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修复土壤原生态找到“良方” “Agri-star松土促根剂研制与应用”成果鉴定会暨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
1
作者 史晔坤 《中国农资》 2015年第12期21-21,共1页
3月27日,"Agri-star松土促根剂研制与应用"成果鉴定暨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该项目由河南省火车头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3月27日,"Agri-star松土促根剂研制与应用"成果鉴定暨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该项目由河南省火车头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市土肥站等七家单位承担共同完成。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对该项成果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新闻发布会 鉴定会 促根剂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郑州 应用
下载PDF
《土壤发生与系统分类》专著评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唐耀先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发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 专著 研究员 土壤科学
下载PDF
回顾参加工作60年——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所60周年有感
3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7-963,共7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土壤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培育土壤科学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值此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自己在土壤研究所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研究、科研业绩、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土壤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培育土壤科学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值此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自己在土壤研究所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研究、科研业绩、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研究所管理等工作情况,系统地总结了自己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发展及国家与国际社会经济建设所作过的贡献。同时,从工作经历中,提出了自己60年科研生涯最深的四条人生感悟,以激励大家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树立理想、创新信念,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为创建现代土壤科学和土壤所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研究所 发展阶段 工作回顾 人生感悟 60周年
下载PDF
艰苦创业,改革发展,开拓创新,催人奋进的六十年——庆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所60周年
4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773,共7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土壤所的建设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推进与发展,并在我国土壤学科建设及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回顾了土壤研究所分别在建所开创期(1953—1965年)、奠基推动期(1965—198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土壤所的建设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推进与发展,并在我国土壤学科建设及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回顾了土壤研究所分别在建所开创期(1953—1965年)、奠基推动期(1965—1983年)、改革发展期(1983—2000年)、开拓创新期(2001至今)4个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高度总结出土壤研究所发展的核心、重要战略、根本动力、支撑保障、根本保证及存在问题。同时,深切缅怀了先辈们为中国土壤科学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前辈们艰苦创业、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勇于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最后,希望全所同志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时刻把握研究所的发展机遇,认真实现土壤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和"一三五"规划的目标,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彰显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研究所 发展历程 缅怀先辈 60周年
下载PDF
华昌搭台 专家热议:新形势下肥料行业解决方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肥料创新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5
作者 张涛 蒋正 《中国农资》 2015年第29期24-24,F0003,共2页
7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江苏华昌企业院士工作站发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肥料创新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内肥料行业的土壤、植物营养、肥料产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就农业资源与环境共性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农业可持续发展 肥料行业 专家学者 创新 植物营养 产业领域 共性问题
下载PDF
富朗启动“乐土中国”公益行动计划
6
作者 张琴 姜美怡 《中国农资》 2017年第3期9-9,共1页
1月12日,由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富朗(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乐土而生,悦动大地”守护中国土壤健康高峰论坛在山东临沂召开。会上,富朗中... 1月12日,由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富朗(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乐土而生,悦动大地”守护中国土壤健康高峰论坛在山东临沂召开。会上,富朗中国首度在华发布富朗生物能土壤修复技术,并启动“唤醒土壤生命力,乐土中国公益行动”计划,有关农业专家、领导、企业代表和400多名经销商参会,并见证了这一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农业科技创新 高效复合肥料 土壤修复技术 生物科技 生态工程 山东临沂 高峰论坛
下载PDF
提高肥料利用率要站在保证粮食安全的高度——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
7
作者 张琴 李文明 《中国农资》 2011年第21期23-23,共1页
