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黑星病菌的分离培养和基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钮绪燕 李丽青 +2 位作者 赵华 顾彪 艾海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2,共3页
 用18种培养基对梨黑星病菌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用PDA、改进PDA及PSA培养较易分离成功,在改进PDA+L′中营养生长速率最大,20℃下培养20d菌落直径可达12mm,并产生分生孢子。药效测定试验表明,10.0μg/mL的70%代森锰锌或5%杀菌清水剂及...  用18种培养基对梨黑星病菌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用PDA、改进PDA及PSA培养较易分离成功,在改进PDA+L′中营养生长速率最大,20℃下培养20d菌落直径可达12mm,并产生分生孢子。药效测定试验表明,10.0μg/mL的70%代森锰锌或5%杀菌清水剂及5.0μg/mL的植物制剂20%苦皮藤水浸液,对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很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100%,100%和7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菌 分离培养 基质 营养水平 生长速率 孢子萌发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早金香梨抗黑星病鉴定及组织结构与抗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姜淑苓 贾敬贤 +3 位作者 王斐 欧春青 王西成 马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5-217,共3页
对早金香梨新品系进行了人工接种梨黑星病病菌试验,鉴定结果为早金香梨高抗梨黑星病,为以后梨抗病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叶片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早金香梨叶片的栅栏组织为2层、较厚,海绵组织致密,表皮蜡质也较厚,推... 对早金香梨新品系进行了人工接种梨黑星病病菌试验,鉴定结果为早金香梨高抗梨黑星病,为以后梨抗病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叶片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早金香梨叶片的栅栏组织为2层、较厚,海绵组织致密,表皮蜡质也较厚,推断这些特性决定了黑星病菌分生孢子不易侵入叶片内部,起到了抵抗黑星病菌的作用,因而早金香梨不易感病,为梨抗黑星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金香 梨黑星病 叶片组织结构
下载PDF
梨黑星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成 李俊才 +3 位作者 许雪峰 王忆 李天忠 韩振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 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 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目前,梨树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分子标记标记出的抗梨黑星病基因Vnk,和Vf一样均在第1连锁群;通过多种育种手段已培育出一些抗梨黑星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抗病性
下载PDF
梨黑星病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金堂 李保华 +3 位作者 默书霞 李宝笃 练森 傅俊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用不同的流行学模型拟合2002年和2003年莱阳地区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的系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梨黑星病病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平均病斑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根据Logistic模... 用不同的流行学模型拟合2002年和2003年莱阳地区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的系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梨黑星病病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平均病斑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根据Logistic模型,梨黑星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在梨树初花期后的60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 流行时间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梨黑星病原菌离体培养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钮绪燕 赵华 +3 位作者 詹刚明 高小宁 顾彪 王学慧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8-60,共3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及光照对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产孢pH为6.0;将梨黑星病菌分别接于pH为6.0的PDA和LP'培养基上,20℃下培养14d后,经黑光—黑暗各12...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及光照对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产孢pH为6.0;将梨黑星病菌分别接于pH为6.0的PDA和LP'培养基上,20℃下培养14d后,经黑光—黑暗各12h的光照周期培养72h,菌丝生长较快,产孢量较高。孢子萌发试验表明,分离一年后的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液中萌发率可达55%,对任何时候进行室内生物药效测定试验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病原菌 离体培养 生长特性
下载PDF
40%福星乳油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 李玉美 +3 位作者 班睿 王永康 黄荣茂 蔡正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81-82,85,共3页
由于常用药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急需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通过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及30hm^2以上多点的生产示范试验,40%福星乳油、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对梨黑星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施用40%福星乳油1:6000~8000倍液、茂... 由于常用药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急需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通过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及30hm^2以上多点的生产示范试验,40%福星乳油、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对梨黑星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施用40%福星乳油1:6000~8000倍液、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1:2000倍液,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星 茂丰 梨黑星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爱芹 胡江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77,133,共3页
