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理的毒代/毒效动力学定量体外-体内外推技术
1
作者 刘盛男 张强 皮静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6-772,共7页
基于新途径方法(NAMs)的下一代风险评估策略和技术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作为NAMs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量体外-体内外推(QIVIVE)已逐渐成为化学物质毒性测试与风险评估的重要技术之一。QIVIVE的实施依赖于计算毒理学的两大模型:基于... 基于新途径方法(NAMs)的下一代风险评估策略和技术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作为NAMs的重要组成部分,定量体外-体内外推(QIVIVE)已逐渐成为化学物质毒性测试与风险评估的重要技术之一。QIVIVE的实施依赖于计算毒理学的两大模型:基于生理的毒代动力学和基于生理的毒效动力学。本文重点介绍上述两大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流程和应用等,旨在为化学物质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高效、准确的毒性测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途径方法 下一代风险评估 定量体外-体内外推 基于生理的毒代动力学 基于生理的毒效动力学
下载PDF
毒理学数据质量评价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凌敏 卞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7-795,共9页
毒理学数据的质量对于毒性评价和风险预测的科学性至关重要。整合多种证据流和提高毒理学数据的质量对于更有效、更准确地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毒理学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包括Klimisch评级系统和ToxRTool评价工具... 毒理学数据的质量对于毒性评价和风险预测的科学性至关重要。整合多种证据流和提高毒理学数据的质量对于更有效、更准确地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毒理学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包括Klimisch评级系统和ToxRTool评价工具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SciRAP评价工具和综合风险信息系统工具。我国针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毒理学数据开发了TRAM可靠性评价工具。上述评价工具具有不同的应用背景和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各有优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数据质量 替代方法 数据质量评价体系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毒理学与交叉学科的共融发展与创新
3
作者 刘倩 王希玮 +2 位作者 翁振坤 徐进 顾爱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27-432,共6页
文章从毒理学与环境科学、生物医药学、组织工程学以及人工智能等的交叉融合中,深入挖掘并详尽阐述了交叉学科在毒理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广阔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结果显示,多学科的... 文章从毒理学与环境科学、生物医药学、组织工程学以及人工智能等的交叉融合中,深入挖掘并详尽阐述了交叉学科在毒理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广阔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结果显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在解决科研难题方面起到双向促进作用,而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现代毒理学基础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叉应用思维,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为毒理学的未来发展培养出更多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交叉学科 环境科学 组织工程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卫生毒理学研究”专栏序言
4
作者 姜岳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成千上万种天然和合成的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和生活领域。在化学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的今天,卫生毒理学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期“卫生毒理学研究”专栏分别从体内外毒理学实验不同...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成千上万种天然和合成的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和生活领域。在化学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的今天,卫生毒理学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期“卫生毒理学研究”专栏分别从体内外毒理学实验不同角度去阐述科学问题,例如:孟晓静等发现,铅导致线粒体氧化应激,并激活小胶质细胞,其机制可能与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皮会丰等采用电击法致小鼠心肌损伤,可引起血清BNP、LDH1含量升高,导致心肌细胞肥大、以癌症中心碳代谢为主的心肌代谢途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毒理学 心肌代谢 癌症中心 毒理学实验 小胶质细胞 小鼠心肌 化学物质 心肌细胞肥大
下载PDF
BlueScreen 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
5
