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6篇文章
< 1 2 1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蠋蝽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及种内干扰反应
1
作者 郭世保 陈俊华 +3 位作者 张龙 李非凡 刘红敏 史洪中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9-617,共9页
为探明捕食性天敌昆虫蠋蝽(Arma chinensis)对茶园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实验室内测定4~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和搜寻效应,并探讨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结... 为探明捕食性天敌昆虫蠋蝽(Arma chinensis)对茶园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实验室内测定4~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和搜寻效应,并探讨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结果表明,4~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均存在一定的捕食能力,且捕食功能反应方程与HollingⅡ模型相符。不同发育阶段的蠋蝽对3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控害效能表现为雌成虫最高(33.042),其次是5龄若虫(23.222),4龄若虫最低(13.219);蠋蝽雌成虫、5龄和4龄若虫对3龄灰茶尺蠖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499头、37.178头和31.602头,蠋蝽雌成虫对3龄灰茶尺蠖的瞬时攻击率最大(0.793),对猎物的处理时间最短(0.024 d),表明蠋蝽雌成虫对3龄灰茶尺蠖幼虫捕食潜力最强。蠋蝽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蠋蝽的搜寻效应表现为雌成虫>5龄若虫>4龄若虫。蠋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行为受种内密度的干扰,5龄若虫的种内干扰作用小于雌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灰茶尺蠖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种内干扰
下载PDF
蠖蛛比对游猎蛛种间竞争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刘爱国 程鸿浩 +5 位作者 陈诗燕 徐悦 吴筱萌 周夏芝 邹运鼎 毕守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为明确茶尺蠖与天敌比值对天敌竞争作用的影响,得出优势种天敌,以期为茶尺蠖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竞争系数分析法、竞争强度指数法、方差分析法和t检验法对安吉白茶、龙井43、平阳特早和农抗早4个茶园中茶尺... 为明确茶尺蠖与天敌比值对天敌竞争作用的影响,得出优势种天敌,以期为茶尺蠖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竞争系数分析法、竞争强度指数法、方差分析法和t检验法对安吉白茶、龙井43、平阳特早和农抗早4个茶园中茶尺蠖高峰日时的7种蜘蛛天敌取食茶尺蠖的竞争作用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粽管巢蛛、黑色跳蛛和三突花蟹蛛是与茶尺蠖数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前3位天敌;竞争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鞍型花蟹蛛和斜纹猫蛛是竞争强度受比值影响最大的2种天敌;竞争强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鞍型花蟹蛛、三突花蟹蛛和斜纹猫蛛是竞争强度受比值影响最大的3种天敌。综合上述分析得出鞍型花蟹蛛和斜纹猫蛛是竞争能力受蠖蛛比影响较强的2种天敌,因此在茶尺蠖的防治过程中可根据害虫与天敌比值的高低分别加强对这2种天敌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保护与利用茶尺蠖天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天敌 灰色关联度 竞争系数 竞争强度指数
下载PDF
一株云南木霉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茶炭疽病的防控研究
3
作者 刘辉 冯月玲 +5 位作者 朱秀英 郑周洲 刘思睿 周罗娜 潘雪珍 宋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8,共12页
为优化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有拮抗作用的云南木霉菌Trichodema yunnanense的发酵培养条件,并明确发酵液对茶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以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木霉菌的发酵条件并... 为优化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有拮抗作用的云南木霉菌Trichodema yunnanense的发酵培养条件,并明确发酵液对茶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以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木霉菌的发酵条件并获得发酵液,比较其对茶炭疽病的抑菌活性、离体叶片和盆栽茶树叶片防效及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T.yunnanense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马铃薯200 g·L^(-1)、甘露醇18.85 g·L^(-1)、酵母浸膏4.73 g·L^(-1)、装液量372.60 mL·L^(-1)、培养温度25℃、pH 6.6、12L∶12D。10%的发酵液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达92.61%,对感染茶炭疽病的离体茶树叶片与盆栽茶树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3.71%与68.95%,均显著高于哈茨木霉菌(T.harzianum)可湿性粉剂与多菌灵的防效。同时,10%发酵液处理后的茶树幼苗根长提升69.16%,根鲜重提升215.70%,株高增加42.13%,地上部鲜重增加212.11%。表明T.yunnanense发酵液兼具抗菌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为T.yunnanense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霉菌 茶炭疽病 发酵液 响应面 生物防控
