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果小蠹的假死行为及短时高温对其致死作用
1
作者 韩冬银 詹灿烂 +4 位作者 李磊 王建赟 张方平 孙世伟 符悦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9-613,共5页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Ferrari)]是2019年新入侵海南的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咖啡生产的害虫,对海南甚至全国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为尽快了解咖啡果小蠹的习性,以及为今后该害虫的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观察...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Ferrari)]是2019年新入侵海南的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咖啡生产的害虫,对海南甚至全国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为尽快了解咖啡果小蠹的习性,以及为今后该害虫的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观察了咖啡果小蠹的假死行为和耐饥能力,并探讨短时高温对其致死效应。结果表明:24 h不饲喂任何食料对咖啡果小蠹成虫的假死行为无显著影响;45℃短时高温处理2 h显著提高了咖啡果小蠹成虫出现假死反应的比例和时长,假死反应出现比例达72.0%,假死时长为320.33 s,显著高于26℃下的假死时长(43.26 s)。咖啡果小蠹成虫具有较强的耐饥能力,在不提供任何食料的情况下,其最长存活时间可达204 h,平均存活时长达90.17 h。咖啡果小蠹成虫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长均显著影响其存活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45℃处理6 h后校正死亡率达94.92%;处理12 h的死亡率达100%;36℃和39℃处理6 h及以下时长对咖啡果小蠹的存活能力影响较小,36℃和39℃处理6 h,处理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6.94%和23.73%。不同短时高温处理的半致死时间(Lt50)表现为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Lt50随着缩短,其中45℃处理后24 h和48 h的Lt50最短,分别为3.11 h和2.70 h;36℃处理的Lt50最长,分别为17.85 h和11.42 h。不同短时高温处理6 h,处理后24 h和48 h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39.53℃和38.66℃,LT50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果小蠹 假死行为 高温处理 致死作用
下载PDF
咖啡炭疽病菌致病性测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2
作者 施春兰 秦得强 +5 位作者 秦小萍 刘全俊 何明川 高熹 唐萍 吴国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3-991,共9页
炭疽病是咖啡的一种常见病害,对咖啡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损失,开展引起咖啡炭疽病的病原菌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并筛选有效的拮抗菌,将为咖啡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4株咖啡炭疽病病原Wyq1(Colle... 炭疽病是咖啡的一种常见病害,对咖啡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损失,开展引起咖啡炭疽病的病原菌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并筛选有效的拮抗菌,将为咖啡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4株咖啡炭疽病病原Wyq1(Colletotrichum siamense)、Yyq1(C. fructicola)、Xbd1(C. gloeosporioides)、Hb1(C.theobromicola)孢子悬浮液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选择致病力最强的菌株进行后续试验;通过平板培养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对病原菌进行拮抗菌筛选。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4株菌株均可侵染健康咖啡叶片,且在4株病原菌中菌株Xbd1的致病力最强;对菌株Xbd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不同光照对其营养生长的差异不显著。室内拮抗菌筛选中有5株拮抗效果较好,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C4-2、特基拉芽孢杆菌(B. tequilensis)D5-8、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MC2-1、弯曲芽孢杆菌(B. flexus)ZLSY3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ticus)GJ7,其中拮抗效果最好的是枯草芽孢杆菌MC4-2,抑制率达57.8%。通过咖啡炭疽病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及其拮抗菌筛选,明确了该病原菌的致病性,筛选得到的5株拮抗菌的拮抗效果均较好,为炭疽病的防治及其生防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炭疽病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拮抗菌筛选
下载PDF
咖啡果小蠹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动态
3
