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验基地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
1
作者 李健雄 陈建酉 +5 位作者 涂从勇 朱素素 江远汉 何文杰 陈荣彬 何秀英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农业试验基地不仅是农业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窗口。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分析了基地建设管理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 农业试验基地不仅是农业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窗口。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分析了基地建设管理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建设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产业园为抓手,探索“核心技术+产业融合+场景实践+示范推广”的建设新模式,通过改善设施装备、延伸产业链、强化智能化建设、加强基地管理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试验基地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广东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试验基地 种业产业园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优化地理探测器的生态环境质量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牟凤云 黄淇 陈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0-449,共10页
[目的]克服生态环境质量(EQI)演化驱动因子在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优化传统地理探测器。[方法]利用相等间隔法、分位数法、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和标准差法5种离散方法,对重庆市22项EQI演化驱动因子进行离散化,并结合地理探... [目的]克服生态环境质量(EQI)演化驱动因子在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优化传统地理探测器。[方法]利用相等间隔法、分位数法、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和标准差法5种离散方法,对重庆市22项EQI演化驱动因子进行离散化,并结合地理探测器确定各因子的合理离散法与分类数,从而探究各驱动因子的驱动力大小和各驱动因子间交互模式。[结果](1)2005—2020年重庆市EQI处于I、Ⅲ和Ⅳ级的区县数量占比减少0.211,处于Ⅱ和V级的区县数量占比上升0.211,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由西北向东南走向的梯度分布特征。(2)研究中各离散方法适用性排序为: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分位数法>相等间隔法>标准差法。不同因子适用的离散方法各异,应根据因子数据特征择优选取离散方法。(3)识别出影响重庆市EQI演化的关键驱动因子4个(0.37~0.49),主要驱动因子13个(0.14~0.33)、次要驱动因子4个(0.05~0.13)和其他因子1个(0.04),各驱动因子间交互作用均为双重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论]合理的离散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连续数据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从而优化重庆市EQI演化驱动力探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离散法 地理探测器 生态环境质量 驱动力 重庆市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两面针中三种生物碱的回流提取工艺
3
作者 胡凤云 乔丽娅 +3 位作者 张占江 董青松 黄宝优 朱艳霞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5-103,共9页
以两面针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回流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浓度和料液比对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提取得率的影响,以期获得两面针中3种生物碱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深入开发利用两面针中的生物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 以两面针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回流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浓度和料液比对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提取得率的影响,以期获得两面针中3种生物碱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深入开发利用两面针中的生物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生物碱的最优回流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4 h·次^(-1)(重复提取2次)、提取溶剂67%乙醇、料液比1∶20 g·mL^(-1),此时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的得率分别为0.381%、0.560%、0.058%。该结果与响应面法预测值接近,说明该研究拟合的3种生物碱响应面回归模型可靠。优化后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的得率分别提高了14%、95%、23%,优化工艺提取效率高,可用于两面针中3种生物碱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两面针 回流提取 氯化两面针碱 白屈菜红碱
下载PDF
2000-2020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
4
作者 李云 罗长莲 +3 位作者 武红旗 柴仲平 盛建东 冯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79,共8页
为解析阿克苏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法,通过解译遥感影像绘制了不同年份的土地覆被变化现状图。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20年,阿克苏地区的耕地和城乡、... 为解析阿克苏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法,通过解译遥感影像绘制了不同年份的土地覆被变化现状图。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20年,阿克苏地区的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明显增多,其他类型的用地逐渐减少;同期气候呈暖干特点。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与6类用地面积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斑块数量与地类面积的相关性由2000年的0.6下降至2020年的0.3;景观分割指数与不同类型用地面积的相关性由2000年的0.6上升至2020年的0.9。草地向未利用地转移6255 hm^(2),耕地向草地转移最多为3706.16 hm^(2),未利用地向草地转移11848.8 hm^(2)。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该区域景观呈现破碎化,土地承载力下降,抵抗生态风险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格局 降水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生态系统功能的权衡关系
5