下载PDF
清远笔架茶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
4
作者 刘细群 王飞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8-50,81,共4页
为掌握清远笔架茶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精准防控笔架茶病虫害,2020—2022年在清远笔架茶主要种植基地采用实地调查、专题调研等方法,全面调查清远笔架茶主要病虫害为害情况,采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对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掌握清远笔架茶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精准防控笔架茶病虫害,2020—2022年在清远笔架茶主要种植基地采用实地调查、专题调研等方法,全面调查清远笔架茶主要病虫害为害情况,采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对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远笔架茶常见病害有6种,以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alliae Massee)、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为害为主;常见虫害有8种,以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茶树茶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为害为主。3—10月是茶炭疽病、茶饼病集中发生期,4—10月是茶小绿叶蟑、茶树茶二叉蚜集中发生期。4—10月是茶树主要病虫害集中发生时期,该时期是清远笔架茶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运用圆形分布统计清远笔架茶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可以精准防控清远笔架茶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架茶 病虫害种类 发生规律 圆形分布统计 清远市
下载PDF
茶树炭疽病菌拮抗链霉菌的筛选及其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丹 谭琳 +6 位作者 刘仲华 肖敦根 邓玉莲 李桂花 黄虹 杨学宇 胡秋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98,共16页
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引起茶树炭疽病的重要致病菌,为获得对C.camel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从茶园生境中分离筛选出对其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 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引起茶树炭疽病的重要致病菌,为获得对C.camel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从茶园生境中分离筛选出对其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 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开展基于链霉菌菌株的抗菌谱测定、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试验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无菌发酵滤液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活性稳定性,并测定其产胞外降解酶能力、抗菌物质合成基因、挥发性与非挥发性代谢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对茶炭疽病菌C.camelliae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菌株XS-4,对茶炭疽病菌的平板抑制效果为76.42%;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 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XS-4鉴定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菌株XS-4对其他8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抗菌性能具有广谱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XS-4能抑制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发现,拮抗菌XS-4发酵液能抑制茶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2.48%;菌株XS-4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KMB培养基,在KMB培养基中培养7 d所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无菌发酵滤液对温度、酸碱度、紫外照射、蛋白酶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菌株XS-4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好,抑菌率达81.92%;菌株XS-4具有产生淀粉水解酶、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的能力;菌株XS-4具有产生抗菌物质的pks-Ⅰ及pks-Ⅱ基因。综上所述,菌株XS-4在茶树炭疽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菌 链霉菌 抑菌效果 稳定性 抗菌基因
下载PDF
小贯松村叶蝉及其生态防控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晓玲 赵灵杰 +2 位作者 钱肖娜 柴智超 高婷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小贯松村叶蝉是茶园中的头号害虫,难于防治,常给茶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茶园小绿叶蝉主要危害及种学名的变更、茶小绿叶蝉抗性品种的筛选、茶小绿叶蝉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研究与应用、非寄主植物对茶园生态系统控害功能的影响及其... 小贯松村叶蝉是茶园中的头号害虫,难于防治,常给茶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茶园小绿叶蝉主要危害及种学名的变更、茶小绿叶蝉抗性品种的筛选、茶小绿叶蝉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研究与应用、非寄主植物对茶园生态系统控害功能的影响及其利用、物理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高效轮换药剂筛选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基于生态学原理对茶小绿叶蝉的生态防控技术体系进行展望,以期为茶园尤其是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园茶小绿叶蝉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松村叶蝉 危害种 生态防控
