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5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种群分离鉴定
1
作者 闫书味 白尼玛 +5 位作者 潘鑫 刘超洁 代君丽 李洪连 高飞 张晓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4,共8页
近年来,茎基腐病和赤霉病在中国黄淮麦区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及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各地报道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有所差异。为明确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22年采自河南省... 近年来,茎基腐病和赤霉病在中国黄淮麦区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及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各地报道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有所差异。为明确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22年采自河南省安阳、漯河、周口、南阳等8个不同生态区的小麦茎基腐病病株和赤霉病病穗进行了分离纯化,分别得到257和88株分离物。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样品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231株,占比89.88%;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23株,占比8.95%。赤霉病样品的分离物中,禾谷镰孢菌76株,占比86.36%;假禾谷镰孢菌10株,占比11.36%。2022年河南省所有采样地区的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均为假禾谷镰孢菌,赤霉病的优势病原菌仍为禾谷镰孢菌,但赤霉病样品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菌的占比有所增长,特别是在安阳、平顶山和漯河市的赤霉病样品中假禾谷镰孢菌的分离频率达到了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小麦赤霉病 假禾谷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下载PDF
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组成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
2
作者 李正飞 杨宝云 +6 位作者 何艳艳 杨虎权 颜朝涧萍 曹湖英 彭跃进 陈斌 杜广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种类组成、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为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3个主要旱地稻种植区为试... 【目的】明确云南省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种类组成、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为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3个主要旱地稻种植区为试验地点,于2022和2023年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旱地稻田中的蛴螬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及鉴定;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Taylor幂函数法及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不同试验点旱地稻田蛴螬空间分布型和聚集原因,并基于空间分布结果,拟合建立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3个试验地点的旱地稻田共发现9种蛴螬,隶属于3科6属,其中黑阿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和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是主要的优势种,相对丰度分别为30.91%和24.18%。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及Taylor幂法结果显示,2022和2023年蒿枝坝村、哈国马村和诺国村的蛴螬空间分布型均表现为聚集分布(α<0,β>1);聚集均数λ值均大于2,表明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旱地稻田蛴螬个体聚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模型可知,当允许误差D为0.3,蒿枝坝村、哈国马村和诺国村的虫口密度均为2头/m^(2)时,2022年所需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53、393和155 m^(2),2023年所需抽样数为76、44和49 m^(2)。【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3个村的旱地稻种植田蛴螬共有9种,主要优势种为黑阿鳃金龟和东方绢金龟。蛴螬种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引起聚集的原因是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稻 蛴螬 地下害虫 空间分布 序贯抽样 云南
下载PDF
全自动牧草植物工厂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王志冉 周增产 +6 位作者 马铁 张栋 姚涛 胡福生 江鹏 张浩文 高一品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2期57-63,68,共8页
全自动牧草植物工厂是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结合牧草的栽培工艺特性与生长环境要求,以植物工厂技术为基础,集全自动立体栽培架、全自动播种机、收割和清洗设备以及消毒设备于一体,实现了牧草从浸种、催芽、播种、培育到收获的全... 全自动牧草植物工厂是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结合牧草的栽培工艺特性与生长环境要求,以植物工厂技术为基础,集全自动立体栽培架、全自动播种机、收割和清洗设备以及消毒设备于一体,实现了牧草从浸种、催芽、播种、培育到收获的全程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环境因子精准控制,实现牧草生产的全自动化。牧草植物工厂还可通过更换定植板用于叶菜类育苗、多种芽苗菜种植生产等,实现一个“车间”多种用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植物工厂 全自动立体栽培架 智能装备 生产工艺
下载PDF
遵义市五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4
作者 杨莹 吴晓敏 +2 位作者 李明伟 赵盈盈 邓宽平 《农技服务》 2024年第6期98-100,共3页
