CYP11B 2)、醛固酮受体(MR)和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 2)的mRNA表达。结果①MCs表达CYP11B 2、MR和11β-HSD 2 mRNA。②与NG组比较,ALD刺激MCs 48 h后,细胞内ROS水平、NF-κB及MCP-1 mRNA表达明显增加。③SPI干预48 h后,与ALD组相比较,SPI 1组、SPI 2组、SPI 3组细胞内ROS水平、NF-κB及MCP-1 mRNA表达明显减少,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④相关分析显示MCs内ROS水平与NF-κB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NF-κBmRNA和MCP-1 mRNA表达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SPI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LD诱导的MCs氧化应激,减少NF-κB和MCP-1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与其肾脏保护作用部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核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螺内酯 醛固酮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兴奋剂中利尿剂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2
13
作者 秦旸 朱绍棠 张长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利尿剂是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禁止使用的一类兴奋剂。该文对兴奋剂中利尿剂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样品的处理方法 ,HPLC和GC -MS的检测方法及各种衍生化方法。
关键词 利尿剂 兴奋剂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样品处理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和安全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蒋文 李一石 +6 位作者 华潞 黄岩 刘晗 苏绮 王蓓 成小如 张阴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口服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和安全性.方法1 9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托拉塞米5,10和20 mg(n=9)或连续7天每日口服托拉塞米10 mg(n=10).观察血压,尿量,24 h尿钾、钠、氯和血钾、钠、氯,心率,呼吸,心电图和心电...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口服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和安全性.方法1 9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托拉塞米5,10和20 mg(n=9)或连续7天每日口服托拉塞米10 mg(n=10).观察血压,尿量,24 h尿钾、钠、氯和血钾、钠、氯,心率,呼吸,心电图和心电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结果5,10,20mg 3组单次服药后24 h总尿量分别为2.24,2.60和3.17L(P<0.05),24 h尿钾、钠、氯的排泄随托拉塞米剂量增加而略增加(P>0.05).连续服药,首次药后的24h尿量及尿钾、钠、氯的量最多.单次和连续给药后血钾、钠、氯均未见下降,甘油三脂增加0.1~0.4 mmol·L-1(P<0.05).4例受试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5~20 mg,托拉塞米利尿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国人对托拉塞米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拉塞米 利尿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脑肿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义轩 杨素霞 +5 位作者 王勇 赵冬梅 王丽萍 赵景霞 马传根 段国庆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颅内肿瘤病人颅内压(ICP)、血液动力学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病人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HH40组和20%甘露醇(M)组。术中即行...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颅内肿瘤病人颅内压(ICP)、血液动力学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病人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HH40组和20%甘露醇(M)组。术中即行额角穿刺,将硅胶管放置在侧脑室内,然后连接导管、传感器和监护仪,连续监测ICP。2组均行静吸复合麻醉,异氟烷呼气末浓度达1最低有效肺泡气浓度(MAC)后,在15 min内各静脉滴注(静滴)HH40和20%甘露醇4 mL·kg^(-1)。在静滴前即刻(T_0)、静滴后15、30、60、90、120 min(T_(1-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尿量,采集5 mL动脉血测定血浆Na^+、K^+、pH;在T_(0-5)监测ICP,计算脑灌注压(CPP)。结果:2组T_(0-3)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_4、T_5时点HR和T_5时MAP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与T_0时比较,HH40组ICP在T_(2-5)时降低,M组在T_(3-5)时降低(P<0.01),HH40组CVP在T_(1-5)时升高(P<0.01),M组在T_4、T_5时降低(P<0.01),2组不同时点血浆Na^+和K^+浓度均有改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与M组比较,HH40组ICP在T_2时降低,CVP在T_5时升高(P<0.01),尿量在T_(1-2)、T_(2-3)、T_(3-4)、T_(4-5)时段减少(P<0.01)。结论:HH40可安全地用于颅内肿瘤病人,其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优于20%甘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脑肿瘤 渗透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下载PDF
吲达帕胺大鼠在体胃、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崔升淼 赵春顺 +1 位作者 何仲贵 徐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在大鼠胃、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方式 ,对吲达帕胺进行了大鼠胃、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实验。结果大鼠胃部为吲达帕胺的不良吸收部位 ,2h的吸收百分率为 9 8% ;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 ;吲达帕...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在大鼠胃、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方式 ,对吲达帕胺进行了大鼠胃、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实验。结果大鼠胃部为吲达帕胺的不良吸收部位 ,2h的吸收百分率为 9 8% ;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 ;吲达帕胺在小肠各部位吸收良好 ,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1 5 6、0 1 4 0、0 1 30、0 0 73h-1。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 ,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结论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大约是小肠段的十分之三 ,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 ( 2 4h)缓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达帕胺 吸收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动物实验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防治痛风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7
作者 朱深银 周远大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8期803-806,共4页
近年来,痛风和痛风发生的前期状态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该文综述了痛风的流行病学特征、痛风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痛风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通风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盐转运体
下载PDF
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士良 崔一民 +5 位作者 肖云翔 段继宏 王晓峰 丁强 张炜 那彦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抗膀胱过度活动症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23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16例)托特罗定缓释片每日1次,每次4mg;对照组口服托特罗定片每日2次,每... 目的评价国产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抗膀胱过度活动症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23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16例)托特罗定缓释片每日1次,每次4mg;对照组口服托特罗定片每日2次,每次2mg。均服药6周。结果试验组(n=111)和对照组(n=112)24h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尿失禁次数均减少;平均每次尿量均增加,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3%和41.2%,主要表现为口干,发生率分别为35.7%,30.7%,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与其普通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托特罗定缓释片 托特罗定片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甙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万森 乔成林 +2 位作者 程伟 张晓东 刘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5期268-269,共2页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甙(GP)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大鼠血浆内皮素(ET)含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CRI模型,并用GP进行防治,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常规方法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甙(GP)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大鼠血浆内皮素(ET)含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CRI模型,并用GP进行防治,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常规方法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红蛋白(Hb)含量。结果:GP加CRI组大鼠肾功能明显改善,Hb明显升高,ET含量明显降低;与CRI组大鼠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GP对CRI大鼠有明显的ET拮抗作用和改善肾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甙 肾功能不全 内皮素 腺嘌呤
下载PDF
血浆钠对利尿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智红 刘建军 +2 位作者 王立峰 徐洪芳 王文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 :对血浆钠 <130mmol·L-1,利尿剂作用减弱 ,腹水消失时间延长的 5 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 ,静脉补充 3%氯化钠(NaCl) ,观察利尿剂作用的效果。方法 :根据血浆钠检测结果及尿量变化 ,日补充 3%NaCl 30 0ml,连续使用 1~ 7d ,平... 目的 :对血浆钠 <130mmol·L-1,利尿剂作用减弱 ,腹水消失时间延长的 5 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 ,静脉补充 3%氯化钠(NaCl) ,观察利尿剂作用的效果。方法 :根据血浆钠检测结果及尿量变化 ,日补充 3%NaCl 30 0ml,连续使用 1~ 7d ,平均每人输注 45 5 .8ml。结果 :输注 3%NaCl后 6h尿量开始增加 ,2 4h增加 5 0 0~ 15 0 0ml,利尿剂作用明显增强 ,腹水消失时间缩短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血浆钠 <130mmol·L-1时利尿剂作用明显减弱 ,血浆钠越低 ,利尿剂作用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利尿剂 高渗氯化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