下载PDF
福建省茶树病毒种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细红 蔡伟 +5 位作者 虞赟 李敏 王念武 杜振国 沈建国 高芳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10,共13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茶树主要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方法】2019—2023年,从福建省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市区采集具有褪绿、皱缩和坏死等疑似病毒感... 【目的】明确福建省茶树主要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方法】2019—2023年,从福建省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市区采集具有褪绿、皱缩和坏死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的茶树样品1869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PCR和RT-PCR检测的方法对茶树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将PCR扩增获得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对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根据GenBank上已报道的病毒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序的优化,建立同时检测福建茶树主要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并测定该技术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从所采集的茶树病样上检出3种病毒,按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油茶双生病毒(oil tea associated geminivirus,OTaGV)(48.90%)、茶树坏死环斑病毒(tea plant necrotic ring blotch virus,TPNRBV)(26.75%)和茶树潜隐病毒1(camellia cryptic virus 1,CCV1)(17.98%);在检出病毒的1258份样品中,有807份为OTaGV、TPNRBV或CCV1单独侵染,检出率分别为37.20%、21.38%和5.56%;其余451份样品为2种或3种病毒复合侵染,复合侵染检出率达35.85%,OTaGV+CCV1、TPNRBV+CCV1、TPNRBV+OTaGV、OTaGV+CCV1+TPNRBV 4种类型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17.49%、0.40%、14.71%、3.26%。在地理分布上,OTaGV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漳州OTaGV检出率最高,为96.77%;CCV1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三明、莆田和龙岩8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三明CCV1检出率最高,为66.00%;TPNRBV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和漳州5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泉州TPNRBV检出率最高,为79.13%;在福建省9个地区中,厦门地区仅检出OTaGV,三明、莆田和龙岩地区检出OTaGV和CCV1,其他5个地区同时检出OTaGV、TPNRBV和CCV1;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三明、莆田7个地区检测到病毒复合侵染,其中漳州地区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最高(85.00%)、宁德地区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最低(23.03%)。利用测定的CCV1和TPNRBV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CCV1分离物(FW)与已报道的福建分离物FJ-SH104(GenBank登录号:ON807095)亲缘关系最近、TPNRBV分离物(FU)与福建分离物QZHA92(GenBank登录号:OQ948454)亲缘关系最近。经优化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特异性强,仅OTaGV、TPNRBV和CCV1能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其他病毒及健康茶树样品上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多重PCR灵敏度最低可以检测到稀释至10^(-4)倍的OTaGV、TPNRBV和10^(-3)倍的CCV1;利用该多重PCR检测技术对茶园中采集的60份病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相符。【结论】OTaGV、TPNRBV和CCV1是当前福建茶树上主要病毒种类,其中OTaGV为福建地区首次报道,该病毒可侵染茶树也为首次发现;在检出的3种病毒中,以OTaGV发生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CCV1、TPNRBV;福建地区茶树病毒目前仍以单独侵染为主,但同时存在较多的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类型包括TPNRBV+CCV1、TPNRBV+OTaGV、CCV1+OTaGV和OTaGV+CCV1+TPNRBV;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茶园茶树上OTaGV、CCV1和TPNRBV3种病毒的快速检测。研究结果可为福建茶树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病毒 病原鉴定 多重PCR 分子检测 福建省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江宏燕 陈世春 +2 位作者 陈亭旭 廖姝然 王晓庆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茶小绿叶蝉在我国各茶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类害虫。