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7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叶蝉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黄蓉 陈洪凡 +5 位作者 胡建坤 聂樟清 倪永辉 江武 华宇 黄瑞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为了探寻棉叶蝉种群数量田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于不同年份调查了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数量及其消长规律,对比了常规用药棉田与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种群动态差异,初步探索了抗虫棉和邻作作物对棉叶蝉... 为了探寻棉叶蝉种群数量田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于不同年份调查了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数量及其消长规律,对比了常规用药棉田与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种群动态差异,初步探索了抗虫棉和邻作作物对棉叶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昌和九江地区12月仍观测到棉株上有棉叶蝉的活动;2022年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高于2021年和2020年,且高峰期时间跨度较大,可能与当年7月-10月的旱情相关;不用药棉田年度间棉叶蝉种群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区别;常规用药棉田较不用药棉田棉叶蝉高峰期的时间推迟,但种群数量峰值无明显差异;抗虫棉与非抗虫棉上棉叶蝉个体数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但抗虫棉上棉叶蝉的虫口峰值明显大于非抗虫棉;与玉米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其峰值出现时间较其他栽培模式推迟;与玲珑菊和贡菊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数量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与甜瓜和番茄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棉叶蝉在赣北有越冬的可能;棉叶蝉的大发生可能与旱情相关;棉田用药可能仅推迟高峰期;抗虫棉有加重棉叶蝉发生的趋势;玲珑菊和贡菊与棉花邻作会加大棉叶蝉对棉田的为害;甜瓜和番茄与棉花邻作可能具有生态控虫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叶蝉 种群动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盘锦地区3个主栽品种灰飞虱田间种群动态
2
作者 于深州 邢亚楠 +3 位作者 郭莉 刘郁 车喜庆 马晓慧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为探明盘锦地区近年水稻主栽品种上灰飞虱种群动态特征,连续2 a对盘锦3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各品种灰飞虱发生总量显著高于2023年,各品种间灰飞虱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上灰飞虱田间种群动态趋势大... 为探明盘锦地区近年水稻主栽品种上灰飞虱种群动态特征,连续2 a对盘锦3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各品种灰飞虱发生总量显著高于2023年,各品种间灰飞虱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上灰飞虱田间种群动态趋势大体一致,但2023年9月灰飞虱种群数量低于2022年同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灰飞虱 种群 动态
下载PDF
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无花果蜡蚧在海南首次报道及其风险分析
3
作者 吕朝军 芮凯 钟宝珠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0-304,共5页
无花果蜡蚧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23年3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南滨农场首次发现无花果蜡蚧暴发危害槟榔。为明确该虫在海南的风险性等级,本研究从定性和半定量角度开展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 无花果蜡蚧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23年3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南滨农场首次发现无花果蜡蚧暴发危害槟榔。为明确该虫在海南的风险性等级,本研究从定性和半定量角度开展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2.56,属特别危险有害生物,应迅速开展积极防治和监测预警,制定和启动防控应急预案。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和无花果蜡蚧在海南风险性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风险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蜡蚧 海南省 风险分析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4
作者 杨斌 郑嘉诚 阎雄飞 《农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均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绿盲蝽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田用药3d后,300mg/L噻虫嗪和600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已达到75%以上。在绿豆田用药7d后,600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噻虫嗪和1000 mg/L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均超过70%,1600 mg/L苦参碱田间防治效果为58.94%,1600 mg/L鱼藤酮和1600 mg/L蛇床子素田间防效约为50%。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防治效果,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绿盲蝽防治效果较好,建议用于绿盲蝽大田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杀虫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吡虫啉和苦参碱及其复配对毛叶苕子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殿杰 刘悦秋 +4 位作者 张蕾 王丹丹 程云霞 朱国梁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27,共4页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2)时,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最高防效近80%,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棉蚜 吡虫啉 苦参碱 复配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南疆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时空动态与调查抽样技术
