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蛾茧蜂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田秋 丛斌 +1 位作者 张海燕 董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19-1619,共1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麦蛾茧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麦蛾茧蜂卵期、幼虫期、茧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2、13.24、10.60℃;有效积温分别为51.1、46.19、131.18d·℃。
关键词 麦蛾茧蜂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速保利防治小麦雪霉叶枯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井金学 商鸿生 +1 位作者 朱文武 王美南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6-10,共5页
孢子萌发试验证实速保利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分生孢子芽管有强烈的致畸作用,6.25μg·mL ̄(-1)浓度即可使82.3%的芽管畸变。离体叶碟法和盆栽幼苗法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速保利有优异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可有效地抑制... 孢子萌发试验证实速保利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分生孢子芽管有强烈的致畸作用,6.25μg·mL ̄(-1)浓度即可使82.3%的芽管畸变。离体叶碟法和盆栽幼苗法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速保利有优异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可有效地抑制该病菌的侵入和在植株体内扩展。田间药效测定证明速保利具有较宽的施药时间范围,低浓度药液即可有效地控制成株叶枯病。一次施药可兼治多种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雪霉叶枯病 内吸杀菌剂 速保利 药剂防治
下载PDF
东亚飞蝗成虫活动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任春光 《昆虫知识》 CSCD 1993年第5期270-274,共5页
本文对东亚飞蝗成虫活动行为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区组间、处理间及C(方位)和一级互作A×B(时间×位置)、A×C(时间×方位)和二级互作A×B×C(时间×位置×方位)均达极显著。 笼罩北小区种群数量与温度呈... 本文对东亚飞蝗成虫活动行为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区组间、处理间及C(方位)和一级互作A×B(时间×位置)、A×C(时间×方位)和二级互作A×B×C(时间×位置×方位)均达极显著。 笼罩北小区种群数量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7000(r_(0.01)=0.684),笼罩东小区种群数量与上次光量调查呈显著负相关,r=-0.7563(r_(0.05)= 0.707),笼罩南小区种群数量与光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7(r_(0.01)=0.834),笼罩西小区种群数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71(r_(0.05)=0.553)。笼罩上种群数量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655(r_(0.01)=0.684),笼罩下种群数量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34(r_(0.01)=0.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成虫 活动 东亚飞蝗 蝗虫
下载PDF
药剂防治灰翅麦茎蜂效果的研究
4
作者 李春喜 郜和臣 +2 位作者 黄相国 王海庆 葛菊梅 《青海农林科技》 1997年第4期45-46,31,共2页
在灰翅麦茎蜂成虫羽化期用10%氯氰菊酯乳剂和删林丹粉剂喷雾或毒土处理,对降低灰翅麦茎蜂危害有极显著效果。随着喷雾次数和毒上处理次数的增加,蛀茎率下降。以氯氰菊酯乳剂喷雾3次效果最好,蛀茎率仅有0.25%-0.43%,其次是喷雾... 在灰翅麦茎蜂成虫羽化期用10%氯氰菊酯乳剂和删林丹粉剂喷雾或毒土处理,对降低灰翅麦茎蜂危害有极显著效果。随着喷雾次数和毒上处理次数的增加,蛀茎率下降。以氯氰菊酯乳剂喷雾3次效果最好,蛀茎率仅有0.25%-0.43%,其次是喷雾2次和6%林丹粉剂毒上处理2次,蛀茎率分别为0.66%-1.56%和0.85%-1.32%,其它处理的蛀茎率在1.09%-12.23%,对照蛀茎率15.23%-17.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防治 灰翅麦茎蜂 蛀茎率 小麦 害虫
下载PDF
麦类新害虫——浙江麦叶蜂
5
作者 徐志宏 陈其瑚 《昆虫知识》 CSCD 1991年第3期137-138,共2页
据朱弘复(1949、1953)报道,我国为害麦类的麦叶蜂有小麦叶蜂、大麦叶蜂和黄麦叶蜂。作者近年调查发现,浙江省天目山北麓安吉县有一种新的麦叶蜂——Dolerus
关键词 浙江麦叶蜂 麦类害虫 麦叶蜂
下载PDF
小麦叶蜂危害的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卢兆成 沈彩云 +1 位作者 沈北芳 沈玉芳 《昆虫知识》 CSCD 1994年第4期206-207,共2页
当小麦叶蜂幼虫数量相等时,在较干旱的年份(1988)危害较重;而在气候较湿润的年份(1989)危害较轻。虫量与产量损失成正相关(r=0.9821**),其中以25头/m2幼虫危害的产量损失突增,达显著水平,可以认定为防治指标。
关键词 小麦叶蜂 产量损失 防治指标 危害
下载PDF
庆阳地区黄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佛生 师文兴 +1 位作者 袁乾 张鹏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26,共2页
庆阳地区黄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王佛生,师文兴,袁乾,张鹏程(甘肃省庆阳地区农校745000)黄麦叶蜂Pachynematussp.也称南京小麦叶蜂。俗称小粘虫,属膜翅目,叶蜂科。近年此虫在西峰市危害日趋严重。1980年... 庆阳地区黄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王佛生,师文兴,袁乾,张鹏程(甘肃省庆阳地区农校745000)黄麦叶蜂Pachynematussp.也称南京小麦叶蜂。俗称小粘虫,属膜翅目,叶蜂科。近年此虫在西峰市危害日趋严重。1980年庆阳地区农科所试验场麦田被害株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麦叶蜂 小麦 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透骨草提取物对小麦叶蜂的毒杀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邢浩春 魏娜 +5 位作者 李同庆 白浩伟 郭淑霞 付静 李志亮 谢全森 《河北农业》 2021年第11期69-71,共3页
