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木薯藻斑病危害及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1
作者 段春芳 宋记明 +10 位作者 姜太玲 刘倩 李月仙 肖明昆 沈正松 沈绍斌 王文雨 熊贤坤 白丽娜 严炜 刘光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1-266,共6页
近年来,藻斑病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木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明确当地木薯藻斑病危害情况并初步阐明其流行规律,对云南省保山市木薯藻斑病田间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和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6份木薯种质均... 近年来,藻斑病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木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明确当地木薯藻斑病危害情况并初步阐明其流行规律,对云南省保山市木薯藻斑病田间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和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6份木薯种质均受藻斑病危害,‘华南124’‘南植188’‘南植199’等主栽品种均受害,病情指数均在30以上。病害流行规律研究结果得出藻斑病可于8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流行高峰期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对藻斑病病情指数与病害流行月均温度、日均温差、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式Y=38.6096-2.1033 X_(1)-0.5175 X_(2)+0.325 X_(3),表明月均温度、日均温差和湿度是影响藻斑病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且与月均温度和日均温差成负相关,与湿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藻斑病 危害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我国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
2
作者 王国芬 李超萍 +5 位作者 时涛 吴会杰 蔡吉苗 李博勋 陆翠梅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究我国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SLCMV)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以感染SLCMV的木薯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DNA-A和DNA-B基因组全长,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比较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特征;构... 为进一步探究我国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SLCMV)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以感染SLCMV的木薯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DNA-A和DNA-B基因组全长,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比较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特征;构建了强、弱致病力分离物(SLCMV-Colombo和SLCMV-DG1922)的侵染性克隆,分别将2种致病力分离物的DNA-A和DNA-B组分进行重组,接种烟草(Nicotianatabacum),比较2种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我国SLCMV为“旧世界”双组份菜豆花叶病毒,编码包括AV2基因在内的8个开放阅读框(ORFs);具有双生病毒典型的共同序列(CR)、重复序列、TATABox和TAATATT↓AC茎环结构,Rep蛋白羧基末端有7个氨基酸缺失;我国SLCMV的基因组、编码和非编码区与柬埔寨、泰国和越南分离物的相似性在97.0%~100.0%之间,与印度和斯里兰卡早期的分离物相似性为86.5%~98.6%,DNA-B组份与印度木薯花叶病毒株系(ICMV)编码区序列相似性为95.0%~97.6%,与其他9个非洲木薯花叶病毒株系序列之间的序列相似性均低于80.0%。侵染性克隆接种结果证实,强致病力分离物SLCMV-Col的DNA-A(Col-A)组份在烟草叶片表现典型花叶症状中起主要作用,而我国分离物的DNA-B(DG1922-B)能协同Col-A对烟草产生强致病性。本研究分析了我国SLCMV的全基因组结构,建立的侵染性克隆及其技术为进一步解析SLCMV致病性机理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 分子特征 侵染性克隆 致病性
下载PDF
木薯花叶病毒AC4蛋白与AtPARN互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琳玉 赵平娟 +3 位作者 符艳 刘志昕 任艳利 张秀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4,共8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作为重要的热带作物,是全球六大粮食作物之一,并为全球近七亿人口提供主粮,然而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木薯产业的发展。木薯花叶病毒病(cassava mosaic disease,CMD)是最有威胁的病害之...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作为重要的热带作物,是全球六大粮食作物之一,并为全球近七亿人口提供主粮,然而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木薯产业的发展。木薯花叶病毒病(cassava mosaic disease,CMD)是最有威胁的病害之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Lankancassavamosaicvirus,SLCMV)是引发木薯花叶病的病原物之一,SLCMV是典型的双组分双生病毒,其基因组由DNA-A和DNA-B两个环状组分组成。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mRNAdecay,NMD)是真核细胞mRNA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真核生物普遍存在的抗病毒防御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NMD不仅是真核生物重要的mRNA数量、质量调控机制,还与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同样能降解病毒RNA,是真核生物普遍存在的抗病毒防御机制。NMD的mRNA衰减过程包括PTC的识别、脱腺苷酸、脱帽和最后的核酸外切酶降解4个过程,UPF1、PARN、DCP2和XRN4分别是上述4个过程中的关键蛋白。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必须逃避或耐受寄主细胞的降解,才能成功感染。聚腺苷酸特异性核糖核酸酶[poly(A)-specific ribonuclease,PARN]是NMD信号通路的一个关键因子。目前,关于SLCMV抵御寄主NMD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system)和荧光双分子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试验证明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LCMV)编码的沉默抑制子AC4与拟南芥PARN相互作用。据此推测SLCMV AC4蛋白可能通过与AtPARN相互作用而抑制寄主NMD的病毒防御功能帮助病毒逃避或耐受寄主细胞的降解。研究结果为阐明木薯花叶病毒调控寄主NMD抗病毒防御功能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LCMV) AC4蛋白 聚腺苷酸特异性核糖核酸酶(PARN) 酵母双杂交(Y2H) 荧光双分子互补(BiFC)