作者 刘卓凡 孙世伟 +4 位作者 孟洋 苟亚峰 宋国敏 田甜 温思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2-1291,共10页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是近年来新入侵我国大陆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对我国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发生规律,为后期开展监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在室内饲养条件[(...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是近年来新入侵我国大陆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对我国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发生规律,为后期开展监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在室内饲养条件[(26.5±1)℃,相对湿度为75%±5%,光照14L∶10D]下,观察咖啡果小蠹各龄期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并结合田间观察明确该虫的年生活史;2021—2022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分析该虫在海南省万宁市的发生动态规律及空间分布类型,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发生规律,为后续进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咖啡果小蠹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6.75±0.65)、(17.41±1.63)、(6.45±1.15)、(42.74±9.55)d,平均世代历期为(73.35±11.26)d。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椭球形,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幼虫通常呈“C”字型,乳白色,略透明,头部呈褐色,无足;蛹初期为乳白色,后期变为褐色,头部藏于前胸背板之下;成虫体呈圆柱形,暗褐色到黑色,有光泽,雄虫比雌虫小。雌成虫通常在黑暗条件下产卵,单雌产卵量为(11.85±1.69)粒,雌雄比为10.25∶0.95。室内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咖啡果小蠹在海南1年发生7代,无明显越冬现象。2021—2022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1月开始咖啡果小蠹种群数量缓慢上升,4—5月咖啡果小蠹发生率呈暴增状态,最高可达到60.15%,5月升至顶峰后又急速下降,6—10月始终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11月种群数量又呈增长状态,出现一个小高峰,达到19.87%,12月有所下降但至次年3月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咖啡果小蠹的发生率与上一年遗留的果实数量有关。对空间和方位的调查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内咖啡果小蠹在空间上偏好中层(0.5~1.0m)果实,在方位上偏好东和北2个方向,可能与光照和温度有关。通过4种聚集度参数的结果显示,咖啡果小蠹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属于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果小蠹 形态特征 发育历期 生活史 发生动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咖啡绿蚧对小粒咖啡果实的影响
4
作者 付兴飞 胡发广 +5 位作者 李亚麒 李亚男 黄家雄 李贵平 杨旸 邰杰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
为明确咖啡绿蚧对小粒咖啡果实的影响,通过对果实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有无咖啡绿蚧危害对咖啡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绿蚧危害显著降低了浆果重、浆果纵径、浆果横径、种子纵径、种形指数、果皮重、种子数,显著提高了果实硬... 为明确咖啡绿蚧对小粒咖啡果实的影响,通过对果实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有无咖啡绿蚧危害对咖啡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绿蚧危害显著降低了浆果重、浆果纵径、浆果横径、种子纵径、种形指数、果皮重、种子数,显著提高了果实硬度。咖啡大多数果实性状间存在相关性,咖啡绿蚧危害对果实间性状相关性产生了影响,有无咖啡绿蚧危害的果实共同相关性状有4对,差异相关性状分别为4对和6对。主成分分析显示,13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2个主成分,分别为种子数量因子和硬度因子,最终确定种子数和硬度2个指标可作为咖啡绿蚧影响小粒咖啡果实的关键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绿蚧 小粒咖啡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干热区海拔梯度对咖啡叶锈病的影响
5
作者 付兴飞 胡发广 +4 位作者 黄家雄 李亚男 李亚麒 邰杰 李贵平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337-342,共6页
