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保定地区黄瓜花叶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复合侵染叶用莴苣分子鉴定
1
作者 陈利达 李畅 +4 位作者 李敬蕊 吕桂云 吴晓蕾 宫彬彬 高洪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4,共6页
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北保定地区的疑似叶用莴苣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CMV和PVY分别扩增得到大小为260、420 bp的单一条带;通过核苷酸序列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河北保定地... 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北保定地区的疑似叶用莴苣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CMV和PVY分别扩增得到大小为260、420 bp的单一条带;通过核苷酸序列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河北保定地区叶用莴苣病毒分离物分别与印度番茄CMV分离物(MN514839.1)、印度马铃薯PVY分离物(JX945850.1)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分别为95%、92%。本研究首次检测到河北保定地区叶用莴苣病毒病是由CMV与PVY复合侵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黄瓜花叶病毒 马铃薯Y病毒 复合侵染
下载PDF
菠菜抗霜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昊 卢甜甜 +4 位作者 刘志远 徐兆生 张合龙 折红兵 钱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4,共11页
菠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叶菜之一,营养物质含量丰富。随着菠菜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霜霉病菌的生理小种不断更新,霜霉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对菠菜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鉴定菠菜霜霉病菌的生理小种,筛选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此问题的... 菠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叶菜之一,营养物质含量丰富。随着菠菜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霜霉病菌的生理小种不断更新,霜霉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对菠菜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鉴定菠菜霜霉病菌的生理小种,筛选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此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现状、接种鉴定方法、病情指数和抗病分级等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菠菜抗霜霉病育种历史进程、分子标记的构建、候选基因的定位和分析等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菠菜抗霜霉病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霜霉病 接种鉴定 抗性基因 综述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大棚藜蒿青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祥金 刘高枫 +3 位作者 汪李平 杨静 汪训枝 乐应勇 《长江蔬菜》 2024年第22期12-15,共4页
大棚藜蒿品质佳,效益高,但由于连年种植,青枯病逐渐成为藜蒿主要病害。自2022年以来,黄石市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因青枯病暴发导致大棚湖蒿减产2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收。为此,特开展大棚藜蒿青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并总结综合防治技术... 大棚藜蒿品质佳,效益高,但由于连年种植,青枯病逐渐成为藜蒿主要病害。自2022年以来,黄石市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因青枯病暴发导致大棚湖蒿减产2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收。为此,特开展大棚藜蒿青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并总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大棚藜蒿 青枯病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仁锋 《长江蔬菜》 2024年第9期58-59,共2页
针对霜霉病在黄瓜生产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现状,基于黄瓜霜霉病的症状识别和发生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发生识别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绿色防控模式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3 位作者 林文彩 汪爱娟 张舟娜 赵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6-993,共8页
为探索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综合控害效果和应用效益,比较了2种不同防控模式下害虫种群动态、菜田昆虫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用环境经济学方法评价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与化学防治为主的常规防控区的综合效益... 为探索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综合控害效果和应用效益,比较了2种不同防控模式下害虫种群动态、菜田昆虫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用环境经济学方法评价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与化学防治为主的常规防控区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模式下菜田优势害虫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防控区;对田间昆虫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尤其对优势害虫、捕食性天敌等影响更为明显;通过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菜田主要害虫优势集中性指数降低,天敌数量和作用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绿色防控区采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每667 m2每季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别为2 979.1,806.3,1 042.9元,明显优于常规防控区。因此,科学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 技术模式 设施菜田 害虫 控制效果 综合效益
下载PDF
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1
6
作者 侯有明 庞雄飞 梁广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2,共6页