作者 李敏 林珺 +2 位作者 吴炜亮 隋海霞 杨杏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6-806,共11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建入嘌呤霉素和高斯荧光素酶(Gluc)双标记的慢病毒质粒pEZX-LvPG04中,并用慢病毒感染人淋巴母细胞TK6,获得稳转细胞系TK6-Gluc。以甲基磺酸甲酯(MMS,终浓度0,1.56,3.13,6.25,12.5,25.0和50.0 mg·L^(-1))为非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环磷酰胺(CTX,终浓度0,0.78,1.56,3.13,6.25,12.5和25.0 mg·L^(-1))为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0.35,0.69,1.38,2.75,5.5和11.0 g·L^(-1))为阴性物质,分别在非活化和活化条件下验证构建的BSHC。将改性淀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MS/PBA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体积分数4%乙酸及10%,20%,50%和95%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40℃、浸泡24 h获得5份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并用DMSO作为溶剂复溶得到5份多组分迁移溶液作为受试物。以终浓度为0,0.38,0.76,1.53,3.05,6.10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在活化和非活化2种条件下处理TK6-Gluc细胞。非活化条件下作用48 h;活化条件下,在添加体积分数1%大鼠肝S9代谢活化系统的同时,作用3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48 h。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采用Secrete-Pair^(TM)Gaussia Luciferase Assay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Gluc化学发光强度。另外,采用终浓度为3.05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进行微量波动Ames试验以及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进行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受试物的致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与BSHC遗传毒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BSHC法,将相对细胞活性80%定义为生长抑制的最低有效浓度阈值,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80%提示化合物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将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30%定义为出现细胞毒性,此时将不考虑遗传毒性。在无细胞毒性前提下,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8倍时,非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5倍时,判定为遗传毒性阳性;反之认为无遗传毒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阴性物质DMSO所有浓度均未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MS 12.5,25.0和50.0 mg·L^(-1)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CTX 6.25,12.5和25.0 mg·L^(-1)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6.10和12.20 g·L^(-1)和MS/PBAT的50%乙醇迁移物12.20 g·L^(-1)组细胞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非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12.20 g·L^(-1)和MS/PBAT的4%乙酸迁移物6.10,12.20 g·L^(-1)组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微量波动Ames试验结果表明,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5种多组分迁移物3.05和12.20 g·L^(-1)作用于TA98和TA1002种菌株,致突变阳性孔的数量均不超过溶剂对照组的2倍,即均未产生致突变作用;作用于CHL细胞后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方法BSHC,提示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最低有效浓度,并应用更多种类混合物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多组分迁移物 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基因 遗传毒性评价
下载PDF
毒理学课程科普创作和随堂演绎教学改革初探
6
作者 张文娟 谭璐艺 +1 位作者 朱晨雨 张心煜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毒理学是医学和药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属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是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群的重要课程,兼具基础和应用学科特性,对医学人才培养和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毒理学教学实践中,暨南大学卫生... 毒理学是医学和药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属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是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群的重要课程,兼具基础和应用学科特性,对医学人才培养和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毒理学教学实践中,暨南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完成案例教学的主体课堂后,联合应用课程科学普及创作和案例随堂演绎教学新方法,打造绿色活力的毒理学课堂,能很好地将专业理论、科普创作和实际应用融会贯通,为培养临床医学生的源头预防思维和综合诊治防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科普创作 教学改革 案例演绎 临床医学 绿色课堂
下载PDF