下载PDF
在复杂背景下应用迁移学习技术优化木薯叶疾病识别与分析的研究
4
作者 李振冲 周波 +2 位作者 张绿云 施龙江 尹世海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6期74-77,共4页
木薯叶病对木薯作物的生产和质量有重大影响,但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难以应对有限的木薯叶病样本。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大型数据集来改进预训练模型,并将其知识转移到木薯叶病小样本的特定特征... 木薯叶病对木薯作物的生产和质量有重大影响,但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难以应对有限的木薯叶病样本。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大型数据集来改进预训练模型,并将其知识转移到木薯叶病小样本的特定特征上。该方法适用于木薯叶病的分类和鉴定。实验数据表明,运用迁移学习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模型的训练效率,而且有效克服了小样本量的限制,从而验证了迁移学习在提高模型性能和泛化能力方面的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叶疾病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特征提取 图像分类
下载PDF
木薯查尔酮合酶MeCHS基因家族特征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安飞飞 齐剑雄 +3 位作者 陈松笔 罗秀芹 蔡杰 薛晶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84-2391,共8页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类黄酮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在植物花色形成、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木薯MeCHS基因家族的特性及在木薯块根采后腐烂(PPD)中的表达,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木薯MeCH...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类黄酮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在植物花色形成、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木薯MeCHS基因家族的特性及在木薯块根采后腐烂(PPD)中的表达,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木薯MeCH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等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eCHS基因在不同品种、不同组织及块根PPD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克隆并构建3个高表达的MeCHS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载体并进行烟草瞬时转化以确定其定位。在木薯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个MeCHS基因家族成员,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qRT-PCR分析发现:MeCHS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茎中表达水平最高;在木薯中主要表达的MeCHS基因为MeCHS1、MeCHS2和MeCHS3,且3个基因随着SC8块根贮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步升高。将成功克隆得到的MeCHS1、MeCHS2和MeCHS3基因经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烟草下表皮细胞,显微观察表明3个基因均定位于细胞质,与预测结果相符。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木薯MeCHS基因家族的功能与提高木薯块根耐PPD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查尔酮合酶 QRT-PCR 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中国木薯病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时涛 李超萍 +1 位作者 王国芬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55-2368,共14页
木薯是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相关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木薯种植中,田间各种频繁发生的病害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生产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木薯病害研究在建国后至20世... 木薯是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相关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木薯种植中,田间各种频繁发生的病害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生产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木薯病害研究在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1世纪10年代后高速发展阶段的进展情况,同时着重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当前,为害中国木薯的病害有4类11种,细菌性萎蔫病为害最为严重,褐斑病发生面积最大,而国际木薯第一大病害——花叶病(类)已入侵中国内地地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已开展了木薯病害数据库建设和智能监测技术研究。在危险性病害预警方面,国内开展了5种病害风险评估,主要针对花叶病和褐条病的抗性评价、致害机理、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细菌性萎蔫病方面,相关机构开展了监测技术、病原菌基因组序列测序和致病(及抗铜)机理、病原种群遗传变异、抗病种质鉴选及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有效药剂筛选和高效施药、生物防治及种茎消毒等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对于花叶病,国内已明确其发生范围、病毒种类、远距离扩散关键因子,并在病毒致害机理、田间传播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褐斑病等7种常见病害监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木薯产业出现食用化、规模化等趋势,以及在参与机构数量及科研进展速度、多学科融合的助推作用,并对研发新热点等方面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中国木薯病害发生现状及当前研究进展,也为热区其他作物病害监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木薯 病害 研究历史 监测技术 防控方法
