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6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猴头菇单双杂交法选育新菌株及其菌丝培养特性试验
1
作者 李凤美 刘连强 +6 位作者 张志军 陈晓明 张扬 罗莹 訾惠君 李淑芳 王文治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采用单双杂交法选育优良猴头菇新菌株。方法:以猴头菇刺长、He-6菌株为杂交亲本,将He-6不同单核菌株与刺长双核菌株进行单双杂交,比较杂交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并进行先导核验证试验。结果:He-6菌株经单孢分离获得33个单核菌... 目的:采用单双杂交法选育优良猴头菇新菌株。方法:以猴头菇刺长、He-6菌株为杂交亲本,将He-6不同单核菌株与刺长双核菌株进行单双杂交,比较杂交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并进行先导核验证试验。结果:He-6菌株经单孢分离获得33个单核菌株,单双杂交后获得30个杂交菌株,最终筛选出4个杂交菌株,其菌丝生长速度、长势优于亲本;同时杂交菌株拮抗试验也证实猴头菇单双杂交中存在“先导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单双杂交 杂交育种
下载PDF
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荃优212的选育与应用
2
作者 黄庭旭 游晴如 +6 位作者 王洪飞 房贤涛 董瑞霞 陈春霞 郑建华 廖发炼 董练飞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荃优21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福恢212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荃9311A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1年被... 荃优21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福恢212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荃9311A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是目前福建省选育的超级稻品种中首个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籼稻品种品质标准的品种,2023年荃优212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恢复系福恢212的选育过程和配制杂交稻荃优212的种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荃优212 优质 抗瘟 选育
下载PDF
叶缘深裂刻甘蓝型油菜‘赣裂油杂1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3
作者 辛佳佳 汤洁 +4 位作者 涂玉琴 张洋 张南峰 谷德平 戴兴临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为拓宽油菜种质遗传基础、创制性状优异的新种质以及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油菜新品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创制叶缘深裂刻不育系、保持系与恢复系并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育成油菜新品种‘赣裂油... 为拓宽油菜种质遗传基础、创制性状优异的新种质以及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油菜新品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创制叶缘深裂刻不育系、保持系与恢复系并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育成油菜新品种‘赣裂油杂1号’。该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优质、抗病、耐密植、耐渍、抗旱等优良特性。区域试验中‘赣裂油杂1号’平均产量1872.30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1.90%;平均产油量841.80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46%。适宜江西及长江中游油菜产区种植,作为高含油量、耐密植新型叶缘深裂刻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叶缘深裂刻 品种选育 甘蓝型油菜‘赣裂油杂1号’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9192高产制种技术
4
作者 王鹤鹃 杨鹏 +3 位作者 程国旺 王凤杰 孙志伟 王程亮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70-71,74,共3页
徽两优9192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丰产性良好、株型好、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 徽两优9192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丰产性良好、株型好、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根据徽两优9192的亲本特性及制种地区福建省建宁县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从选择制种区域、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徽两优9192的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徽两优9192 制种技术
下载PDF
福建漳浦野生稻窄叶性状的转录组分析
5
作者 潘德灼 方珊茹 +1 位作者 沈伟锋 刘玉芹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2期14-19,26,共7页
窄叶性状作为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福建漳浦野生稻具有明显的窄叶特性,但其窄叶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明晰。研究以福建漳浦野生稻与宽叶型水稻R527连续回交得到的稳定遗传的... 窄叶性状作为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福建漳浦野生稻具有明显的窄叶特性,但其窄叶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明晰。研究以福建漳浦野生稻与宽叶型水稻R527连续回交得到的稳定遗传的窄叶型株系S为材料,以亲本R为对照,进行转录组分析和表型性状测定。结果发现,S株系的剑叶宽度明显变窄,千粒重显著下降,剑叶长度和稻谷粒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6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81个基因上调表达,269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其中9个差异基因进行RT-qPCR的分析,结果表明9个差异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DNA损伤修复等方面的代谢通路。WD40蛋白基因均在窄叶株系中上调表达,而大部分糖基转移酶却下调表达,由此推测WD40蛋白和糖基转移酶可能协同影响植物激素、DNA损伤修复等代谢途径调控漳浦野生稻窄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浦野生稻 窄叶性状 转录组 WD40蛋白 糖基转移酶
下载PDF
广适抗病杂交稻品种福两优1376的选育与应用
6