通过室内外系统试验探讨了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显著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力等方面。印楝素乳油 0 0 0 5mL L... 通过室内外系统试验探讨了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显著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力等方面。印楝素乳油 0 0 0 5mL L处理对成虫的忌避率为 78 3% ,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 71 8%和 6 2 9% ,幼虫总取食量是对照的5 9 0 % ,使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 (I值 )降为 2 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为 0 10 79。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就印楝素乳油施用后小菜蛾种群数量动态的模拟分析亦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油 小菜蛾 种群控制 忌避作用 拒食作用
下载PDF
内蒙古芹菜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域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玲娜 薛泉宏 +6 位作者 唐明 申光辉 赵娟 段春梅 陈秦 薛磊 毛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7-172,181,共7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芹菜根腐病发生的微生物生态机制,为利用微生态调控技术防治蔬菜根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以内蒙古根腐病芹菜病株和健株的根区土壤、根表土壤和根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根域微生物数量及其组成;同... 【目的】探讨内蒙古芹菜根腐病发生的微生物生态机制,为利用微生态调控技术防治蔬菜根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以内蒙古根腐病芹菜病株和健株的根区土壤、根表土壤和根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根域微生物数量及其组成;同时利用CTAB法对优势真菌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1)就根区土壤而言,发病初期病株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别较健株有所减少,而在发病中、晚期,病株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较健株有所增加。(2)就根表土壤而言,发病初期病株细菌数量较健株减少,发病中期和晚期的细菌数量均较健株大幅提高;发病初、中和晚期根表土壤的真菌数量均高于健株。(3)发病初、中和晚期,根区和根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B/F)值均大幅度减小,表明病原真菌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4)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优势病原真菌分别为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Fusarium oxysporum var.redolens),这3种病原真菌在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数量远远高于常见真菌。【结论】内蒙芹菜根腐病的发生与根区、根表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异常变化及3种病原真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土壤微生物生态 病原真菌 连作障碍 放线菌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七十一) 芹菜根腐类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及新型防治技术 被引量:14
8
作者 石延霞 孟姗姗 +4 位作者 陈璐 谢学文 柴阿丽 王慧君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3,I0003,共4页
目前叶类蔬菜生产中芹菜由于连年的轮作,导致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尤其芹菜根腐类病害成为危害该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年度常导致芹菜绝产,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芹菜根腐类病害病原菌种类多,侵染芹菜后均可导致其茎基部变褐腐烂,植... 目前叶类蔬菜生产中芹菜由于连年的轮作,导致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尤其芹菜根腐类病害成为危害该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年度常导致芹菜绝产,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芹菜根腐类病害病原菌种类多,侵染芹菜后均可导致其茎基部变褐腐烂,植株枯萎,引起芹菜根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鉴定 芹菜 根腐 防治技术 病害 博士 蔬菜生产 病原菌种类
下载PDF
山葵墨入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富丽 宁红 +3 位作者 张敏 何万兴 李刚 何天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8,共4页
对山葵墨入病病株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其病原菌为山葵茎点霉菌(Phoma wasabiae Yokogi)。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不同的温度、pH、光照等条件对山葵茎点霉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显著的影响。该菌... 对山葵墨入病病株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其病原菌为山葵茎点霉菌(Phoma wasabiae Yokogi)。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不同的温度、pH、光照等条件对山葵茎点霉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显著的影响。该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5℃,最适温度为22℃;适宜生长的pH为6.0-9.0,最适pH7-8;该菌在黑暗条件下比在光照和光暗交替处理下生长快,且产孢的能力相对强;致死温度为55℃。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山葵墨入病 山葵茎点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木霉菌对莴苣菌核病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军 杨蓉 +5 位作者 黄蕾蕾 唐秀梅 王孝源 刘鹏 朱森林 邢承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62-2970,共9页
【目的】明确2种木霉对莴苣菌核病的防效差异,为揭示木霉菌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于莴苣菌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木霉固体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获得2种木霉(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的最佳发酵优化条件... 【目的】明确2种木霉对莴苣菌核病的防效差异,为揭示木霉菌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于莴苣菌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木霉固体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获得2种木霉(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的最佳发酵优化条件;以碧玉莴笋为材料,进行盆栽莴笋灌根接种木霉发酵液和核盘菌悬浮液处理(处理1:棘孢木霉+核盘菌;处理2:深绿木霉+核盘菌;处理3:核盘菌;处理4: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核盘菌;处理5:无菌水),观察莴苣生长情况,并分别于接种后第3、6、9、12和15 d测定莴笋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及叶绿素含量。