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前期河西走廊的农业开发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并成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19,共8页
唐前期统治者为了抵御西北突厥等的寇扰,确保边地的安全,在河西一带积极布防的同时,推行足食足兵的政策,河西水利建设卓有成就,军屯、民屯和大规模的土地垦辟,使粮食产量快速上升。又积极开发农业资源,经一个多世纪至盛唐开元、天宝年... 唐前期统治者为了抵御西北突厥等的寇扰,确保边地的安全,在河西一带积极布防的同时,推行足食足兵的政策,河西水利建设卓有成就,军屯、民屯和大规模的土地垦辟,使粮食产量快速上升。又积极开发农业资源,经一个多世纪至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河西走廊发展成了国家所依赖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支援了西北边防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河西走廊 唐代前期
下载PDF
唐代义仓制度补议 被引量:8
2
作者 潘孝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38,共7页
义仓制度是我国古代救灾史乃至经济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对典型的唐代义仓制度进行了再探索。作者认为,唐代义仓制度最主要的本质,在于它乃是当时国家赈灾的一种专项财政制度,并进而指出,义仓... 义仓制度是我国古代救灾史乃至经济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对典型的唐代义仓制度进行了再探索。作者认为,唐代义仓制度最主要的本质,在于它乃是当时国家赈灾的一种专项财政制度,并进而指出,义仓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赈灾方面的财政的专门化。其次,作者又对唐代义仓的挪用始于武则天后期的观点作了详细的补充论证,且认为,唐代义仓粮的挪用实属国家赈灾专项财政转移的性质;挪用的缘由,客观上也因南方义仓存粮受地理环境的局限所致,从而暴露出唐代以义仓为外在形态的赈灾专项财政制度的一个天然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义仓缸 国家赈灾 财政制度
下载PDF
唐田令的“户内永业田课植桑五十根以上”──兼谈唐宋间桑园的植桑密度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际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31,共7页
《齐民要术》时代,北方每亩约植桑2.4株(间种禾豆等)。《四时纂要》时代,北方专业桑园每亩约植桑9株~10株。陈■《农书》时代,长江下游专业桑园亩植桑约15株。金元之际或稍早,长江下游专业树桑桑园亩植桑7株~8株;专业地桑桑... 《齐民要术》时代,北方每亩约植桑2.4株(间种禾豆等)。《四时纂要》时代,北方专业桑园每亩约植桑9株~10株。陈■《农书》时代,长江下游专业桑园亩植桑约15株。金元之际或稍早,长江下游专业树桑桑园亩植桑7株~8株;专业地桑桑园亩植桑约240株。明清时期,大体仍如此。到了近代,湖州专业桑园的植桑密度更达每亩1000株上下。亩植桑50株上下的专业桑园,汉唐间未曾大面积出现,金元以后亦未曾大面积出现。唐田令规定的永业田植桑,是20亩植桑50根以上,而不是每亩植桑50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桑园 植桑密度
下载PDF
唐代的蝗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剑光 邹国慰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蝗害 地区分布 季节规律 防治 政府组织抗灾 善后抚恤 恢复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