为明确干热区咖啡叶锈病的危害症状和周年动态及不同海拔梯度对咖啡叶锈病和重寄生菌的影响,对咖啡叶锈病症状进行田间观察和周年动态监测,并对700~1 500 m共9个海拔梯度的咖啡叶锈病及重寄生真菌发生情况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在干热区,... 为明确干热区咖啡叶锈病的危害症状和周年动态及不同海拔梯度对咖啡叶锈病和重寄生菌的影响,对咖啡叶锈病症状进行田间观察和周年动态监测,并对700~1 500 m共9个海拔梯度的咖啡叶锈病及重寄生真菌发生情况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在干热区,咖啡叶锈病全年发生,有3个危害高峰期,分别为12月、2月和4月,其中12月的危害最严重。咖啡叶锈病危害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相关,海拔1 500 m的咖啡叶锈病危害显著高于700~1 400 m的8个海拔梯度的;海拔1 400~1 500 m的咖啡叶锈病全年均有发生。在11月至次年6月发现了咖啡叶锈病的重寄生现象,寄生率有2个高峰期,即1月和3月,重寄生率分别为(20.19±5.44)%和(25.70±5.72)%;重寄生率与海拔高度成正比,海拔1 400 m和1 500 m的重寄生率显著高于800~1 300 m的7个海拔梯度的。以上结果表明,在干热区,海拔梯度对咖啡叶锈病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重寄生与咖啡叶锈病发生具明显迟滞性,在高海拔地区咖啡叶锈病的重寄生率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咖啡叶锈病 重寄生菌 周年动态 干热区
下载PDF
大粒咖啡炭疽病病原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6
作者 李学俊 任圆 +4 位作者 陈红梅 曲鹏 杜华波 何鹏搏 谭万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3-1281,共9页
大粒咖啡是重要的遗传种质资源和风景园林植物,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少量种植。咖啡炭疽病是影响咖啡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真菌病害。本研究对感染炭疽病的大粒种咖啡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纯化后进行组织培养,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 大粒咖啡是重要的遗传种质资源和风景园林植物,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少量种植。咖啡炭疽病是影响咖啡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真菌病害。本研究对感染炭疽病的大粒种咖啡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纯化后进行组织培养,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对10种药剂进行抑菌率测定。分离纯化获得4个真菌纯培养菌株,通过科赫氏法则实验结果确认,菌株KFTJ01是导致大粒种咖啡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PCR扩增成功获得菌株KFTJ01的rDNA-ITS、CAL和Tub2基因序列,其长度分别为554、489、706 bp。分别上传到NCBI GenBank进行blastn比对。结果表明,菌株KFTJ01与卡哈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kahawae)菌株WZ-135(MN856281.1)、CREADC-ER2212(MT409131.1)和YMTJ4(MK569149.1)的相似率分别达99.62%、100%、100%。用KFTJ01菌株和下载的刺盘孢属同源种菌株的3个DNA序列构建系统演化树,菌株KFTJ01与卡哈瓦刺盘孢(C.kahawae)聚集于同一分枝上(可信度为98%),因此将菌株KFTJ01鉴定为卡哈瓦刺盘孢。这是我国的一个检疫对象物种,在咖啡类作物上尚未报道,应引起高度重视。杀菌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70%甲基硫菌灵WP和25%甲硫·乙唑醇SA可完全抑制KFTJ01的生长(抑菌率均为100%),抑菌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607、0.0809 mg/mL,表明这2种药剂对抑制病菌非常经济有效。由此可见,引起大粒种咖啡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卡哈瓦刺盘孢,这是在我国报道的一种新记录咖啡炭疽病病原菌;甲硫·乙唑醇和甲基硫菌灵对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大粒咖啡炭疽病的准确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咖啡 炭疽病 卡哈瓦刺盘孢 多基因序列分析 杀菌剂
下载PDF
咖啡叶锈病菌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伟怀 刘宝慧 +5 位作者 汪全伟 鹿鹏鹏 贺春萍 梁艳琼 黄兴 易克贤 《特产研究》 2023年第5期1-7,15,共8页
由专性寄生菌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引起的咖啡叶锈病是小粒种咖啡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建立高效、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对于该病害的快速鉴定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咖啡叶锈病菌ITS序列保守区域设计该病原菌的单... 由专性寄生菌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引起的咖啡叶锈病是小粒种咖啡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建立高效、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对于该病害的快速鉴定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咖啡叶锈病菌ITS序列保守区域设计该病原菌的单管巢式引物对,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外引物与内引物退火温度后,进一步对单管巢式PCR检测反应体系的内、外引物浓度、dNTPs浓度、以及rTaq酶用量等4个关键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从而建立高效的单管巢式PCR检测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咖啡叶锈病菌单管巢式PCR外引物HvF1/HvR1、内引物HvF2/HvR2的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63℃与52℃。