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6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灯诱杀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距离与性比研究
1
作者 韩海亮 刘敏 +3 位作者 董航顺 赵福成 吕要斌 章金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5,340,共5页
为明确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杀虫效果,分别对2种害虫人工饲养的成虫进行颜色标记后,在距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根据杀虫灯下回收数量确定有效防控距离。同时对高空测... 为明确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杀虫效果,分别对2种害虫人工饲养的成虫进行颜色标记后,在距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根据杀虫灯下回收数量确定有效防控距离。同时对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2种不同光源测报灯诱集到的2种害虫的性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距杀虫灯15~45 m内,亚洲玉米螟的回收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距灯45 m的回收率最高,为4.95%,在距离增加到60 m时,回收率显著下降。草地贪夜蛾在距灯30 m处的回收率为6.08%,随着离灯距离的增加,雌、雄蛾回收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回收的雌蛾比例减少。杀虫灯在1.2 m高度时对亚洲玉米螟的回收率高于1.5 m和1.8 m,3个高度雄蛾的回收率均高于雌蛾,随着高度增加,回收率下降,雌蛾的回收比例也呈下降趋势。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捕获的2种害虫雌雄性比均低于0.45∶1,2种害虫的趋光性均存在雄性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灯 亚洲玉米螟 草地贪夜蛾 诱杀距离 性比
下载PDF
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陈彦君 张瑜函 +4 位作者 傅博 潘丽波 邢世平 肖能文 关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60-7370,共11页
在常规作物中引入有益目的基因得到的转基因作物,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农业和经济效益,但其大面积种植可能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转Cry1Ah基因玉米HGK60和对照常规玉米郑58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观测法、陷... 在常规作物中引入有益目的基因得到的转基因作物,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农业和经济效益,但其大面积种植可能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转Cry1Ah基因玉米HGK60和对照常规玉米郑58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观测法、陷阱调查法和扫网法,在2019—2021连续3年对苗期、喇叭口期、抽穗期和完熟期玉米田间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生态指标、群落相似性及稳定性等。结果表明:(1)调查共获得124种48746个体,隶属于11目40科,除中性类群个体数在2019年抽穗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HGK60与郑58在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以及中性4个类群的个体数量和种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不同类群的个体数和物种数在3年各生育期所占比重基本一致。(2)对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析显示,HGK60和郑58在3年各生育期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认为HGK60的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各生态指标无显著影响。(3)从整体及各营养类群来看,HGK60与郑58相似系数较高,认为二者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相似。(4)HGK60种植对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整体上,HGK60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环境安全 节肢动物群落 生态指标 相似系数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海南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
3
作者 冯玉洁 谢圣华 +4 位作者 梁延坡 陈焕水 符洲 吴灿 吉训聪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5期151-153,共3页
为验证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海南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48%溴氰虫酰胺FSC、50%氯虫苯甲酰胺FSC、40%溴酰·噻虫嗪FSC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后10天,经过48%溴... 为验证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海南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48%溴氰虫酰胺FSC、50%氯虫苯甲酰胺FSC、40%溴酰·噻虫嗪FSC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后10天,经过48%溴氰虫酰胺FSC包衣处理的玉米出苗率最高,为82.0%~83.3%。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出苗率差异不显著,但株高显著不同,这表明这种处理对玉米的生长有一定影响。48%溴氰虫酰胺FSC和50%氯虫苯甲酰胺FSC处理对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苗后10天防效均达到85%以上,有效控制时间为苗后 15~2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 草地贪夜蛾 玉米苗期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江西省52个春玉米品种对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漆学伟 邸宁 +5 位作者 梁玉勇 洪霖 贾志新 王旭明 王甦 程正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 【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推广春玉米品种中的玉米抗虫品种,最后通过果穗产量和危害率调查得到适合江西省种植的玉米抗虫品种。【结果】调查发现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江西省南昌市春玉米主要害虫,其中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相对较大。通过蚜量比值得出52个推广品种中有高抗蚜虫品种17个,抗蚜品种5个,中抗品种5个,敏感品种6个,高感品种17个;通过茎秆蛀孔数得出有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12个,抗亚洲玉米螟品种有14个,中抗品种12个,敏感品种5个,高感品种9个。部分推广玉米品种抗蚜性较差时,其抗螟性则较强,而当抗螟性较差时,则其抗蚜性抗蚜性较强,但京科968、双甜726、万鲜甜6188既高抗蚜虫又高抗亚洲玉米螟;52个推广玉米品种10株产量为0.90~4.24 kg,产量最高的5个品种分别为万鲜甜6188、百沐达、维甜999、美玉爽甜糯502、京科968,推广玉米品种中大部分果穗为害率较高,除尚满帝、桂甜糯108、泰坦、百沐达、桂糯530,其余品种果穗为害率都在50%以上。【结论】江西省52个推广的玉米品种对害虫具有不同程度抗性,其在自然感虫状态下的产量也差异较大,结合抗虫性和产量指标得出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既具有较强的抗蚜性、抗螟性,同时自然感虫状态下产量较高,推荐江西省春玉米种植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筛选得到的抗性品系也可为玉米抗虫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候选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抗虫性 种群动态 玉米蚜 亚洲玉米螟 产量 为害率
