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枝木霉菌抑菌谱测定及其抑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瑾 张树武 +2 位作者 徐秉良 古丽君 薛应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1-667,共7页
为了初步明确长枝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机理,采用对峙培养和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病原菌... 为了初步明确长枝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机理,采用对峙培养和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病原菌的抑菌机理。对峙培养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和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6.4%和72.5%,且培养3 d后长枝木霉菌的菌落可覆盖苹果树腐烂病菌整个菌落和棉花立枯病菌菌落边缘,并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菌落表面和棉花立枯病菌菌落边缘产生大量孢子,拮抗等级分别为Ⅰ和Ⅱ级;对小麦叶斑病菌(Bipolaris triticicola)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弱,生长抑制率仅为27.5%,拮抗等级为Ⅲ级。抑菌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与12种病原菌相互作用后可通过产生抑菌圈、营养和空间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覆盖或深入病原菌菌落内部生长,占领病原菌的生长空间,以及菌丝与病原菌菌丝相互缠绕和交错,且缠绕的部位出现明显缢缩,最终使部分病原菌菌丝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因此,长枝木霉菌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明确了其抑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木霉菌 植物病原菌 抑菌范围 抑菌圈 孢子 抑菌机理 生长抑制率
下载PDF
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小强 韩秀楠 +2 位作者 曹馨月 张廷伟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4-1008,共5页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豆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单雌一生最高产仔量均有显著差异,其在"G1997"上完成一生所需时间最长(17.92 d),在"草豌豆"上最短(12.69 d);其最高产仔量在"G1997"上最多,为117头.头1,在"草豌豆"上最少,为60头·头^-1。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存活率高低依次为"G1997"、"定豌2号"、"定豌1号"和"草豌豆";净增值率"定豌2号"、"定豌1号"、"G1997"、"草豌豆"相应分别为40.569 2、37.952 4、31.607 8、25.000 0;内禀增长率在"定豌1号"上最大,为0.275 8,而在"G1997"上最小,为0.188 6;种群加倍时间依次为"G1997"(3.675 0 d)、"定豌2号"(2.867 6 d)、"草豌豆"(2.729 8 d)和"定豌1号"(2.513 1 d);"定豌1号"是其最喜食的品种,其次为"定豌2号"、"草豌豆",最后是"G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型豌豆蚜 豌豆 存活曲线 种群参数 发育历期 繁殖力
下载PDF
三种杀虫剂对多异瓢虫的毒力及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小玲 陈威 +1 位作者 杨巧燕 刘长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4-1099,共6页
为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指导田间合理用药,采用接触处理(滤纸)和毒蚜饲喂两种方式,测定了3种杀虫剂吡虫啉(I)、阿维菌素(Ab)和高效氯氰菊酯(Al)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e)的毒力,及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影... 为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指导田间合理用药,采用接触处理(滤纸)和毒蚜饲喂两种方式,测定了3种杀虫剂吡虫啉(I)、阿维菌素(Ab)和高效氯氰菊酯(Al)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e)的毒力,及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异瓢虫接触3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后的日平均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且当代累积平均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毒蚜饲喂组的瓢虫日平均产卵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当代累计平均产卵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多异瓢虫各处理当代第1d产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接触处理瓢虫组各处理的F_1代总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对照,而毒蚜饲喂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F_1代产卵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Al接触处理瓢虫组的F_1代第1d产卵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本试验LC_(20)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不仅对当代而且对下一代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药剂接触处理对多异瓢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大于取食毒蚜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杀虫剂 毒性 亚致死效应 繁殖
下载PDF
亚麻白粉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炜 叶春雷 +4 位作者 陈琛 胡冠芳 欧巧明 张建平 罗俊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8-484,共7页
白粉病是亚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球温度升高等原因,该病在亚麻主产区时有大面积爆发,严重影响了亚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概述了亚麻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抗性遗传与抗性基因、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 白粉病是亚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球温度升高等原因,该病在亚麻主产区时有大面积爆发,严重影响了亚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概述了亚麻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抗性遗传与抗性基因、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白粉病 抗性鉴定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抗白粉病豌豆种质资源田间筛选 被引量:7