2021-2023年,分别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田间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 11.8%甲维盐·唑虫酰胺SC 1 500倍液、50 g·L^(-1)双丙环虫酯DC 1 800倍液、10... 茶小绿叶蝉在我国各茶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类害虫。2021-2023年,分别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田间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 11.8%甲维盐·唑虫酰胺SC 1 500倍液、50 g·L^(-1)双丙环虫酯DC 1 800倍液、10%虫螨·茚虫威SC 1 500倍液、20%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SC 3 000倍液和30%丁醚·茚虫威SC 1 500倍液等5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校正防效均超过85%,药后14 d校正防效在78%~95%;2) 5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应急药剂,其中双丙环虫酯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具有杀虫效果好、对生态友好、健康风险低等特点,适用于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和抗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茶小绿叶蝉 双丙环虫酯 田间药效
下载PDF
害虫与天敌个体数量比值对天敌竞争作用指数的影响——以茶园花蓟马及其主要天敌为例
9
作者 程鸿浩 陈诗燕 +2 位作者 周夏芝 邹运鼎 毕守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14-4921,共8页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明确害虫与天敌个体数量比值对天敌竞争作用指数(竞争系数和竞争强度指数)的影响。运用竞争系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竞争强度指数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2020年、2021年三种茶园花蓟马与主要天敌...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明确害虫与天敌个体数量比值对天敌竞争作用指数(竞争系数和竞争强度指数)的影响。运用竞争系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竞争强度指数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2020年、2021年三种茶园花蓟马与主要天敌个体数比值对主要天敌竞争作用指数的影响。三种茶园两年数据汇总分析得出,竞争系数和竞争强度指数均值与花蓟马-天敌比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8和-0.8199;2020年三种茶园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竞争系数和竞争强度指数均值与花蓟马-天敌比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1和-0.7819;2021年三种茶园竞争作用指数与比值的跟随关系不明显,主要是平阳特早茶园9种主要天敌以外的其他天敌影响了竞争作用趋势。综合多种分析结果得出,9种主要天敌的竞争作用指数与花蓟马-天敌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三突花蟹蛛(-0.9936)负相关性最显著,鞍型花蟹蛛是高比值组竞争作用指数最高的天敌。研究结果为利用天敌开展花蓟马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蓟马 天敌 灰色关联度 竞争系数 竞争强度指数
下载PDF
茶树根腐病拮抗放线菌分离、鉴定及生防潜能研究
10
作者 李桂花 谭琳 +5 位作者 沈程文 邓玉莲 黄虹 史子涵 吉进军 胡秋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6,204,共11页
为了开发对茶树根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资源,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JK-13,基于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JK-13为胶样链霉菌Streptomyces gelaticus。平... 为了开发对茶树根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资源,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JK-13,基于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JK-13为胶样链霉菌Streptomyces gelaticu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K-13对茶树根腐病菌Fusarium cugenangense抑菌率达67.06%,对多种作物的病原真菌表现出了良好的抑菌活性。此外,该菌通过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挥发性与非挥发性有机物、代谢产物与淀粉水解酶、纤维素水解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胞外酶抑制病原菌生长,对峙培养5 d后病原菌菌丝出现分枝、缢缩、扭曲、畸形、相互缠绕等现象。通过优化发酵培养条件来提升活性代谢产物的含量与病原菌抑制率,结果表明,最适生长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糖、(NH_(4))_(2)SO_(4)、KCl,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小米10 g/L、麦芽糖10 g/L、(NH_(4))_(2)SO_(4)5 g/L、KCl 2.5 g/L、CaCO_(3)3 g/L,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抑制率为51.03%,较初始培养条件提高了12.26%。