下载PDF
黏虫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基因MsJHBP3生物学功能及对黏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育硕 张春雨 +3 位作者 孟祥昕 李朔涵 张津博 樊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0,共11页
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uvenile hormone binding protein,JHBP)是一类载体蛋白,与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将保幼激素运送到靶器官处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本试验在黏虫Mythimna separata转录组中获得7条保幼激素结... 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uvenile hormone binding protein,JHBP)是一类载体蛋白,与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将保幼激素运送到靶器官处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本试验在黏虫Mythimna separata转录组中获得7条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基因,筛选获得一条经保幼激素诱导后高表达的保幼激素结合蛋白MsJHBP3(GenBank登录号:MZ577068),c DNA全长为839bp,开放读码框长度729bp,编码242个氨基酸,氨基酸等电点为5.35,分子量为27.02kDa。不同发育阶段研究表明,Ms JHBP3在蛹期表达量最高,2龄表达量最低。RNA干扰处理4龄幼虫后6 h基因抑制效率最好,达79.72%。干扰后虫体内保幼激素含量为对照的1.14倍;羽化率和化蛹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羽化率下降7.42%,化蛹率下降3.75%;Ms JHBP3干扰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共获得212个差异基因,其中105个上调基因,107个下调基因,其中保幼激素甲基转移酶基因、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保幼激素酯酶基因均上调。本研究表明MsJHBP3影响黏虫生长发育并参与调控JH代谢。本研究结果为黏虫生长发育关键基因的挖掘提供基础数据,为黏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靶标基因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保幼激素结合蛋白 RNA干扰 实时荧光定量PCR 转录组
下载PDF
春玉米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
6
作者 赵发福 郭建国 +3 位作者 谢晓丽 张旭明 薛应钰 金社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1-738,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Zea mays)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建立优良的种植模式以控制玉米害虫,于2019年监测了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Pisum sativum)、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春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下害... 为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Zea mays)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建立优良的种植模式以控制玉米害虫,于2019年监测了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Pisum sativum)、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春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下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间作针叶豌豆的春玉米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种群数量分别高达每100株8300.00和1611.33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数量低至每100株40.00头;间作箭筈豌豆的春玉米虽然无二斑叶螨和玉米蚜发生,但棉铃虫种群数量高达每100株66.67头;并且,间作针叶豌豆或箭筈豌豆的春玉米上寄生蜂始见期早、种群数量高。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有利于控制二斑叶螨和玉米蚜,但应注意防治棉铃虫;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有利于降低棉铃虫种群数量,但需注意防治二斑叶螨和玉米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间作 箭筈豌豆 针叶豌豆 害虫 天敌 发生动态
下载PDF
3种诱捕方式对河南漯河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果
7
作者 巴磊 陈琦 +4 位作者 侯艳红 刘迪 陈莉 段云 李世民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探索农业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有效监测方法,于2022年和2023年利用测报灯、探照灯和性诱剂诱捕器对河南漯河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进行了监测及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测报灯、探照灯和性诱剂诱捕器均... 为探索农业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有效监测方法,于2022年和2023年利用测报灯、探照灯和性诱剂诱捕器对河南漯河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进行了监测及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测报灯、探照灯和性诱剂诱捕器均能诱捕到亚洲玉米螟成虫。2022年和2023年测报灯诱捕虫量分别为6767头和3854头,探照灯诱捕虫量分别为6019头和9666头,两种灯下亚洲玉米螟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均出现2个明显的高峰期,且均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其中,第1个高峰期虫量占当年诱虫总量的6.60%~26.60%;第2个高峰期诱虫数量较多,虫量占当年诱虫总量的64.22%~90.58%,该时期内均出现多个峰值,单日最高诱虫量出现在9月上旬。2023年1个性诱剂诱捕器诱捕虫量为252.67头,明显低于同期灯诱虫量,但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见明显的诱虫高峰。2023年3种诱捕方式下亚洲玉米螟的始见日均在4月中旬,性诱终见日(9月下旬)比灯诱终见日(10月中下旬)早。该研究结果可为亚洲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测报灯 探照灯 性诱剂 种群监测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寄主的取食选择性
