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丁基锡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欣 徐立红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三丁基锡穴TBT雪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给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作为一种细胞毒性化学物,诱发细胞凋亡是TBT作用于细胞的一种重要方式。该文主要综述了低浓度TBT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
关键词 三丁基锡 细胞凋亡 线粒体 钙离子 活性氧 细胞色素C 胱天蛋白酶
下载PDF
软骨藻酸快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淑娟 赵晓祥 +3 位作者 王茜 刘元媛 高利利 程金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比较研究海产品中软骨藻酸日常分析的快速检测技术,筛选出适合不同检测目的的检测技术。本文通过对直接ELISA法、间接ELISA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时间、检出限、保质期等进行研究,并对贝类样品中软骨藻酸含量进... 为比较研究海产品中软骨藻酸日常分析的快速检测技术,筛选出适合不同检测目的的检测技术。本文通过对直接ELISA法、间接ELISA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时间、检出限、保质期等进行研究,并对贝类样品中软骨藻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间接ELISA法的检出限为18ng/L,检测时间为2.5h,在4℃条件下可保存7d;直接ELISA法的检出限为3.58ng/L,检测时间为1.5h,在4℃条件下可保存7d;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出限为20ng/L,检测时间15min,在4℃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出限为0.25ng/L,检测时间为6min。从而可以推断这4种检测技术均能达到各国水产品条例软骨藻酸20μg/g限值的要求,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出限最低,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具有更短的检测时间和较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快速检测 软骨藻酸
下载PDF
2,5-己二酮对大鼠脊髓组织蛋白激酶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青山 侯丽艳 +3 位作者 张翠丽 宋福永 朱振平 谢克勤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对2,5-己二酮(H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丝(NF)变化的作用。方法将30只体重为200~240g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2个染毒组),每组10只。经...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对2,5-己二酮(H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丝(NF)变化的作用。方法将30只体重为200~240g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2个染毒组),每组10只。经腹腔染毒HD,剂量分别为200和400mg/kg,每周染毒5d,每日1次,连续8周,建立HD中毒性神经病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脊髓胞浆蛋白和膜蛋白组分中PKA、PKC、p35前体和CDK5的相对含量。结果在脊髓胞浆蛋白组分中,与对照组比较,PKA和PKC含量在400mg/kg染毒组大鼠分别升高了46.1%和23.0%(P<0.01),而在200mg/kg染毒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p35前体和CDK5在200mg/kg染毒组分别升高了56.8%(P<0.01)和78.2%(P<0.01),而在400mg/kg染毒组,仅CDK5升高了21.9%(P<0.01),p35前体含量无明显改变。在脊髓膜蛋白组分中,PKA和CDK5含量在200、400mg/kg染毒组大鼠分别升高了19.3%(P<0.01),25.5%(P<0.01)和26.3%(P<0.01),12.7%(P<0.01);PKC含量仅在400mg/kg染毒组升高了13.9%(P<0.01),而在200mg/kg染毒组无明显改变(P>0.05);染毒组p35前体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HD使脊髓组织中PKA、PKC和CDK5含量明显升高,提示相关蛋白激酶含量的升高可能是H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2 5-己二酮 中毒性神经病 蛋白激酶 磷酸化
下载PDF
低剂量甲苯吸入诱导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左佳佳 孙伟 +2 位作者 杨天鹏 任振华 李光武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甲苯吸入能否诱导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诱导CPP的途径。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低浓度甲苯染毒组(328.6mg/m3)、高浓度甲苯染毒组(1026.8mg/m3)、空白对照组、嗅球毁损模型组、嗅球毁损低浓度甲苯染毒组(328.6mg/... 目的研究低剂量甲苯吸入能否诱导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诱导CPP的途径。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低浓度甲苯染毒组(328.6mg/m3)、高浓度甲苯染毒组(1026.8mg/m3)、空白对照组、嗅球毁损模型组、嗅球毁损低浓度甲苯染毒组(328.6mg/m3)和嗅球毁损高浓度甲苯染毒组(1026.8mg/m3),每组10只。对染毒组进行甲苯亚慢性染毒4周(5d/周,6h/d),空白对照组及嗅球毁损模型组不予干预。染毒后各组用CPP箱进行成瘾性行为的检测。用PowerLab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检测空白对照组、甲苯吸入组和醋酸吸入组大鼠的嗅球电位的改变。结果与其他各实验组相比,低浓度甲苯染毒组(328.6mg/m)和高浓度甲苯染毒组(1026.8mg/m3)有明显的CPP(P<0.01)。与低浓度甲苯染毒组比较,高浓度甲苯染毒组CPP更明显(P<0.05)。嗅球毁损的各实验组无明显的CPP。电生理学研究发现,空白对照组、甲苯吸入组、醋酸吸入组具有不同特征的嗅球电位。结论低剂量甲苯亚慢性吸入能够诱导大鼠的CPP行为,可能是通过嗅觉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条件性位置偏爱 嗅球 成瘾