因此,胶样链霉菌JK-13在防控茶树根腐病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根腐病 Fusarium cugenangense 胶样链霉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诱捕方法对茶园害虫的诱捕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黄开媚 刘迪 +4 位作者 廖燕 王玉浩 安丰轩 古能平 陈恩海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广西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茶小绿叶蝉、茶毛虫等害虫为害,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对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逐步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 【目的】广西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茶小绿叶蝉、茶毛虫等害虫为害,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对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逐步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船型、光源、黄板三种不同诱捕方法对南宁茶园常见害虫进行诱捕,并对诱捕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对茶园蛾类害虫的诱捕效果:光源诱捕法>船型诱捕法>黄板诱捕法;对茶园茶小绿叶蝉诱捕效果:船型诱捕法>黄板诱捕法>光源诱捕法;对茶园蜂类的诱捕效果:黄板诱捕法>船型诱捕法>光源诱捕法;对茶园瓢虫类诱捕效果:黄板诱捕法>船型诱捕法>光源诱捕法。【结论】9月至10月初,茶园蛾类害虫和茶小绿叶蝉发生量较大,天敌昆虫发生量较小,建议选用光源诱捕器减少蛾类害虫的发生,选用船型诱捕器和黄板诱捕茶小绿叶蝉;10月—11月中下旬,茶园害虫和天敌昆虫的发生数量在此时段内都达到最大,在诱杀害虫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昆虫,选用船型诱捕器结合茶园害虫性信息素诱芯能提高对茶园害虫诱集的效果,同时降低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的伤害;11月底—12月,茶园昆虫种类数量发生变化,茶小绿叶蝉在茶园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而天敌昆虫较多,选用船型诱捕法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优于黄板,同时对一些益虫比较友好。通过在不同时间段选用不同的诱捕方法以期为茶园虫害的绿色防控进行优化、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为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诱捕方法 茶园害虫 诱捕效果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YJK1鉴定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效果
12
作者 唐朝阳 孔丽娅 +7 位作者 胡骞 宋秋瑾 何鲁钱 楼骏 王占旗 何艳 张立钦 闵莉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2,共10页
茶树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筛选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JK1生防新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了YJK1菌株对茶树病害的生物防治效果。平板拮抗... 茶树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筛选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JK1生防新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了YJK1菌株对茶树病害的生物防治效果。平板拮抗试验发现YJK1菌株对茶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藤黑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等多种茶树真菌病害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YJK1发酵稀释液对茶树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孢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喷施贝莱斯芽孢杆菌YJK1发酵液对白叶1号和黄金芽离体叶片的炭疽病病菌生长抑制效果明显,先喷施YJK1菌株发酵液再接种茶树炭疽菌,病菌生长抑制率为78.1%,同时喷施发酵液和接种炭疽菌,抑制率为61.8%。结果表明,YJK1菌株对茶树炭疽病“防”和“治”效果均显著。YJK1发酵液对多种真菌具有广谱性,稳定性测试结果说明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在80℃以下保持稳定;紫外处理60 min后抑制率仍高于50%;经不同pH处理后,当pH为5~11时,抑制率无显著区别。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YJK1在茶树绿色农业生产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茶炭疽病 拮抗菌 生物防治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YOLO v8-Tea的茶叶病害检测方法
13
作者 贾瀛睿 龙阳 +2 位作者 胡蓉华 崔艳荣 桂余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3-221,共9页
针对真实场景下复杂的茶叶病害特征检测准确率低、误检率和漏检率高,以及难以进行移动设备上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 v8-Tea的茶叶病害检测算法。该算法是在YOLO v8的基础上做的改进,首先,替换了C2f中的Bottleneck,采用FasterBloc... 针对真实场景下复杂的茶叶病害特征检测准确率低、误检率和漏检率高,以及难以进行移动设备上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 v8-Tea的茶叶病害检测算法。该算法是在YOLO v8的基础上做的改进,首先,替换了C2f中的Bottleneck,采用FasterBlock来减少参数量和计算量。同时,引入了多尺度注意力EMA模块,以增强全局上下文信息的获取。最后,采用BiFPN模块,以更好地融合多尺度特征,并改进了颈部网络,以提高检测精度。结果表明,YOLO v8-Tea算法在平均精度方面比传统YOLO v8n提高了5.7百分点,从而能更准确地检测复杂的茶叶病害特征。与此同时,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了47.9%和28.4%,模型的权重文件的大小减小了45.2%,仅为3.4 M。YOLO vs-Tea算法的平均精度比经典的YOLO系列算法中的YOLO v4-tiny、YOLO v5n、YOLO v6n、YOLO v7-tiny分别提高24.6、6.8、5.5、2.5百分点。这些改进使得本研究算法更适合茶叶病害检测任务以及在移动设备中的高效部署。该算法在茶叶病害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通过降低参数量和计算量以及优化模型的部署,为实际农业场景中的茶叶病害检测提供了一个更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茶叶产业提供了有前景的技术,可以提高茶叶病害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病害 检测 YOLO v8-Tea FasterBlock EMA BiFPN
