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微咸水区土壤盐分及盐渍化程度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31
1
作者 周在明 张光辉 +1 位作者 王金哲 严明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20,385,共7页
为了探求环渤海低平原区微咸水的农业利用潜力、缓解水资源危机,就需要掌握该区土壤盐分及其盐渍化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通过对该平原微咸水区选取127个代表性样点,采集0~60cm深度内的8层土样进行土壤全盐量测定,并对130个水井的... 为了探求环渤海低平原区微咸水的农业利用潜力、缓解水资源危机,就需要掌握该区土壤盐分及其盐渍化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通过对该平原微咸水区选取127个代表性样点,采集0~60cm深度内的8层土样进行土壤全盐量测定,并对130个水井的水位埋深及128个地下水样的矿化度进行了测定。采用地质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区土壤全盐量及其盐渍化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除表层土层盐分含量属于强变异强度外,环渤海低平原区其余土层盐分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土层盐分的空间自相关距离从表层(0~5cm)的35.3km增加到深层(50~60cm)的59.7km。研究区各层土壤盐分含量自内陆平原向东部滨海平原逐渐增加,上下土层盐分含量呈相同的空间变化趋势。表层土层属于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和中度盐化土的比例基本相等,而重度盐化土面积较小,5~60cm土层无重度盐化土分布。总体上,环渤海低平原以轻度盐化土和非盐化土为主,0~60cm空间上盐分积聚不强,浅层微咸水灌溉存在很大利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低平原 土壤盐分 土壤盐渍化 地质统计学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环渤海低平原区土壤安全容盐潜力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金哲 严明疆 +2 位作者 张光辉 聂振龙 周在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8-143,共6页
该文通过环渤海低平原区的土壤安全临界容盐潜力和最大容盐潜力分析,为保障土壤安全和粮食作物安全下的咸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验室数据和整合所搜集资料,查明了环渤海低平原区的0~40cm土壤含盐量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盐分情... 该文通过环渤海低平原区的土壤安全临界容盐潜力和最大容盐潜力分析,为保障土壤安全和粮食作物安全下的咸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验室数据和整合所搜集资料,查明了环渤海低平原区的0~40cm土壤含盐量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盐分情况下的土壤安全容盐值、土壤化学类型和作物布局结构为参考指标,对研究区的土壤安全容盐潜力进行了评价。总的来看,环渤海低平原区的土壤安全临界容盐潜力变化区间为1.0~3.0g/kg,其中以2.0~2.5g/kg的潜力区为主,占总面积的81.3%,整体容盐潜力较大;其他等级1.5~2.0、2.5~3.0和1.0~1.5g/kg的潜力区,分别占10.0%、5.4%和3.1%。土壤安全最大容盐潜力区的变化区间为1.5~5.5g/kg,其中以2.5~3.5g/kg的潜力区为主,占总面积的68.7%,整体容盐潜力较小;其他等级3.5~4.5、1.5~2.5和4.5~5.5g/kg的潜力区,分别占25.2%、5.1%和1.0%。土壤安全临界容盐潜力区和最大容盐潜力区在空间格局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临界容盐潜力大的地区,最大容盐潜力也大;反之,依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分 数据 环渤海低平原 临界容盐潜力 最大容盐潜力
下载PDF
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琳 杨春华 李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884-12888,12967,共6页
[目的]探索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置3条雪梯度样带(深雪、中雪和浅雪),于2008年秋冬过渡期监测各样带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并研究不... [目的]探索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置3条雪梯度样带(深雪、中雪和浅雪),于2008年秋冬过渡期监测各样带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并研究不同雪梯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结果]月均土温、每月日最高土温均值、每月日最低土温均值都分别与雪厚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雪厚度和土壤温差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在秋冬过渡期末,深雪梯度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先显著升高又显著降低;浅雪梯度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稳定的浅雪被(约10cm)形成后显著增加。雪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分别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结论]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也引起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雪被 雪厚度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土地盐碱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哈尔滨市对青山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兰霞 李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90和200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辅以地形图等资料,提取哈尔滨市对青山镇典型区土地盐碱化动态信息;同时,分...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90和200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辅以地形图等资料,提取哈尔滨市对青山镇典型区土地盐碱化动态信息;同时,分析了土地盐碱化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为防治土地盐碱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土地盐碱化 分析 动态变化 驱动因素 对青山镇
下载PDF
祁海山海北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地温状况及诊断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英年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08-412,共5页
同海拔高度、距离相近的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分布区 ,虽然区域气候一致 ,但地温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 0cm~ 5 0cm层次地温均表现较低的水平 ,且南坡 >滩地 >北坡。冬季自表层到演化层地温升高明显 ,夏... 同海拔高度、距离相近的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分布区 ,虽然区域气候一致 ,但地温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 0cm~ 5 0cm层次地温均表现较低的水平 ,且南坡 >滩地 >北坡。冬季自表层到演化层地温升高明显 ,夏季自上而下略有降低。地温年较差滩地 >北坡 >南坡。年内地温在冷暖转换期的春秋季 ,土壤热量交换迅速 ,而在夏冬二季热量交换平稳。依土壤温度诊断特性来看 ,海北不同地形部位的寒冻雏形土均属寒性土壤的温度状况 ,其中北坡地温更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海北地区 寒冻雏形土 地形 地温 诊断特性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冻融交替作用对黄土高原三种典型土壤可蚀性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泽宇 马波 +3 位作者 李占斌 曾建辉 孙宝洋 赵玉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3-818,共6页