下载PDF
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2个候选抗铜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
7
作者 徐春华 李超萍 +4 位作者 时涛 王国芬 蔡吉苗 李博勋 黄贵修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5期499-505,共7页
为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2个候选抗铜基因簇的功能进行验证和对病原菌抗铜机理进行分析,在进一步评价不同来源菌株抗铜性水平的基础上,开展2个基因簇的克隆工作。结果表明,来自国内及密克罗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供试菌株对铜离子同... 为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2个候选抗铜基因簇的功能进行验证和对病原菌抗铜机理进行分析,在进一步评价不同来源菌株抗铜性水平的基础上,开展2个基因簇的克隆工作。结果表明,来自国内及密克罗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供试菌株对铜离子同样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不同国家的代表性菌株均编码有copTAB和XmeRSA两个抗铜基因簇。不同菌株的2个基因簇具有高度同源性,分析其除参与抗铜代谢外,可能还和致病等其他保守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细菌性萎蔫病 抗铜基因簇 copTAB XmeRSA
下载PDF
木薯MeHsfB3a基因的克隆及其抗细菌性枯萎病功能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琳琳 王超群 +5 位作者 李春霞 骆凯 王红刚 陈银华 张肖飞 耿梦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6,共8页
木薯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菜豆黄单胞菌属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致病种(Xanthomonas phoseoli pv.manihotis,Xpm)侵染引起的细菌性枯萎病是木薯的重要病害。挖掘、鉴定木薯抗Xpm病原菌侵染的基因,并解析其抗病机制有利于开发木薯抗病种... 木薯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菜豆黄单胞菌属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致病种(Xanthomonas phoseoli pv.manihotis,Xpm)侵染引起的细菌性枯萎病是木薯的重要病害。挖掘、鉴定木薯抗Xpm病原菌侵染的基因,并解析其抗病机制有利于开发木薯抗病种质。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在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华南8号’(‘SC8’)木薯品种克隆热激蛋白转录因子基因MeHsfB3a的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eHsfB3a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全长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27.9 kDa,理论等电点pI为7.59,理论不稳定系数为56.86,属于不稳定蛋白质,亲水性平均指数-0.880,表明该蛋白水溶性较好,脂溶指数为65.98。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可定位于细胞核。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发现MeHsfB3a在嫩叶、成熟叶、顶芽、叶柄、块根、须根均有表达,在成熟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器官中的表达量较少。采用Xpm HN11病原菌侵染木薯‘SC8’叶片0、3、6 h和1、3、6 d后分析MeHsfB3a表达,发现1 d以后该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说明MeHsfB3a参与‘SC8’木薯对Xpm HN11病原菌的响应过程。采用VIGS技术沉默木薯‘SC8’的MeHsfB3a基因,该基因沉默效率降低了68.26%~82.44%。接种Xpm HN11病原菌至沉默植株叶片,于接菌0、3、6 d进行发病情况分析,发现沉默植株的病斑面积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鉴定了热击蛋白转录因子基因MeHsfB3a参与木薯抗Xpm HN11病原菌侵染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解析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VIGS MeHsfB3a基因
下载PDF
二斑叶螨抗性木薯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9
作者 姚晓文 梁晓 +8 位作者 陈青 伍春玲 刘迎 刘小强 税军 乔阳 毛奕茗 陈银华 张银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71,共11页
木质素是作物防御有害生物的重要理化屏障,但其在木薯抗虫性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讨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在木薯抗二斑叶螨中的作用,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缅甸(Myanmar)、SC9和感螨木薯品种SC205、面包(Bread)、BRA900为材料,采... 木质素是作物防御有害生物的重要理化屏障,但其在木薯抗虫性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讨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在木薯抗二斑叶螨中的作用,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缅甸(Myanmar)、SC9和感螨木薯品种SC205、面包(Bread)、BRA900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二斑叶螨取食上述木薯品种不同时间后(0、1、4 d)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PAL、4CL、C4H、HCT、CSE、COMT、CCoAOMT、F5H、CCR、CAD)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与螨害前相比,抗、感螨木薯品种中C4H、HCT、CSE、F5H、CAD的表达量虽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并不是都能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并且相同螨害时间内,这5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抗、感木薯品种间整体上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与之相反,PAL、4CL、CCoAOMT、CCR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抗螨木薯品种中显著提高,在感螨木薯品种中显著降低或无显著差异,并且在相同的螨害时间内,抗螨木薯品种中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普遍高于感螨木薯品种,尤其以螨害4 d后表达量表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这4个基因表达量的提高与木薯抗螨性显著正相关。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测,螨害后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PAL、4CL、CCoAOMT、CCR表达量的高低可能与木薯品种的抗螨性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二斑叶螨 木质素合成途径 基因表达 抗、感螨木薯品种 螨害时间 抗性相关性
