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内陆河流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研究
1
作者 裴建生 徐燕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9期66-71,113,143,共8页
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是一种创新的水利工程型式,其目标是提高干旱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文章分析研究了干旱区中小河流的地形地貌、水文、水文地质特性及现有的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干旱区中、小河流的灌... 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是一种创新的水利工程型式,其目标是提高干旱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文章分析研究了干旱区中小河流的地形地貌、水文、水文地质特性及现有的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干旱区中、小河流的灌排工程型式。它借鉴了传统坎儿井的技术精髓,工程的效果将使干旱区的洪水、泉水和咸水资源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最终使干旱区绿洲最大化。工程的特点在于“藏水于地下”、“取水于自流”、“输水于管道”和“上排下灌”。文章扼要论述了工程的布局、结构和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坎儿井 灌溉与排水工程 水资源高效利用 绿洲最大化
下载PDF
魏晋北朝时期华北地区的农田水利与稻作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增高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农田水利 华北地区 稻作 三国时期 势力范围
下载PDF
清代闽台地区的农田水利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波 《农业考古》 1996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农田水利是影响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土地开垦,优化耕地结构,改进耕作制度,提高田地单产,还能增强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稳定度。农田水利同时也是农业区域特色的一大表征。闽台地区降雨丰豪,溪流密布,... 农田水利是影响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土地开垦,优化耕地结构,改进耕作制度,提高田地单产,还能增强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稳定度。农田水利同时也是农业区域特色的一大表征。闽台地区降雨丰豪,溪流密布,水资源堪称富足。但是,降雨之季节、区域分布不均,加之地表起伏剧烈,非籍人工灌溉与防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闽台地区 清代台湾 水资源 农业生产 人工灌溉 台湾水利 区域特色 水利事业 灌溉面积
下载PDF
唐宋时期江西的水利建设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施由民 《农业考古》 1996年第3期147-150,共4页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由于所处纬度偏低,且距海不远,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每当春夏雨降,沿河各地水患不断;而夏秋之季,广大山区和丘陵区则又旱灾不断。为抗御水旱灾害,自唐代至清代,江西各地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由于所处纬度偏低,且距海不远,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每当春夏雨降,沿河各地水患不断;而夏秋之季,广大山区和丘陵区则又旱灾不断。为抗御水旱灾害,自唐代至清代,江西各地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当代的水利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 唐宋时期 经济文化 江西 重要作用 唐代 农业生产 宋代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浙江上虞夏盖湖演变研究的史料序列评介
5
作者 尹玲玲 王卫 《古今农业》 201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夏盖湖曾经是宁绍平原上的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其沿革演变因其代表性而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意义。记录夏盖湖水利引发的用水纠纷、存废之争、围绕水权争夺的恩怨纠葛及其他社会问题的文献资料较为可观,大体可分基础史料与方志史料两个序... 夏盖湖曾经是宁绍平原上的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其沿革演变因其代表性而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意义。记录夏盖湖水利引发的用水纠纷、存废之争、围绕水权争夺的恩怨纠葛及其他社会问题的文献资料较为可观,大体可分基础史料与方志史料两个序列。基础史料序列以元代陈恬所纂《上虞五乡水利本末》为核心,后有明代张光祖整理重刊《五乡水利本末》,清代朱鼎祚增刻《五乡水利本末》、连蘅附刊《续水利》一卷,民国时期又有连光枢纂修《松夏志》十二卷。方志史料序列则主要包括历代《上虞县志》及多种《绍兴府志》。这些文献为深入研究历史时期夏盖湖的因革演变构成了扎实的史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盖湖 史料序列 湖泊演变 水利变迁
下载PDF
新疆坎儿井研究及未来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超 万朝林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第13期58-61,共4页