我国是世界上氮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差不多要占到世界总用量的30%.氮肥对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氮肥在使用一过程中还不尽合理,肥料利用率偏低,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如... 我国是世界上氮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差不多要占到世界总用量的30%.氮肥对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氮肥在使用一过程中还不尽合理,肥料利用率偏低,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到既能保证粮食安全。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保护环境呢?近日就有关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 肥料利用率 粮食安全 研究员 氮肥利用率 保护环境 记者采访
下载PDF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加大控释氮肥研究——金正大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8
作者 张琴 高海波 《中国农资》 2008年第6期60-61,共2页
中国科学院朱兆良院士提出:"肥料的研发既要实现粮食高产,又要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因而要以如何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开展缓控释肥环境效应评价研究具有前瞻性。"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农业面源污染 合作协议 控释氮肥 治理 科技 集团 金正
下载PDF
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
9
作者 赵凤喜 付艳忠 《新农业》 2007年第8期45-45,共1页
建平县耕地面积219万亩,中低产田占80%,是典型的年降雨量低、风沙干旱、水土流失、土地瘠薄的丘陵半干旱地区。为了加强耕地土壤资源保护,提高土壤质量,全县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入手,重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科学... 建平县耕地面积219万亩,中低产田占80%,是典型的年降雨量低、风沙干旱、水土流失、土地瘠薄的丘陵半干旱地区。为了加强耕地土壤资源保护,提高土壤质量,全县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入手,重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投入和农业技术创新等措施,为辽宁西北部地区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土壤资源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 半干旱地区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技术创新 西北部地区 耕地面积
原文传递
生物参数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中英联合研讨会
10
作者 林启美 《国际学术动态》 2008年第5期58-58,共1页
“生物参数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中英联合研讨会于2007年10月7-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启美教授和英国洛桑试验站的P.C.Brookes教授联合主持。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5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资源... “生物参数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中英联合研讨会于2007年10月7-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启美教授和英国洛桑试验站的P.C.Brookes教授联合主持。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5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的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应用生态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大气物理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生物参数 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 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
下载PDF
结缘土壤绘“家谱”——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研究员
11
作者 张立红 《中国科技奖励》 2006年第4期55-59,共5页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是地球表层系统最活跃的部分。如果地球没有土壤这样薄薄的表层,它将同其他星球一样,毫无生机可言。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科学地分类土壤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科学 发展史 人类 资源
下载PDF
马溶之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纪念马溶之教授诞辰100周年
12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1-684,共4页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际土壤学界也享有盛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学家 土壤地理学 地理学家 土壤科学 实践活动 第一代 感染力
下载PDF
科学施肥重要原理和全新途径——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
13
作者 鲁国顺(整理) 《中国农资》 2008年第11期46-48,共3页
在化肥浪费严重,环境压力巨大的今天,如何科学施肥显得尤为紧迫。当前,不仅农民对科学施肥认识不足,甚至一些企业的农化服务人员也没有完全掌握科学施肥的要领。到底怎么做到科学施肥呢?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地理学家赵其国给... 在化肥浪费严重,环境压力巨大的今天,如何科学施肥显得尤为紧迫。当前,不仅农民对科学施肥认识不足,甚至一些企业的农化服务人员也没有完全掌握科学施肥的要领。到底怎么做到科学施肥呢?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地理学家赵其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科学施肥原理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施肥 施肥原理 环境压力 服务人员 地理学家
下载PDF
第20届国际土壤与耕作研究组织大会
14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414,共1页
第20届国际土壤与耕作研究组织大会(The 20th International Soil Tillage Research Organization(ISTRO)Confrenee)将于2015年9月14-18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土壤与耕作研究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
关键词 会议名称 会议网址 HTTP 中国土壤学会 会议网站 中国科学院 耕作学 科技工作者 土地利用 科研成果
下载PDF
辽宁省土壤资源保护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育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年第4期46-47,54,共3页
土壤退化引发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土地资源、荒漠化、管理方式、矿产开发、土壤污染等方面对辽宁省土壤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土壤资源 土壤保护 食品安全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新书《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研究法》介绍