下载PDF
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萍 李小兵 +2 位作者 张继新 余浩文 武怀恒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38-39,45,共3页
采用不同剂量的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40 mL/667m^(2)和30 mL/667m^(2)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均达80%以上;根据农药减量化控害的原则,在实际应用推广中,推荐使... 采用不同剂量的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40 mL/667m^(2)和30 mL/667m^(2)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均达80%以上;根据农药减量化控害的原则,在实际应用推广中,推荐使用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30mL/667m^(2);在大发生时期,可选用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40 mL/667m^(2)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氟啶虫酰胺·甲维盐悬浮剂 茶树 茶小绿叶蝉 防效
下载PDF
改进YOLOv5的水稻叶片病害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宏懿 谭立新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针对水稻病害的复杂特征、多尺度和低效率问题,使用深度学习构建了DEFFN-YOLOv5水稻叶病害算法,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褐斑病。为了提高病害检测精度,改进了原始YOLOv5算法,引入了PixelShuffle上采样模块以还原图像细节。此外,... 针对水稻病害的复杂特征、多尺度和低效率问题,使用深度学习构建了DEFFN-YOLOv5水稻叶病害算法,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褐斑病。为了提高病害检测精度,改进了原始YOLOv5算法,引入了PixelShuffle上采样模块以还原图像细节。此外,增强了特征提取能力,引入了可变形卷积和轻量的ECA通道注意力模块。通过采用BiFPN来改进PAN模块,增强了信息交互,提高了模型的理解和定位能力。实验证明,改进后的DEFFN-YOLOv5算法在目标检测中的平均精度(mAP)达到86%,比原YOLOv5算法提高了3%。与此同时,计算需求减少了4.6GFLOPs,比原YOLOv5算法减少了27.85%。这些改进使得DEFFN-YOLOv5在水稻病害检测中表现更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FN-YOLOv5 水稻叶片病害检测 PixelShuffle
下载PDF
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评价
16
作者 侯超群 何康丽 +3 位作者 杨景涵 韦诺 李猛 冯建国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9,136,共7页
为评估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98%丁醚脲和95%唑虫酰胺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联合毒力,通过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12.5、150.0、187.5 g·hm^(-2),25%丁... 为评估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98%丁醚脲和95%唑虫酰胺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联合毒力,通过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12.5、150.0、187.5 g·hm^(-2),25%丁醚脲悬浮剂750.0 g·hm^(-2),以及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0 g·hm^(-2)进行两地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丁醚脲与唑虫酰胺以2∶3比例混配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44.21。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速效性良好,药后1 d,长安村田间试验防效为67.55%~76.87%,岭下村田间试验防效为86.24%~93.33%;持效性优异,药后7 d,长安村防效为89.50%~95.29%,岭下村防效为85.53%~92.74%。综上,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较好,茶叶生产中推荐施药剂量按有效成分112.5~187.5 g·hm^(-2)的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兑水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丁醚脲 唑虫酰胺 室内活性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贵州茶园筑巢独栖蜂类群数据集
17
作者 温迪岚 谈孝凤 +1 位作者 吕佳乐 胡阳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品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布的种植面积,贵州省投产的茶园有46.67万公顷,位居我国各省区投产茶园前茅,如何高效安全地控制茶园害虫,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在茶... 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品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布的种植面积,贵州省投产的茶园有46.67万公顷,位居我国各省区投产茶园前茅,如何高效安全地控制茶园害虫,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在茶园虫害防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独栖蜂是茶园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而且部分独栖蜂兼具传粉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独特的作用。人工巢穴技术(管巢法)利用独栖蜂在巢管中筑巢的特性,采集到的样本均是在当地生态系统生活与繁殖的物种,因此采集到的数据能更直接地反映出当地的生态条件,但是该方法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可利用数据较为有限。本数据集利用人工巢穴技术收集了贵州省湄潭、久安、都匀三个主要茶叶产地生态茶园内原生境独栖蜂,内容包含了2021年在以上三地收集到的独栖蜂种类、数量、取食对象、筑巢习性、发生规律等相关信息。本数据集可为明确贵州省茶园独栖蜂种类及优势类群、并进一步研究其种群动态与生防潜力等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独栖蜂 生物防治 巢管法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害虫诱捕器对茶园主要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