作者 卞晓波 沈伟锋 +5 位作者 虞涛 吴岳 周建霞 方珊茹 赵明富 陈晓阳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福两优1376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33S为母本、福恢776为父本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稻品种,具有适应区域广,不易倒伏,分蘖数多,谷粒饱满丰盈、颜色鲜亮,转色快,品质优,中抗稻瘟病等优点,2020年通过国家品... 福两优1376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33S为母本、福恢776为父本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稻品种,具有适应区域广,不易倒伏,分蘖数多,谷粒饱满丰盈、颜色鲜亮,转色快,品质优,中抗稻瘟病等优点,202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主要介绍了福两优137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适 抗病 福两优1376 选育
下载PDF
常规稻恢复系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7
作者 余克勇 周少雄 +2 位作者 冯天 徐明豪 周少川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以黄华占、黄广华占1号、美香占2号等优质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统为主体,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常恢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黄华丝苗、美香占3号,具有稳产、优质、边矮秆多穗、耐肥抗倒、后期落色好、配合力强等特点。介绍了黄华丝苗、... 以黄华占、黄广华占1号、美香占2号等优质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统为主体,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常恢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黄华丝苗、美香占3号,具有稳产、优质、边矮秆多穗、耐肥抗倒、后期落色好、配合力强等特点。介绍了黄华丝苗、美香占3号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核心种质 优质稻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九两优9号的选育
8
作者 钱汇海 许兴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7期99-100,共2页
对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九两优9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组合的科学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九两优9号 抗病 选育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Q两优粤苗的选育与应用
9
作者 丁友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77-78,共2页
Q两优粤苗是由贵州筑农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全151S为母本,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恢复系粤禾丝苗为父本,联合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文中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 Q两优粤苗是由贵州筑农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全151S为母本,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恢复系粤禾丝苗为父本,联合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文中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Q两优粤苗 选育与应用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基因改良水稻不育系桃农1A的苗瘟抗性
10
作者 周庚 黄俊 +10 位作者 邹玉莹 邓吉奇 李家鑫 谌强 郭成龙 李博文 车凡昊 姚威 黄希来 刘金灵 刘雄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农1A基因组中的PCR扩增条带约为2 000 bp,而对谷梅4号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为926 bp,多态性稳定;采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2份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苗瘟,桃农1B和桃农1A抗性频率均为9.38%,谷梅4号与改良系抗性频率均为90.63%;田间天然病圃鉴定桃农1B和桃农1A苗瘟8级,而改良系和供体亲本谷梅4号苗瘟均为0级。通过T9E3辅助选择、田间病圃筛选和室内接种鉴定,初步获得了3份高抗稻瘟病的改良不育系(桃农1A-Pigm-1—桃农1A-Pigm-3)及其保持系(桃农1B-Pigm-1—桃农1B-Pigm-3),进一步通过不育特性、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调查分析,从中遴选出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包颈率低、农艺产量性状优良的优异不育系桃农1A-Pigm-2及其配套保持系桃农1B-Pigm-2。桃农1A-Pigm-2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典败花粉约占60%、圆败花粉约占40%,柱头外露率高达71.1%,包颈粒率仅为33.6%;桃农1B-Pigm-2播始历期为69 d,株高76.2 cm,主穗穗长28.1 cm,单株有效穗数15.8穗,单穗总颖花数115.3个,千粒质量27.7 g。实现了桃农1A和桃农1B苗瘟抗性及其他性状的综合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gm 桃农1A 桃农1B
下载PDF
优质抗病杂交晚稻新品种启源优528的选育与应用
11
作者 余文昌 陈锦文 +4 位作者 陈惠清 谢旺有 谢少和 王天生 侯凯强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3期6-9,共4页
启源优528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启源A为母本,本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泉恢528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品种,具有株高适中、米质优、抗稻瘟病、适应性强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 启源优528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启源A为母本,本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泉恢528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品种,具有株高适中、米质优、抗稻瘟病、适应性强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启源优528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启源优528 选育 优质 抗稻瘟病
下载PDF
优质抗稻瘟病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君两优318的选育
12
作者 张振斌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2期8-10,共3页