6
作者 王亚桥 杨龙 +3 位作者 潘云飞 曹华毅 冯宏祖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是新疆南疆地区苹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在阿克苏地区调查了绣线菊蚜在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并分析其种群在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结果表明,5月至8月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是新疆南疆地区苹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在阿克苏地区调查了绣线菊蚜在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并分析其种群在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结果表明,5月至8月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曲线呈现出明显单峰,6月为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在发生高峰期,绣线菊蚜在果园呈聚集型分布,种群密度在苹果树不同方位间没有显著差异。该时期苹果园绣线菊蚜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63.90/m+0.16),当防治阈值为1500头/12枝条时,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_(n)=1500 n±1534√n。本研究结果为南疆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调查与测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绣线菊蚜 种群动态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下载PDF
食蚜瘿蚊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梦莎 王雄 +4 位作者 李帅 杨茂发 黄纯杨 于晓飞 吴慧子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Boyer)是茶树的重要害虫,评估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对茶蚜的防控潜能,为大田释放天敌食蚜瘿蚊防治茶蚜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条件下,探索了饥饿处理24 h的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3龄茶蚜的捕食功...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Boyer)是茶树的重要害虫,评估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对茶蚜的防控潜能,为大田释放天敌食蚜瘿蚊防治茶蚜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条件下,探索了饥饿处理24 h的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3龄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的种内干扰作用,试验完成后继续饲喂,直至食蚜瘿蚊羽化,观察其性别。结果表明:食蚜瘿蚊雌、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雌、雄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9.1、24.5头,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780、0.459,处理时间(T_(h))分别为0.052、0.041 d;食蚜瘿蚊捕食量随着茶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茶蚜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421 P^(-0.892),相同的猎物密度下,雌虫的搜寻效应高于雄虫。食蚜瘿蚊对茶蚜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且雌虫对茶蚜的控害能力优于雄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蚜瘿蚊 茶蚜 捕食功能 搜寻效应 种内干扰
下载PDF
新疆南疆绿盲蝽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
8
作者 王凯涛 杨龙 +1 位作者 潘云飞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6,共9页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通过黄板诱捕法系统监测了绿盲蝽种群在当地枣园、棉田的发生情况。绿盲蝽在当地1年发生5代,存在明显的寄主转移现象。绿盲蝽1~2代(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主要在枣树Ziziphus jujuba上为害,枣树花期结束2代成虫大量迁出枣园,3~4代(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主要在棉田为害,5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迁回枣园。除为害主要作物枣树、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外,1代绿盲蝽的寄主植物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藜Chenopodium album、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2~3代的寄主植物有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甘草、藜、欧洲油菜、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5代的寄主植物包括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艾A.argyi、白花草木樨、欧洲油菜、萹蓄等。枣园及棉田绿盲蝽成虫种群消长动态与上述寄主转移规律高度吻合。研究结果为南疆地区果棉生态系统中绿盲蝽的发生测报与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绿盲蝽 寄主转移 成虫动态 棉田 枣园