下载PDF
类黄酮合成通路介导的木薯对木薯绵粉蚧的防御机理
10
作者 耿越 陈青 +3 位作者 梁晓 刘迎 伍春玲 陈银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9-2460,共12页
木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能源作物和工业原料。木薯绵粉蚧(Phenacoccus manihoti Matile-Ferrero)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性害虫,培育和利用抗虫木薯品种可以有效阻断其定殖为害。挖掘具有抗虫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及其调控基因是开展抗... 木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能源作物和工业原料。木薯绵粉蚧(Phenacoccus manihoti Matile-Ferrero)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性害虫,培育和利用抗虫木薯品种可以有效阻断其定殖为害。挖掘具有抗虫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及其调控基因是开展抗虫育种的重要策略之一。而类黄酮是植物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特有次生代谢物质,但类黄酮及其合成通路基因在木薯抗木薯绵粉蚧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据此,本研究分析了抗虫木薯品种(C1115、SC9、缅甸)和感虫木薯品种(KU50、SC205、面包)被木薯绵粉蚧为害不同时间(0、1、4、8d)后,叶片中类黄酮合成通路相关基因(CHS、CHI、FLS、LAR、DFR、F3H、CCoAOMT、C4H、C3’H、ANR)表达量以及类黄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薯绵粉蚧取食后,叶组织中CCoAOMT、C3’H、ANR、C4H虽然上调表达,但与为害前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且抗、感木薯品种间的表达量也无显著差异;与之相对,CHS、CHI、FLS、F3H、DFR、LAR基因表达量均比为害前显著提高,并且在相同的为害时间内,这6个基因在抗虫木薯品种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感虫木薯品种。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CHS、CHI、FLS、F3H、LAR基因的表达量与木薯品种的抗虫性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木薯绵粉蚧为害1 d时总黄酮含量与为害前相比均显著上升,为害4 d后抗虫木薯品种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感虫木薯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含量也与木薯品种的抗虫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推测,类黄酮含量的上升及其调控基因CHS、CHI、FLS、F3H、LAR在抗虫木薯品种中的显著上调表达与其对木薯绵粉蚧的抗性有关。本研究为深入解析类黄酮合成基因调控木薯对木薯绵粉蚧的抗虫防御反应分子机制,以及木薯抗虫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的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木薯品种 木薯绵粉蚧 类黄酮合成途径 基因表达 抗虫机理
下载PDF
基于黄酮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特性的木薯对二斑叶螨防御机理初探
11
作者 乔阳 梁晓 +5 位作者 陈青 伍春玲 刘迎 刘小强 税军 姚晓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79-1688,共10页
木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和我国木薯主产区的四大有害生物之一。抗螨品种的选育与利用是实现害螨绿色综合防控的重要手段,作物中具有抗螨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和其... 木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和我国木薯主产区的四大有害生物之一。抗螨品种的选育与利用是实现害螨绿色综合防控的重要手段,作物中具有抗螨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和其调控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是培育抗性品种的有效途径。黄酮类次生代谢物质在作物抵御虫害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合成通路基因在木薯抗二斑叶螨中的功能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抗、感螨木薯品种被二斑叶螨取食不同时间(1、4 d)后,黄酮合成通路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螨害前相比,感螨木薯品种面包、SC9和BAR900的CHS、PGT1、F3H、FLS、LAR、C3'H和CYP93B_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先降低(1 d)再升高(4 d)至螨害前(0 d)水平的趋势,而抗螨木薯品种C1115、SC9和缅甸中的上述基因相对表达量总体呈先显著升高(1d)再降低(4d)的趋势,但均显著高于螨害前(0d)的水平。进一步比较螨害前后抗、感螨木薯品种黄酮合成通路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发现,二斑叶螨为害1 d后,抗螨木薯品种中CHS、PGT1、FLS和C3'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螨木薯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与木薯抗螨性呈显著正相关。螨害前(0d)和螨害4d后,抗螨木薯品种中上述基因的表达量总体也高于感螨木薯品种。该研究结果表明,抗螨木薯品种受螨害后,可能通过诱导黄酮合成基因的上调,从而增加具有抗虫功能的黄酮类代谢物含量以抵御二斑叶螨为害。该研究为深入阐明木薯抗螨分子机理、选育和创制抗螨木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抗、感螨木薯品种 黄酮合成通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祥 李修远 +1 位作者 张全兵 郝亚楠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使用茄子、番茄、龙葵和马铃薯四种不同寄主植物的叶片供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记录和分析其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1 h内取食的次数和取食时长,对取食24 h后各寄主植物的缺刻长度和受害... 为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使用茄子、番茄、龙葵和马铃薯四种不同寄主植物的叶片供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记录和分析其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1 h内取食的次数和取食时长,对取食24 h后各寄主植物的缺刻长度和受害面积进行测算,同时对取食过程录像并分析其取食动作。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的取食过程包括搜寻、静息、取食、清洁和排泄等步骤。在四种不同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瓢虫成虫的取食次数、取食时长、寄主植物的受害面积和缺刻长度均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瓢虫 寄主植物 取食行为