【结果】2种木霉发酵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核盘菌对莴苣的侵害,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其中深绿木霉处理下莴苣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更高,与无菌水处理相比,接种后12 d达最大增长率,分别为85.32%、78.05%和43.50%;与核盘菌处理相比,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处理的MDA、Pro含量明显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17.16%、28.41%和29.48%、30.44%;木霉能有效抵御核盘菌对植物造成的侵害,其中深绿木霉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处理后6~15 d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棘孢木霉处理(P<0.05,下同),最高为刺孢木霉处理组的1.112倍;木霉处理后可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程度,对莴苣菌核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其中深绿木霉的防效达71.66%,显著高于棘孢木霉和多菌灵处理组。【结论】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对核盘菌均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莴苣菌核病,其中深绿木霉的防治效果更佳,可将其应用于莴苣菌核病的防治以提高莴苣产量和品质,同时可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深绿木霉 莴苣 菌核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五十九) 莴苣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慧君 石延霞 +2 位作者 钏锦霞 纪明山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28,共3页
莴苣(Lactuca sativa L.)又名生菜、莴笋,属菊科舌状花亚科莴苣属,莴苣有茎用莴苣(莴笋)(var.asparagina Bailey)、皱叶莴苣(var.crispa L.)、直立莴苣(vat.longifolia Lam.)、结球莴苣(var.capitata L.)4个变种。
关键词 莴苣属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霜霉病 博士 茎用莴苣 结球莴苣 LAM
下载PDF
新型杀虫剂夜蛾必杀对甜菜夜蛾等4种害虫的药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兴印 王开运 +2 位作者 仪美芹 于万震 柳宏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共4页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证明,高效、低毒新型拟除虫菊酯杀虫剂5%夜蛾必杀乳油和菊酯伴侣(强力渗透剂)配套使用对甜菜夜蛾具有十分明显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还表明,该药剂对菜青虫。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夜蛾必杀 渗透剂 害虫 药效 杀虫剂
下载PDF
北京地区莴苣中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东亮 李明远 +2 位作者 李雪梅 王玲玲 黄丛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9,共5页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目前已知的寄主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毒之一。采集北京市顺义地区疑似感染病毒病的莴苣叶片,症状表现为严重的叶片斑驳褪绿、矮化,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发病率可达25%以上;结合发...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目前已知的寄主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毒之一。采集北京市顺义地区疑似感染病毒病的莴苣叶片,症状表现为严重的叶片斑驳褪绿、矮化,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发病率可达25%以上;结合发病症状和分子检测技术,证明其病原为番茄斑萎病毒属的TSWV。进一步基于TSW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对不同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TSWV的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莴苣中的TSWV与国内已报道的TSWV差异较大,而与西班牙分离的TSWV进化关系最近,表明该TSWV病毒非国内其他地区传播,而是由国外直接输入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莴苣 植物病毒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八十五) 芹菜链格孢叶斑病的鉴定与防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加伟 王莹莹 +1 位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69,共2页
芹菜尾孢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和斑枯病是芹菜叶部常见且发生严重的3种病害。但是,研究者对芹菜尾孢叶斑病和斑枯病研究较多,对芹菜链格孢叶斑病研究较少。芹菜链格孢叶斑病在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古巴、几内亚、丹麦和意大... 芹菜尾孢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和斑枯病是芹菜叶部常见且发生严重的3种病害。但是,研究者对芹菜尾孢叶斑病和斑枯病研究较多,对芹菜链格孢叶斑病研究较少。芹菜链格孢叶斑病在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古巴、几内亚、丹麦和意大利均曾报道过。在中国,芹菜链格孢叶斑病最早于《中国真菌总汇》中记载,但至今未见详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叶 斑枯病 链格孢属 分生孢子器 中国真菌总汇 种植面积 栽培防治 茄链格孢 病残体 塑料大棚
下载PDF
七种农药对茴香薄翅野螟防效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登峰 来有鹏 +1 位作者 咸文荣 王信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9-171,共3页
用喷雾法防治油菜田茴香薄翅野螟,结果表明: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种农药对茴香薄翅野螟的防效随着施药次数增加而增加;4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和... 用喷雾法防治油菜田茴香薄翅野螟,结果表明: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种农药对茴香薄翅野螟的防效随着施药次数增加而增加;4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和25%杀虫双水剂的防效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防效逐渐下降;48%毒死蜱乳油在不同施药次数下防效变化幅度较小,平均防效在95.85%左右;上述7种农药喷施1次后,以48%毒死蜱乳油和4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的防效最好,分别达96.03%和94.8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喷施2次和3次时的防效都在95.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茴香薄翅野螟 防效
下载PDF
化学农药与芽孢杆菌M3、S11菌株对西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燕鹂 喻国辉 +3 位作者 陈远凤 杨紫红 陈燕红 黎永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7-61,共5页