基于免疫调节探讨葛根汤颗粒治疗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荣华 孙静 +10 位作者 包蕾 耿子涵 陶夏莉 张敬升 庞博 徐英莉 曹姗 李舒冉 郭姗姗 王道涵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32-136,151,共6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13~15 g,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阳性药对照组及葛根汤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6、3.3、1.7 g-...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13~15 g,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阳性药对照组及葛根汤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6、3.3、1.7 g-1·kg^(-1)·d^(-1)),每组10只,采用IAV(FM1株)病毒液感染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同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RT-PCR法检测肺组织核酸,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采用IAV(FM1株)病毒液滴鼻感染小鼠,造成死亡保护模型,观察小鼠感染后2周内的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结果葛根汤颗粒中剂量组肺指数及肺组织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1),肺指数抑制率为50.73%;葛根汤颗粒高、中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汤颗粒中、低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死亡率90%,平均存活天数9.45 d,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小鼠死亡率显著降低、平均存活天数显著延长,生命延长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葛根汤颗粒可通过调节模型小鼠免疫炎性因子水平达到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载量,从而减轻模型小鼠的肺部炎性损伤;对模型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葛根汤颗粒 炎性因子 免疫调节 死亡保护 肺指数 小鼠
下载PDF
天麻首乌片致严重肝损伤1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桂萍 邓琳琳 +4 位作者 朱干红 陆颖 马爽 陈玲玲 刘丽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1例服用天麻首乌片导致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梳理其组方中药肝毒性的文献研究结果,采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相关标准及更新后的RUCAM量表对肝损伤分型及与天麻...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1例服用天麻首乌片导致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梳理其组方中药肝毒性的文献研究结果,采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相关标准及更新后的RUCAM量表对肝损伤分型及与天麻首乌片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估,探讨治疗策略的合理性。结果 天麻首乌片中制何首乌和炒蒺藜可能造成肝损伤,本例患者肝损伤为肝细胞损伤型,RUCAM评分7分(很可能),治疗策略通常包括保肝、利胆、抗炎等。文献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35:01等位基因是何首乌肝损伤的风险因素,可作为预测何首乌所致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本例患者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存在相关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主动监测相关品种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更新说明书,减少患者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首乌片 肝损伤 何首乌 蒺藜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转运体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欣 史磊磊 +2 位作者 张雨涵 谢允东 刘继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也是体内多种药物的解毒器官。当长期或过量使用药物时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蛋白,可转运多种药物,在DILI中发挥重要作用。MRPs功能的抑制、缺...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也是体内多种药物的解毒器官。当长期或过量使用药物时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蛋白,可转运多种药物,在DILI中发挥重要作用。MRPs功能的抑制、缺失是药物肝毒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对MRPs的结构、表达部位及功能进行归纳,并对MRPs与DILI的关系及其改善DILI的机制进行总结,期望更好地了解MRPs转运体与DILI的关系,为后续防治DIL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药物性肝损伤 核因子相关受体 转运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新型的ANO2通道开放剂
10
作者 郑晓恬 白立川 +1 位作者 王惠杰 吴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5-700,共6页
目的筛选ANO2的特异性配体药物,为医药行业开发靶向ANO2新药提供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信息。方法构建ANO2过表达的HEK293细胞株,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技术筛选ANO2的特异性配体。结果在胞内外钳制电压100 mV及含1μmol... 目的筛选ANO2的特异性配体药物,为医药行业开发靶向ANO2新药提供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信息。方法构建ANO2过表达的HEK293细胞株,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技术筛选ANO2的特异性配体。结果在胞内外钳制电压100 mV及含1μmol·L^(-1)钙离子电极内液的记录条件下,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给药前ANO2介导的氯电流密度为(14.67±2.87)pA/pF,给药后ANO2介导的氯电流电导为(28.75±4.05)pA/p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荧光成像实验结果表明DIBP无调节胞内游离钙信号的作用;在0μmol·L^(-1)钙离子条件下,DIBP对静息状态的ANO2通道不具有直接的激活作用。结论DIBP通过直接作用增强已活化ANO2通道的电导,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促ANO2通道开放剂为开发靶向ANO2的药物提供结构信息,同时也为研究其他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毒理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ANO2 配体 过表达 先导化合物 电流密度 白介素-8