君两优318是利用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两系不育系君S作母本,以稻瘟病抗性好、配合力好、米质优的恢复系南恢31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其米质达部颁一等,中抗稻瘟病,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君两... 君两优318是利用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两系不育系君S作母本,以稻瘟病抗性好、配合力好、米质优的恢复系南恢31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其米质达部颁一等,中抗稻瘟病,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君两优3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君两优318 优质 抗稻瘟病 选育
下载PDF
紫黑色两系杂交糯稻新品种坤两优糯8301的选育与应用
13
作者 丁信良 廖留英 +3 位作者 丁源 林霖 李伟荣 喻愿传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坤两优糯8301是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不育系坤S与自育的恢复系亚恢糯8301配组育成的紫黑色两系杂交糯稻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田间种植表现熟期适中、分蘖力较强、丰产性较好、茎... 坤两优糯8301是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不育系坤S与自育的恢复系亚恢糯8301配组育成的紫黑色两系杂交糯稻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田间种植表现熟期适中、分蘖力较强、丰产性较好、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较强、耐热性强等特性。介绍了坤两优糯83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糯杂交稻 坤两优糯8301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优质抗病杂交稻新品种野香优711的选育与应用
14
作者 陈惠清 谢旺有 +6 位作者 王智卿 方桂花 陈锦文 谢少和 王天生 余文昌 侯凯强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野香优711系泉州市农科所利用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三系不育系野香A与自育恢复系泉恢711配组而成的三系中晚籼杂交稻新品种。野香优711区试平均产量达8.87 t/hm^(2),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达8.38 t/hm^(2),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 野香优711系泉州市农科所利用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三系不育系野香A与自育恢复系泉恢711配组而成的三系中晚籼杂交稻新品种。野香优711区试平均产量达8.87 t/hm^(2),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达8.38 t/hm^(2),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适宜在福建省作中晚稻种植。介绍了野香优711的选育过程、主要栽培技术和制种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优质抗病 野香优711 选育
下载PDF
优质、广适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6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长见 张扬 +4 位作者 林建新 滕振勇 陈山虎 林静 卢和顶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523,共9页
【目的】选育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耐热性好、适应性广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方法】2015年冬,应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甜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热带种质黄色超甜玉米自... 【目的】选育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耐热性好、适应性广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方法】2015年冬,应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甜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热带种质黄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T146与温带种质白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AS67测交配组,培育黄白粒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6号。2018–2021年闽双色6号分别通过了国家东南区、西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并于2021和2022年在广东惠州和福建建瓯开展千亩示范。【结果】国家区试结果:产量方面,闽双色6号在2018-2019年东南区试中,两年平均鲜穗产量13587.8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7.6%,增产点率80.9%。在西南区试中,两年平均鲜穗产量13505.3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3.6%,增产点率70%。抗逆性方面,鲜食玉米品种闽双色6号在田间自然发病的情况下,中抗小斑病,中抗/高抗纹枯病,中抗/高抗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中抗/感大斑病和南方锈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感丝黑穗病,感/中抗小斑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纹枯病,感/中抗南方锈病。品质方面,经专家鉴定,国家东南区试验综合评分89.2分,国家西南区试验综合评分86.8分,均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85.0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品质检测,闽双色6号国家东南、西南两大区试平均皮渣率为11.8%,可溶性总糖含量为26.7%,还原糖含量为11.25%,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的理化品质。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200523、国审玉20220577)。惠州市马安镇千亩示范结果显示闽双色6号每公顷产量17982 kg,比对照增产5.9%,每公顷可增效7014元,品质品尝90.8分;建瓯市东游镇示范片每公顷产量18889.5kg,比对照增产9.44%,每公顷可增效7173.6元,品质品尝为89.7分,均优于对照,且建议扩大该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结论】闽双色6号很好地协调了品质与产量、抗性的关系,具有品质优、产量较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耐热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满足了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需求,适宜在我国南方鲜食玉米种植区种植;闽双色6号的选育成功,再次证明“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是甜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品种选育 闽双色6号 特征特性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浓度对不育系和可育系水稻颖花关闭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友明 曾晓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3-383,共11页