五倍子产业是遵义市特色中药材产业,对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遵义市五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从种植规模及效益、示范带动发展情况方面总结遵义市五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遵义市五倍子产业在科技支撑力量、... 五倍子产业是遵义市特色中药材产业,对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遵义市五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从种植规模及效益、示范带动发展情况方面总结遵义市五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遵义市五倍子产业在科技支撑力量、产品精深加工、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大力发展人工规模化种植、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攻关、聚力提升产业附加效益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产业发展 现状 对策 遵义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混播人工草地生产性能及杂草群落动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东霞 刘辉 +3 位作者 孟帅 杜俊颖 任晓芸 刘贵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86-2095,共10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及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披碱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为处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连续3年测定各处理的牧草生物量...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及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披碱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为处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连续3年测定各处理的牧草生物量、杂草生物量、牧杂草占比、杂草种类及重要值,分析人工草地生物量动态变化及杂草发生、变化规律,为人工草地成功建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处理的牧草产量最高,并且对杂草入侵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年际间,建植第1年牧草产量最低,随后两年牧草产量逐年增加。建植第一年杂草占比较大,分别达到46%~85%,以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等一年生杂草为主,为杂草控制关键期。第2年春夏季杂草占比较小,处于伴生地位,夏秋季杂草依然严重,可适当控制。第3年杂草占比小,占比为3%~28%,以老鹳草(Gernium wilfordii)、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车前(Plantago asiatica)等多年生杂草为主,但对栽培牧草生物量积累影响较小,可不把杂草控制作为草地管理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杂草 混播 重要值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太湖地区主栽高产水稻品种对土壤和肥料氮的利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贵 施卫明 +3 位作者 赵国华 张红梅 沈亚强 程旺大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采用^(15)N微区示踪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推广种植高产水稻武运粳23号(W23)和镇稻11号(Z11)及育种较早相对低产品种武育粳3号(W3)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齐穗期前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累积特性,土壤氮残留及其环境效应。...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采用^(15)N微区示踪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推广种植高产水稻武运粳23号(W23)和镇稻11号(Z11)及育种较早相对低产品种武育粳3号(W3)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齐穗期前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累积特性,土壤氮残留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W23和Z11在N200(N,200 kg/hm^2)和N270(N,270 kg/hm^2)水平下整个生育期吸收累积3种类型氮量(总氮、土壤氮和肥料氮)均显著高于W3。不同水稻品种齐穗期前吸收累积3种类型氮量无显著差异,W23和Z11齐穗期之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能力均明显强于W3,特别是肥料氮,分别比W3高89.3%~134%和119%~157%;施氮量增加促进了W23和Z11齐穗期前对土壤氮的吸收,但对不同水稻品种齐穗期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无明显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在两种供氮条件下的稻田土壤肥料氮残留(15N示踪),全氮、碱解氮、NH4+-N和NO3–-N均无明显差异;在同等施氮条件下,高产品种W23和Z11整个生育期稻田氮向环境的排放量低于W3,是相对环境友好型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高产水稻 土壤氮 肥料氮 氮残留
下载PDF
榆林市马铃薯疮痂病菌的鉴定与防控技术研究
7
作者 赵艳群 王晓燕 +5 位作者 冯新军 石芸 石勇 张小兵 梅成芳 梅蕊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67-71,共5页
为有效防控马铃薯疮痂病,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展了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基因测序和致病力测定进行了基础研究,同时开展了大田药剂防效试验和品种抗性比较。结果表明,榆林市马铃薯产区的疮痂病菌主要为欧洲疮痂链霉菌(S... 为有效防控马铃薯疮痂病,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展了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基因测序和致病力测定进行了基础研究,同时开展了大田药剂防效试验和品种抗性比较。结果表明,榆林市马铃薯产区的疮痂病菌主要为欧洲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europaeiscabiei),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存在差异。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复合芽孢杆菌菌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这3种药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较好,分别是63.6%、56.65%和55.09%;其次是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处理和0.05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水剂,防效分别是50.30%和48.38%,防效较差的是12%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和20%噻唑锌悬浮剂,分别是23.54%和12.12%。陇薯7号和北茂8号对马铃薯疮痂病中抗,希森6号、秦薯119、沃土5号、冀张薯12、高原5号和V7均为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菌种鉴定 农药田间防效 品种抗性鉴定