作者 张飞 郑诚 +3 位作者 袁浏欢 林子琦 姚宏斌 温仲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4-1242,共9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形成各群落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本研究以植被恢复形成的灌木、自然草地、撂荒草地及乔木群落为对象,采用均方根偏差法(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研究了生物量生产、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物种多样...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形成各群落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本研究以植被恢复形成的灌木、自然草地、撂荒草地及乔木群落为对象,采用均方根偏差法(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研究了生物量生产、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物种多样性4种生态系统功能差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间生态系统功能差异显著;各植被类型最高权衡均出现在生物量与其他生态系统功能间,RMSD在0.27~0.53间变化;乔木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衡,需要降低生物量促进各功能协调发展;灌木群落和自然草地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中度失衡,是较为适合该区域的植被恢复的类型,两种群落分别需要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撂荒草地失衡程度最轻但生态系统功能低下,需要提升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调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植被类型 生态系统功能 权衡关系
下载PDF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组织与实施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文武 宋子建 侯炳吉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8期39-42,共4页
本文总结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以确保项目的质量。该过程包括项目验收的程序和方法、验收要求、验收过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发现的问题和验收结论等关键环节。通过严谨细致的验收工作,可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质... 本文总结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以确保项目的质量。该过程包括项目验收的程序和方法、验收要求、验收过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发现的问题和验收结论等关键环节。通过严谨细致的验收工作,可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质量和顺利运行,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并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验收组织与实施 验收程序和方法 验收要求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内容及评价方法研究
7
作者 康佳浩 田野 +2 位作者 丁武汉 张洋 李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共11页
制定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的内容与关键技术、建立专门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的实践经验并梳理了现有研究成果。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主要集中于田、土、... 制定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的内容与关键技术、建立专门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的实践经验并梳理了现有研究成果。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主要集中于田、土、水、路、林5个方面,包括打造生态型田块,培育生态型土壤,搭建生态型排灌系统,铺设生态化道路网络,以及构建生态保护网络。同时,结合现有评价规范和实际工作需求,建成一套应用性强、敏感度高、特色性足的基于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高效、节能减排、生态涵养和安全优质4个维度评价改造成效。最后,从创新投入机制、制定技术规程和建立评价规范等方面提出保障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生态化改造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农业绿色发展
下载PDF
生物炭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磷素分布及吸附解吸的影响
8
作者 庞双双 祁苏婷 +1 位作者 林秀颜 杨士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7,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磷素迁移转化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物炭施用对节水灌溉稻田0~60 cm土壤AP、TP含量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的影响。结... 为了探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磷素迁移转化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物炭施用对节水灌溉稻田0~60 cm土壤AP、TP含量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AP、TP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呈先增后减或一直减小的趋势,生物炭施用使节水灌溉稻田土壤AP含量和PAC值(0~10 cm)提高了28.27%~73.63%和24.64%~61.98%,使土壤TP含量低了3.51%~5.23%。施用的生物炭主要作用于浅层土壤,提高了浅层土壤AP含量,减小了土壤TP含量,说明生物炭促进了浅层土壤磷素的活化,将矿物态磷和有机磷转化为易被作物吸收的磷形态。另外,生物炭添加降低了土壤磷吸附量,增大了磷解吸量,且生物添加量越高效果越明显。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成功拟合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从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2方面降低了土壤吸附磷的能力,但8%生物炭添加可能会增大土壤磷吸附容量。生物炭添加通过促进浅层土壤吸附态磷的释放,影响了土壤磷活化系数,进而影响浅层土壤的吸附解吸。研究结果可为稻田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稻田 土壤磷素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纱网沙障研究进展
9
作者 闫德仁 黄海广 闫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0-53,共4页
沙障在流动沙地治理和植被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纱网沙障具有材质轻、韧性好、抗拉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自1989年以来有关纱网沙障材料选择、设置方式、防风固沙作用及植被恢复成效等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纱网沙障未来发... 沙障在流动沙地治理和植被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纱网沙障具有材质轻、韧性好、抗拉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自1989年以来有关纱网沙障材料选择、设置方式、防风固沙作用及植被恢复成效等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纱网沙障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网沙障 聚乙烯沙障 尼龙网沙障
下载PDF
基于最优格网的天水市景观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
10
作者 毛子玄 刘学录 +2 位作者 马彪 李权玺 罗莉 《农业工程》 2024年第7期126-133,共8页
