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3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晓明 边磊 +4 位作者 罗宗秀 李兆群 修春丽 付楠霞 陈宗懋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文章系统综述了2023年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国内外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挖掘出一批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高效微生物防控资源和天敌昆虫,解析了我国茶园重大害虫茶小绿叶蝉的求偶振动通信,鉴定出高效调控茶树-灰茶尺蠖、茶树-茶小绿叶... 文章系统综述了2023年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国内外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挖掘出一批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高效微生物防控资源和天敌昆虫,解析了我国茶园重大害虫茶小绿叶蝉的求偶振动通信,鉴定出高效调控茶树-灰茶尺蠖、茶树-茶小绿叶蝉-寄生蜂间互作关系的化学信息,建立了茶树病虫害快速识别的多种模型。这些结果将为今后茶树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病虫害防控 研究进展 2023
下载PDF
茶树新害虫日本条螽为害习性
2
作者 唐美君 周孝贵 +3 位作者 张欣欣 姜洪新 郭华伟 肖强 《中国茶叶》 2024年第9期34-36,共3页
日本条螽主要为害茶树嫩梢,啃食后致使梢头掉落或垂下,最后使嫩梢呈枯焦状;当无嫩梢可食时,即啃食叶片,形成长条形或不规则型孔洞。全年中成虫发生盛期在8—9月。为害较重的茶园,枯梢数量达每米茶行6~31个。
关键词 日本条螽 茶树 为害 习性
下载PD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2(LRP2)is required for lipid export in the midgut of the migratory locust,Locusta migratoria
3
作者 Yiyan Zhao Weimin Liu +6 位作者 Xiaoming Zhao Zhitao Yu Hongfang Guo Yang Yang Hans Merzendorfer Kun Yan Zhu Jianzhen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18-1633,共16页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2(LRP2)is a multifunctional endocytic receptor expressed in epithelial cells.In mammals,it acts as an endocytic receptor that mediates the cellular uptake of cholestero...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2(LRP2)is a multifunctional endocytic receptor expressed in epithelial cells.In mammals,it acts as an endocytic receptor that mediates the cellular uptake of cholesterol-containing apolipoproteins to maintain lipid homeostasi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LRP2 in lipid homeostasis in insects.In the present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function of LRP2 in the migratory locust Locusta migratoria(LmLRP2).The mRNA of LmLRP2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various tissues,including integument,wing pads,foregut,midgut,hindgut,Malpighian tubules and fat body,and the amounts of LmLRP2 transcripts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early stages and then increased in the late stages before ecdysis during the nymphal developmental stage.Fluorescence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that the LmLRP2 protein is mainly located in cellular membranes of the midgut and hindgut.Using RNAi to silence LmLRP2 caused molting defects in nymphs(more than 60%),and the neutral lipid was found to accumulate in the midgut and surface of the integument,but not in the fat body,of dsLmLRP2-treated nymphs.The results of a lipidom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components of lipids(diglyceride and triglyceride)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midgut,but decreased in the fat body and hemolymph.Furthermore,the content of total triglycerid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midgut,but markedly decreased in the fat body and hemolymph in dsLmLRP2-injected nymph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LmLRP2 is located in the cellular membranes of midgut cells,and is required for lipid export from the midgut to the hemolymphand fat body in locu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usta migratoria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2 MIDGUT lipids transport RNAi
下载PDF