下载PDF
血清胸腺因子的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杨玉 李荣光 +4 位作者 王丹 黄雅理 单纯 刘师卜 林飞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胸腺因子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交配后的雌性SD大鼠,每组20只,从妊娠第15天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按0.88、1.75和3.50 mg/kg连续皮下注射给予血... 目的:观察血清胸腺因子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交配后的雌性SD大鼠,每组20只,从妊娠第15天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按0.88、1.75和3.50 mg/kg连续皮下注射给予血清胸腺因子,同时设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对照组,定期称取F0代雌鼠体质量、摄食量;F1代仔鼠确定出生存活率、哺乳期存活率,生理发育、新生反射达标天龄,训练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出生第12周后的仔鼠交配后的生殖行为,测定胚胎毒性各项指标。结果:注射血清胸腺因子后,溶剂对照组和受试药物各剂量组F0代妊娠鼠和哺乳鼠各周的平均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正常,仔鼠总量、性别比和出生存活率(96.3%~97.9%)和哺乳期存活率(97.7%~98.9%)基本一致;F1代仔鼠的哺乳期和离乳后仔鼠平均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基本正常。溶剂对照组仔鼠的生理发育和新生反射时间点检查项目均为正常达标天龄,游泳适应时间(28.5±15.8)s,空间定位建立时间(134.9±44.1)s,暗室电击反射建立时间(4.9±3.1)s,建立记忆电击次数1.7±0.9;F1代性成熟大鼠溶剂对照组的同笼交配率100%,妊娠率90%,平均着床数10.6±2.1,平均活胎数10.2±1.9,死胎数3,畸形胎数1;以上指标受试药物各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变化,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溶剂对照组与血清胸腺因子3个剂量组的大鼠妊娠后期个体及F1代胚胎及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神经行为以及生殖能力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未见围产期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胸腺因子 大鼠 仔鼠 生长发育 生殖毒性
下载PDF
定量有害结局路径的构建方法及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旻涛 陈佳辉 +9 位作者 姜蓓蓓 高杰 邹家丽 周倩如 严晓峰 罗书全 张华东 陈锦瑶 练雪梅 霍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3-480,共8页
美国国家研究咨询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毒性测试——愿景与策略”对毒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愿景,推动了新一代毒性测试方法和新一代风险评估方法学的发展。有害结局路径(AOP)作为一种先进的方法,具有较大应用潜力,近年来逐... 美国国家研究咨询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毒性测试——愿景与策略”对毒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愿景,推动了新一代毒性测试方法和新一代风险评估方法学的发展。有害结局路径(AOP)作为一种先进的方法,具有较大应用潜力,近年来逐渐成为毒理学家关注的重点和新兴研究热点。定量AOP(qAOP)是在AOP理论上发展的新策略,其将定性AOP作为初始概念模型,通过数理模型描述剂量-响应和(或)响应-响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定量预测体内毒性和风险的策略。本文就qAOP的概念和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2种构建qAOP的常用方法,贝叶斯网络模型和回归模型,并以实际案例展示qAOP在毒理学中的不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有害结局路径 毒性预测 风险评估 剂量响应关系
下载PDF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的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晓艳 陈小菲 +5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杨柳青 唐进法 李伟霞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594-600,共7页
目的 基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归纳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为补骨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古籍与现代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相畏相杀、减毒降副,配伍禁忌三方面总结补骨脂配伍规律。结果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探析补骨... 目的 基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归纳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为补骨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古籍与现代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相畏相杀、减毒降副,配伍禁忌三方面总结补骨脂配伍规律。结果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探析补骨脂药对的配伍规律,补骨脂常用相须相使药对为肉豆蔻、蛇床子、小茴香、益智仁、肉桂、吴茱萸、巴戟天、杜仲、骨碎补、仙茅,常用相畏相杀药对为胡桃仁、生地黄、五味子、赤芍,相恶、相反禁忌药对有甘草、淫羊藿。结论 总结了常与补骨脂配伍的药对,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七情 配伍 药对 补骨脂 增效 减毒 整体观念