下载PDF
多氯联苯和苯并(a)芘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CYP1A1和微核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驰 林辉 +3 位作者 魏巍 刘爱林 陈学敏 鲁文清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多氯联苯(PCBs)153通过诱导P450酶活力对苯并(a)芘[B(a)P]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PCB153设3个剂量组(1、10、100μmol/L),B(a)P设1个剂量组(50μmol/L),DMSO为溶剂对照组,3-甲基胆蒽(3-MC)为阳性对照组。以不同浓度的PCB153(1、10... 目的探讨多氯联苯(PCBs)153通过诱导P450酶活力对苯并(a)芘[B(a)P]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PCB153设3个剂量组(1、10、100μmol/L),B(a)P设1个剂量组(50μmol/L),DMSO为溶剂对照组,3-甲基胆蒽(3-MC)为阳性对照组。以不同浓度的PCB153(1、10、100μmol/L)染毒HepG2细胞48h后再与B(a)P联合染毒24h。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epG2细胞CYP1A1酶活力(EROD)。同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T)分析细胞的微核,计算微核率和核分裂指数(NDI)。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10、100μmol/L的PCB153和50μmol/L的B(a)P单独染毒均可诱导EROD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μmol/L的PCB153和50μmol/L的B(a)P可诱导微核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a)P单独染毒组比较,B(a)P和PCB153联合染毒时,EROD活力和微核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μmol/L的PCB153和50μmol/L的B(a)P及所有联合染毒组均使HepG2细胞ND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CB153对B(a)P的遗传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可能与PCB153诱导P450酶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苯并(A)芘 微核 细胞色素P450酶 酶诱导
下载PDF
李佃贵教授应用虫类对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5
6
作者 郝旭蕊 李维康 +2 位作者 刘凯娟 李娜 白海燕 《河北中医》 2019年第5期645-648,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现代临床中较难治愈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CAG尚无特效方法,而中医学可做到因人而异,灵活用药。李佃贵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应用虫类对药通络、解毒、祛瘀等功效治疗CAG,能够有效逆转...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现代临床中较难治愈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CAG尚无特效方法,而中医学可做到因人而异,灵活用药。李佃贵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应用虫类对药通络、解毒、祛瘀等功效治疗CAG,能够有效逆转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胃炎 萎缩性 虫类药 名医经验 李佃贵
下载PDF
自来水厂不同水处理工艺各单元水有机物致突变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淑苑 张振 +5 位作者 张隽 周国洪 李思果 吴辉 翟卉 唐非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7-590,共4页
目的研究某市三家自来水厂不同水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变化规律,以此探讨相对科学的水处理工艺。方法于2008年5—6月,采集某市3家自来水厂(A、B、C)各水处理单元出水水样。通过鼠伤寒沙门菌致突变(Ames)试验(设0... 目的研究某市三家自来水厂不同水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变化规律,以此探讨相对科学的水处理工艺。方法于2008年5—6月,采集某市3家自来水厂(A、B、C)各水处理单元出水水样。通过鼠伤寒沙门菌致突变(Ames)试验(设0、0.25、0.50、1.00L/皿4个浓度)检测水样中有机物的致突变性,采用比活性的参数方法比较不同来源水样的致突变性强弱。结果除A自来水厂活性炭过滤水无致突变性外,其他各水处理工艺各单元水中有机物的致突变性均为阳性,致突变类型以直接型致移码突变为主。致移码突变性强弱比较如下,A自来水厂:水源水>后加氯消毒水>混凝沉淀过滤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活性炭过滤水;B自来水厂:后加氯消毒水>混凝沉淀过滤水>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C自来水厂:出厂水>预氯消毒水>管网末梢水>混凝沉淀过滤水>后加氯消毒水>水源水。结论在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中,预臭氧—臭氧—活性炭二次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可有效降低出厂水中有机物的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工艺 有机物 致突变性 AMES试验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铝对神经小胶质细胞N9的细胞毒性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波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铝颗粒(NAOs)对神经小胶质(N9)细胞的体外毒性作用。