利用化学药剂与生防菌结合,对由尖孢镰刀菌芹菜专化型引起的西芹黄萎病进行综合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苗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50%福美双·多菌灵WP(活根菌灭)或40%噁霉灵WP(噁霉敌)灌根均能显著消除育苗基质中的病原菌孢子... 利用化学药剂与生防菌结合,对由尖孢镰刀菌芹菜专化型引起的西芹黄萎病进行综合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苗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50%福美双·多菌灵WP(活根菌灭)或40%噁霉灵WP(噁霉敌)灌根均能显著消除育苗基质中的病原菌孢子,孢子下降率达99.00%以上;大田继续使用上述3种化学药剂或改用生防菌芽孢杆菌S11和M3,都能够显著降低西芹黄萎病发病率,防治效果最高为85.98%;其中持续单独使用50%多菌灵WP或苗期使用50%多菌灵WP、大田改用生防菌芽孢杆菌对西芹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芹黄萎病 50%多菌灵WP 50%福美双·多菌灵WP 40%噁霉灵WP 芽孢杆菌M3、S11菌株
下载PDF
落葵上发现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一个新的致病变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永芳 郭坚华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1-175,共5页
1994年在江苏省南京及镇江地区新发现了落葵细菌性叶斑病 ,从病斑所分离的 1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 ,均确系该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数值分析、血清学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和 DNA G+C mol%测... 1994年在江苏省南京及镇江地区新发现了落葵细菌性叶斑病 ,从病斑所分离的 1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 ,均确系该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数值分析、血清学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和 DNA G+C mol%测定进行了鉴定 ,并与植物病原棒形细菌 15个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 ,不规则短杆状 ,有一根鞭毛 ,亚极生或侧生 ,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和 DNA G+C mol%测定结果 ,认为应属于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m)的萎蔫短小杆菌 ( Cur.flaccumfaciens) ,数值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此外 ,据血清学反应结果及其对短小杆菌属的其它植物寄主的致病情况 ,认为该病原菌应是萎蔫短小杆菌种下一个新的致病变种 ,定名为 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asellae pv.nov.(萎蔫短小杆菌落葵致病变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葵 细菌性叶斑病 鉴定 萎蔫短小杆菌 致病变种
下载PDF
韭菜迟眼蕈蚊在生菜上的为害及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渠成 穆常青 +3 位作者 张晓曼 张宝海 谢华 罗晨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近年在北京郊区多个生菜基地发现根蛆为害,严重威胁生菜生产。本文对北京地区生菜根蛆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mtDNA COⅠ分子标记和成虫形态比对对其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菜根蛆在生菜苗期为害可造成死苗或植株生长矮小,在... 近年在北京郊区多个生菜基地发现根蛆为害,严重威胁生菜生产。本文对北京地区生菜根蛆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mtDNA COⅠ分子标记和成虫形态比对对其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菜根蛆在生菜苗期为害可造成死苗或植株生长矮小,在生菜成熟期亦可为害根茎外表皮,但损失不明显;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生菜根蛆mtDNA COⅠ基因序列与韭菜迟眼蕈蚊的一致性为100%,生菜根蛆成虫形态特征与韭菜迟眼蕈蚊形态特征一致,可基本确定北京地区生菜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本研究明确了近年在北京郊区生菜上暴发为害的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为生菜根蛆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根蛆 分子标记 种类鉴定 韭菜迟眼蕈蚊
下载PDF
莴苣上发现一种新的核盘菌菌核病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国庆 王道本 +2 位作者 姜道宏 黄鸿章 周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从湖北省神农架莴苣上分离到一种产菌核病原真菌。这种真菌在培养特性上同核盘菌、三叶草核盘菌和小核盘菌既存在着明显差异,又存在着相似之处。其菌核易萌发成子囊柄,但在一般散射光下柄顶端难以发育成子囊盘。对偶得的1枚子囊盘观... 从湖北省神农架莴苣上分离到一种产菌核病原真菌。这种真菌在培养特性上同核盘菌、三叶草核盘菌和小核盘菌既存在着明显差异,又存在着相似之处。其菌核易萌发成子囊柄,但在一般散射光下柄顶端难以发育成子囊盘。对偶得的1枚子囊盘观察表明这种真菌符合核盘菌属真菌的特征,并且同核盘菌属3个近缘种的菌株不同。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真菌不同于核盘菌属的3个常见种,但同它们亲缘关系较近。这种新菌核病的初侵染来源是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通过病健接触构成再侵染,在病组织上形成菌核越冬越夏。离体和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种真菌只能侵染莴苣,不能侵染油菜、小白菜、萝卜和胡萝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菌核病 病原鉴定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海波 张付平 +1 位作者 徐秉良 薛应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2-134,共3页
本文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影响。采用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和白色膜全覆盖栽培制种生菜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黑色膜全覆盖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防效高,为76.7%,白色膜全覆盖防效为66.8%,... 本文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影响。采用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和白色膜全覆盖栽培制种生菜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黑色膜全覆盖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防效高,为76.7%,白色膜全覆盖防效为66.8%,黑膜与白膜全覆盖防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最经济合理的硫酸钾用量为150~225kg/hm2;其中追肥施钾150~225kg/hm2对生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44.6%~47.3%,基肥施钾150~225kg/hm2防治效果为43.2%~45.9%。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证明:合理的栽培密度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酒泉市针对绿叶半结球型生菜最经济合理的栽培密度为35cm×50cm~40cm×5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生菜 菌核病 覆膜 钾肥 栽培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