为研究冻融交替作用对黄土高原北部土壤可蚀性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北部季节性冻融区的三种典型土壤(灌淤土、黄绵土和风沙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室内冻融模拟试验,利用基于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的EPIC模型与Dg模型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系... 为研究冻融交替作用对黄土高原北部土壤可蚀性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北部季节性冻融区的三种典型土壤(灌淤土、黄绵土和风沙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室内冻融模拟试验,利用基于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的EPIC模型与Dg模型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系统分析冻融交替作用对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冻融交替作用使三种供试土壤粘粒含量显著减少(P<0.05),土壤质地粗化;(2)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冻融交替次数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3)相同冻融条件下,利用EPIC模型与Dg模型估算出的土壤可蚀性K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利用EPIC模型估算时,土壤可蚀性K值大小表现为风沙土>灌淤土>黄绵土,利用Dg模型的估算结果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交替 高原土壤 可蚀性
下载PDF
高山菜地活性钙土壤调理剂的应用与测土配方施肥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鹏程 张世娟 +1 位作者 刘春华 王兴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9-580,共2页
针对长阳蔬菜种植年限长、土壤酸化严重的现状,应用活性钙土壤调理剂,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产量增加4.3% ̄8.3%,pH值提高1.22,交换性钙降低33.7 mg.kg-1,提出了土壤改良的措施。
关键词 蔬菜 土壤 改良 施肥
下载PDF
川西高寒土壤酶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沈丹杰 陈玥希 +1 位作者 孙辉 姚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6-1152,共7页
土壤酶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对于揭示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分析了川西高寒森林土壤中磷酸单酯酶(PME)、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NA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的动力... 土壤酶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对于揭示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分析了川西高寒森林土壤中磷酸单酯酶(PME)、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NA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酶动力学方面,这4种酶活性均随底物浓度(0~0.28 mmol/L)的增加而升高,当底物浓度为0.28 mmol/L时,PME、BG、CBH和NAG活性分别达到109.01、52.53、6.51和6.63μmol/(g·h);土壤酶热力学方面,这4种土壤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即持续增长型(NAG)和先升高后稳定型(PME、BG、CBH);4种酶的温度敏感性(Q10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0~20℃时Q10最高,PME、BG、CBH、NAG的最大Q10值分别为3.25、3.80、10.22和6.31。高寒土壤这4种酶在低温区间(0~20℃)具有较高的温度敏感性,土壤升温将导致酶活性显著升高,因此全球变暖导致的高寒土壤升温,将对这些酶参与的相关土壤生态与生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土壤 土壤酶活性 酶动力学 酶热力学 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Influence of land cover changes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pine meadow soil 被引量:8
9
作者 WANGGenxu CHENGGuod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Taking the alpine cold meadow grasslan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s an ex-ample,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pine meadow soil property changes, including soil nutri... Taking the alpine cold meadow grasslan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s an ex-ample,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pine meadow soil property changes, including soil nutrients,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land coverage conditions.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veget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soil com-pactness reduces, gravel content increases and bulk density increases. The originally dense root-system layer is gradually denuded, making the soil coarse and gravel. The change of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with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0—20 cm) has shown an obvious cubic polynomial curve process.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increase rapidly when land coverage is above 60%, contrarily decreases on a large scale when land coverage is below 30%. Between 30%—60% of land coverage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remain stable. The total N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in soil have shown quite similar change regularity. Following this the mathematic equations are de-rived to describe such change processes. Moisture content in soil changes sharply with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Soil moisture content change with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has shown a quadratic parabola process.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e total N con-tent of the alpine meadow soil decrease by 14890 kg/hm2 and 5505 kg/hm2 respectively as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reduces from 90% to less than 30%. The heavy change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grassland degradation have made the recovery of alpine meadow ecological system impossible. The protection of alpine meadow veget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regional soil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山草甸土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地被物变化 土壤性质 草地退化 植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