Adipokinetic hormone signaling regulates adult dehydration resistance in the migratory locust
4
作者 Xianliang Huang Dai Shi +4 位作者 Kai Deng Shuzhen Jia Ding Ding Li Hou Bing Ch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04-3117,共14页
Drought events have become more severe under climate change,and this can pose a major threat to the survival of various organisms.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dehydration resistance are not well known.Here,adu... Drought events have become more severe under climate change,and this can pose a major threat to the survival of various organisms.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dehydration resistance are not well known.Here,adults of the migratory locust,Locusta migratoria,were subjected to food-mediated dehydration,and adipokinetic hormone(AKH)signaling was found to play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dehydration resistance.Specifically,dehydration shortened the lifespan,increased the body weight loss,and reduced the water loss rate in adult locusts.Global transcriptome profiles revealed variations in tissue-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dehydration-resistant locusts and normal locusts.Importantly,dehydration selection and exposure induced prominent expression of AKH genes in the retrocerebral complex of adult locusts.Furthermore,individual knockdown of AKH1,AKH2,or AKH receptor(AKHR)accelerated water loss and shortened the lifespan of adult locusts under dehydration conditions,and trehalose supplementation ameliorated th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interference with AKH or AKHR.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AKH/AKHR signaling-dependent trehalose metabolis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gulating locust dehydration resistance and thu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underlying drought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kinetic hormone adipokinetic hormone receptor TREHALOSE dehydration resistance Locusta migratoria
下载PDF
飞蝗载脂蛋白对卵巢发育和脂质沉积的影响
5
作者 赵艺妍 郭红芳 +2 位作者 刘卫敏 赵小明 张建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背景】脂质是生物体重要营养素之一,对于昆虫滞育、飞行、胚胎发育和能量调节至关重要。载脂蛋白(apolipophorin,apoLp)是昆虫脂蛋白颗粒的蛋白质部分,主要负责组织之间脂质转运。【目的】以世界性农业害虫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背景】脂质是生物体重要营养素之一,对于昆虫滞育、飞行、胚胎发育和能量调节至关重要。载脂蛋白(apolipophorin,apoLp)是昆虫脂蛋白颗粒的蛋白质部分,主要负责组织之间脂质转运。【目的】以世界性农业害虫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为研究对象,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其载脂蛋白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探究载脂蛋白在飞蝗卵巢脂质运输中的作用,为害虫防治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方法】利用RNAi技术,分别对羽化后第1天(1 PAE,post adult eclosion)的成虫2个载脂蛋白基因(LmapoLp-II/I和LmapoLp-III)进行dsRNA注射,以ds GFP为对照,每头注射15μg dsRNA;分别解剖羽化后第4、6、8天的卵巢进行观察;取羽化后第8天的卵巢,以EF1α作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沉默效率;利用脂质组学技术测定并分析对照和沉默LmapoLp-II/I后飞蝗卵巢脂代谢物差异,采用OPLS-DA模型的差异倍数(FC)、P值和VIP值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差异脂质;制备冰冻切片,利用Bodipy染色技术对沉默LmapoLp-II/I后飞蝗卵巢中性脂质的含量和分布进行观察;利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试剂盒,对沉默LmapoLp-II/I后飞蝗卵巢总甘油三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注射ds LmapoLp-II/I和ds LmapoLp-III后,卵巢中靶基因的表达量均可被显著抑制,沉默效率分别为80.84%和92.89%;注射ds LmapoLp-II/I的飞蝗卵巢发育迟缓,而注射ds LmapoLp-III的飞蝗卵巢与对照组相同,均能够正常发育逐渐变大,颜色由白色逐渐变黄。沉默LmapoLp-II/I后,脂质组学分析共检测到1 166种上调代谢物和1 384种下调代谢物,其中20种甘油三酯显著下调;此外,总甘油三酯测定及Bodipy染色结果显示,卵巢总甘油三酯含量和中性脂质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飞蝗LmapoLp-II/I是影响卵巢发育的主要载脂蛋白基因,其参与卵巢脂质的积累和运输。研究结果可为基于脂质运输基因为靶标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载脂蛋白 RNA干扰 卵巢 脂质运输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of wing cuticle based on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n Locusta migratoria during metamorphosis