正交试验显示,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佳含量分别为:10×rTaq Buffer 2.5μL,2.5 mmol/L dNTPs 3.2μL,rTaq DNA Polymerase(5 U/μL)1.8μL,7μmol/L的HvF2/HvR2各1μL,1nmol/L的HvF1/HvR1各1μL,模板DNA1μL,ddH207.5μL。所建立的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具有高度特异性,能从含有咖啡叶锈病菌DNA模板中检测出特异性条带,而其他供试的非咖啡叶锈病菌DNA模板中扩增不出任何条带。该检测技术体系的最低检测限为5 fg/μL,是普通PCR灵敏度的100倍。采集的22份早期疑似病样经检测鉴定均含有咖啡驼孢锈菌。本试验建立的单管巢式检测技术可用于咖啡叶锈病菌的快速鉴定,可用于病害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叶锈病 驼孢锈菌 单管巢式PCR
下载PDF
咖啡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陆英 吴伟怀 +3 位作者 黄兴 贺春萍 梁艳琼 易克贤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咖啡叶枯病是制约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咖啡叶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集具有咖啡叶枯病典型症状的咖啡叶片,通过对病原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rDNA-ITS、β-tublin、EF1-α基因的... 咖啡叶枯病是制约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咖啡叶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集具有咖啡叶枯病典型症状的咖啡叶片,通过对病原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rDNA-ITS、β-tublin、EF1-α基因的序列比对,采用菌丝生长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咖啡叶枯病的病原菌为橡胶生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heveicola(有性态为Diaporthe tulliensis)和2种类型的分生孢子(α和ß分生孢子),α分生孢子为单细胞,长4~6μm,宽2~3μm,呈卵形至椭圆形,内含1~2个油滴;ß分生孢子呈线性一端呈钩状,长20~30μm。菌株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致死温度为55℃,最适pH为6,黑暗条件对菌丝生长更为有利,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叶枯病 橡胶生拟茎点霉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灭字脊虎天牛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9
作者 付兴飞 李亚麒 +5 位作者 程金焕 李贵平 李亚男 黄家雄 杨旸 胡发广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以筛选的16条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线粒体的CDS蛋白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Codon W和CUSP在线软件对灭字脊虎天牛密码子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灭字脊虎天牛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不同碱基位置的GC含量不同,排序为GC_(3)(... 以筛选的16条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线粒体的CDS蛋白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Codon W和CUSP在线软件对灭字脊虎天牛密码子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灭字脊虎天牛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不同碱基位置的GC含量不同,排序为GC_(3)(47.14%)>GC_(1)(46.85%)>GC_(2)(33.98%),密码子偏好使用以碱基A/T结尾;中绘图分析显示GC12与GC3间无显著相关性(R=0.229,P=0.393),密码子第3位碱基可能与前2位碱基的构成不同;ENC-plot分析显示,16个基因离标准曲线一定距离,ENC的实际值与预测值有差异,密码子偏好性更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PR2-plot绘图分析,密码子第3位碱基使用具有偏好性,碱基使用频率表现为T高于A,C高于G;筛选出最优密码子17个,多以A/U结尾。灭字脊虎天牛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对A/U碱基结尾的密码子具有偏好性,偏好性使用受突变动力、自然选择及基因表达等因素共同影响,但自然选择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字脊虎天牛 线粒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自然选择
下载PDF
保山小粒种咖啡害虫南洋臀纹粉蚧危害及发生规律
10
作者 李林虹 付兴飞 +4 位作者 胡发广 黄家雄 李亚男 李贵平 杨旸 《中国热带农业》 2023年第2期67-71,共5页