8
作者 魏佩瑶 冯小军 +4 位作者 谢飞舟 陈志杰 王清文 杨洁 洪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种群是否对中国果蔬生产构成威胁,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分析草地贪夜蛾3~5龄幼虫对玉米、甘薯、番茄和冬枣叶片的取食选择性。用甘薯和番茄叶片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5龄后,检测其...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种群是否对中国果蔬生产构成威胁,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分析草地贪夜蛾3~5龄幼虫对玉米、甘薯、番茄和冬枣叶片的取食选择性。用甘薯和番茄叶片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5龄后,检测其对初始驯化食物及其他3种食物的选择性,同时研究比较草地贪夜蛾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各龄期幼虫的取食选择总体表现为玉米(43.23%~61.82%)>甘薯(20.37%~25.62%)>番茄(10.91%~24.3%)>冬枣(5.45%~9.26%)。经过甘薯和番茄叶片取食驯化后的5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性已高于嗜食寄主玉米。3、4龄幼虫仍然对玉米叶片有较高的选择倾向,但较未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均大幅度提升,甘薯提升16.42~24.11个百分点,番茄提升18.07~20.89个百分点。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喜欢取食玉米新叶和玉米须,老熟幼虫喜欢取食老叶和雄穗;低龄幼虫喜欢取食植物茎秆,老熟幼虫喜欢取食植物叶片。研究表明,虽然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甘薯、番茄和冬枣的取食选择性低于玉米,但经过驯化或在环境胁迫的情况下仍对甘薯、番茄和冬枣生产具有潜在威胁。同时低龄幼虫与老熟幼虫对植物不同部位取食选择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取食选择性 驯化饲喂 环境胁迫
下载PDF
低温冷藏对夜蛾黑卵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盛龙玉 杨文俊 +2 位作者 毛燕 王增霞 黄保宏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明确夜蛾黑卵蜂的最佳冷藏方式,获得持续稳定且数量充足的草地贪夜蛾天敌,满足生物防治的需要。方法:通过设置低温驯化、不同冷藏温度及冷藏时间等处理,探究不同冷藏方式对夜蛾黑卵蜂亲代和子代羽化率、发育历期及雌性比的影响。结... 目的:明确夜蛾黑卵蜂的最佳冷藏方式,获得持续稳定且数量充足的草地贪夜蛾天敌,满足生物防治的需要。方法:通过设置低温驯化、不同冷藏温度及冷藏时间等处理,探究不同冷藏方式对夜蛾黑卵蜂亲代和子代羽化率、发育历期及雌性比的影响。结果:不同冷藏温度及冷藏时间对夜蛾黑卵蜂亲代和子代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经过低温驯化后,夜蛾黑卵蜂亲代和子代的羽化率比直接冷藏的羽化率高,且经过低温冷藏后,雌性比有一定提高,但发育历期明显延长。因此,在生产中推荐合适的冷藏条件为低温驯化后,亲代夜蛾黑卵蜂在10℃下冷藏5、8 d,子代夜蛾黑卵蜂在4℃下冷藏3、5 d或在10℃下冷藏5、8 d。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夜蛾黑卵蜂低温贮藏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黑卵蜂 草地贪夜蛾 低温驯化 低温冷藏 羽化率
下载PDF
柘城县夏玉米苗期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10
作者 皇凡宇 张慎举 《农技服务》 2024年第9期74-77,共4页
苗期是柘城县夏玉米生长过程中害虫种类最多、发生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时期,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严重损失。为柘城县夏玉米苗期虫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介绍柘城县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危害状况,从农业生态调控、理化措... 苗期是柘城县夏玉米生长过程中害虫种类最多、发生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时期,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严重损失。为柘城县夏玉米苗期虫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介绍柘城县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危害状况,从农业生态调控、理化措施诱控、生物措施防控、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总结夏玉米苗期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苗期 虫害 绿色防控 综合治理
下载PDF
蔓马缨丹挥发油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
11
作者 艾彩霞 谭聪丽 +1 位作者 邹坤林 吴奉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1-55,59,共6页
蔓马缨丹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灌木。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蔓马缨丹枝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并分别测定其抗细菌和抗线虫活性。结果表明:蔓马缨丹枝叶挥发油的得率为0.075%(以鲜重为基础),通过气相色谱与... 蔓马缨丹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灌木。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蔓马缨丹枝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并分别测定其抗细菌和抗线虫活性。结果表明:蔓马缨丹枝叶挥发油的得率为0.075%(以鲜重为基础),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共分析并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cubebene和β-elemene,相对含量分别达到19.94%、19.61%。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蔓马缨丹挥发油对青枯病菌、番茄疮痂病菌以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番茄疮痂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相对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30.40±2.78)mm。另外,蔓马缨丹挥发油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了一定的致死活性,在24 h内致死中浓度为(33.07±2.12)mg/mL。本研究结果可为蔓马缨丹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思路,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马缨丹 挥发油 GC-MS 抗细菌活性 杀线虫活性
下载PDF