坎儿井被誉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之一,现在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早期的农业灌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由于社会因素和坎儿井自身结构因素,坎儿井已经由原来的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为主逐渐转变为一种优... 坎儿井被誉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之一,现在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早期的农业灌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由于社会因素和坎儿井自身结构因素,坎儿井已经由原来的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为主逐渐转变为一种优秀农业文化遗产为主。由于坎儿井自身结构的特点,在现代农业大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转变坎儿井的发展方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样既能起到保护坎儿井的目的也能更好地挖掘坎儿井潜在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儿井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农业科技资源
下载PDF
浅析我国水利历史文化以及未来发展传承——评《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
7
作者 刘建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15-I0015,共1页
我国水利历史极为悠久,其所涉内容博大精深,在河道修建、引水灌溉等领域均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意义。从“大禹治水”时期开始,我国就已经在除水害、兴水利方面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另外,如西汉的“贾让三策”、明代的“束水攻沙”等。... 我国水利历史极为悠久,其所涉内容博大精深,在河道修建、引水灌溉等领域均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意义。从“大禹治水”时期开始,我国就已经在除水害、兴水利方面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另外,如西汉的“贾让三策”、明代的“束水攻沙”等。在农田水利方面,先秦时期的都江堰、秦汉时期的郑国渠、唐宋时期的江南圩田等,都对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引水灌溉 束水攻沙 发展传承 农田水利 水利历史 兴水利 郑国渠
下载PDF
兴化垛田——因水造垛 天人合一
8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是国内唯一、里下河腹地独有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7000多年前,里下河区域还是江淮之间的一片汪洋海湾。随着海岸线的东移,该区域逐步形成了封闭的泻湖平原。唐宋年间(公元8-11世纪),为防潮水...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是国内唯一、里下河腹地独有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7000多年前,里下河区域还是江淮之间的一片汪洋海湾。随着海岸线的东移,该区域逐步形成了封闭的泻湖平原。唐宋年间(公元8-11世纪),为防潮水内灌先后修筑海塘“常丰堰”和“范公堤”,形成全长约300公里的沿海屏障,为日后平原内部农业开发奠定了空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兴化市 兴化垛田 里下河 范公堤 灌排工程 天人合一 海岸线
下载PDF
《芍陂纪事》述要及价值探析
9
作者 徐长春 《古今农业》 2018年第2期84-87,共4页
芍陂,位于今安徽省寿县,是我国最早的大型陂塘蓄水式水利灌溉工程。清代夏尚忠所著的《芍陂纪事》是一部关于芍陂历史资料的专著,对于研究芍陂水利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概述了《芍陂纪事》的主要内容,并对该书的价值予以分析,以... 芍陂,位于今安徽省寿县,是我国最早的大型陂塘蓄水式水利灌溉工程。清代夏尚忠所著的《芍陂纪事》是一部关于芍陂历史资料的专著,对于研究芍陂水利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概述了《芍陂纪事》的主要内容,并对该书的价值予以分析,以期为当代芍陂保护利用和我国古代水利史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陂纪事 夏尚忠 价值 古代水利史
下载PDF
“从智伯渠到汾河八大冬堰”的历史解读
10
作者 张荷 《山西水利》 2021年第3期50-52,共3页
2020年8月2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游山西就是在读历史”的署名文章。文章在“游山西,就是在读黄河文化变迁史”一大段文字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大禹治水到台骀治汾,从春秋时期智伯渠到清代汾河‘八大堰’,形成了... 2020年8月2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游山西就是在读历史”的署名文章。文章在“游山西,就是在读黄河文化变迁史”一大段文字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大禹治水到台骀治汾,从春秋时期智伯渠到清代汾河‘八大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黄河治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治水文化 《光明日报》 历史解读 春秋时期 变迁史 署名文章 汾河
下载PDF
略论宋代长江流域水利事业的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志平 《池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82-83,共2页
两宋时期,长江流域的水利事业比唐代有了更大的发展。由于两宋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高度重视, 长江流域各地的农业水利建设兴旺发达,从而为这一地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关键词 宋代 长江流域 水利事业发展 农业生产 农业水利建设
下载PDF
淮河流域古代农田水利之汉代鸿隙陂的兴废
12
《治淮》 2012年第6期46-46,共1页
鸿隙陂是我国汉代大型灌溉工程。据《水经注·淮水注》记载,“淮水又东合慎水,水出慎阳县西,而东迳慎阳顾城南……慎水又东流,积为焦陂。陂水又东南流,为上慎陂,又东为中慎陂,又东南为下慎陂;皆为鸿陂水散流,其陂首受淮川... 鸿隙陂是我国汉代大型灌溉工程。据《水经注·淮水注》记载,“淮水又东合慎水,水出慎阳县西,而东迳慎阳顾城南……慎水又东流,积为焦陂。陂水又东南流,为上慎陂,又东为中慎陂,又东南为下慎陂;皆为鸿陂水散流,其陂首受淮川,左结鸿陂……陂水散流,下合慎水,而东南迳息城北,又东迳南入淮”。这说明鸿隙陂水源来自淮水,位于河南淮河干流以北,汝河以南的正阳县和息县之间,在古慎水(今清河)沿岸,利用地势高下而兴建的灌溉工程,又与其他陂塘相连,形成广阔的陂渠串联的灌溉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淮河流域 汉代 古代 灌溉工程 淮河干流 正阳县 清河