下载PDF
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反应与空间分布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芙萍 洪志忠 +4 位作者 赵冬香 王爱萍 陈青 黄贵修 李开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0期1506-1510,共5页
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VS健康木薯叶的选择... 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VS健康木薯叶的选择性,调查拟小食螨瓢虫和朱砂叶螨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小食螨瓢虫羽化后第3天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捕食量达最大值,并趋于稳定。②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密度为30头/叶及40头/叶时,拟小食螨瓢虫显著地趋向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复合体;③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分别为41.90头和32.60头时,拟小食螨瓢虫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达最大;④天敌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选择与二者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选择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控制木薯朱砂叶螨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小食螨瓢虫 木薯 朱砂叶螨 行为反应 空间分布 相关性
下载PDF
我国木薯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危害及其病原鉴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国芬 李超萍 +5 位作者 时涛 周司珊 李博勋 蔡吉苗 林兆威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8-1677,共10页
为明确国内木薯花叶病毒病(cassava mosaic virus disease)的危害情况、田间症状及其病原类型,本研究于2018—2019年调查了该病在国内的分布情况、症状特征及种质来源等数据,采集了8省(区)19地的384份样品,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2种木薯花... 为明确国内木薯花叶病毒病(cassava mosaic virus disease)的危害情况、田间症状及其病原类型,本研究于2018—2019年调查了该病在国内的分布情况、症状特征及种质来源等数据,采集了8省(区)19地的384份样品,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2种木薯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症状类型,并通过序列比对明确其病原特点。结果表明:木薯花叶病毒病已经在我国发生,种茎调运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国内木薯花叶病毒病病原有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株系(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SLCMV)和木薯普通花叶病毒(Cassava common mosaic virus,CsCMV)2种病毒,可分为单独感染、复合感染,其中SLCMV的检出率为21.1%,CsCMV的检出率为36.5%,SLCMV-CsCMV复合侵染率为15.1%;检测到的SLVMV与东南亚SLCMV序列同源性为99.4%~99.7%,检测到的CsCMV与拉丁美洲的CsCMV序列相似性为91%~96%。推测国内木薯花叶病毒病主要由2种病毒侵染引起,且普通花叶病毒有产生序列变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LCMV) 木薯普通花叶病毒(CsCMV) 检测 复合侵染
下载PDF
木薯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蔡吉苗 李超萍 +2 位作者 时涛 林春花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35-5438,5467,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 [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个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分别是26和30℃,最适pH值为8.0,最适光照条件分别是光暗交替和完全黑暗。2个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30℃,致死温度为55℃10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木薯炭疽病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炭疽病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红蓝复合光对‘阳光红心’红掌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孝丑 杨芮 +4 位作者 户帅雅 巫伟峰 张曦文 徐永 陈发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30,共7页
以具有红光(660 nm)和蓝光(446 nm)复合光的LED灯作为光源,研究其对‘阳光红心’红掌组培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70%红光+30%蓝光的复合光能显著提高红掌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促进叶片和根茎的干物质积累,而30... 以具有红光(660 nm)和蓝光(446 nm)复合光的LED灯作为光源,研究其对‘阳光红心’红掌组培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70%红光+30%蓝光的复合光能显著提高红掌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促进叶片和根茎的干物质积累,而30%红光+70%蓝光的复合光则更有利于叶面积的扩张。红蓝复合光能抑制红掌叶片暗适应初始荧光(Fo),增加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叶绿素荧光产量,显著提高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改善光合作用系统Ⅱ(PSⅡ),促进叶片获取光能的能力,提高光合电子传递和光能转化效率,促进红掌叶片和根茎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红蓝复合光 生长 叶绿素荧光反应