[目的]提高梨的质量与产量。[方法]研究了梨黑星病的病原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结果]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梨的品种、树势、果园地形、栽植密度等因素有关。受害症状明... [目的]提高梨的质量与产量。[方法]研究了梨黑星病的病原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结果]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梨的品种、树势、果园地形、栽植密度等因素有关。受害症状明显,叶片的叶面与叶背面均受害,果实受害常产生星状开裂。[结论]该研究可为梨黑星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 危害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金花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遵春 廖明安 +1 位作者 单长卷 包东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6,共1页
经3年调查表明:在四川省雅安市,落地病叶是梨黑星病的主要病菌来源,叶片于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发生率与当年3~4月份降雨量密切相关,5—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7月份高温多雨是病情严重的主要因素。生产防治应于发芽前喷布3~... 经3年调查表明:在四川省雅安市,落地病叶是梨黑星病的主要病菌来源,叶片于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发生率与当年3~4月份降雨量密切相关,5—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7月份高温多雨是病情严重的主要因素。生产防治应于发芽前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在发病初期每隔7d喷40%福星乳油8000倍液1次,以后与腈菌唑、大生等交替使用,连续喷3~4次,防效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梨 黑星病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安徽省梨黑星病测报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学良 刘洁 +3 位作者 刘家成 夏风 王向阳 黄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笔者根据多年开展梨黑星病调查测报的实践 ,阐述了梨黑星病的症状识别、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并对该病的调查和测报技术作了进一步规范 。
关键词 梨黑星病 田间调查 预测预报 安徽省
下载PDF
金花梨变异单系对梨黑星病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遵春 廖明安 包东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对金花梨及其12个变异系进行了抗梨黑星病抗性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金花梨部分变异单系在抗梨黑星病方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J4抗梨黑星病能力最强,其次为J10、J14、J5、J15。
关键词 金花梨 变异单系 梨黑星病
下载PDF
3种杀菌剂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争 张博 +3 位作者 赵亚 赵玖华 尚佑芬 王升吉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70-72,共3页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0%腈菌唑、45%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和50%烯唑醇防治梨树黑星病效果显著,在黑星病发生初期用药,使用剂量分别为6 667倍(60 a.i.mg/kg)、2 000~2 200倍(204.5~225.0 a.i.mg/kg)和10 000~12 500倍(40.0~50.0 a.i...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0%腈菌唑、45%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和50%烯唑醇防治梨树黑星病效果显著,在黑星病发生初期用药,使用剂量分别为6 667倍(60 a.i.mg/kg)、2 000~2 200倍(204.5~225.0 a.i.mg/kg)和10 000~12 500倍(40.0~50.0 a.i.mg/kg),对叶部和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均可达75%以上,是目前防治梨树黑星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 化学防治 药效试验
下载PDF
430g/L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巧兰 刘珍 +2 位作者 魏明峰 张丽萍 张贵云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603-604,612,共3页
为了明确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在田间进行了不同药量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佳,叶片和果实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0.66%和96.17%;4 000倍液处理防效次之,防治效果分别达87.86%和86.37%,且均对供试... 为了明确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在田间进行了不同药量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佳,叶片和果实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0.66%和96.17%;4 000倍液处理防效次之,防治效果分别达87.86%和86.37%,且均对供试作物安全,是防治梨树黑星病的理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悬浮剂 梨黑星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甲硫·氟硅唑70%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刚 张康 +3 位作者 黄保全 高霞 张勇 陆小成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6期43-45,共3页
作者开展了甲硫·氟硅唑70%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6次药后2 000倍液对叶片和果平均防效最高,分别达到78.0%和79.09%,与其它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甲硫·氟硅唑70%可湿性粉剂 梨黑星病 药效
下载PDF