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属于膜翅目叶蜂科昆虫,是小麦抽穗前最常见的害虫。在北方3~4月份发生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每平方米30多头时发生较严重,会使小麦减产。目前农村要求用低毒的高效氢氯菊酯来防治麦叶蜂,但也有用禁用... 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属于膜翅目叶蜂科昆虫,是小麦抽穗前最常见的害虫。在北方3~4月份发生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每平方米30多头时发生较严重,会使小麦减产。目前农村要求用低毒的高效氢氯菊酯来防治麦叶蜂,但也有用禁用农药的情况,而且供选用的生物农药种类比较少。因此研发高效低毒环保、广谱、成本低、符合老百姓心意的生物农药很有必要,近几年植物源农药的研发更是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比如白屈菜、透骨草、川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蜂科 生物农药 膜翅目 禁用农药 植物源农药 小麦抽穗 毒杀活性 白屈菜
下载PDF
麦叶蜂的发生和分布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卢兆成 沈北芳 +1 位作者 沈玉芳 沈彩云 《昆虫知识》 CSCD 1996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麦叶蜂 发生 分布型
下载PDF
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玉堂 《山东农业科学》 1989年第2期40-40,共1页
麦叶蜂Dclerus tritici Chu是东平县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害虫,一般年份为害损失不大,严重发生时可使小麦穗粒数显著减少,导致减产.作者于1984~1986年对其进行研究,简报如下:
关键词 麦叶蜂 小麦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小麦叶蜂不同虫口密度为害小麦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希太 宋加杰 +1 位作者 宋久英 王国昌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1期61-62,共2页
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小麦叶蜂虫口密度为O、10、20……、90、100(头/m^2)时,小麦千粒重下降情况,并通过对小麦穗数和穗粒数的调查,进一步推算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小麦产量的下降憎况,建立了虫口密度和产量损失间的回归模型为y=2.9423x—1.... 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小麦叶蜂虫口密度为O、10、20……、90、100(头/m^2)时,小麦千粒重下降情况,并通过对小麦穗数和穗粒数的调查,进一步推算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小麦产量的下降憎况,建立了虫口密度和产量损失间的回归模型为y=2.9423x—1.2375,进一步确定小麦叶峰的防治指标为22头/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蜂 密度 产量损失 防治
下载PDF
小麦麦叶蜂逐年重发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世辉 李晓霞 +2 位作者 李明明 高淑真 王桂香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0期151-152,共2页
通过近年来对小麦麦叶蜂逐年重发的调查研究,开展了不同地块不同耕作栽培方式的控虫试验和人工捕打、药剂防治试验,基本掌握了其发生特点和逐年重发原因,并提出了改耕作方式和改兼防为统防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麦叶蜂 重发原因 防控措施
下载PDF
麦叶蜂防治方法
13
作者 郎伟 《天津农林科技》 2019年第4期29-29,共1页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总科,叶蜂科,以幼虫危害麦叶,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造成小麦的产量下降。每年麦叶蜂在天津市静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8年天津市静海区植保植检科在双塘、唐官屯、独流等乡镇进行麦田普查时发现,虫口数一般为0~2...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总科,叶蜂科,以幼虫危害麦叶,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造成小麦的产量下降。每年麦叶蜂在天津市静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8年天津市静海区植保植检科在双塘、唐官屯、独流等乡镇进行麦田普查时发现,虫口数一般为0~2头·(m^2)^-1,被害株率1%~3%,被害叶率2%~4%,麦叶蜂为害盛期为4月25日—5月2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叶蜂 防治 叶蜂总科 光合作用 天津市 膜翅目 叶蜂属 叶蜂科
下载PDF
麦叶蜂的发生及防治
14
作者 沈慧 《乡村科技》 2014年第7期18-18,共1页
一、生物学种类麦叶蜂属膜翅目锯蜂科,俗称小黏虫、齐头虫、青布袋虫,有小麦叶蜂、黄麦叶蜂和大麦叶蜂3种,以小麦叶蜂为害最重。幼虫咬食小麦叶片,从叶缘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全叶。二、形态特征小麦叶蜂雌成虫体长8.6~9.8... 一、生物学种类麦叶蜂属膜翅目锯蜂科,俗称小黏虫、齐头虫、青布袋虫,有小麦叶蜂、黄麦叶蜂和大麦叶蜂3种,以小麦叶蜂为害最重。幼虫咬食小麦叶片,从叶缘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全叶。二、形态特征小麦叶蜂雌成虫体长8.6~9.8毫米,雄成虫体长8.0~8.8毫米;除前胸背板、中胸前盾板和颈板为赤褐色外,其余部位均为黑色;翅近透明,上有淡黄色细斑;头部有网状花纹,复眼大。卵淡黄色,呈扁平肾形,表面光滑,长约1.8毫米。老熟幼虫体长17.7~18.8毫米,呈细圆筒形,头深褐色,体灰绿色,背部为暗淡蓝色,腹部10节。蛹体长9毫米左右,圣刀为黄白色,羽化前变为棕黑色,顶端圆,头胸部粗,腹部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蜂 防治 前胸背板 老熟幼虫 小麦叶片 形态特征 表面光滑 体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