方法观察0~125μg/ml NAOs染毒24h后N9细胞形态的改变,采用MTT方法检测0~500μg/ml NAOs和非纳米氧化铝颗粒(nNAO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观察0~500μ...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铝颗粒(NAOs)对神经小胶质(N9)细胞的体外毒性作用。方法观察0~125μg/ml NAOs染毒24h后N9细胞形态的改变,采用MTT方法检测0~500μg/ml NAOs和非纳米氧化铝颗粒(nNAO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观察0~500μg/mlNAOs和nNAO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0~200μg/ml NAOs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N9细胞经NAOs染毒后,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NAOs可引起N9细胞发生时间、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8、100和200μg/ml NAOs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Os在体外实验中对N9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纳米技术 氧化铝 小胶质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致人张氏肝细胞损伤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文红 赵红 +2 位作者 王开磊 张雯 王金花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剂量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人张氏肝细胞(Chang liver cells)增殖、损伤、凋亡及坏死的影响,探讨LAS对人张氏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张氏肝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LAS不同剂量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不含...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剂量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人张氏肝细胞(Chang liver cells)增殖、损伤、凋亡及坏死的影响,探讨LAS对人张氏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张氏肝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LAS不同剂量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不含LAS的正常培养基培养细胞)、LAS低、中、高剂量组(37.5、75.0及150.0 mg/L)。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检测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了解肝细胞损伤程度;Hoechst 33342及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结果 LAS处理后细胞表面出现黑色颗粒,部分细胞变圆脱落并产生碎片,高剂量组出现细胞脱落、死亡。LAS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LDH及AST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明显增加(P<0.01),且这些变化随LAS剂量增加更加明显(P<0.01)。结论 LAS可抑制人张氏肝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形态,并导致细胞损伤、凋亡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人张氏肝细胞 细胞损伤 凋亡
原文传递
龟纹瓢虫四虫态肠道细菌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秀芝 刘玉升 张帆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通过对龟纹瓢虫四个虫态肠道菌群研究,探讨其营养生理,为改良龟纹瓢虫人工饲料,大量扩繁天敌昆虫奠定基础。方法按照传统的分离方法从龟纹瓢虫瓢卵、幼虫、蛹及雌成虫或肠道内分离15个不同菌株,对其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菌体形态和... 目的通过对龟纹瓢虫四个虫态肠道菌群研究,探讨其营养生理,为改良龟纹瓢虫人工饲料,大量扩繁天敌昆虫奠定基础。方法按照传统的分离方法从龟纹瓢虫瓢卵、幼虫、蛹及雌成虫或肠道内分离15个不同菌株,对其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菌体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从龟纹瓢虫卵内分离鉴定出短芽胞杆菌(Bacillus brevis)、球性芽胞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棍状杆菌属(Clavibacter)和一种未知分类地位的菌;幼虫肠道内分离鉴定柠檬酸杆菌属(Citrob acter)、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皮杆菌属(Dermabacter)、浸麻芽胞杆菌属(Bacillus macerans)、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蛹肠道分离鉴定出短芽胞杆菌(Bacillus brevi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成虫肠道分离鉴定出短芽胞杆菌(Bacillus brevis)、球性芽胞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 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凝结芽胞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和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megaterium)。结论不同虫态龟纹瓢虫肠道中细菌种类不同,为进一步研究适合龟纹瓢虫不同时期生长和繁殖的人工饲料的配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四虫态 肠道细菌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