5
作者 陆建英 杨晓明 +2 位作者 王昶 杨发荣 张丽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58,共5页
以国内外收集的436份豌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感病的条件下,每份材料选10株,每株调查上部10片叶的病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对鉴定出的抗白粉病豌豆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记载,旨在筛选出抗白粉病的... 以国内外收集的436份豌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感病的条件下,每份材料选10株,每株调查上部10片叶的病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对鉴定出的抗白粉病豌豆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记载,旨在筛选出抗白粉病的豌豆优良种质资源,为今后抗性材料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以利于加速豌豆抗性遗传育种进程。鉴定结果显示,436份材料中,抗病资源35份,占8.03%,其中11份高抗(HR),占2.52%;6份抗病(R),占1.38%;18份中抗(MR),占4.13%。综合抗白粉病性与农艺性状优良性,筛选出半无叶型豌豆抗白粉病资源‘RZ-1-1’、‘X9002’、‘1702’、‘MP1811’,普通蔓生型豌豆抗白粉病资源‘DX23’、‘DX25’、‘定褐’、‘黑眉’、‘所427’、‘所430’可进一步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白粉病 种质资源 鉴定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对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吕宁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为明确不同抗生素及其处理方式对绿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盐酸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HCl)、氯霉素(chloraomycetin)、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HCl)、青霉素G钾盐(penicillin-G K salt)和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 为明确不同抗生素及其处理方式对绿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盐酸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HCl)、氯霉素(chloraomycetin)、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HCl)、青霉素G钾盐(penicillin-G K salt)和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e)5种抗生素分别按同时喷洒蚕豆植株和蚜虫虫体、只喷洒蚜虫虫体和只喷洒蚕豆植株3种方式处理,了解不同处理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平均体重、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和平均产蚜量等生物学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物学参数影响大小顺序为: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喷洒植株处理>喷洒虫体处理。5种抗生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物学参数影响大小顺序为:盐酸土霉素>盐酸金霉素>硫酸链霉素>氯霉素>青霉素G钾盐。经过喷洒蚜虫虫体和植株表面联合作用处理,土霉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若虫期延长2.25 d,整个世代周期延长3.70 d,体重减轻52.37%,体质量差减小55.84%,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减小53.85%,产蚜量下降79.07%;金霉素处理表现为延长发育历期,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为缩短发育历期;经5种抗生素处理后的绿色型豌豆蚜体重均减轻,产蚜量下降。土霉素处理对绿色型豌豆蚜的若虫期、世代历期和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与其他4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土霉素和金霉素对平均体重和体重差的影响与其他3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喷洒植株表面的间接作用处理,土霉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若虫期龄期延长1.63 d,世代历期延长3.38 d,体重减轻50.28%,体质量差减小51.49%,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减小41.67%,产蚜量下降75.45%;金霉素的影响作用次之,表现为延长发育历期;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为缩短发育历期。5种抗生素处理后绿色型豌豆蚜均体重减轻,产蚜量下降。土霉素处理对绿色型豌豆蚜的若虫期、平均体重和产蚜量的影响与其他4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土霉素和金霉素对世代历期和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直接喷洒蚜虫虫体间接作用方式处理,土霉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若虫期延长0.34 d,体重减轻24.32%,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减小26.32%,产蚜量下降44.23%,其他4种抗生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物学参数影响较小。土霉素处理对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与其他4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土霉素和金霉素对若虫期和产蚜量的影响与其他3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不同抗生素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多重比较得知,对绿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3种处理组合为:土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组合>土霉素喷洒植株处理组合>金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组合,3种作用处理间对绿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土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组合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与除土霉素喷洒植株处理组合和金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组合之外的其他组合处理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绿色型 抗生素 生物学特性 日均体质量增长率 产蚜量