【目的】旨在探索水稻颖花关闭机理,发掘颖花关闭调控新措施。【方法】以可育水稻赣早538、萍恢141、华占和不育系水稻珍汕97A、博优A、岳4A为材料,通过观察离体稻穗刚开放颖花在CO_(2)空气混合气体中的关闭过程,并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CI... 【目的】旨在探索水稻颖花关闭机理,发掘颖花关闭调控新措施。【方法】以可育水稻赣早538、萍恢141、华占和不育系水稻珍汕97A、博优A、岳4A为材料,通过观察离体稻穗刚开放颖花在CO_(2)空气混合气体中的关闭过程,并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CI测定颖花开闭过程中颖花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研究CO_(2)对水稻颖花关闭的效应。【结果】2%~15%CO_(2)处理明显加快可育水稻和不育系水稻颖花关闭进程,极显著缩短颖花开闭历时,明显提高不育系水稻颖花最终关闭率,此效应的最佳浓度为5%。可育水稻颖花Ci、Gs和Tr最大值均出现在内外颖夹角最大时,且均极显著高于内外颖开裂时;不育系水稻颖花Gs和Tr最大值也出现在内外颖夹角最大时,但Ci最大值出现在内外颖合拢时,较可育水稻后置,也均极显著高于内外颖开裂时;较可育水稻,不育系水稻各对应时间点的Ci、Gs和Tr值均明显要低。【结论】提示CO_(2)可能是启动水稻颖花关闭的重要因子,不育水稻颖花关闭进程慢,开闭历时长可能与其Ci最大值后置且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颖花关闭 二氧化碳 胞间CO_(2)浓度 颖花关闭率
下载PDF
丁氏稻种资源有利基因挖掘与创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雄 王兰 +1 位作者 吴锦文 刘向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9-658,共10页
稻种资源是水稻生物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保存的稻种资源数量超过9万份,丁氏稻种资源(Ting’s rice germplasm)是极具特色的一类,主要包括丁颖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收集的7000多份各地的栽培稻、卢永根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收集的2... 稻种资源是水稻生物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保存的稻种资源数量超过9万份,丁氏稻种资源(Ting’s rice germplasm)是极具特色的一类,主要包括丁颖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收集的7000多份各地的栽培稻、卢永根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收集的2000份野生稻资源以及所创制的新型四倍体水稻新种质等。本文总结了近20多年来丁氏稻种资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水稻育种更好地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种资源 育性 生物育种
下载PDF
优质杂交香稻新品种泸香优香占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朝平 叶新福 +1 位作者 叶宁 郑向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4期6-9,共4页
泸香优香占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引进的优质香型常规稻九香粘为父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泸香618A为母本配制而成的全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具有株型好、分蘖力强、熟期转色佳、米质优、有香味、米饭... 泸香优香占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引进的优质香型常规稻九香粘为父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泸香618A为母本配制而成的全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具有株型好、分蘖力强、熟期转色佳、米质优、有香味、米饭适口性好等特点,于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地区作晚稻种植。介绍了泸香优香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香稻 泸香优香占 优质 选育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5种不同生态类型与籼粳间的杂种F1育性研究
19
作者 王杰 周家武 +8 位作者 李静 杨莺 浦秋红 吕永刚 邓先能 黄望启 王敏 张玉 陶大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1-759,共9页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亚洲栽培稻种内不同生态类型材料与籼、粳亚种杂交育性,对19份包含亚洲栽培稻种内5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与云南温带粳品种滇粳优1号及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籼稻品种IR64的杂种F1育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栽培稻不同类型中,...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亚洲栽培稻种内不同生态类型材料与籼、粳亚种杂交育性,对19份包含亚洲栽培稻种内5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与云南温带粳品种滇粳优1号及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籼稻品种IR64的杂种F1育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栽培稻不同类型中,温带粳与籼亚种间普遍存在杂种不育,温带粳与热带粳间、籼籼部分组合也存在杂种不育,Aus类型与籼、粳亚种的杂种不育程度与品种相关.研究结果为系统研究亚洲栽培稻不同生态类型与籼、粳间杂种不育奠定了基础,为认识亚洲栽培稻的分化提供证据,并为利用亚洲栽培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新组合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生态类型 杂种不育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油蔬两用潜力分析
20
作者 王武全 刘佳明 +5 位作者 杨华伟 余敏 刘珞忆 郑永涛 胡苓 曾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在川南地区的油蔬两用潜力,选用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2个蔬菜品种,从经济效益、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蔬两用种植技术虽然降低了菜籽产量,但是能增加经济效益。摘薹处理损失了主茎和主茎角果... 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在川南地区的油蔬两用潜力,选用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2个蔬菜品种,从经济效益、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蔬两用种植技术虽然降低了菜籽产量,但是能增加经济效益。摘薹处理损失了主茎和主茎角果,同时减少了单株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进而间接影响每角粒数,导致菜籽减产。甘蓝型油菜菜薹是一种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丰富的功能型蔬菜。该研究证实了油蔬两用是一项适宜推广的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油菜 菜薹 经济效益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