下载PDF
苯并[b]荧蒽和二苯并[a,h]蒽对成年雄性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14
作者 康真 于天一 +3 位作者 刘晓波 洪千淇 蔡书锐 闫海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气管滴注苯并[b]荧蒽(BbFA)和二苯并[a,h]蒽(DahA)对成年雄性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0 mg/kg),Bb FA低、高剂量组(分别为3×10^(-4)、9×10^(-4)mg/kg),Da... 目的:探讨气管滴注苯并[b]荧蒽(BbFA)和二苯并[a,h]蒽(DahA)对成年雄性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0 mg/kg),Bb FA低、高剂量组(分别为3×10^(-4)、9×10^(-4)mg/kg),Dah A低、高剂量组(分别为7×10^(-5)、2×10^(-4)mg/kg),Bb FA和Dah A联合组(3×10^(-4)mg/kg Bb FA+7×10^(-5)mg/kg Dah A),每组8只,每周气管滴注两次,连续染毒4周,观察不同剂量染毒组对大鼠肺灌洗液、肺组织与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h A染毒组、Bb FA和Dah A联合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中MDA、NO、i-NOS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MDA、i-NOS含量显著高于单独Bb FA或Dah A染毒组(P<0.05)。染毒组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MDA含量均升高,且联合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单独Bb FA或Dah A染毒的低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肺灌洗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均升高,且联合组中IL-6含量显著高于单独Bb FA或Dah A染毒组(P<0.05)。结论:大鼠单独或是联合染毒Bb FA和Dah A后,可能是通过抑制SOD和CAT活性,升高MDA、NO和i-NOS活性引起体内氧化应激的改变,进而引起炎症因子IL-6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b]荧蒽 二苯并[a h]蒽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异丙隆原药对大鼠的致畸作用
15
作者 程秀荣 王海华 +2 位作者 陈巍 梁一帆 谢广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异丙隆原药对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将受孕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花生油)和低(36.9 mg/kg)、中(73.8 mg/kg)、高(369.0 mg/kg)3个异丙隆原药染毒剂量组,每组15只孕鼠。对照组和各染毒组于大鼠妊娠第6~15天灌胃给予... 目的:研究异丙隆原药对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将受孕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花生油)和低(36.9 mg/kg)、中(73.8 mg/kg)、高(369.0 mg/kg)3个异丙隆原药染毒剂量组,每组15只孕鼠。对照组和各染毒组于大鼠妊娠第6~15天灌胃给予受试物,每天1次,连续10 d。于妊娠第20天处死各组孕鼠,观察母鼠和胎鼠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孕鼠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孕鼠于受孕第9天出现萎靡不振、背毛蓬松、体质量下降(P<0.01);着床数、活胎数减少,死胎数增多,窝均体质量降低(P<0.5);部分胎鼠出现囟门大、枕骨及胸骨骨化不全、肋骨弯曲,骨骼畸形率为27.7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369.0 mg/kg组异丙隆原药可引起Wistar大鼠的母体毒性和胚胎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隆原药 WISTAR大鼠 母体毒性 胚胎发育毒性 致畸作用
下载PDF
水培生菜中锶的迁移富集及其生理影响
16
作者 闫冬 李斌 +3 位作者 梁宸卿 何映雪 范莉 姜晓燕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309-314,319,共7页
目的:研究锶(Sr)在生菜中的迁移富集情况,以及Sr对生菜吸收其他主要营养元素、生菜鲜质量和叶绿素的影响,定量分析Sr在生菜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水培方式培养生菜,设置1个对照组(不添加Sr)和5个Sr处理组(0.1、0.5、1、5和10 mmol/L)... 目的:研究锶(Sr)在生菜中的迁移富集情况,以及Sr对生菜吸收其他主要营养元素、生菜鲜质量和叶绿素的影响,定量分析Sr在生菜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水培方式培养生菜,设置1个对照组(不添加Sr)和5个Sr处理组(0.1、0.5、1、5和10 mmol/L)。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生菜茎叶和根组织中Ca、Fe、K、Mg、Na、P、S和Sr元素的含量,采用叶绿素测定仪检测生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分析生菜叶片和根部组织细胞中Sr的分布。结果:生菜茎叶中的Ca、S、Sr和根中Sr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浓度Sr处理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和10 mmol/L Sr处理下,S的迁移系数(TF)低于对照组(P<0.05);随Sr处理浓度的增加,Sr的TF值降低。5和10 mmol/L Sr处理下,水培液中S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5和10 mmol/L Sr处理下生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菜组织中Sr的质量百分比分布大致为:叶表保卫细胞>表皮,叶横切面叶肉≈表皮,根横切面表皮>中柱鞘>韧皮部。结论:Sr在生菜根部的质量分数大于茎叶部分;Sr处理浓度的增加,使得从生菜根部向叶片迁移的Sr占比降低,并且生菜根部S的质量百分比增加,叶片的SPAD值增加;生菜根部吸收的Sr主要固定在根部的表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迁移 营养元素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病毒性肺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17