6
作者 Jing Zhang Zhaochen Wu +5 位作者 Shuo Li He Huang Suning Liu Weimin Liu Xiaoming Zhao Jianzhen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85-1299,共15页
Wings are an important flight organ of insects.Wing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process controlled by a series of genes.The flightless wing pad transforms into a mature wing with the function of migratory flight during t... Wings are an important flight organ of insects.Wing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process controlled by a series of genes.The flightless wing pad transforms into a mature wing with the function of migratory flight during the nymphto-adult metamorphosis.However,the mechanism of wing morphogenesis in locusts is still unclear.This study analyz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locust wing pads at pre-eclosion and the wings after eclosion and performed the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RNA-seq identified 25,334 unigenesand 3,430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1,907 up-regulated and 1,523 down-regulated).The DEGs mainly included cuticle development(LmACPs),chitin metabolism(Lm Idgf4),lipid metabolism-related genes,cell adhesion(Integrin),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s(LmSalm,LmZF593 andLmZF521),and others.Functional analysis based on RNA interference and hematoxylin and eosin(H&E)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three genes encoded 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s are essential for forming wing cuticle and maintaining morphology in Locusta migratoria.Finally,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LmSalm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LmACPs in the wing pads at pre-eclosion,and LmZF593 and LmZF521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LmIntegrin/LmIdgf4/LmHMT420 in the wings after eclosion.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molecular regulatory axis controls wing morphology in nymphal and adult stages of locusts,offer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w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s in hemimetabolous ins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usta migratoria wing development METAMORPHOSIS RNA-SEQ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常贺坦 探寻嗅觉机理 防治飞蝗成灾
7
作者 肖延胜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动物学家观察到在世界上有超过一万种的蝗虫,而我国就分布有一千多种。分布在我国的蝗虫主要有飞蝗和土蝗,而东亚飞蝗数量最多,发生过的蝗灾都跟他们有直接关系。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郭郛在著作《中... 动物学家观察到在世界上有超过一万种的蝗虫,而我国就分布有一千多种。分布在我国的蝗虫主要有飞蝗和土蝗,而东亚飞蝗数量最多,发生过的蝗灾都跟他们有直接关系。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郭郛在著作《中国飞蝗生物学》中统计,在近代以前中国的2000多年里,“大规模的蝗灾达到804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由于在发生蝗灾时,蝗虫铺天盖地地压下来,古代民众根本没有有效办法对抗,所以民众就很自然地把这种无法解释又无法抵抗和改变的灾难“神化”,认为这是上天降罪来惩罚,寄希望于通过祭祀“蝗神”等来祈求风调雨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东亚飞蝗 动物学家 特殊津贴 蝗灾 土蝗 蝗虫 生物学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蝗虫宜生区提取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8
