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媛媛 杨悦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应用各类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18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应用各类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18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清开灵注射剂的不良发生率达到11.76%,为各类注射剂中不良率最高,其次是参麦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与表现情况比较,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附件、循环系统,占到所有不良反应的56.15%,其余器官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未辨证施治、合并注射剂、超疗程施药和配液静置时间过长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范围较广,累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和循环系统,未辩证施治和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要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发生率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醋酸铅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昆 迟宝荣 吝春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1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40、60和100μmol.L-1醋酸铅,观察其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集落(CFU-F)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醋酸铅浓度40、60和100μmol.L-1时的...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40、60和100μmol.L-1醋酸铅,观察其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集落(CFU-F)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醋酸铅浓度40、60和100μmol.L-1时的成集落率分别为(3.30±0.20)、(2.40±0.10)和(1.57±0.21)/105,与对照组成集落率[(4.20±0.20)/1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醋酸铅各浓度组间比较,CFU-F集落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剂量-效应关系分析醋酸铅浓度与CFU-F集落率呈负相关关系(r=-0.960,P<0.01)。体外培养6 d时,对照组集落中细胞多呈现梭形,加铅组细胞多呈不规则形状或圆形。结论:醋酸铅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集落率生长并随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铅 间充质干细胞 CFU—F
下载PDF
对硝基苯酚与杂交中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宋远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方法运用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DNA分子杂交技术、量子化学方法,研究pH为7.4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DNA在杂交过程中与对硝基苯酚形成DNA加合物... 目的探讨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方法运用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DNA分子杂交技术、量子化学方法,研究pH为7.4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DNA在杂交过程中与对硝基苯酚形成DNA加合物,对硝基苯酚的荧光光谱曲线、紫外光谱曲线的吸收峰改变较大,氧化峰电流下降,量化计算表明对硝基苯酚位于DNA的碱基附近。结论在DNA杂交过程中对硝基苯酚与DNA碱基可能以ΠΠ方式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酚 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2,5-己二酮对大鼠神经丝mRNA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张天亮 韩晓英 +2 位作者 赵秀兰 朱振平 谢克勤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2,5-己二酮(HD)对神经组织神经丝(NF)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7只,分为3组(1个对照组,2个染毒组),每组9只,经腹腔染毒,剂量分别为200和400mg/(kg·d),连续8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 探讨2,5-己二酮(HD)对神经组织神经丝(NF)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7只,分为3组(1个对照组,2个染毒组),每组9只,经腹腔染毒,剂量分别为200和400mg/(kg·d),连续8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坐骨神经、脊髓、大脑组织中高分子量NF(NF-H)、中分子量NF(NF-M)和低分子量NF(NF-L)mRNA水平。结果 200和400mg/kg剂量染毒后,坐骨神经NF-L mRNA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6%(P〈0.05)和152%(P〈0.01),NF-M mRNA未检测到,NF-HmRNA未发生明显变化;在脊髓、大脑组织中,NF-L mRNA下降为对照组的34%-54%(P〈0.01),NF-M mRNA未发生明显变化,400mg/kg剂量组中NF-H mRNA下降为对照组的85%(P〈0.05)。结论 HD染毒导致大鼠神经组织中NF亚单位mRNA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己二酮 神经丝 MRNA RT-PCR
下载PDF
本院不合格处方实例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爱健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0-692,共3页
目的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认真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提高处方书写质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条例、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药师应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包括临床诊断与... 目的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认真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提高处方书写质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条例、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药师应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包括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是药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方能指导医师和病人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评价 住院处方 住院病历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6