下载PDF
诊断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理解中国古代的灌溉自主治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亚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8-191,共14页
如何诊断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及其变迁,是社会科学家面临的持久挑战。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是在这个方向上取得的重要进展。本文利用SES框架解释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自主治理的... 如何诊断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及其变迁,是社会科学家面临的持久挑战。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是在这个方向上取得的重要进展。本文利用SES框架解释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自主治理的灌溉制度在清朝中后期大量涌现,同时也为SES框架的应用价值提供一个实证检验。诊断分析显示:SES框架为理解该历史现象提供了一种多变量组合的系统解释;稀缺性、资源利用历史、领导力以及社会资本是良好的自主治理的关键性因素;人口趋势、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和全球化等背景变量是促进自主治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识别和诊断社会生态系统中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SES框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复杂性 自主治理 灌溉管理
原文传递
从龙王庙到水管所——明清以来河西走廊灌溉活动中的国家与信仰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景平 王忠静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7,161,共11页
1949年之前,数量庞大的龙王庙在河西走廊灌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清以来河西走廊龙王庙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山川祭祀与祈雨的场所逐渐成为区域水利秩序的唯一代表,进而在近代趋于衰微并畸变为水利危机中暴力型... 1949年之前,数量庞大的龙王庙在河西走廊灌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清以来河西走廊龙王庙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山川祭祀与祈雨的场所逐渐成为区域水利秩序的唯一代表,进而在近代趋于衰微并畸变为水利危机中暴力型水权博弈的重要场所,最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退出历史舞台。河西走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民众对于龙王的敬畏实际有限,但特殊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对国家认同度则较高;明、清两代,国家通过引入、扶持龙王信仰与修建龙王庙,保持了对于灌溉活动的适度介入,龙王庙作为灌溉活动中国家权威的代表符号受到重视。近代以来伴随着国家的衰微,地方社会对龙王与龙王庙的崇敬减弱。当新政权以简明有力的方式全面控制灌溉活动时,龙王庙迅速被地方政府基层水利机构取代,龙王信仰在现代国家权力的扩张中终告湮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龙王庙 水管所 国家信仰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河西走廊水利活动中的汉藏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景平 《西北民族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127-141,233,共16页
民国河西走廊地方档案记载了水利活动中汉、藏两族互动的诸多个案,主要围绕水源林保护与祁连山山前草原开垦中是否选择灌溉两个问题展开。其中,汉、藏两个民族的相互关系并非竞争性,主流是融洽、和谐的,但其具体表现则较为复杂,并有着... 民国河西走廊地方档案记载了水利活动中汉、藏两族互动的诸多个案,主要围绕水源林保护与祁连山山前草原开垦中是否选择灌溉两个问题展开。其中,汉、藏两个民族的相互关系并非竞争性,主流是融洽、和谐的,但其具体表现则较为复杂,并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也表明民族关系可以从十分具体的社会生活中予以体现,而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对民族关系的具体形态产生某些关键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水利 汉藏互动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公共设施再设计——以公共滤水车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文凯 杜鹤蒞 薛博木 《艺术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6,共5页
中国古代公共设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大家所能列举出的中国古代公共设施,可以分为民用公共设施和宫廷公共设施两个部分。比如计时用的日晷、纺织用的纺缕车和织布机、提水用的辘轳、种植水稻用的秧马、灌溉用的水车和磨粮食用的石碾,就... 中国古代公共设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大家所能列举出的中国古代公共设施,可以分为民用公共设施和宫廷公共设施两个部分。比如计时用的日晷、纺织用的纺缕车和织布机、提水用的辘轳、种植水稻用的秧马、灌溉用的水车和磨粮食用的石碾,就是作为民用公共设施而存在。宫廷中的公共设施,多以照明用的宫灯和烛台、熏香用的香薰炉、接纳百姓意见用的谤木后成为象征权利的华表、宫门前的石狮、祭祀用的鼎礼之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设施 净水设施 设计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