作者 伟军 刘昊 +3 位作者 呼斯勒 李艳秋 丁霄龙 赵锦明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实现草原有害生物的精准监测,对草原生态安全、畜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融合多源信息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2022年呼伦贝尔市蝗虫潜在发生区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研究区草...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实现草原有害生物的精准监测,对草原生态安全、畜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融合多源信息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2022年呼伦贝尔市蝗虫潜在发生区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原蝗虫潜在发生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西部草原区,中度和高度适生区占比较高;东部草原蝗虫发生区所占比例较小,且主要以低度适生区为主,中度和高度适生区面积较小。孵化期和产卵期植被指数对蝗虫适生度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特别是2022年6月份植被指数对蝗虫的适生指数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度和高度适生区植被指数较低。此外,蝗虫会根据自身喜食植被和土壤类型选择栖息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草原蝗虫 Maxent模型 宜生区
下载PDF
包头市草原蝗虫种类及其分布调查报告
9
作者 李蔓 刘菊欢 +1 位作者 白沅鑫 武文广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本文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草原有害生物普查项目,对草原蝗虫的种类和分布范围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结合历年监测情况和查阅资料,基本摸清了包头市草原蝗虫的种类,以及在包头市各旗县区草原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此次草原蝗... 本文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草原有害生物普查项目,对草原蝗虫的种类和分布范围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结合历年监测情况和查阅资料,基本摸清了包头市草原蝗虫的种类,以及在包头市各旗县区草原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此次草原蝗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的调查结果,对于开展草原蝗虫发生趋势预测和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包头市开展草原蝗虫监测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蝗虫种类 调查报告
下载PDF
东亚飞蝗对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的趋偏响应特性
10
作者 刘启航 赵慧媛 +2 位作者 邹圣光 张平川 周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90-2900,共11页
为确定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对蝗虫趋偏响应的调控效应,利用自制的检偏光照调制模块和蝗虫趋偏响应试验装置,测试了蝗虫对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的趋偏响应,分析了线偏波谱照度对蝗虫趋偏响应的影响和蝗虫检偏矢量敏感模式的光致变化特... 为确定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对蝗虫趋偏响应的调控效应,利用自制的检偏光照调制模块和蝗虫趋偏响应试验装置,测试了蝗虫对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的趋偏响应,分析了线偏波谱照度对蝗虫趋偏响应的影响和蝗虫检偏矢量敏感模式的光致变化特异性。结果表明:蝗虫趋偏响应呈线检偏矢量敏感差异性弦函性响应特征,其中,波谱决定蝗虫趋偏响应的特异敏感性。蝗虫趋偏视觉的视距性敏感矢量与线偏波谱照度有关:在100 lx时,紫光波段导致的蝗虫趋偏聚集响应敏感性较强,而紫外光波段导致的视趋响应敏感性较强;1000 lx及光照能量相同时,紫光波段导致的蝗虫趋偏响应敏感性较强。随线偏光照度增强,蝗虫的趋偏性矢量敏感模式重置,并导致蝗虫的趋偏响应敏感性发生变化,线偏紫光波段照度的强化效果显著,线偏紫外照度的调控效果显著,线偏蓝绿照度的抑制效果显著。蝗虫对线检偏矢量(±180°、0°、±90°)的对抗敏感特性与线偏波谱的照度有关,±90°时线检偏弱光照的抑制效果和0°、±180°时线检偏强光照的强化效果均与线偏波谱照度或光距刺激有关:1000 lx下,蝗虫的趋偏响应敏感性在线偏紫波谱±90°时最强,在线偏橙波谱±180°时次强;光照能量相同时,蝗虫的趋偏聚集响应敏感性与视趋响应敏感性在线偏紫波谱±180°下最强,在0°下次强。研究结果可为蝗虫偏光定向响应机制研究和害虫的偏光诱导新光源研制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线偏波谱光 检偏矢量 趋偏敏感性 响应特性
下载PDF
茶皂素对东亚飞蝗取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铭铭 崔国盈 +4 位作者 魏秀红 张勇娟 季荣 张永军 何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为明确茶皂素(tea saponin)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取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测定了13.26、82.88、169.89 mg/L茶皂素溶液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取食量、消化酶活性、生长速率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茶皂... 为明确茶皂素(tea saponin)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取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测定了13.26、82.88、169.89 mg/L茶皂素溶液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取食量、消化酶活性、生长速率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茶皂素浓度增加,试虫取食量、α-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生长速率均显著下降;13.26 mg/L茶皂素溶液处理后,随着时间延长,试虫体内消化酶活性同样呈显著下降趋势,α-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分别在处理后12 h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茶皂素溶液显著降低了试虫的食物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但13.26 mg/L茶皂素处理组试虫近似消化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可以显著抑制东亚飞蝗取食和对营养的消化及吸收,抑制蝗蝻的生长发育,是蝗虫防治潜在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取食量 消化酶 营养效应指标 生长速率 东亚飞蝗