下载PDF
高寒地区人工草地演替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敏 马录花 +2 位作者 孟宪超 李以康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55-2161,共7页
为探究人工草地演替对可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依据群落变化的特点选取建植3年(AP3)、5年(AP5)、7年(AP7)和12年(AP12)人工草地为对象,探索了人工草地演替中土壤、群落与牧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随人工草地演替逐渐增大,... 为探究人工草地演替对可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依据群落变化的特点选取建植3年(AP3)、5年(AP5)、7年(AP7)和12年(AP12)人工草地为对象,探索了人工草地演替中土壤、群落与牧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随人工草地演替逐渐增大,土壤含水量下降,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铵态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牧草粗灰分显著降低(P<0.05),莎草科植物生物量和牧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可食杂类草生物量和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人工草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功能群比例明显改变,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生物量占比显著改变(P<0.05),从0.44%,1.03%和98.53%到44.54%,7.87%和37.29%;人工草地演替中,单一禾草群落逐渐被莎草和杂类草取代,群落功能群变化导致牧草品质改变,粗蛋白较高的可食杂类草比重增加有效改善了人工草地牧草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牧草营养 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来源老鸦谷种质牧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涛 卢蕊 +2 位作者 刘宁芳 徐倩 胡龙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69-2376,共8页
种质资源的评价是牧草遗传改良和优异性状利用的基础。牧草产量和品质是决定老鸦谷(Amaranthus cruentus)种质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83份不同来源的老鸦谷种质为材料,对其牧草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83份老鸦谷... 种质资源的评价是牧草遗传改良和优异性状利用的基础。牧草产量和品质是决定老鸦谷(Amaranthus cruentus)种质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83份不同来源的老鸦谷种质为材料,对其牧草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83份老鸦谷种质的牧草产量及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单株鲜草产量在127.2~1878.6 g之间,粗蛋白含量在9.09%~21.21%之间,粗脂肪含量在0.67%~3.72%之间,相对饲喂价值在96.58~224.40之间。聚类分析将83份种质聚为四类,分别为低产优质种质4份、中产高蛋白种质15份、高产品质较差种质15份、低产品质较差种质49份。主成分分析表明,牧草产量因子、品质因子和综合因子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9.22%。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3份优质种质和22份良种种质。供试老鸦谷牧草产量与品质性状遗传变异丰富,本研究可为饲用老鸦谷的开发利用和育种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鸦谷 牧草产量 牧草品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下载PDF
辣椒炭疽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志成 孙海 +4 位作者 肖仲久 莫维弟 程欢欢 彭丽娟 丁海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0-437,共8页
[目的]明确辣椒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类,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党武’辣椒叶片和果实,分离病原菌;采用单孢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结合ITS、GADPH、CHS-1和ACT多基... [目的]明确辣椒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类,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党武’辣椒叶片和果实,分离病原菌;采用单孢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结合ITS、GADPH、CHS-1和ACT多基因序列分析,明确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及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6种化学杀菌剂和6种生物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病原菌鉴定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发现12种杀菌剂对C. scovillei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5%(w)肟菌·戊唑醇WDG、10%(w)苯醚甲环唑WDG和250 g/L吡唑醚菌酯SC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254、0.731、0.745 mg/L。其次是200 g/L异硫氰酸烯丙酯SL、3%(w)中生菌素WP、10 g/L申嗪霉素SC、80 g/L宁南霉素AS、200 g/L异硫氰酸烯丙酯EW和10 g/L蛇床子素ME,EC50分别为1.238、1.307、1.711、2.929、3.175和2.191 mg/L。将10%(w)苯醚甲环唑WDG和250 g/L吡唑醚菌酯SC按照1∶4、2∶3的体积比复配时,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两者复配对该病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本研究可为辣椒生产中辣椒炭疽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 多基因序列分析 联合毒力测定 斯高维尔炭疽菌