南洋臀纹粉蚧是危害小粒种咖啡的主要害虫之一。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调查了云南省保山市6个小粒种咖啡种植区南洋臀纹粉蚧的危害情况、在根部分布特点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南洋臀纹粉蚧在保山市6个咖啡种植区均有发生,以云南省农业... 南洋臀纹粉蚧是危害小粒种咖啡的主要害虫之一。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调查了云南省保山市6个小粒种咖啡种植区南洋臀纹粉蚧的危害情况、在根部分布特点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南洋臀纹粉蚧在保山市6个咖啡种植区均有发生,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科研基地咖啡园的受害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在旱季和雨季,南洋臀纹粉蚧在咖啡根部的种群分布不同,旱季主要分布于11~20cm的根部,雨季主要分布于0~10cm的根部。在保山市,南洋臀纹粉蚧1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咖啡根部或周边土层中越冬,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为危害高峰期。建议对云南省咖啡产区南洋臀纹粉蚧危害及发生规律开展长期的调查及监测,加强天敌昆虫及生防菌的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南洋臀纹粉蚧 危害特点 发生规律 保山市
下载PDF
新入侵害虫咖啡果小蠹防治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卓凡 孟洋 +3 位作者 苟亚峰 温思为 宋国敏 孙世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5-74,共10页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Ferrari)是对世界咖啡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自2019年入侵我国海南以来,给当地咖啡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咖啡果小蠹的相关研究,从传播入...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Ferrari)是对世界咖啡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自2019年入侵我国海南以来,给当地咖啡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咖啡果小蠹的相关研究,从传播入侵、为害特性、生活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治理(IPM)等方面对咖啡果小蠹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深入了解该入侵害虫的基本信息,为制定相应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果小蠹 咖啡 防控技术
下载PDF
普洱咖啡炭疽病和褐斑病危害调查及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12
作者 柴正群 杨毅 +6 位作者 胡庭超 陈红梅 朱建青 陈国华 丁丽芬 王星星 谭万忠 《中国热带农业》 2023年第6期43-49,共7页
普洱咖啡发展迅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极好。咖啡炭疽病和咖啡褐斑病是危害普洱咖啡的两种主要病害,其发生严重降低了咖啡的产量与品质。通过对咖啡炭疽病及褐斑病的危害情况、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了4种农药... 普洱咖啡发展迅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极好。咖啡炭疽病和咖啡褐斑病是危害普洱咖啡的两种主要病害,其发生严重降低了咖啡的产量与品质。通过对咖啡炭疽病及褐斑病的危害情况、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了4种农药的药效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咖啡炭疽病在咖啡种植园区中间发病率最低,为66.67%,东面发病率最高,为100%,病情指数西面最低,为10,东面最高,为35;咖啡褐斑病在咖啡种植园区西面发病率最低,为53.33%,北面发病率较高,为90%,病情指数西面最低,为20.83,北面最高,为36.67;药效试验方面,20%苯醚甲环唑试剂稀释1500倍对咖啡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差,为71.69%;45%吡唑醚菌酯稀释1250倍对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好,为97.10%;20%咪鲜胺试剂稀释1000倍对咖啡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差,为56.76%;45%吡唑醚菌酯稀释1500倍对咖啡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好,为95.81%。研究结果可为咖啡炭疽病、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炭疽病 褐斑病 药效试验
下载PDF
咖啡果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13
作者 刘卓凡 孟洋 +3 位作者 李欣蓉 田甜 宋国敏 孙世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2-79,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和分布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咖啡果小蠹触角具有4类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锯齿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芽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锯齿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均具...