科学评估高原与平原交错区域的景观脆弱性对区域生态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甘肃省天水市数期土地利用/覆盖(LUCC)数据,构建基于景观指数的脆弱性评估模型,探究最优格网下区域景观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地域差异性及景观脆弱性变化情... 科学评估高原与平原交错区域的景观脆弱性对区域生态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甘肃省天水市数期土地利用/覆盖(LUCC)数据,构建基于景观指数的脆弱性评估模型,探究最优格网下区域景观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地域差异性及景观脆弱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天水市景观脆弱性分析最佳格网4km×4km;1990—2020年,天水市景观类型变化较为明显,主要景观类型以耕、林、草为主,建设用地面积增速最快,耕地面积转出较多,其他面积相互转换。景观脆弱性呈整体下降趋势,等级以较高、中等脆弱为主。脆弱等级面积转移以相邻等级为主,跨级转移较少,转移面积也较小。空间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式变化不大,空间分布稳定性较强。基于不同等级下的脆弱性特征,对天水市未来环境所存在的隐患及恢复生态环境的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景观格局 景观脆弱性 最优格网 天水市
下载PDF
基于PSIR模型的广州市花都区垦造水田成效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晓 凌宇豪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84-89,96,共7页
实施垦造水田项目是近年来广东省的耕地保护措施之一,该项目能有效解决用地指标难题,落实占补平衡政策,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基于PSIR模型构建垦造水田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对指标进行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 实施垦造水田项目是近年来广东省的耕地保护措施之一,该项目能有效解决用地指标难题,落实占补平衡政策,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基于PSIR模型构建垦造水田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对指标进行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的垦造水田项目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垦造水田项目总体成效为优;压力层评估结果为优,其中水田面积、产值增加率均达到优;状态层评估结果为良,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排保证率和排水条件提升率均为优;影响层评估结果为优,其中景观形状指数降低率和道路通达度提升率均为优;响应层评估结果为优,其中产能和投入产出比增加率均为优。研究区的垦造水田项目达到了预期效果,对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都产生了正影响,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造水田 PSIR模型 成效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法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下载PDF
农户对闲置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
12
作者 常龙波 王楠 +3 位作者 刘昀舒 崔珂晗 王永琦 王承国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随着农村常住人口的不断减少,宅基地出现大量闲置。为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对山东省烟台市拥有闲置宅基地的农户进行入户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农户流转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 随着农村常住人口的不断减少,宅基地出现大量闲置。为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对山东省烟台市拥有闲置宅基地的农户进行入户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农户流转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71.43%的农户愿意流转闲置宅基地,其中有56.47%的农户选择出租闲置宅基地。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对宅基地所有权、抵押权的认知与流转闲置宅基地意愿显著相关,农户对宅基地产权认知不足,私有化认知严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与农户流转闲置宅基地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总人口数、务农人口占比、闲置最久的宅基地闲置年数与农户流转闲置宅基地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建议相关部门丰富盘活利用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同时深化福利体系城乡统筹,破除二元结构壁垒,以合理优化利用闲置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闲置宅基地 流转意愿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
下载PDF
玄武岩对农田土壤、农作物生长及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盼 李建武 《农业工程》 2024年第7期111-120,共10页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等条件。同时,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主要储存库之一,能够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玄武岩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矿物材料,因其本身是形成土壤的母质,含有多...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等条件。同时,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主要储存库之一,能够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玄武岩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矿物材料,因其本身是形成土壤的母质,含有多种矿质元素,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安全的长期有效“肥料”,在农业和环保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从土壤、农作物产量及土壤固碳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施加玄武岩粉末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土壤固碳的研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玄武岩 土壤养分 农作物产量 土壤固碳
下载PDF
Slope-climbing of cropland and its effects in China
14
作者 CHEN Wanxu XIE Youping +4 位作者 YUAN Jintao ZENG Jie YANG Liyan GU Tianci LEI F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2754-2769,共16页