16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59,共1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丁昌璞、徐仁扣等著的《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研究法》一书已于2011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4.8万字,327页,每册定价68元,共分十三章,依次是:氧化还原状况;铵的氧化一硝化反应;硝酸盐的还原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丁昌璞、徐仁扣等著的《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研究法》一书已于2011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4.8万字,327页,每册定价68元,共分十三章,依次是:氧化还原状况;铵的氧化一硝化反应;硝酸盐的还原一反硝化反应;有机还原性物质;铁;锰;硫;砷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锰与酚类化合物的氧化还原;铁、锰的有效性与氧化还原状况;稻根和钾与还原性物质的相互作用;氧化还原过程与土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环境污染。本书是国内目前该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氧化还原过程 有机还原性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科学出版社 反硝化反应 酚类化合物 氧化锰
下载PDF
新书《土壤红外光声光谱原理及应用》介绍
17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0-1020,共1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著的《土壤红外光声光谱原理及应用》一书已于2012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1.0万字,318页,每册定价88元,共分五章。土壤分析是土壤学研究中的常规性工作,现代农业对土壤信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著的《土壤红外光声光谱原理及应用》一书已于2012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1.0万字,318页,每册定价88元,共分五章。土壤分析是土壤学研究中的常规性工作,现代农业对土壤信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很难适应海量的土壤数据获取(土壤数字化),而仪器分析的方法则为海量土壤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可能。近20年来,在仪器分析方法中,红外光谱在土壤分析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传统红外光谱(透射光谱和反射光谱)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应用于土壤分析,但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在土壤定性或定量分析中均受到一定的限制。红外光声光谱是光声理论的重要应用,尽管光声理论发现于1880年,但由于软硬件的限制,在红外光谱上的应用却延后了100年,直至1980年才开始商业化应用。红外光声光谱与传统红外光谱的本质差别在信号获取的方式上,即红外光声光谱采用了光声转换理论,这种信号获取方式赋予了其原位和逐层扫描的功能,同时也摆脱了高吸收样本的限制,更加适合用于土壤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杜昌文研究员率先将红外光声光谱应用于土壤分析,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历经三载的撰写、修改和补充,完成本书。本书采用红外光谱的手段,以数学模型为支撑,分析土壤性质、结构和组成,并研究了土壤中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首次提出了土壤红外光谱属性的概念,并分析了红外光谱属性和土壤理化属性以及土壤空间属性间的关系,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本论述红外光声光谱在土壤学中应用的专著。本书呈现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性质,从物理、化学、仪器、设备、软件到数学等均有涉及,但核心点是土壤学,是红外光谱在土壤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并将基础研究和相应技术开发相结合,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此外,本书还附带了土壤主要组成(有机物和无机物)、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以及我国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的红外光声光谱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红外光声光谱 商业化应用 原理 仪器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 土壤分析
下载PDF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亟待治理
18
作者 黄摘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2,共1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对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显示,在太湖的外部污染总量中,工业污染仅占10%~16%,农业面源污染所占的比例在持续上升,目前已占到59%。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破坏了太湖的水环境,造成湖水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对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显示,在太湖的外部污染总量中,工业污染仅占10%~16%,农业面源污染所占的比例在持续上升,目前已占到59%。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破坏了太湖的水环境,造成湖水富营养化,蓝藻肆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农业面源污染 突出 治理 太湖流域 工业污染 营养物质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国际篇
19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59-1560,共2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发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与地上植物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呈现出强烈耦合关系,并指出地上植物多样性是制约土壤真菌多样性的首要因素。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植物多样性 国际 Β多样性 Α多样性 土壤真菌 耦合关系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寂静的土壤》新书评价
20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9-210,共2页
《寂静的土壤》内容简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陈鸿昭和张甘霖编著的土壤科普读物《寂静的土壤》,是作者根据自己对土壤和土壤科学的认识、反思和感悟写成的。内容分三部分:一、从土壤的生产功能、环保功能、生物基因库功... 《寂静的土壤》内容简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陈鸿昭和张甘霖编著的土壤科普读物《寂静的土壤》,是作者根据自己对土壤和土壤科学的认识、反思和感悟写成的。内容分三部分:一、从土壤的生产功能、环保功能、生物基因库功能等八大功能开始,解析了土壤的发生演变,介绍了土壤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二、论述了土壤学历史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失败教训和积淀的土壤文化;三、讲述了中国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们的土壤梦。书中附有164幅精美的照片和图表。2015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同年12月第二次印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评价 生产功能 生物基因库 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科普读物 土壤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