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和分布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咖啡果小蠹触角具有4类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锯齿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芽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锯齿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均具有2种亚型,以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锯齿形感器数量与毛形感器相当;雌、雄成虫触角上S.z.2和S.b.1长度存在差异;毛形感器在咖啡果小蠹的寄主定位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雌虫触角上S.tr.2数量显著多于雄虫,与寻找寄主植物和产卵场所有关,锯齿形感器起着感受机械刺激和保护嗅觉感器的作用;雌、雄成虫在锯齿形感器S.z.2和锥形感器S.b.1长度上有明显差异,可能与咖啡果小蠹的生存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果小蠹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福建主要茶树品种间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其抗虫性比较 被引量:28
14
作者 毛迎新 邹武 +1 位作者 马新华 林乃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进一步分析该6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叶蝉种群数量的关系,发现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各品种茶梢中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 catechin,G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的含量呈负相关。这说明GC和咖啡碱是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抗虫性
下载PDF
思茅咖啡天牛种群构成与危害的时空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况荣平 于新文 钟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3-38,共6页
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本文对思茅市咖啡天牛种群的构成、发生时期、危害的时空特性及幼虫蛀孔部位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思茅地区咖啡的天牛种群由旋皮天牛〔Acaloleptacervinus(Hope)〕和灭... 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本文对思茅市咖啡天牛种群的构成、发生时期、危害的时空特性及幼虫蛀孔部位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思茅地区咖啡的天牛种群由旋皮天牛〔Acaloleptacervinus(Hope)〕和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quadripesChevr.)构成,在不同时间两个种群的数量构成比例不同。旋皮天牛是优势种群,羽化高峰期为4月18—30日,灭字虎天牛成虫主要在10—12月出现;在咖啡树中天牛幼虫的频数分布具有明显特征,1头虫的分布频数最高;幼虫蛀孔处树径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分布中心为3.561cm,幼虫蛀孔处高度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平均高度范围为37.072±24.839cm,但在高度范围的左半部分形成分布高峰。这些结果对于揭示咖啡天牛种群的危害机制和制定防治方案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害虫 咖啡天牛 危害 种群 时空特性
下载PDF
云南咖啡锈菌小种鉴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学慧 V M P VáRZEA +3 位作者 郭铁英 M C SILVA 张洪波 李锦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00-1806,共7页
为明确云南咖啡锈菌小种类型,采用国际通用的19个咖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寄主,利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采自云南咖啡主产区12县(市)的51份咖啡锈菌进行鉴定,鉴定出9个小种,分别为VIII(v2,3,5)、XXXIII(v5,7 or v5,7,9)、XXXIV(v2,5,7 or... 为明确云南咖啡锈菌小种类型,采用国际通用的19个咖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寄主,利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采自云南咖啡主产区12县(市)的51份咖啡锈菌进行鉴定,鉴定出9个小种,分别为VIII(v2,3,5)、XXXIII(v5,7 or v5,7,9)、XXXIV(v2,5,7 or v2,5,7,9)、XXXVII(v2,5,6,7,9)、XLI(v2,5,8)、XLII(v2,5,7,8 or v2,5,7,8,9)、New race(v2,5,6,7)、New race(v1,2,5,7 or v1,2,5,7,9)、New race(v1,5,7 or v1,5,7,9),这9个小种均为国内首次鉴定,其中小种XXXIII、XXXIV、New race(v2,5,6,7)、New race(v1,5,7 or v1,5,7,9)、New race(v1,2,5,7 or v1,2,5,7,9)、XLI和XLII均侵染Catimor7963,小种XXXVII侵染CatimorT5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锈菌 小种 小种鉴定 云南
下载PDF
咖啡黑小蠹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延谋 符悦冠 +5 位作者 刘凤花 刘道银 张俊宏 章创鹏 吴荣生 蔡德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79-86,共8页