作者 呼格吉勒图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0期100-101,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频率占前10位的抗菌药物以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为主,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基本... 目的了解我院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频率占前10位的抗菌药物以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为主,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基本要求。结论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基本要求,执行提高处方质量,提高我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病因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戚晓军 陈立群 +1 位作者 崔凤俊 綦瑞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遗传因素为主导的多基因疾病,除HLA-B27外,尚有HLA-B60(HLA-B*40∶01)等MHC基因和ERAP1、IL23R、LTBR、TNFRSF1A、TBKBP1、KIF21B、RUNX3、染色体2p15、21q22内基因沙漠和IL-1基因簇等非MHC基因及IL1R2、ANTXR2、TNFR...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遗传因素为主导的多基因疾病,除HLA-B27外,尚有HLA-B60(HLA-B*40∶01)等MHC基因和ERAP1、IL23R、LTBR、TNFRSF1A、TBKBP1、KIF21B、RUNX3、染色体2p15、21q22内基因沙漠和IL-1基因簇等非MHC基因及IL1R2、ANTXR2、TNFR1、KIR、ANKH、CYP2D6*4、5q14.3和ANO6等其他基因参与。该部分新易感基因和标记位点的发现,丰富了我们对AS发病机制的基因水平认识,并且完善了AS的发病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遗传机制 MHC基因 非MHC基因 其他基因
下载PDF
谈我国《海商法》调整对象的局限性
8
作者 周妍 《中国海事》 2018年第1期27-29,共3页
针对《海商法》对船舶的定义范围,分析了其在调整对象和调整内容上的局限性及其影响,建议在《海商法》中考虑扩大调整范围以涵盖新型海洋活动载体和试航阶段的船舶。
关键词 海商法 局限性 试航
下载PDF
大蒜素亚慢性染毒对大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天亮 颜燕 +4 位作者 姚文环 杨非 张静 郭婕 范轶欧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大蒜素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脾体系数的影响,以及血液和脾脏中部分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分别以3.3、10、30 mg/kg(以大蒜素计)灌胃方式给予动物,1次/d,连续90 d。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脾脏、称重,测定脾脏和血清中总谷胱甘肽(T-G... 目的观察大蒜素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脾体系数的影响,以及血液和脾脏中部分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分别以3.3、10、30 mg/kg(以大蒜素计)灌胃方式给予动物,1次/d,连续90 d。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脾脏、称重,测定脾脏和血清中总谷胱甘肽(T-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剩余动物继续观测45 d后处死观察脾脏、脏/体系数。结果连续染毒90 d后,雄性实验组动物脾脏重量增大,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中、高剂量动物脾脏重量、脾体系数在统计学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动物停止染毒45d后,雄性中、高剂量组动物脾脏重量、脾体系数仍较对照组高(P<0.05)。血清中实验组雌性动物高、中低剂量组MDA含量升高,雄性动物低高剂量组SOD活性下降;脾脏组织中雌、雄高剂量组动物MDA,雌雄动物低、中、高剂量组动物SOD活性明显下降,在统计学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亚慢性染毒可导致大鼠脾脏和脾体系数增大,血液和脾脏中MDA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提示此时动物存在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脾体系数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原文传递
植物乳杆菌JX025073.1对小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泽鹏 郭展鹏 +4 位作者 倪钰玥 富灿涯 朱梦瑶 付莹婕 裘迪红 《预防医学》 2021年第9期893-896,共4页
目的了解植物乳杆菌JX025073.1对小鼠血脂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益生菌用于高脂血症患者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3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和干预组喂高脂饲料,干预组每天用0.4 mL植物... 目的了解植物乳杆菌JX025073.1对小鼠血脂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益生菌用于高脂血症患者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3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和干预组喂高脂饲料,干预组每天用0.4 mL植物乳杆菌JX025073.1发酵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用0.4 m L生理盐水灌胃。称量小鼠体重及心、肝、脾和肾重量,计算脏器指数;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肝和粪便中TC、TG;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杆菌培养和计数。结果实验42 d后,模型组小鼠体重,血清TC、TG、LDL-C含量,肝和粪便TC、TG含量,以及大肠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小鼠体重,血清TC、TG、LDL-C含量,肝TC含量,以及粪便大肠杆菌数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粪便TC、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植物乳杆菌JX025073.1能有效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血脂水平及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血脂
原文传递
蛤蜊肽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伦瑜 王尚龙 +3 位作者 蔡钦岭 曹廷峰 于佳 魏玉西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2年第2期62-70,共9页
目的 探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菲律宾蛤仔制备的生物活性肽即蛤蜊肽(RBPs)对去卵巢大鼠(OVX)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为我国丰富的贝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RBPs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5周后,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25-... 目的 探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菲律宾蛤仔制备的生物活性肽即蛤蜊肽(RBPs)对去卵巢大鼠(OVX)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为我国丰富的贝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RBPs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5周后,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含量,利用Micro-CT、HE染色分析骨密度、骨微结构改变情况,并进一步探究RBPs对破骨和成骨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 RBPs使OVX的血清中ALP含量显著降低,25(OH)D含量升高,骨密度(BMD)、骨钙含量和骨微结构均有明显改善。在分子机制上,发现RBPs可以通过抑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护素(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减少骨吸收,并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骨形成。结论 RBPs对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为RBPs作为1种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海洋药物来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菲律宾蛤仔 蛤蜊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