百色市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美君 《广东蚕业》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的影响较大,广西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受草地贪夜蛾入侵较为严重。草地贪夜蛾寄主植物超过80种,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造成广西主要农作物减产严重。文章以百色市为例,分析了草地贪夜蛾虫害发生特点,从监控及预警... 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的影响较大,广西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受草地贪夜蛾入侵较为严重。草地贪夜蛾寄主植物超过80种,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造成广西主要农作物减产严重。文章以百色市为例,分析了草地贪夜蛾虫害发生特点,从监控及预警体系构建以及农业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为提升百色市以及广西其他地区草地贪夜蛾防控水平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发生特点 防控措施 百色市
下载PDF
环江县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趋势和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理纳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期48-50,共3页
该文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环江县玉米草地贪夜蛾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对玉米产量和农民的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虫害,该文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措施,... 该文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环江县玉米草地贪夜蛾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对玉米产量和农民的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虫害,该文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等,其中强调了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玉米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发生风险,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江县 玉米 草地贪夜蛾 虫害防治
下载PDF
不同施药方式与器械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志杰 阮赞誉 +2 位作者 胡振海 居梦婷 林蔚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
为明确不同施药方式与施药器械对草地贪夜蛾防效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玉米地草地贪夜蛾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点喷法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 d后对玉米的保叶率为93.78%、虫口防效为88.09%;药后9 d对玉米的保叶... 为明确不同施药方式与施药器械对草地贪夜蛾防效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玉米地草地贪夜蛾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点喷法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 d后对玉米的保叶率为93.78%、虫口防效为88.09%;药后9 d对玉米的保叶率为96.45%、虫口防效为95.24%,其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明显优于散喷法。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 d后对玉米的保叶率为89.18%、虫口防效为82.91%;药后9 d对玉米的保叶率为89.35%、虫口防效为91.20%,其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速效性低于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处理,药后9 d两种施药器械虫口防效均超过90%。研究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施药可达到理想的防效,且作业效率高,成本大幅降低,推荐生产上应用于玉米地草地贪夜蛾的规模化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方式 施药器械 草地贪夜蛾 田间防效
下载PDF
Hatching and development of maize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zeae infecting different plant hosts
15
作者 Jiangkuan Cui Haohao Ren +5 位作者 BoWang Fujie Chang Xuehai Zhang Haoguang Meng Shijun Jiang Jihua T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93-1603,共11页
Th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rapid 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Heterodera zeae Koshy et al. 1971, have been reported in China. We explor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 zeae sampled in Henan Province... Th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rapid 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Heterodera zeae Koshy et al. 1971, have been reported in China. We explor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 zeae sampled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to underst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plants. Cysts and second-stage juveniles(J2s) were identified under an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phylogenetic tree, and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PCR analyses. The optimum hatching temperatures of H. zeae were 30°C and 28°C, with cumulative hatching rates of 16.5 and 16.1%, respectively, at 30 days post-hatching(dph). The hatching rate of H. zeae eggs was improved by 20-and 50-time maize soil leachate and root juice, and 10-time root exudates. The hatching rate in 10-time root exudates was the highest(25.9%). The 10-time root exudates of maize and millet produced the highest hatching rate at 30 dph(25.9 and 22.9%,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wheat(19.9%), barley(18.3%), and rice(17.6%). Heterodera zeae developed faster in maize than in other crops. Fourth-stage juveniles(J4s) were detected in maize roots 8 days post-inoculation(dpi) at 28°C but not in other crops. Combined with hatching tests, the Huang–Huai–Hai summer maize region and the south and central-southwest mountainous maize areas are highly suitable for H. zeae in China. This is the first systematically study of the hatching and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 on different plant hosts of corn cyst nematode H. zeae in temperate regions. This study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apid spread and high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corn cyst nemat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host resistance Heterodera zeae incubation fluid maize cyst nematode nematode development nematodehatching