下载PDF
温度对红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世代累积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小玲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1-1408,共8页
为了探明温度对红色型豌豆蚜的世代累积效应,为利用生态措施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人工设置的5个温度条件下(12℃、17℃、22℃、25℃和28℃)调查了红色型豌豆蚜连续3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及生命表等。研究结果表明:红色型豌... 为了探明温度对红色型豌豆蚜的世代累积效应,为利用生态措施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人工设置的5个温度条件下(12℃、17℃、22℃、25℃和28℃)调查了红色型豌豆蚜连续3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及生命表等。研究结果表明:红色型豌豆蚜在12℃时F_2代的若虫期较F_0和F_1代分别缩短16.0%和6.8%,而22℃和25℃下若虫期在3代间无显著差异;12℃时世代历期在F_2代较F_0和F_1代分别缩短10.5%和12.4%,17℃、22℃和25℃条件下世代历期在3代间差异不显著。在12℃下红色型豌豆蚜F_2代平均产蚜量较F_0和F_1代降低;而在持续高温25℃条件下后代繁殖力下降幅度最大,F_1和F_2代平均产蚜量较F_0代分别下降49.3%和50.9%,22℃下F_1和F_2代产蚜量与F_0代无显著差异。连续饲养红色型豌豆蚜,其成蚜体重在12℃和25℃下受影响最小,体重在3代间无显著差异;22℃下F_1代成蚜体重显著高于F_0和F_2代,12℃时体质量增长率有随代数增加逐代增长的趋势。随世代数增加红色型豌豆蚜在12℃和25℃条件下净增殖力(R0)降低、平均世代周期(T)缩短;25℃时F_1和F_2代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都较F_0代显著增长。表明在连续较低温或较高温胁迫下,红色型豌豆蚜后代繁殖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但发育历期缩短,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增长,表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可能是其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豌豆蚜 温度 世代 繁殖力 体重 种群 累积效应
下载PDF
10%溴氰虫酰胺OD防治豌豆潜叶蝇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春燕 葛红 +4 位作者 王学军 陈满峰 汪凯华 缪亚梅 赵娜 《现代农药》 CAS 2018年第4期50-51,56,共3页
为探寻防治豌豆潜叶蝇的有效药剂,对试验药剂10%溴氰虫酰胺OD和对照药剂75%灭蝇胺WP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并确定10%溴氰虫酰胺OD最佳施用剂量。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OD 375~450 mL/hm^2能有效防治豌豆潜叶蝇,并能提高豌豆鲜荚产量... 为探寻防治豌豆潜叶蝇的有效药剂,对试验药剂10%溴氰虫酰胺OD和对照药剂75%灭蝇胺WP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并确定10%溴氰虫酰胺OD最佳施用剂量。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OD 375~450 mL/hm^2能有效防治豌豆潜叶蝇,并能提高豌豆鲜荚产量。药后15 d,10%溴氰虫酰胺OD 375~450 mL/hm^2对豌豆潜叶蝇的防治效果为81.98%~86.12%。10%溴氰虫酰胺OD增产率为8.39%~1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溴氰虫酰胺OD 豌豆潜叶蝇 防效 产量 田间试验
下载PDF
种内密度效应对豌豆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军利 武德功 +1 位作者 舒英杰 刘长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明确红色型和绿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种群数量变化机制,探索2种色型豌豆蚜的种内密度效应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设置不同的密度梯度,单种色型豌豆蚜密度设置为8、16、24、32头/株,2种色型共存时红色型... [目的]明确红色型和绿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种群数量变化机制,探索2种色型豌豆蚜的种内密度效应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设置不同的密度梯度,单种色型豌豆蚜密度设置为8、16、24、32头/株,2种色型共存时红色型和绿色型密度分别设置为4∶4、8∶8、16∶16头/株。[结果]单种色型豌豆蚜从密度8头/株增至32头/株时,随着密度的升高,2种色型豌豆蚜的产蚜期和寿命显著缩短,产蚜量显著降低,说明2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密度效应均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在总密度为8和16头/株时,2种色型豌豆蚜混合饲养的产蚜期、寿命与单种色型饲养相比无显著差异;在单种色型饲养的密度与混合饲养的同一色型密度相同时,由于混合饲养的总密度高于单种色型饲养,混合饲养的产蚜期、寿命显著短于单种色型饲养,产蚜量显著低于单种色型饲养;在密度为32头/株时,单种群饲养的产蚜期、寿命、单头产蚜量与混合饲养时无显著差异。在单种色型饲养条件下,同一密度下(16头/株除外)红色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绿色型豌豆蚜,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红色型豌豆蚜的产蚜期、寿命、产蚜量与绿色型豌豆蚜相比无显著差异;混合饲养中,在同一密度条件下,红色型豌豆蚜的产蚜期、寿命、产蚜量与绿色型豌豆蚜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红色型豌豆蚜在该环境条件下的竞争力与绿色型豌豆蚜相当,红色型豌豆蚜与绿色型豌豆蚜共存对环境表现了一定的适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色型 种内密度效应 种群
下载PDF