下载PDF
运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发生世代数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芊 凌炎 +7 位作者 蒋婷 符诚强 钟勇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tic曲线模型建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采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发生世代。【结果】草地贪夜蛾在16~28℃下均能完成生活史,19~28℃适宜草地贪夜蛾生长和繁殖,且发育历期除预蛹期外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预蛹、雄蛹、雌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95、12.29、3.86、11.16、11.82、12.86和10.64℃,有效积温分别为50.71、155.68、51.88、130.86、107.98、39.42和446.38 d·℃。【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理论发生世代为7~11代,发生世代多且全年均可发生,对广西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生长发育 发育速率 Logisitic曲线模型 广西
下载PDF
苜蓿花叶病毒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大豆病毒调查和抗性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12
作者 战笑蕾 王馨玥 +7 位作者 李小宇 张春雨 刘建青 王晨 王斌 梁雨欣 王永志 程晓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6-263,271,共9页
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宿主范围广、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植物病毒,能引起大豆的严重病害。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AMV CP蛋白制备的抗血清,建立了高效、准确的A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病害调查和... 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宿主范围广、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植物病毒,能引起大豆的严重病害。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AMV CP蛋白制备的抗血清,建立了高效、准确的A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病害调查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3份抗血清对重组蛋白和AMV感染的大豆植物粗提液的效价均达到256000倍,血清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3份抗血清仅识别感染AMV的大豆叶片,不识别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的大豆叶片。通过建立的AMV间接ELISA与常规RT-PCR同时对采集的50份疑似感染AMV的大豆样品进行检测,有46份样品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92%。利用建立的AMV ELISA方法和课题组已建立的SMV ELISA方法对吉林省大豆主产区的大豆样品进行病毒检测的结果表明,病毒检出率为38.30%,SMV的检出率达30.85%,AMV的检出率达17.06%,复合侵染率为9.61%。对接种AMV的40个大豆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40份大豆全部感染AMV,但是病毒载量存在差异,部分品种表现出AMV抗性,其中大豆抗性资源11份,首次发现AMV造成的大豆病害已经成为吉林省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苜蓿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间接ELISA
下载PDF
基于有效积温模型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分析
13
作者 王文荟 黄运新 +4 位作者 周华众 杨俊杰 万鹏 封洪强 彭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4,共11页
为了解湖北省局部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抽样调查和模型分析相结合进行了研究。2020年玉米田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阳、仙桃、武穴、红安4个样点的幼虫首见时间分别为6月4日、6月1日、5月27日和6月9日,幼虫发... 为了解湖北省局部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抽样调查和模型分析相结合进行了研究。2020年玉米田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阳、仙桃、武穴、红安4个样点的幼虫首见时间分别为6月4日、6月1日、5月27日和6月9日,幼虫发生一直持续到10月底;幼虫百株虫量的全年峰值发生在9月上中旬,峰值分别为21、36、23、10头,与基于有效积温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吻合。模型分析显示:草地贪夜蛾全年发生4~5代;首次见卵时间越早,则全年峰值时间越早,而初始卵密度越高,则全年峰值越高;温度上升幅度越高,则全年峰值时间越早、峰值越高;产卵期越集中,则全年峰值时间越早、峰值越高。结果表明:首次见卵时间、初始卵密度、温度、产卵年龄分布均是影响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区域种群动态及迁飞条件对区域种群动态的影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种群动态 田间调查数据 模型分析
下载PDF
山西晋南麦区蛴螬种群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绍强 郑王义 +1 位作者 谢咸升 曹亚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29-932,共4页