下载PDF
Salicylic acid positively regulates maize defenses against lepidopteran insects
16
作者 Yohannes Besufekad Setotaw Jing Li +5 位作者 Jinfeng Qi Canrong Ma Mou Zhang Cuilian Huang Lei Wang Jianqiang Wu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19-529,共11页
In response to insect attack,plants use intricate signaling pathways,including phytohormones,such as jasmonate(JA),ethylene(ET),and salicylic acid(SA),to activate defenses.Maize(Zea mays)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 In response to insect attack,plants use intricate signaling pathways,including phytohormones,such as jasmonate(JA),ethylene(ET),and salicylic acid(SA),to activate defenses.Maize(Zea mays)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aple food crops around the world.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JA and ET signaling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aize defense against insects,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and how SA regulates maize resistance to insect herbivores.In this study,we ectopically expressed the NahG(salicylate hydroxylase)gene in maize plants(NahG maize)to block the accumulation of SA.It wa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WT)maize,the NahG-maize exhibited decreased resistance to the generalist insects Spodoptera litura and Spodoptera frugiperda and the specialist Mythimna separata,and the compromised resistance in the NahG maize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levels of defensive metabolites benzoxazinoids(Bxs)and chlorogenic acid(CA).Quantification of simulated S.litura feedinginduced JA,JA-isoleucine conjugate(JA-Ile),and ET in the WT and NahG maize indicated that SA does not regulate JA or JA-Ile,but positively controls ET.We provid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SA pathway does not crosstalk with the JA or the ET signaling in regul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Bxs and CA.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bHLH,ERF,and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s might be involved in SAregulated defenses.This study uncovers a novel and important phytohormone pathway in maize defense against lepidopterous larv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oxazinoids Salicylic acid HERBIVORY MAIZE TRANSCRIPTOME
下载PDF
Invasion of fall armyworm led to the succession of maize pests in Southwest China
17
作者 Zezheng Fan Yifei Song +1 位作者 Shengyuan Zhao Kongming W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300-1314,共15页
The invasive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invaded Asia in 2018,colonizing the tropical and southern subtropical regions as well as migrating with the monsoons into Northeast Asia during spring and sum... The invasive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invaded Asia in 2018,colonizing the tropical and southern subtropical regions as well as migrating with the monsoons into Northeast Asia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This has resulted in widespread infestations,with significant impacts on maize production in various Asian countries.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nvasion of this pest can alter the species relationships of maize pests,but the actual impact on maize pest management is still unclear.