In recent decades,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hina’s croplands have been reshaped by disturbances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with complex changes in the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roplands.Slope-climbing... In recent decades,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hina’s croplands have been reshaped by disturbances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with complex changes in the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roplands.Slope-climbing of croplands(SCCL)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threatens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While providing land with prominent location advantages,SCCL weakens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retention capacity for cropland,intensifies va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and adversely affect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ood yield of these croplands.It is crucial to determin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SCCL in China to formulate more accurate crop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to maintain food security;however,the current lack of relevant studies is detrimental for capturing trends in cropland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cropland use.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a multi-scale slope spectrum for cropland and total terrain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trends of SCCL from a three-dimensional view.We evaluated the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effects of SCCL in China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with slopes below 2°,5°,and 6°in China decreased by 0.43%,0.47%,and 0.50%from 1980 to 2020,respectively.SCCL became apparent during 1980-1990 and 2010-2020,especially over the recent decade.The cropland climbing index(CCI)and upper limited slope change(ULSC)to measur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SCCL were 0.99%and 1.17°,respectively,during 2010-2020.At the agricultural regional scale,the SCCL was also concentrated in 1980-1990 and 2010-2020,and it i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southern areas.The proportion of provinces and prefecture-level cities with high-intensity SCCL during 1980-2020 were 87.10%and 49.73%,respectively.SCCL was comparatively more pronounced and broader from 2010 to 2020.During this period,17.84%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had no SCCL,and the average CCI for all prefecture-level cities peaked at 1.62%.In this study,we also evaluated the pros and cons of SCCL and provide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decision makers and farmers to refine cropland protection policy systems and further develop the sustainable use of crop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lands Slope spectrum Slope-climbing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 MULTI-SCALE China
下载PDF
基于多源时空点云融合技术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15
作者 刘遐龄 崔兆岩 +2 位作者 叶航 王晓强 郑礼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92,共13页
为解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存在的田间道路不完整,部分田块大小不一、散乱、不规则,农田挖填方量评估不准和建设工期过长等问题,基于多源时空点云融合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该技术结合了机载激光雷达、高清数码相机等多... 为解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存在的田间道路不完整,部分田块大小不一、散乱、不规则,农田挖填方量评估不准和建设工期过长等问题,基于多源时空点云融合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该技术结合了机载激光雷达、高清数码相机等多种数据,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获取现势性强且分辨率高的影像数据,并结合大比例尺地形要素数据,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精确量化的前端基础数据,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快速规划和精准实施。结果表明,该多源时空点云融合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减少数据缺失和错误方面还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时空 机载激光雷达 高标准农田 前期建设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减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6
作者 彭继权 刘毅南 陈莉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589-7603,共15页
农田建设质量和农田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问题,厘清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减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减灾稳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分... 农田建设质量和农田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问题,厘清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减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减灾稳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减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在降低农业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脆弱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经过改变政策干预时点、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序列自相关问题、控制变量滞后一期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这种作用依然存在。(2)相比水灾而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旱灾的缓解作用要更大;由于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其减灾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财政能力较强的东部地区会有更多的建设配套资金和扶持政策,也就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降低东部地区农业自然灾害影响的作用会更大。