为对蛴螬种群进行准确预测和适时防治,本试验于1982~2002年在山西晋南麦区8个市(县)选择代表性地块,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分析了正茬和回茬麦田蛴螬的发生规律。筛选出4个蛴螬发生的预测因子,即发生程度(Y)与虫口密度基数(X1)... 为对蛴螬种群进行准确预测和适时防治,本试验于1982~2002年在山西晋南麦区8个市(县)选择代表性地块,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分析了正茬和回茬麦田蛴螬的发生规律。筛选出4个蛴螬发生的预测因子,即发生程度(Y)与虫口密度基数(X1)、8月份降雨量(X2)、9月下旬降雨量(X3)和9月下旬5cm地温(X4)相关。运用通径分析,确证了对蛴螬发生程度而言虫口基数是首要影响因素,气象因子居次要地位。同时研究了不同茬口下气象因子对麦田蛴螬发生动态的影响差异,并采用多元统计预测法,建立了预测回归方程,正茬小麦田为Y=0.0379+0.5969X1+0.0019X2-0.0098X3+0.0460X4,回茬田为Y=1.7655+0.6348X1-0.0052X2-0.0037X3-0.0035X4。经回归检验,两个预测模型在1982~2006年间历史拟合率分别高达88%和92%,可用于预测未来蛴螬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蛴螬 种群动态 预测模型 虫口基数 气象因子
下载PDF
蝗虫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春光 张彦刚 汤志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2,共3页
作者根据多年实地查蝗经验 ,对河北白洋淀蝗区飞蝗调查测报技术作了进一步规范。
关键词 蝗虫 预测预报 技术规范 农业害虫 预报要求
下载PDF
夏河甘加草原草地蝗虫优势种的确定及混合种群密度高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柳小妮 蒋文兰 +1 位作者 刘晓静 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 CAS 2007年第4期30-34,39,共6页
通过对夏河甘加草原草地蝗虫种群存在度分析,确定该地区草地蝗虫优势种为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宽须蚁蝗、皱膝蝗(红翅皱膝蝗和鼓翅皱膝蝗)。对气象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提出了一年高峰值(yn)、产卵期的平均降水(x1)和温度(x2)、本年孵... 通过对夏河甘加草原草地蝗虫种群存在度分析,确定该地区草地蝗虫优势种为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宽须蚁蝗、皱膝蝗(红翅皱膝蝗和鼓翅皱膝蝗)。对气象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提出了一年高峰值(yn)、产卵期的平均降水(x1)和温度(x2)、本年孵化期平均气温(x3)和降水(x3)为关键因子的非线性模型:yn+1=18.110 6+0.328 3x1+32.229 9/lnx2-182.237 3e-0.8x3+42.173 3x4e-x4)yn来描述混合种群的密度高峰值,且拟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河甘加 草地蝗虫 优势种 混合种群 非线性模拟
下载PDF
指标交叉预测法预测烟蚜发生趋势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爱平 周志成 +4 位作者 陈永年 彭曙光 龙建中 李小一 吴春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及时掌握湖南省烟蚜的发生动态,应用指标交叉法进行烟蚜发生程度趋势预测的研究,利用全省8个测报站3~10年的历史资料,以2007年实际发生情况作回测,预测结果准确率达80%左右.
关键词 烟蚜 指标交叉法 发生趋势 预测
下载PDF
2009年湖北省甜菜夜蛾发生动态的系统监测与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利琳 司越 +5 位作者 王香萍 杨伟 望勇 刘小明 李芒 司升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259-2261,2271,共4页
2009年对湖北荆州、武汉、襄阳3个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成虫始见期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终见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成虫发生数量及动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成虫发生数量... 2009年对湖北荆州、武汉、襄阳3个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成虫始见期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终见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成虫发生数量及动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成虫发生数量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荆州地区总诱蛾量分别是武汉地区和襄阳地区的1.35倍和12.50倍。武汉地区幼虫发生期最长178 d,其次是襄阳地区140 d,荆州地区幼虫发生期最短117 d;全年总发生量以武汉地区最多2 296头/百株,其次是荆州2 259头/百株,襄阳1 542头/百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发生动态 系统监测 湖北
下载PDF
合肥市主要蔬菜病虫害调查及测报办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信群 赵跃 高金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858-6859,共2页
以黄瓜霜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枯萎病、番茄早疫病、番茄青枯病、辣椒病毒病、白菜软腐病以及菜蚜、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瓜绢螟、叶螨类、豇豆荚螟等14种主要蔬菜病虫的发生消长规律为依据,同时参考有关学术资料制定调查、测... 以黄瓜霜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枯萎病、番茄早疫病、番茄青枯病、辣椒病毒病、白菜软腐病以及菜蚜、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瓜绢螟、叶螨类、豇豆荚螟等14种主要蔬菜病虫的发生消长规律为依据,同时参考有关学术资料制定调查、测报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测报 办法
下载PDF
多光谱颜色重建在植物病虫害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洁 廖宁放 +2 位作者 罗永道 梁敏勇 李宝聚 《影像技术》 CAS 2007年第6期6-9,共4页
为了克服传统RGB三基色相机图像颜色重建的缺点,论文提出用多光谱相机捕获植物光谱图像的方法,根据图像捕获位置和观测位置照明光源的情况重建出植物病虫害的真实色彩。实验利用16个窄带滤光片和黑白面阵CCD摄像机获得植物病虫害的多光... 为了克服传统RGB三基色相机图像颜色重建的缺点,论文提出用多光谱相机捕获植物光谱图像的方法,根据图像捕获位置和观测位置照明光源的情况重建出植物病虫害的真实色彩。实验利用16个窄带滤光片和黑白面阵CCD摄像机获得植物病虫害的多光谱信息,通过多项式插值拟合出观测目标的光谱曲线。并和PR-715光谱辐射度计进行比较,对重建结果做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6个通道的多光谱图像能够重建出植物病虫害的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重建 多光谱图像 植物病虫害 植物的光谱反射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