乙烯产生的抑制与氟乐灵诱导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有关(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凤鸣 郑重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8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氟乐灵处理可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表现为推迟显症,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经1.0-4.0μg/g的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受枯萎病菌侵染时其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乙烯的产生量明显下降(表1),而且病菌侵染后氟乐灵处理棉苗中... 氟乐灵处理可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表现为推迟显症,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经1.0-4.0μg/g的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受枯萎病菌侵染时其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乙烯的产生量明显下降(表1),而且病菌侵染后氟乐灵处理棉苗中乙烯产生的抑制与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下降呈正相关(图1)。经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受病菌侵染后喷以138.4μmol/L的乙烯利可同时提高其组织中乙烯的产生量以及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图2),而未经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受病菌侵染后喷以乙烯合成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和乙烯作用抑制剂──硫代硫酸银则明显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表2)。由此认为,乙烯产生的抑制可能与氟乐灵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苗 棉枯萎病 氟乐灵 乙烯 诱导抗性
下载PDF
枯黄萎病棉区发展棉花生产的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金平 翟忠琴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14-16,共3页
为稳定和发展枯萎病和黄萎病棉区棉花生产,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即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相结合,可保护无病区,抑制零星病区和轻病区病情恶化,改造重病区,使之病情逐年减轻。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综合治理 棉花生产 措施
下载PDF
豌豆褐纹病基腐病枯萎病芽枯病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劲哲 樊永强 +2 位作者 王彦辉 韩燕丽 董亚南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第3期94-96,共3页
豌豆褐纹病为害叶、茎及荚,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布满整个叶片。豌豆基腐病可侵染瓜类、茄果类、白菜、油菜、甘蓝等,主要发生在豌豆幼苗期。豌豆枯萎病主要发生在土温较高和较干燥的地区,是维管束病害。豌豆芽枯病为害茄果类... 豌豆褐纹病为害叶、茎及荚,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布满整个叶片。豌豆基腐病可侵染瓜类、茄果类、白菜、油菜、甘蓝等,主要发生在豌豆幼苗期。豌豆枯萎病主要发生在土温较高和较干燥的地区,是维管束病害。豌豆芽枯病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的花器和果实,是豌豆重要病害。其发病规律、病原、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措施都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褐纹病 基腐病 枯萎病 芽枯病
下载PDF
不同抗性豌豆品种人工接种白粉病后相关生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建英 王昶 +1 位作者 张丽娟 闵庚梅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研究不同抗性豌豆品种在接种白粉菌后相关防御系统酶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以8个不同抗性豌豆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豌豆白粉菌接种后不同时间相关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后SOD活性随... 为研究不同抗性豌豆品种在接种白粉菌后相关防御系统酶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以8个不同抗性豌豆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豌豆白粉菌接种后不同时间相关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后SOD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抗病品种的SOD的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POD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抗病品种上升幅度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CAT活性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变化,多数品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接种后所有品种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均下降,抗病品种的下降趋势小于感病品种。SOD活性、POD活性变化与品种间差异显著,POD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与豌豆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白粉病 抗病性 防御酶 SOD POD CAT 叶绿素
下载PDF
豌豆种传花叶病毒病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建英 杨晓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50-53,共4页
系统阐述了豌豆种传花叶病毒病(PSbMV)的发病症状、分类鉴定、传播方式、抗性遗传与分子标记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豌豆种传花叶病((PSbMV))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下载PDF
豌豆白粉病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丽娟 杨晓明 +1 位作者 陆建英 王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豌豆白粉病是由气传性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引起的病害。近年来白粉病对于豌豆的危害日趋严重,直接导致豌豆大面积减产,鲜荚和籽粒的数量和品质下降,从数量和质量上严重制约豌豆生产,已成为世界性重要病害。本文对豌豆白粉病病原... 豌豆白粉病是由气传性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引起的病害。近年来白粉病对于豌豆的危害日趋严重,直接导致豌豆大面积减产,鲜荚和籽粒的数量和品质下降,从数量和质量上严重制约豌豆生产,已成为世界性重要病害。本文对豌豆白粉病病原菌、病害症状及其侵染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并对抗病性鉴定、抗性机理、种质资源、防治策略和分子标记等国内外新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豌豆白粉病抗性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白粉病 抗性机理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豌豆白粉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晓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35-37,共3页