下载PDF
温度对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金银利 马全朝 +4 位作者 郑艳磊 张招阳 乔利 史洪中 封洪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4,共6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设置13、16、19、22、25℃和28℃不同恒温和室外自然变温(日均温度波动范围8.87~26.40℃,日均温度平均值16.89℃)处理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监测其发育历期和孵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上述6... 为了研究温度对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设置13、16、19、22、25℃和28℃不同恒温和室外自然变温(日均温度波动范围8.87~26.40℃,日均温度平均值16.89℃)处理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监测其发育历期和孵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上述6个不同恒温条件下,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62.28、28.58、13.51、10.11、10.33 d和7.07 d,随着温度的升高,越冬卵发育历期逐渐缩短,温度与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的发育速率关系满足方程:y=-0.086+0.008x,得出越冬卵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有效积温为125 d·℃。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发现越冬卵从4月10日开始孵化,到5月5日累计孵化率达到73.37%,揭示了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在这段时间范围内陆续孵化出1龄若虫。本研究对信阳茶区茶树柿广翅蜡蝉若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广翅蜡蝉 茶树 温度 越冬卵 发育历期
下载PDF
荻草谷网蚜ABCG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10
作者 于苗苗 张思宇 +3 位作者 宋国锋 陈巨莲 解海翠 范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6-263,285,共9页
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迁飞性害虫。蜕皮激素是参与蚜虫翅型分化调控的内激素,在有翅成蚜体内保持高滴度,且诱导后代产生更高比例的无翅蚜,其进出靶细胞需要经过细胞膜上特定蛋白的转运。ATP结合盒... 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迁飞性害虫。蜕皮激素是参与蚜虫翅型分化调控的内激素,在有翅成蚜体内保持高滴度,且诱导后代产生更高比例的无翅蚜,其进出靶细胞需要经过细胞膜上特定蛋白的转运。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G亚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 ABCG)中的ABCG1是通过跨膜转运昆虫类固醇、对蜕皮激素信号进行负调控的功能蛋白之一,在蚜虫中尚未见报道。本文克隆了荻草谷网蚜ABCG1(SmisABCG1)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不同组织部位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SmisABCG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851 bp,编码616个氨基酸,含7个跨膜结构域,符合ABCG蛋白家族典型结构特性,基因登录ID:OP626323。昆虫间ABCG1较保守,该蛋白系统进化关系与各自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保持一致。其中,SmisABCG1与来自豌豆蚜、禾谷缢管蚜、棉蚜、花生蚜和雪松长足大蚜等的ABCG1氨基酸序列高度一致(>87%),以上蚜虫聚为一支。与SmisABCG1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豌豆蚜的ABCG1,其次是半翅目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与膜翅目的新疆菜叶蜂、阿里山潜蝇茧蜂以及鞘翅目的赤拟谷盗、蜂箱小甲虫亲缘关系较远。该基因在伪胚胎和成蚜阶段高表达。包含伪胚胎的有翅、无翅成蚜整蚜SmisABCG1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其在来自有翅成蚜的伪胚胎中的转录水平高于无翅成蚜伪胚胎,证实无翅成蚜自身的转录水平较高,而有翅成蚜较低。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一差异主要是无翅蚜胸部显著高表达所导致。基于该蛋白对蜕皮激素负调控,与有翅成蚜转录水平低,但蜕皮激素水平更高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ABC转运蛋白 蜕皮激素 基因克隆 表达谱
下载PDF
灰飞虱冠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11
作者 钟嘉怡 李莉 +1 位作者 王锡锋 刘文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冠蛋白属于WD40重复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结合肌动蛋白调控细胞骨架的动态聚合与解聚。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并获得了灰飞虱3个冠蛋白coronin 1A、coronin 2B和coronin 7的基因CDS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这...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冠蛋白属于WD40重复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结合肌动蛋白调控细胞骨架的动态聚合与解聚。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并获得了灰飞虱3个冠蛋白coronin 1A、coronin 2B和coronin 7的基因CDS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这3个冠蛋白分别属于3个分支,且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3个冠蛋白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2%、88.2%和82.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oronin 1A在成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coronin 2B在雄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和雌虫,coronin 7在雌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和雄虫。而3个冠蛋白基因在唾液腺中的转录水平都显著高于肠道。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后体内3个冠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冠蛋白可能在灰飞虱传播RSV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冠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冠蛋白 转录水平