下载PDF
木薯器官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柳红娟 黄洁 +2 位作者 刘子凡 阮云泽 杨金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561,共6页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枯萎病的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本文针对香蕉枯萎病难以防控的难题,采用生长速率法探讨木薯地上地下部器官的乙醇和水浸提液在不同培养时间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香蕉枯...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枯萎病的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本文针对香蕉枯萎病难以防控的难题,采用生长速率法探讨木薯地上地下部器官的乙醇和水浸提液在不同培养时间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木薯器官的乙醇和水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2)木薯地下部器官浸提液的抑菌效果显著强于地上部器官;(3)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mg/L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和质量浓度为25mg/L的效果,而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5mg/L和100mg/L的抑菌效果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即抑菌效果最佳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100mg/L;(4)培养时间以24h抑菌率最高,且与72、96、120h培养时间的抑菌率差异显著。而培养时间为48、72、96和120h之间的抑菌率差异不显著,说明24-48h的培养时间抑菌效果最优。据此研究,木薯地下部器官作为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浸提液 香蕉尖孢镰刀菌 抑菌效果
下载PDF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抑菌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高庆 赖传雅 +1 位作者 岑贞陆 黄思良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2-393,共2页
采用含毒介质法进行 17种杀菌剂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医用链霉素、退菌特、杀毒矾、代森锰锌、代森铵和福美双抑菌效果都很好 ,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小于 10 μg/ m L;其次是加收米、真细菌克、可杀得和加瑞农 ,... 采用含毒介质法进行 17种杀菌剂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医用链霉素、退菌特、杀毒矾、代森锰锌、代森铵和福美双抑菌效果都很好 ,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小于 10 μg/ m L;其次是加收米、真细菌克、可杀得和加瑞农 ,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 15、2 2 .5、30、30 μg/ m L;再次为 DT抑菌效果 ,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5 0 μg/ m L;叶青双、植保灵、绿乳酮、柏高、速补和农用链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细菌性枯萎病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保护酶PPO在木薯种质抗螨中的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晓 卢芙萍 +3 位作者 卢辉 伍春玲 曹宪红 陈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目前尚不了解保护酶PPO(polyphenol oxidase)在木薯种质抗螨中的作用,为证实PPO的抗螨功能,本研究通过定量PCR和酶学试验手段分析了朱砂叶螨取食抗、感螨木薯种质后,PPO的基因表达量和酶活分别在木薯和朱砂叶螨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目前尚不了解保护酶PPO(polyphenol oxidase)在木薯种质抗螨中的作用,为证实PPO的抗螨功能,本研究通过定量PCR和酶学试验手段分析了朱砂叶螨取食抗、感螨木薯种质后,PPO的基因表达量和酶活分别在木薯和朱砂叶螨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方面,朱砂叶螨取食1d和8d后,感螨木薯种质BRA900体内MePPO的表达量和PPO总酶活仅分别是为害前的0.99、1.02倍和1.05、1.03倍,而在抗螨木薯种质C1115体内则分别较为害前提高1.78、1.74倍和1.74、1.72倍,显著高于感螨木薯水平;另一方面,朱砂叶螨取食感螨种质BRA900 1 d和8 d后,保护酶TcPPO的基因表达量和PPO酶活分别是取食前的0.98、0.97倍和0.98、1.10倍,而取食抗螨木薯种质C1115 1 d和8 d后分别降低至为害前的0.52、0.64倍和0.54、0.57倍,显著低于取食感螨木薯水平。上述结果初步证实了保护酶PPO在木薯种质抗螨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O 朱砂叶螨 木薯种质 抗螨功能
下载PDF
32份木薯种质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和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段春芳 李月仙 +7 位作者 刘倩 宋记明 易怀锋 熊贤坤 张林辉 沈绍斌 严炜 刘光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32份木薯种质进行了棕榈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32份木薯种质中,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7份,中感种质8份,感病种质7份,高感种质3份。其中高抗种质为‘H360’、‘华南11号’、‘华南8...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32份木薯种质进行了棕榈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32份木薯种质中,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7份,中感种质8份,感病种质7份,高感种质3份。其中高抗种质为‘H360’、‘华南11号’、‘华南8号’、‘H588’、‘桂热3号’、‘H873’和‘H971’;抗病种质为:‘F556’、‘H502’、‘GR911’、‘C-4’、‘F10’、‘南植188’和‘H47’。对其中14份抗棕榈疫霉根腐病木薯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华南8号’、‘GR911’、‘F556’、‘C-4’、‘H360’可以进一步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根腐病 棕榈疫霉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