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maize pest occurrence and pesticide use in the annual breeding areas of S.frugiperda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during 2017-2021,based on surveys and interviews with small farmers in maize produ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frugiperda has emerged 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mong maize pests after invasion and colonization,replacing traditional pests such as Ostrinia furnacalis,Spodoptera litura,Agrotis ypsilon,and Rhopalosiphum maidis.The variety of pesticides used for maize pest control has changed from chlorpyrifos,lambda-cyhalothrin,and acetamiprid to emamectin benzoate-based pesticides with high effectiveness against S.frugiperda.Furthermore,the frequency of maize pest chemical applications has increased from an average of 5.88 to 7.21 times per season,with the amounts of pesticides used in summer and autumn maize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winter and spring maize,thereby increasing application costs by more than 35%.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larified the impact of S.frugiperda invasion on maize pest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chemical pesticide use in tropical and south subtropical China,thereby providing a baseline for modifying the regional control strategies for maize pests after the invasion of this relatively new p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doptera frugiperda annual breeding region sweet waxy corn economic evaluation
下载PDF
2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药效评价
18
作者 谢显彪 孟继枝 +7 位作者 沈云峰 尹晓青 王振勇 姜吉维 陈星建 鲁凤书 杨丽萍 赵国安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为进一步探明多杀霉素对玉米安全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持效期及田间用法用量,筛选出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药剂。选用20%多杀霉素悬浮剂150 mL/hm^(2)、225 mL/hm^(2)、300 mL/hm^(2),5%甲维盐微乳剂300 mL/hm... 为进一步探明多杀霉素对玉米安全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持效期及田间用法用量,筛选出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药剂。选用20%多杀霉素悬浮剂150 mL/hm^(2)、225 mL/hm^(2)、300 mL/hm^(2),5%甲维盐微乳剂300 mL/hm^(2),15%茚虫威悬浮剂225 mL/h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 mL/hm^(2)开展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多杀霉素悬浮剂对玉米安全、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随着每公顷用量的增加,防效和持效期增加,较为突出的是多杀霉素225、300 g/hm^(2)处理,第1、2次药后1~3 d,防效均在90%以上;药后14 d时,防效均在75%以上,保苗效果均在80%以上。此外,第2次药后21 d,防效仍在70%以上,保苗效果在60%以上,2个处理下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为害指数在13.18~14.30之间,危害等级控制在2级以内,玉米受损程度轻发生。在实际生产中推荐选用20%多杀霉素悬浮剂225 mL/hm^(2)用量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即可,在玉米苗期,可喷雾施药1次;在喇叭口期,可采用药土法拌沙撒施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草地贪夜蛾 多杀霉素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参数对玉米施药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郭兵兵 《乡村科技》 2024年第5期151-154,共4页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大面积田间作业的智能化植保设备,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但其作业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植保无人机喷施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草地贪夜蛾为例,探索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喷施量对草地贪夜蛾防...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大面积田间作业的智能化植保设备,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但其作业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植保无人机喷施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草地贪夜蛾为例,探索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喷施量对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分析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及其变异系数,结合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最终发现飞行高度为2.0 m、飞行速度为2.0 m/s、喷施量为900 mL/667 m^(2)时作业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作业参数 玉米 草地贪夜蛾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玉米螟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0
作者 杜瑞芝 《乡村科技》 2024年第3期95-97,共3页
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病虫害问题。其中,对玉米危害最大的害虫为玉米螟。种植户在种植玉米时,基本上每年都会遇到玉米螟危害(一般会造成玉米产量减产5%~15%)。由于玉米螟为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且其数量增多后防治困... 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病虫害问题。其中,对玉米危害最大的害虫为玉米螟。种植户在种植玉米时,基本上每年都会遇到玉米螟危害(一般会造成玉米产量减产5%~15%)。由于玉米螟为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且其数量增多后防治困难,最终会导致玉米减产。基于此,通过对玉米螟形态、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探索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从而减少玉米螟对玉米造成的危害,为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螟 危害及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