作者 包蕾 耿子涵 +5 位作者 李舒冉 冀祖恩 赵荣华 孙静 郭姗姗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对病毒性肺炎感染过程中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近30年关于TRP通道家族与病毒性肺炎关系研究和机制探讨的相关报道。结果... 目的对病毒性肺炎感染过程中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近30年关于TRP通道家族与病毒性肺炎关系研究和机制探讨的相关报道。结果作为细胞膜上的离子受体通道,TRP通道能够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平衡,抑制或加速病毒入侵宿主;通过加速钙离子内流,激化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加速细胞自噬或凋亡;通过促进细胞形态变化,增强其对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响应等。结论TRP通道是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对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多个生理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一步对TRP通道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为临床抗病毒性肺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肺炎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离子 细胞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18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 半抗原 药物依赖性 肝素 疫苗 诱导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人参联合咖啡因对大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探讨
19
作者 郑海云 张雯 +2 位作者 王少南 赵海誉 杜守颖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863-870,I0001-I0003,共11页
目的评估人参联合咖啡因对大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人参组(60 mg·kg^(-1))、咖啡因组(3.0 mg·kg^(-1))、配伍组(30 mg·kg^(-1)+1.5mg·kg^(-1)),建立大鼠负重游泳疲劳模型,每... 目的评估人参联合咖啡因对大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人参组(60 mg·kg^(-1))、咖啡因组(3.0 mg·kg^(-1))、配伍组(30 mg·kg^(-1)+1.5mg·kg^(-1)),建立大鼠负重游泳疲劳模型,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21 d;采用负重游泳实验评价药物抗疲劳作用;采用两成分组合效应系数(two components combination index,TCCI)方法评估人参配伍咖啡因抗疲劳协同增效作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尿素氮(BUN)、乳酸(LD)和肝/肌糖原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使用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人参联合咖啡因抗疲劳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人参联合咖啡因TCCI值在0.17~0.61,两者联用显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大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肝脏/骨骼肌组织中糖原含量,下调血清中尿素氮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主要通过PI3K-Akt和MAPK等通路发挥抗疲劳功效。结论人参联合咖啡因可显著降低糖原分解和乳酸等代谢物积累,改善模型大鼠的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咖啡因 抗疲劳 两成分组合效应系数方法 比色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网络药理学 大鼠
下载PDF
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20
作者 赵俊 董丽 +3 位作者 王洋 梁瑜 杨雪 李恩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925-930,共6页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中艾司洛尔致不良反应/事件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基于美国...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中艾司洛尔致不良反应/事件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4季度)进行挖掘验证其一致性。结果文献检索共纳入14篇个案报道,14例患者发生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9.79岁;发生时间最短为立即发生,最长9 d;不良反应主要有癫痫发作、谵妄、低钠血症、心脏骤停、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巴酚丁胺应激超声心动图假阳性冠状动脉痉挛等。美国FAERS数据库中艾司洛尔不良事件报告208例,发生不良事件559例次,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21个;不良事件信号强度排序为:交界异位性心动过速、心搏出量降低、无脉性电活动、外渗、热射病、心室机能障碍、室颤、输液部位渗出、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痉挛等,与文献收集的病例报告一致性较高。结论艾司洛尔临床应用广泛,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多为轻微且短暂,但有严重的且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反应/事件。建议临床使用时仍需谨慎,对不良反应/事件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尽早给予相关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神经系统 低钠血症 心脏 药品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