下载PDF
亚述帝国的蝗灾与防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国洪更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3年第3期35-48,127,共15页
亚述帝国时期,蝗灾令人颇为忌惮。蝗虫数量惊人,危害范围广泛。亚述国王不仅重视消灭蝗虫卵,而且将收集和捕杀蝗虫的数量作为考核官员治蝗工作的依据。亚述人将蝗虫作为美味,飞鸟啄食蝗虫也有助于灭蝗。亚述国王身边的术士也利用法术参... 亚述帝国时期,蝗灾令人颇为忌惮。蝗虫数量惊人,危害范围广泛。亚述国王不仅重视消灭蝗虫卵,而且将收集和捕杀蝗虫的数量作为考核官员治蝗工作的依据。亚述人将蝗虫作为美味,飞鸟啄食蝗虫也有助于灭蝗。亚述国王身边的术士也利用法术参与治蝗,他们将各种异常天象视为蝗灾爆发的征兆,认为神灵可以带走蝗虫等害虫,于是向相关神灵奉献供品,有的则焚烧蝗虫等田间害虫及其虫卵的塑像。在国王的指导下,亚述帝国的灭蝗工作取得了局部胜利,然而他们却将治蝗成功归功于神灵的帮助,这很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治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述帝国 蝗虫 蝗灾 治蝗法术
下载PDF
基于5个数据库的黄脊竹蝗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王珺雅 王美鸷 +3 位作者 李红梅 卓富彦 舒金平 张国财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9期140-145,共6页
为深入了解黄脊竹蝗的研究动态和热点,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CAB abstracts和Web of science^(TM)5个数据库,采用Vosviewer软件对黄脊竹蝗的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关于黄脊竹蝗的文献最早发表于... 为深入了解黄脊竹蝗的研究动态和热点,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CAB abstracts和Web of science^(TM)5个数据库,采用Vosviewer软件对黄脊竹蝗的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关于黄脊竹蝗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35年,近10年是相关研究发文量的高峰期。黄脊竹蝗相关文献最主要的媒介是学术期刊,占所有文献的79.38%;《湖南林业科技》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练佑明、舒金平、王浩杰和蒋国芳等作者发表文章数量名列前茅,练佑明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1篇中文论文,蒋国芳发表的外文文献最多,这些学者的工作都促进了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交流。黄脊竹蝗的研究热点与可持续治理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生物防治 趋泥行为 诱杀剂
下载PDF
国际蝗虫灾害的防治策略和技术 :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2
14
作者 郝树广 秦启联 +4 位作者 王正军 康乐 李鸿昌 陈永林 李典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1-537,共7页
简要地综述了国际上对蝗虫灾害管理策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包括 :监测与预警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管理对策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方向。比较分析了国际、国内蝗虫发生及其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异同。国际上控制蝗虫灾害的理论、... 简要地综述了国际上对蝗虫灾害管理策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包括 :监测与预警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管理对策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方向。比较分析了国际、国内蝗虫发生及其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异同。国际上控制蝗虫灾害的理论、技术、措施、对策 ,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般来说 ,控制蝗虫灾害的IPM计划中应该包括 :在策略上 ,强调提前预防压制优于后期灭杀处理 ;在规律认识上 ,重视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 ,并将之模型化和标准化 ;在测报方法上 ,积极发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 ,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遥感 (RS)技术集成引入到防治决策的整体系统中 ,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 ;在防治手段上 ,注意新型防治药剂和施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 ,增加用药效果 ;在天敌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 ,充分认识和评估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正确地估计防治效益和挽回的损失 ,重视对环境价值的评价 ;同时加强多个地区间的联合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灾害 防治策略 现状 世界 管理策略
下载PDF