咖啡黑小蠢是近年在兴隆华侨农场严重危害中粒种咖啡的重要害虫。据1989年对4—5年生咖啡树调查,植株受害率100%,枝条受害率29.7—82.5%,虫害枯枝率7.65—17.8%。该虫以雌成虫钻蛀咖啡枝条为害,幼虫和成虫取食蛀道壁上的真菌菌丝。... 咖啡黑小蠢是近年在兴隆华侨农场严重危害中粒种咖啡的重要害虫。据1989年对4—5年生咖啡树调查,植株受害率100%,枝条受害率29.7—82.5%,虫害枯枝率7.65—17.8%。该虫以雌成虫钻蛀咖啡枝条为害,幼虫和成虫取食蛀道壁上的真菌菌丝。田间种群数量通常在3月上旬开始剧增,3月中下旬为高峰期,7月至10月田间虫口极少,11月以后逐渐有虫口及虫枯枝出现。温度是影响虫口波动的主要因素。2.5%溴氰菊酶、25%杀虫双、40%乐菊酯各兑水1000倍对成虫直接触杀效果显著,死亡率均为100%。48%乐斯本、40%氧化乐果400—800倍液等12种杀虫剂田间喷雾对咖啡枝条蛀洞内的成虫、蛹、幼虫防效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咖啡黑小蠹 发生规律 药剂防治
下载PDF
咖啡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新文 况荣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9-44,共6页
咖啡旋皮天牛〔Acaloleptacervinus(Hope)〕和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equadripesChevr.)是危害咖啡的重要害虫。本研究表明,咖啡天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这是咖啡天... 咖啡旋皮天牛〔Acaloleptacervinus(Hope)〕和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equadripesChevr.)是危害咖啡的重要害虫。本研究表明,咖啡天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这是咖啡天牛种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运用被害株率估计平均密度的经验模型和理论抽样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害虫 咖啡天牛 经验模型 种群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聚乙二醇介导咖啡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英 贺春萍 +5 位作者 吴伟怀 梁艳琼 黄兴 郑金龙 李锐 易克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06-2712,共7页
【目的】建立高效制备咖啡炭疽菌原生质体及聚乙二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方法,为开展咖啡炭疽菌的致病分子机理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咖啡炭疽菌野生型菌株BSC2-2为试验材料,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氯嘧磺隆标记和绿... 【目的】建立高效制备咖啡炭疽菌原生质体及聚乙二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方法,为开展咖啡炭疽菌的致病分子机理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咖啡炭疽菌野生型菌株BSC2-2为试验材料,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氯嘧磺隆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质粒pCB1532-G转入BSC2-2原生质体中,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检测、PCR分子检测和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结果】BSC2-2对氯嘧磺隆的耐受浓度为200.0 mg/L。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28℃下用2.5%裂解酶酶解BSC2-2菌丝2 h,收集原生质体,再经MTC缓冲液冲洗重悬后将质粒pCB1532-G转入原生质体,在RM培养基中混匀再生,获得转化子。GFP基因的PCR扩增和分生孢子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并整合到咖啡炭疽菌BSC2-2基因组中。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力上无明显差别,表明GFP基因在咖啡炭疽菌BSC2-2基因组中稳定遗传。【结论】成功建立了PEG介导的咖啡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与野生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性上无明显差别的转化子,为后续研究咖啡炭疽菌的基因功能和致病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炭疽菌 PEG介导遗传转化 转化子鉴定 生长 致病性
下载PDF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荣扬 郭良珍 +1 位作者 梁恩义 关海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14,共3页
咖啡豹蠹蛾属鳞翅目 ,豹蠹蛾科 ,是近年来在黄皮树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该虫以幼虫危害黄皮枝条或主干 ,幼树受害更重 ,一般被害率为 6 % ,严重达 31 % ,甚至死亡。经室内外饲养观察明确 :该虫在粤西地区 1年发生 1代。完成一个世代需 3... 咖啡豹蠹蛾属鳞翅目 ,豹蠹蛾科 ,是近年来在黄皮树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该虫以幼虫危害黄皮枝条或主干 ,幼树受害更重 ,一般被害率为 6 % ,严重达 31 % ,甚至死亡。经室内外饲养观察明确 :该虫在粤西地区 1年发生 1代。完成一个世代需 35 8 6d。向虫孔注射 80 %敌敌畏乳油 1 0 0倍液可有效防治幼虫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豹蠹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