(3)机制检验发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通过生态调节、综合防治和生产条件改善这三个机制对农业自然灾害产生影响,其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24.32%、26.47%和1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减灾 连续型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水田平地机GNSS高程数据EMD与S-G联合降噪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伟员 梁子安 +2 位作者 周俊 张颖华 金占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减小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水田平地机在测量地势高程信息时存在的多路径效应和机器振动影响,提高水田平地前基准面建立的准确度,进而提升平地质量。【方法】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 【目的】减小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水田平地机在测量地势高程信息时存在的多路径效应和机器振动影响,提高水田平地前基准面建立的准确度,进而提升平地质量。【方法】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Savitzky-Golay(S-G)滤波各自的优势,提出了一种EMD与S-G联合降噪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EMD将原始高程信号分解成若干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利用归一化自相关函数和相关系数将其细分为噪声IMFs、混合IMFs和有效IMFs,然后利用S-G算法对混合IMFs进行滤波,最后将S-G滤波后的IMFs与有效IMFs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降噪后的数据。【结果】静态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滤波后的均方根误差比滤波前降低了36.9%,信噪比比滤波前提高了6.3%。田间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滤波后的数据波动范围减少了11.9%。【结论】EMD与S-G联合降噪算法有效削减了多路径效应误差和振动误差,改善了数据的平滑度,对于提高水田平地作业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平地机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降噪 经验模态分解 Savitzky-Golay滤波
下载PDF
山东省郓城县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SWOT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潘潘 李首涵 +1 位作者 杨萍 张晓艳 《农业工程》 2024年第7期121-125,共5页
为更加科学、高效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提供改进建议和科学支撑,利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郓城县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郓城县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劣势、机遇与威胁,判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研究发现,... 为更加科学、高效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提供改进建议和科学支撑,利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郓城县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郓城县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劣势、机遇与威胁,判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研究发现,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投资标准低、缺乏管护资金、农田用电同质不同价及耕地进出平衡对接困难等劣势和威胁。针对上述劣势和威胁,提出提高单位土地面积财政资金投资密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合理优化布局结构、推进农业灌溉用电价格改革、统筹耕地进出平衡指标、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资产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制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整县域建设 SWOT 土地资源管理 郓城县
下载PDF
农用地时空变化及其对农业布局影响——以西安市鄠邑区为例
19
作者 马存霞 宁博 +3 位作者 王锐 范田禾 刘晗 李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以西安市鄠邑区为研究区,运用农用地动态变化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农用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农用地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以鄠邑区乡镇为单位,划分出粮食种植区、现代观... 本文以西安市鄠邑区为研究区,运用农用地动态变化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农用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农用地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以鄠邑区乡镇为单位,划分出粮食种植区、现代观光农业区、果园休闲区和生态林业区四大农业产业区块,对优化调整鄠邑区农业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变化动态度 空间自相关 鄠邑区
下载PDF
氟啶酮与赤霉素组合对沙米种子萌发与出苗的影响
20
作者 孙琳 魏林源 +6 位作者 马全林 陈芳 张德魁 邹枝慧 郭方君 姚泽 王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2-809,共8页
种子萌发出苗是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成功实现自然更新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其人工栽培的重要因素。选取当年采收的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氟啶酮(fluridone,FL)不同浓度、浸种时长以及与赤霉素(gibberellin... 种子萌发出苗是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成功实现自然更新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其人工栽培的重要因素。选取当年采收的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氟啶酮(fluridone,FL)不同浓度、浸种时长以及与赤霉素(gibberellin,GA3)组合对沙米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筛选有效促进沙米萌发和出苗的FL+GA3组合。研究结果表明,FL溶液浸种能有效打破沙米种子的休眠,其浓度大小和浸种时长决定沙米种子萌发速度的快慢和发芽率的高低,0.1%~10%浓度范围内沙米种子发芽率随FL浓度增大而逐渐提高;3~24 h浸种时间内沙米种子发芽率随时长逐渐增大,浸种时长在24 h发芽率达到最高。单一FL适宜浓度为5.0μmol·L−1,浸种时长为24 h。在FL溶液加入GA3后,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低浓度FL溶液的出苗率,也解决了单一FL溶液处理幼苗死亡率高的问题。优选出5.0μmol·L^(−1)FL+2.0 g·L^(−1)GA3组合,该组合处理后,沙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发芽速度加快,且幼苗的保存率也达到最高,可为沙米大田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萌发率 出苗率 氟啶酮 赤霉素 播种深度 存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