下载PDF
烟粉虱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JM1的克隆及其在噻虫嗪抗性中的作用
12
作者 杜贺 季尧 +4 位作者 杨静 胡津瑜 张蓉 杨鑫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2,共7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全球性农业害虫之一,目前采用的防治手段多为化学防治。噻虫嗪作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现被广泛应用于田间烟粉虱的防治,但烟粉虱已对其产生了抗性。本文通过RT-qPCR对烟粉虱噻虫嗪抗性与敏感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全球性农业害虫之一,目前采用的防治手段多为化学防治。噻虫嗪作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现被广泛应用于田间烟粉虱的防治,但烟粉虱已对其产生了抗性。本文通过RT-qPCR对烟粉虱噻虫嗪抗性与敏感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JM1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烟粉虱噻虫嗪抗性种群CYP6JM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CYP6JM1基因具备昆虫P450基因的典型特征。RT-q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烟粉虱1~2龄时期及腹部高水平表达。RNAi结果表明,降低烟粉虱体内CYP6JM1基因的表达量能够显著提高其对噻虫嗪的敏感性,表明CYP6JM1基因可能与烟粉虱对噻虫嗪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噻虫嗪 细胞色素P450 噻虫嗪抗性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共生细菌 Delftia 的多样性与侵染动态
13
作者 郑奕然 倪美虹 +2 位作者 杨欣怡 李紫成 蒋明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2-942,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昆虫共生细菌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Delftia在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中的多样性、丰度动态和感染部位。【方法】克隆并测序扶桑绵粉蚧5个不同地理种群[浙江兰溪(寄...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昆虫共生细菌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Delftia在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中的多样性、丰度动态和感染部位。【方法】克隆并测序扶桑绵粉蚧5个不同地理种群[浙江兰溪(寄主: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浙江东阳(寄主:辣椒Capsicum annuum)、浙江杭州西湖区(寄主: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浙江杭州临平区(寄主:大花马齿苋)和广西防城港(寄主: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3龄若虫肠道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对Delftia株系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qPCR定量分别取食棉花和番茄的扶桑绵粉蚧不同发育阶段(1-3龄若虫、初羽化成虫及2,4和6日龄成虫以及开始产蚧后2和4 d的成虫)整虫和其中取食番茄的上述各发育阶段成虫肠道和2,4和6日龄成虫卵巢中Delftia 16S rRNA基因的拷贝数;借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扶桑绵粉蚧初羽化成虫肠道和马氏管中Delftia的侵染动态;分析扶桑绵粉蚧从寄主植物获得Delftia的可能性。【结果】扶桑绵粉蚧各地理种群3龄若虫所感染细菌Delftia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极为相似(相似度>99%),为同一个种Delftia sp.的不同菌株,且与部分其他昆虫、植物中及根际的Delftia系统发育关系十分接近。在若虫期,取食棉花和番茄扶桑绵粉蚧Delftia丰度均随龄期增大逐渐上升,但成虫期Delftia丰度变化因寄主植物而异,取食棉花扶桑绵粉蚧2日龄成虫内Delftia丰度较高6日龄成虫内Delftia丰度明显下降,开始产蚧后4 d成虫内Delftia丰度也有下降趋势;取食番茄扶桑绵粉蚧2日龄成虫内Delftia丰度显著下降,6日龄成虫内Delftia丰度明显上升,开始产蚧后4 d成虫内Delftia丰度也上升。初羽化成虫肠道和卵巢中Delftia丰度与扶桑绵粉蚧发育期关系密切,其中肠道中丰度随成虫发育推进呈缓慢下降趋势,卵巢中则自羽化至6日龄有一逐渐上升过程。成虫中肠和马氏管中均存在Delftia,但以马氏管中相对较多;扶桑绵粉蚧及其寄主番茄和棉花中存在极为相似的Delftia株系。【结论】扶桑绵粉蚧中Delftia菌的多样性很低,在宿主肠道、卵巢和马氏管中均有分布,其丰度受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阶段和寄主植物种类影响,在来源上存在从寄主植物获得Delftia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共生细菌 Delftia 细菌多样性 细菌丰度 侵染动态
下载PDF
继代培养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幼虫毒力和产孢量的影响及菌株复壮研究
14