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齐国君 芦芳 +6 位作者 胡高 王凤英 程遐年 沈慧梅 黄所生 张孝羲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2-472,共11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连续大暴发,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分析其早稻田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连续大暴发,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分析其早稻田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07年南宁地区早稻田的褐飞虱发生动态和世代种群特征,分析全区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2007年广西褐飞虱早期的6段迁入高峰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广西南宁地区褐飞虱在晚熟品种田的发生虫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田,发生、危害期明显延长,为我国北方其他稻区的褐飞虱的迁入积累了充足的虫源基数。(2)确定了南宁地区的早稻田褐飞虱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第2代属于大部迁入型;第3代前期属于本地繁殖,部分迁入型,后期属部分迁出型;第4代属于大部分迁出型。(3)4月下旬-5月上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中部的地区(18°-20°N);5月中下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较北的地区(20°-22°N),部分来自我国海南省和雷州半岛;而6月上旬桂北地区大规模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北部、广西西南部;低空急流为广西褐飞虱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而当时的降雨是迫使褐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卵巢发育 虫源性质 迁飞 轨迹分析
下载PDF
我国蝗虫暴发成灾的现状及其持续控制对策 被引量:38
16
作者 王正军 秦启联 +3 位作者 郝树广 陈永林 李鸿昌 李典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概述并分析了我国蝗虫暴发成灾的现状及原因 ,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性气候异常、人类活动的影响、监测预警技术手段落后、成灾蝗种增多和发生为害类型复杂、蝗虫研究队伍锐减及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滞后导致了近年来蝗虫的暴发成灾... 概述并分析了我国蝗虫暴发成灾的现状及原因 ,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性气候异常、人类活动的影响、监测预警技术手段落后、成灾蝗种增多和发生为害类型复杂、蝗虫研究队伍锐减及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滞后导致了近年来蝗虫的暴发成灾。对此 ,作者从蝗虫灾害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蝗虫 暴发成灾 现状 持续控制
下载PDF
飞蝗几丁质合成酶2基因的表达特性、功能及调控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晓健 崔淼 +3 位作者 李大琪 张欢欢 杨美玲 张建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30-1340,共11页
【目的】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昆虫几丁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由于高等动物不存在该酶,而被认为是设计安全高效杀虫剂的潜在靶标。论文在已克隆得到飞蝗几丁质合成酶2基因cDNA序列(LmCHS2,GenBank登录号:GU067731)... 【目的】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昆虫几丁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由于高等动物不存在该酶,而被认为是设计安全高效杀虫剂的潜在靶标。论文在已克隆得到飞蝗几丁质合成酶2基因cDNA序列(LmCHS2,GenBank登录号:GU067731)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该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功能及调控,为基于RNA干扰技术的飞蝗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已知LmCHS2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表达引物,运用RT—q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卵、若虫及成虫期的表达特性;体外合成LmCHS2的dsRNA后,分别注射至成虫期第1天的雌虫和雄虫,收集第5天的中肠样本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后,采用RT—qPCR方法检测LmCHS2沉默效果。解剖飞蝗整个肠道后,观察中肠的形态变化及围食膜的完整性,探讨该基因在成虫期的生物学功能;饥饿处理飞蝗不同时间后,再重新进食,观察试虫肠道的变化,进一步运用RT—qPCR技术检测LmCHS2的表达。【结果】LmCHS2在飞蝗卵发育的前期和中期几乎没有可检测到的表达,卵发育后期表达量急剧上升,在4龄、5龄若虫和成虫期稳定表达;分别对羽化后第1天的雌、雄成虫注射dsCHS2,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试虫LmCHS2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且取食量明显减少,雌虫和雄虫死亡率分别达78%和85%;解剖消化道后发现,注射dsCHS2后飞蝗中肠几乎不含有食物,中肠和胃盲囊长度显著缩短;对中肠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飞蝗围食膜发育完整,而注射dsCHS2后围食膜被严重破坏甚至缺失;饥饿处理飞蝗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中肠几乎不合有食物,长度亦显著缩短。H&E染色结果表明,饥饿组围食膜被严重破坏,对照组围食膜结构完整,与RNAi的结果非常相似;重新进食后围食膜发育良好;饥饿处理24 h和48 h后LmCHS2的表达被显著抑制,重新进食0.5 h后,其表达量快速上调,表明进食影响LmCHS2的表达。【结论】LmCHS2参与中肠围食膜的形成,对飞蝗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该基因的沉默影响中肠围食膜的完整性,使飞蝗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困难,最终因饥饿而死亡;此外,该基因的表达受飞蝗进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几丁质合成酶2基因 表达特性 RNA干扰 调控
下载PDF
温度和紫外辐射胁迫对西藏飞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庆 吴蕾 +6 位作者 杨刚 匡健康 封传红 罗怀海 杨群芳 蒋春先 王海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89-3197,共9页