18
作者 李隆琦 李远川 +4 位作者 李一璇 刘琦 侯如燕 杨云秋 黄衍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利用自制环境友好型简易害虫诱捕器,研究不同颜色组合粘虫板对皖南茶园主要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其环境安全性。结果表明,5种颜色组合以金黄-橘红色和金黄-正红色对茶园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相对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05.6头/盏和10... 利用自制环境友好型简易害虫诱捕器,研究不同颜色组合粘虫板对皖南茶园主要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其环境安全性。结果表明,5种颜色组合以金黄-橘红色和金黄-正红色对茶园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相对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05.6头/盏和102.4头/盏。以金黄-橘红色、土黄-正红色和橙黄-正红色对益虫的诱集数量较小,分别为16.2、19.4、17.4头/盏,诱集益害比分别为0.15、0.20和0.18,且金黄-橘红色组合粘虫板诱捕的昆虫多样性指数最低(1.767),对茶园生态环境较为友好。利用金黄-橘红色和金黄色粘虫板按495盏/hm~2连续诱捕105 d,对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14%和4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害虫诱捕器 茶树 刺吸式害虫 诱捕效果 益害比
下载PDF
四川茶园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思翰 刘虹伶 +2 位作者 伍兴隆 肖科军 蒲德强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在茶园的主要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化学农药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化学农药不科学施用导致“3R”问题突出,阻碍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茶叶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已成... 在茶园的主要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化学农药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化学农药不科学施用导致“3R”问题突出,阻碍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茶叶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已成为茶园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在茶园害虫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文章概述四川茶园主要害虫为害特点和发生情况,以及茶园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提出四川茶园主要害虫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防治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探索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小绿叶蝉 生物农药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茶角胸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20
作者 勒尔阿都 钟文玉 +6 位作者 姜明鑫 胡海琴 冯艳 田丽娟 周子钦 孙威江 陈李林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当前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茶树上重要的鞘翅目害虫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的变化,可为其监控和预警提供科学指导,有效防止其大范围扩散造成更大危害。【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茶角胸叶甲在中国的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 【目的】研究当前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茶树上重要的鞘翅目害虫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的变化,可为其监控和预警提供科学指导,有效防止其大范围扩散造成更大危害。【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茶角胸叶甲在中国的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及适生程度。【结果】模型重复运行10次的平均AUC值为0.907,标准差为0.007,测试样本遗漏率与预测遗漏率基本吻合,预测效果表现为非常好。当前气候条件下,茶角胸叶甲的潜在适生区均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大部分地区,总适生区面积为267.73万km^(2)。未来气候情景下沿当前适生区继续向北方扩张,最北扩散至黑龙江省,在2061—2080年SSP5_85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达到最大,为376.58万km^(2),占中国总面积的39.23%。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最干月份降水量、最湿月份降水量、最热月份最高温、温度变化方差。【结论】茶角胸叶甲当前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模拟结果与其实际分布区域相符;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茶角胸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呈明显扩张趋势,中国更多地区均有可能成为其适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