作者 陈记娟 朱碧锋 +2 位作者 李皓龙 SHAUKAT Ali 吴建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9继代培养10代,得到F_(1)~F_(10)代菌株并测定产孢量。采用浸虫法分别用F_(1)~F_(10)代菌株处理斜纹夜蛾二龄幼虫,测定其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建立模型分析球孢白僵菌继代培养代数、毒力与产孢量的关系及毒力退化规律。采用活虫复壮法对F_(4)、F_(6)、F_(8)、F_(10)代菌株进行复壮,比较复壮前后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效果,并测定产孢量。【结果】球孢白僵菌F_(1)~F_(5)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毒力无显著差异,处理7 d时校正死亡率为42.44%~45.22%,而F_(6)、F_(8)、F_(10)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降至37.00%、22.94%、12.17%。F_(1)~F_(5)代菌株产孢量为9.65~10.43×10^(8)CFU/mL,F_(6)、F_(8)、F_(10)代菌株产孢量分别降至7.62×10^(8)、5.14×10^(8)、4.69×10^(8)CFU/mL。建立模型发现,菌株继代培养到F_(5)代后,产孢量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下降,且产孢量与毒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继代培养代数较少的菌株产孢量较高,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致病力较强。通过活虫复壮法对F_(4)、F_(6)、F_(8)、F_(10)代菌株进行复壮后,菌株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50%,且均高于原始菌株的最高致死率,复壮后菌株的产孢量均高于复壮前的产孢量。【结论】球孢白僵菌在继代培养4~5代后,产孢量逐代下降,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也逐代降低,需进行菌种复壮;采用活虫复壮法可将继代后的球孢白僵菌恢复或提高至原有特性;同一菌株的产孢量可作为评价其毒力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斜纹夜蛾二龄幼虫 复壮 毒力 产孢量 校正死亡率
下载PDF
食蚜瘿蚊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
15
作者 郑梦瑶 任鹏 +3 位作者 申修贤 于晓飞 杨相 杨茂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86-92,共7页
大豆蚜是大豆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究食蚜瘿蚊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的食蚜瘿蚊和大豆蚜密度梯度,采用单一变量法探究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食... 大豆蚜是大豆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究食蚜瘿蚊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的食蚜瘿蚊和大豆蚜密度梯度,采用单一变量法探究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大豆蚜各龄期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对大豆蚜3龄若虫的最大日捕食量最高,为32.573头;对大豆蚜各龄期若虫的搜寻效应随大豆蚜密度升高而降低,相同密度下对大豆蚜4龄若虫的搜寻效应最大,但在40头和50头密度时3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大于4龄;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捕食作用率亦随密度升高而降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大豆蚜3龄若虫表现出捕食偏好性,选择系数Q=1.767。该研究表明,食蚜瘿蚊对大豆蚜具有良好的捕食潜能,可应用于田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蚜 食蚜瘿蚊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苜蓿盲蝽属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
16
作者 郭艳奇 石凯 +1 位作者 兴安 赵圆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昆虫是温带草原、草甸昆虫多样性的重要组分,也是豆科类牧草的重要害虫之一。内蒙古通辽市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重要生态生产区,目前该市天然草地苜蓿盲蝽属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情况不明。于2021年7—9月采用... 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昆虫是温带草原、草甸昆虫多样性的重要组分,也是豆科类牧草的重要害虫之一。内蒙古通辽市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重要生态生产区,目前该市天然草地苜蓿盲蝽属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情况不明。于2021年7—9月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分布于该市下辖8个行政区域天然草地共20块样地的苜蓿盲蝽属昆虫进行调查,利用扫网法进行标本采集。结果表明,通辽市天然草地苜蓿盲蝽属昆虫共有7种,其中,三点苜蓿盲蝽(A.fasciaticollis)和苜蓿盲蝽(A.lineolatus)为优势种;在所有调查样地中,大体上以扎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镇样地和科尔沁左翼中旗协代苏木样地的苜蓿盲蝽属多样性较高,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样地多样性较低;2个优势种在通辽市各旗县天然草地均有分布,三点苜蓿盲蝽发生量呈由北向南递增、苜蓿盲蝽呈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上述研究结果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更系统地明确了苜蓿盲蝽属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在通辽市天然草地的地理分布状况,为当地草地盲蝽类害虫管理与防治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盲蝽属 优势种 空间分布 天然草地
下载PDF
豌豆蚜几丁质脱乙酰酶(ApCDAs)的鉴定及表达特性
17