为探讨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报道了温度和紫外辐射胁迫对西藏飞蝗抗氧化系统影响。以西藏飞蝗成虫为试材,研究5—20℃低温、30—45℃高温胁迫和紫外线辐射对其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物丙二... 为探讨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报道了温度和紫外辐射胁迫对西藏飞蝗抗氧化系统影响。以西藏飞蝗成虫为试材,研究5—20℃低温、30—45℃高温胁迫和紫外线辐射对其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在5—20℃低温胁迫下,成虫体壁和消化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在30—35℃高温胁迫下,成虫SOD、POD和CAT活性分别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35℃时,3种氧化酶活性均下降。长波紫外辐射(UV-A)和中波紫外辐射(UV-B)对处理后24h和72h成虫的SOD活性的影响大于可见光,在UV-A、UV-B和可见光3种光波长处理下,成虫的POD和CAT活性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UV-B对两种酶活性影响大于UV-A和可见光,表现为UV-B处理组>UV-A处理组>可见光处理组;UV-A和UV-B处理能导致虫体体壁MDA含量明显升高,且对脂质过氧化的诱导存在时间效应;雌虫体壁、雌虫消化道、雄虫体壁和雄虫消化道的MDA含量分别在UV-B72h、UV-A72h、UV-A72h和UV-B72h达最大值0.72、0.88、0.66和0.94 nmol/g鲜重。在20—5℃低温胁迫下,西藏飞蝗成虫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能较好的保护自身免遭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西藏飞蝗对高温忍耐力差,在高于35℃高温胁迫下,成虫SOD、POD、CAT活性均下降;在长波和中波紫外辐射下,西藏飞蝗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是西藏飞蝗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的青藏高原的一种重要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飞蝗 抗氧化酶 膜脂过氧化 环境胁迫
下载PDF
黑河上游蝗虫与植被关系的CCA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成章 周伟 +2 位作者 王科明 石福习 高福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84-3390,共7页
蝗虫与植物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能够反映蝗虫对生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以及种群内部的协同关系。2009年6—8月在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 icalcorresponde... 蝗虫与植物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能够反映蝗虫对生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以及种群内部的协同关系。2009年6—8月在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 ical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研究了草地蝗虫种类组成、蝗虫群落分类、优势植物与蝗虫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3种蝗虫分为6个类群,不同群组间蝗虫的种类数、食性和栖境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同组内的蝗虫在发生时间、生活型和营养生态位上不重叠;蝗虫的多度与优势植物盖度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显著相关和不相关的复杂关系,植物对蝗虫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为蝗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而不完全是食物资源,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对蝗虫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蝗虫分布格局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蝗虫与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蝗虫灾害发生与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群落 除趋势对应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群落 祁连山地
下载PDF
铜绿丽金龟的室内人工饲养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容燕 王金耀 +5 位作者 宋健 曹伟平 杜立新 冯书亮 宋福平 张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对室内饲养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的方法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饲养的铜绿丽金龟种群完成一个世代平均为272·3天,3龄幼虫期比田间种群缩短了103·8天。在饲养过程中,幼虫的生长容易受到土... 对室内饲养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的方法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饲养的铜绿丽金龟种群完成一个世代平均为272·3天,3龄幼虫期比田间种群缩短了103·8天。在饲养过程中,幼虫的生长容易受到土壤湿度、食料、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卵的孵化率为86·0%,1龄、2龄和3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82·0%、76·0%和60·0%。10和15日龄幼虫在含有马铃薯的土壤中饲养14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8·8%±1·6%和4·0%±1·6%,明显低于初孵幼虫及5日龄幼虫的死亡率,可以作为生物测定的最佳供试幼虫。紫外线处理的壤土和沙壤土中铜绿丽金龟幼虫可以正常生长,死亡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室内饲养 生活史 饲养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