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温素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108,112,共4页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梨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浅析了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因素,提出了抗性育种、清除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果实套袋、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为生产上防治梨黑星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黑星病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梨黑星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毒性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凌飞 赵竑博 马锋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2,共6页
研究梨黑星病病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培养时间和震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砀山酥梨种子发芽法、叶片测定法、试管苗根、茎生长测定法检测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梨黑星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PD... 研究梨黑星病病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培养时间和震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砀山酥梨种子发芽法、叶片测定法、试管苗根、茎生长测定法检测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梨黑星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培养温度22℃,在黑暗下110 r.min-1连续震荡培养22 d时产生的毒素毒性最强。采用4种方法都可检测到毒素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毒素
下载PDF
8种药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顺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9-30,共2页
试验表明 :5 0 %多·福WP40 0倍、5 0 %腈·锰锌WP80 0~ 10 0 0倍、4%己唑醇EC10 0 0~15 0 0倍、12 5 %烯唑醇WP2 5 0 0倍、12 5 %腈菌唑EC2 5 0 0倍对梨黑星病防治效果显著 ,叶病和果病防效分别为 75 4%~ 83 9%和 82 8%... 试验表明 :5 0 %多·福WP40 0倍、5 0 %腈·锰锌WP80 0~ 10 0 0倍、4%己唑醇EC10 0 0~15 0 0倍、12 5 %烯唑醇WP2 5 0 0倍、12 5 %腈菌唑EC2 5 0 0倍对梨黑星病防治效果显著 ,叶病和果病防效分别为 75 4%~ 83 9%和 82 8%~ 88 2 %。施用适期在每次雨后 7d内 ,每次间隔 15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防治 梨黑星病 药效试验 田间试验 梨园
下载PDF
梨黑星病侵染过程中叶片相关病程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海娥 乐文全 +3 位作者 徐金涛 刘金利 冉辛拓 李永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了探明梨黑星病生理抗病机制,以白梨和秋子梨种间杂交后代中抗病优系03-04-034为试材,高感姊妹系03-19-136为对照,测定了其接种前后叶片病程相关物质水杨酸、多酚和木质素的含量,并对抗病材料接种前后相关病程物质的特殊变化过程进行... 为了探明梨黑星病生理抗病机制,以白梨和秋子梨种间杂交后代中抗病优系03-04-034为试材,高感姊妹系03-19-136为对照,测定了其接种前后叶片病程相关物质水杨酸、多酚和木质素的含量,并对抗病材料接种前后相关病程物质的特殊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优系03-04-034接种后3 h叶片水杨酸含量显著增加;接种后15 h根皮苷开始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18 h持续增加;接种后18 h儿茶酚、槲皮素和芦丁苷含量也开始显著增加,接种后45 h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叶片接种后出现水杨酸含量激增、多酚含量提前显著增加、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现象,都是抗病材料明显的抗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 病程相关物质 水杨酸 多酚 木质素
下载PDF
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亚茹 杨素英 +1 位作者 邢溪 刘英胜 《河北果树》 2011年第2期15-16,共2页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提早落叶,果实遍布病斑,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在衡水梨产区普遍发生,鸭梨发病较重,雪花梨发病较轻,近几年来,雪花梨发病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关键词 梨黑星病 发生规律 发病程度 防治 果品产量 雪花梨 疮痂病 早落叶
下载PDF
梨黑星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永志 张小风 +3 位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赵卫松 韩秀英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47-50,共4页
综述了梨黑星病菌的种类、抗性监测方法和抗性划分标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梨黑星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梨黑星病菌抗药性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同时对梨黑星病菌的... 综述了梨黑星病菌的种类、抗性监测方法和抗性划分标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梨黑星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梨黑星病菌抗药性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同时对梨黑星病菌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梨黑星病离体接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海娥 乐文全 +2 位作者 李永红 徐金涛 刘金利 《河北果树》 2013年第5期4-5,共2页
本研究旨在提供梨离体叶片上接种梨黑星病菌的方法。离体叶片接种较好的方法为:取旺盛生长新梢顶部嫩叶,立即置于铺有湿毛巾的托盘上,叶片背面朝上,在叶片背面喷布5×104个/mL浓度的分生孢子液至淋湿,接种之后套上塑料袋密封保湿,置... 本研究旨在提供梨离体叶片上接种梨黑星病菌的方法。离体叶片接种较好的方法为:取旺盛生长新梢顶部嫩叶,立即置于铺有湿毛巾的托盘上,叶片背面朝上,在叶片背面喷布5×104个/mL浓度的分生孢子液至淋湿,接种之后套上塑料袋密封保湿,置于25℃人工气候箱中。每份材料重复3次,每次重复3片叶。15 d后调查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 分生孢子 菌丝形态 离体接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