作者 陶妍 李春春 +2 位作者 张克信 孔利利 刘长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通过BLAST比对和软件分析,共筛选出4个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几丁质脱乙酰基因( ApCDA1、 ApCDA2、 ApCDA3和 ApCDA5),并分析了其生物学信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4个ApCDAs在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 ApCDA1基因在1龄、... 通过BLAST比对和软件分析,共筛选出4个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几丁质脱乙酰基因( ApCDA1、 ApCDA2、 ApCDA3和 ApCDA5),并分析了其生物学信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4个ApCDAs在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 ApCDA1基因在1龄、2龄若虫和成虫期表达量较高;ApCDA2基因在4龄若虫的表达量高于其他龄期;ApCDA3基因在各发育阶段后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2龄若虫后期表达量最高;ApCDA5基因在3龄若虫的表达量偏高,2龄后期的表达量最高;此外, ApCDA1和 ApCDA3在3龄若虫和成虫中肠、胚胎和表皮内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ApCDA2和 ApCDA5。结果表明,ApCDAs基因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蜕皮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几丁质脱乙酰酶 表达模式 RT-QPCR
下载PDF
单宁酸对红色和绿色豌豆蚜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梁瑶 吴宜亭 +5 位作者 马瑞 魏江文 姚路 刘磊 宋丽雯 王森山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目的】明确单宁酸对红色和绿色豌豆蚜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设不同浓度单宁酸(1 mg/L、3 mg/L、5 mg/L)分别饲喂两种色型的5 d龄豌豆蚜,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定豌豆蚜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羧酸酯酶(CarE)及细胞色... 【目的】明确单宁酸对红色和绿色豌豆蚜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设不同浓度单宁酸(1 mg/L、3 mg/L、5 mg/L)分别饲喂两种色型的5 d龄豌豆蚜,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定豌豆蚜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羧酸酯酶(CarE)及细胞色素P450s酶(CYP450)活性。【结果】豌豆蚜取食不同浓度单宁酸后,体内4种酶的响应程度不同。红色型豌豆蚜CarE与CYP450酶活性均在24 h处理的单宁酸浓度为3 mg/L时达最大值,分别为(0.029±0.002)μmol/(μg·min)和(0.006±0.0009)μmol/(μg·min),和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绿色型豌豆蚜SOD与POD酶活性均在72 h处理的单宁酸浓度为3 mg/L时最高,分别达(0.028±0.004)μg/mg和(1.679±0.172)μg/(mg·min),和单宁酸浓度为5 mg/L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红色和绿色豌豆蚜取食不同浓度单宁酸后,体内SOD、POD、CarE和CYP450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同处理时间,同种酶的活性在红绿色型豌豆蚜内的升高或降低程度不同;同种色型豌豆蚜取食不同浓度单宁酸后,体内不同酶的活性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羧酸酯酶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设施番茄烟粉虱的田间防控效果评估
19
作者 焦玉霞 曹增 +2 位作者 左秀峰 王祥会 胡英华 《农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旨在筛选有效的杀虫剂以控制设施番茄上的烟粉虱,并评估其对后期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种杀虫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了喷雾法对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供试药剂均对烟粉虱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2... 研究旨在筛选有效的杀虫剂以控制设施番茄上的烟粉虱,并评估其对后期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种杀虫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了喷雾法对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供试药剂均对烟粉虱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表现出较优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防效均达到84%以上。在增产效果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上述2种杀虫剂处理的后期产量增产率超过30%。此外,这些药剂对作物生长和环境均无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在生产实践中轮换使用这些有效药剂,以实现烟粉虱的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设施番茄 防治效果 杀虫剂 产量 环境安全
下载PDF
安徽省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20
作者 许明 李大邦 +3 位作者 林璐璐 谢明惠 肖青青 陈浩梁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0-74,80,共6页
采用经过改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期鉴定法,对安徽省内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个品种中,高感褐飞虱9级的品种7个,感褐飞虱7级的品种3个。成株期的鉴定结果与苗期... 采用经过改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期鉴定法,对安徽省内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个品种中,高感褐飞虱9级的品种7个,感褐飞虱7级的品种3个。成株期的鉴定结果与苗期存在一定的差异,10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成株期抗性等级鉴定高于苗期,其余4个品种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BPH) 抗性鉴定 抗性等级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