从豌豆白粉病的抗病基因、遗传育种等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对豌豆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豌豆 白粉病 基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菜豆中两种重要检疫性细菌检测方法
17
作者 杨柳 张一 +1 位作者 王磊 陈宇飞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第4期95-95,共1页
对菜豆中两种重要检疫性细菌——菜豆萎蔫病菌和菜豆晕疫病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比较菜豆萎蔫病菌和菜豆晕疫病菌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应用于菜豆检疫性细菌检测,可实现快速现场检测,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保障国... 对菜豆中两种重要检疫性细菌——菜豆萎蔫病菌和菜豆晕疫病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比较菜豆萎蔫病菌和菜豆晕疫病菌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应用于菜豆检疫性细菌检测,可实现快速现场检测,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安全、保护我国农村菜豆种质资源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萎蔫病菌 菜豆晕疫病菌 检测 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豌豆潜叶蝇发生的影响因子及非化学防控技术
18
作者 袁红银 张芳 +2 位作者 王学平 蒋明 吴小兵 《植物医学》 2022年第2期89-93,共5页
豌豆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是豆类作物重要的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豌豆潜叶蝇在寄主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豌豆上豌豆潜叶蝇发生程度不同;距虫源越近的作物发生越重;高温会抑制豌豆潜叶蝇的发生.防控试验表明... 豌豆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是豆类作物重要的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豌豆潜叶蝇在寄主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豌豆上豌豆潜叶蝇发生程度不同;距虫源越近的作物发生越重;高温会抑制豌豆潜叶蝇的发生.防控试验表明,“寄主-非寄主-寄主”的作物布局方式可有效阻断豌豆潜叶蝇的传播扩散,且黄板对豌豆潜叶蝇成虫诱集效果好,防效达到62.0%, 2种方法均可减轻为害.研究结果为豌豆潜叶蝇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潜叶蝇 影响因子 防控 非化学
下载PDF
PGPR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梅 徐丽娟 +2 位作者 武侠 李敏 刘润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4种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或芽孢杆菌菌株B697的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大于...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4种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或芽孢杆菌菌株B697的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大于对照,而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和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sp.菌株A135无促生作用。接种多粘芽孢杆菌+南方根结线虫和B697菌株+南方根结线虫两处理的二龄幼虫数、雌虫数、线虫总数、根上卵囊数、卵囊含卵量、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对照。多粘芽孢杆菌、B697菌株、巨大芽孢杆菌和A135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达65.4%、68.2%、53.8%和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围促生细菌 番茄 南方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紫外线胁迫对红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伟宁 朱仰艳 +2 位作者 孙小玲 杨巧燕 刘长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2,共6页
由于臭氧层消耗,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紫外线(UV-B)胁迫增强,为了探求增强的UV-B胁迫对红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UV-B辐射在豌豆蚜种群演替和种下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以40 W紫外线灯连续辐射处理红色型豌豆蚜8代,每代... 由于臭氧层消耗,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紫外线(UV-B)胁迫增强,为了探求增强的UV-B胁迫对红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UV-B辐射在豌豆蚜种群演替和种下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以40 W紫外线灯连续辐射处理红色型豌豆蚜8代,每代从初产若蚜开始每天处理1次,连续照射6d,分20、30、40、50和60min 5个处理,并设置白炽灯对照。结果显示,同一世代,随着UV-B辐射时间延长,豌豆蚜体长逐渐减短,体重逐渐减轻,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逐渐减小,平均世代周期逐渐延长。同一UV-B辐射时间下,随着世代增加,豌豆蚜体长、体重、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呈先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平均世代周期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至F8代,不同辐射时间下豌豆蚜平均体长为对照的42.58%~81.94%,平均体重为对照的33.77%~73.12%,净增殖率为对照的6.94%~46.55%,周限增长率为对照的77.00%~87.94%,平均世代周期为对照的1.20~1.38倍,内禀增长率降低,且50~60min处理下小于对照的1/2,种群数量增长放缓。以上说明长期UV-B胁迫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最终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豌豆蚜 生命表 种群参数 内禀增长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