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9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甘子斑点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1
作者 赖多 王德林 +5 位作者 周国昌 邵雪花 秦健 庄庆礼 蔡时可 肖维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科学诊断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余甘子产业园种植基地采集发生斑点病的余甘子果实,采用组织分离... 【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科学诊断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余甘子产业园种植基地采集发生斑点病的余甘子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余甘子斑点病病果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基于多基因(ITS、TUB和EF1-α)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病原菌菌株的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评估12种常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余甘子病果中分离出1株病原真菌菌株PE3,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余甘子斑点病致病菌,其形态特征与间座壳菌Diaporthe phoenicicola相似,且其ITS、TUB和EF1-α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与D.phoenicicola聚在同一分支。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7,最适生长碳源为甘油和蔗糖,最适生长氮源为酵母提取物。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50 g/L咪鲜胺乳油对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19 mg/L;其次是8%氟硅唑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_(50)分别为0.023、0.124和0.194 mg/L;而2%春雷霉素水剂对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差,EC_(50)为402.336 mg/L。【结论】间座壳菌D.phoenicicola是引起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450 g/L咪鲜胺乳油、8%氟硅唑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能有效防治余甘子果实斑点病,可在余甘子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斑点病 间座壳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橄榄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2
作者 邵雪花 杨永璐 +5 位作者 赖多 刘传滨 李祝成 庄庆礼 秦健 肖维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明确引起潮州市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发病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为明确引起潮州市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发病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橄榄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4种杀菌剂对链格孢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8%氟硅唑微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分别为1.267、1.207、1.100、0.944 mg·L^(-1)。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8%氟硅唑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为68.58%、65.44%;而30%王铜、2%春雷霉素的防效较差,仅为10%左右。综上,推荐将8%氟硅唑微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种药剂作为防控橄榄黑斑病的首选药剂。本研究可为橄榄黑斑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提供数据参考,并为其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黑斑病 链格孢菌 药剂筛选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无核荔枝僵果病的病原菌鉴定、入侵途径及快速检测技术
3
作者 王伟博 李松刚 +5 位作者 胡美姣 曹学仁 李敏 李焕苓 李芳 高兆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08,共7页
2022年在海南无核荔枝上发现一种僵果病,与海南常见的荔枝病害炭疽病、酸腐病等病症差别明显,主要为害幼果,发病时幼果果实外观无明显变化,但无核荔枝完成疏果后,果实长至蚕豆大小时,发病果实的外果皮颜色变暗,剖开后内果皮发生不规则褐... 2022年在海南无核荔枝上发现一种僵果病,与海南常见的荔枝病害炭疽病、酸腐病等病症差别明显,主要为害幼果,发病时幼果果实外观无明显变化,但无核荔枝完成疏果后,果实长至蚕豆大小时,发病果实的外果皮颜色变暗,剖开后内果皮发生不规则褐变,果实不再膨大,形成僵果,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对入侵途径和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鉴定、ITS、RBP2和TEF1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引起无核荔枝新型僵果病的病原菌为伯氏镰刀菌(Fusarium pernambucanum)。无核荔枝幼果期果实果皮受农事操作、风、刺吸性昆虫为害等损伤后,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发病,而果实表面无伤口时不发病。病原菌入侵主要集中在果实纵经3.2~4.8 mm的幼果期,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保护组织的增加和伤口的减少,病原菌难以入侵,果实发病率快速降低。基于TUB基因序列,以伯氏镰刀菌及其他分离获得的镰刀菌属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设计筛选出一对伯氏镰刀菌的特异性引物,构建了基于普通PCR的快速高效分子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灵敏、高效,可用于指导无核荔枝僵果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荔枝 僵果病 病原菌 鉴定 检测
下载PDF
基因沉默番木瓜环斑病毒复制酶基因(PRSV-Nib)获得抗病毒病番木瓜的研究
4
作者 吴清铧 贾瑞宗 +5 位作者 郭静远 杨牧之 胡玉娟 郝志刚 赵辉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7-846,共10页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的重要病毒病,经常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质量恶化。自从1998年第一例转基因番木瓜问世以来,使得基于“致病菌衍生的抗病性(pathogen-derived resistanc...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的重要病毒病,经常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质量恶化。自从1998年第一例转基因番木瓜问世以来,使得基于“致病菌衍生的抗病性(pathogen-derived resistance,PDR)”的抗病育种策略获得成功广泛应用。然而依赖于序列同源性的抗病性与病毒突变导致多样性增加之间的矛盾成为番木瓜育种科学家的新挑战。本研究拟采用RNAi策略针对复制酶(nuclear inclusion b.Nib)获得广谱抗PRSV番木瓜新种质。通过团队已建立的胚性愈伤诱导-农杆菌介导转化-再生苗诱导的番木瓜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经过抗性筛选的再生苗52株,通过特异性PCR进行筛选共计获得24株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对T0代田间自然发病试验中,转基因番木瓜株系抗病性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其中NibB5-2田间抗病性最优。通过hiTAIL-PCR方法确定NibB5-2插入位点位于第2号染色体supercontig_30的1976766的位置。T1代接种试验中,无病毒积累且无发病症状,初步确认具有良好的病毒抗性,为番木瓜抗病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番木瓜环斑病毒 Nib基因 RNA介导的病毒抗性
下载PDF
鳄梨蒂腐病毛色二孢属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5
作者 徐璐茜 高银洁 +3 位作者 叶倩倩 贺瑞 王萌 杨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7,共11页
由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 spp.)真菌引起的蒂腐病是对采后鳄梨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为明确鳄梨蒂腐病原群体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及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在鳄梨蒂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海南和云南省鳄梨种植区的... 由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 spp.)真菌引起的蒂腐病是对采后鳄梨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为明确鳄梨蒂腐病原群体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及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在鳄梨蒂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海南和云南省鳄梨种植区的101个蒂腐病菌菌株对6种内吸性杀菌剂的敏感性,以优势种L. pseudotheobromae建立该种群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蒂腐病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活性,其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6±0.04)、(0.72±0.49)、(0.86±0.98)和(1.25±1.38)μg/mL。其中优势种L. pseudotheobromae对上述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可将相应的平均EC_(50)值作为鳄梨蒂腐病菌对上述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基线。分别有4%和8%的菌株其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_(50)值大于5μg/mL;91%和100%的菌株对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敏感性很低,平均EC_(50)值分别高达(371.03±353.38)和(622.86±771.28)μg/mL,且为非正态分布。同时,针对上述可能已产生抗药性的菌株的靶标基因进行了测序和表达量分析,qRT-PCR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靶标基因CYP51未发生任何点突变,但经药剂处理12 h后,抗性菌株CYP51基因表达量较敏感菌株显著上调,推测该基因的过表达与病原菌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形成有关;然而,抗性菌株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的靶标基因Cyt b却既没有发生点突变也没有呈现过表达,因此其抗药性形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研究表明,我国鳄梨蒂腐病菌对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非常敏感,2种杀菌剂可考虑作为鳄梨蒂腐病防治的优先候选药剂,但该病原菌对另外2种供试杀菌剂的潜在抗性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梨蒂腐病 毛色二孢属 内吸性杀菌剂 敏感性 抗药性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芒果抗细菌性角斑病SNP/In Del分析
6
作者 周思思 王露露 +6 位作者 胡芳丽 何红 柳凤 张国辉 普金安 张翠英 沐云松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5,共8页
旨在挖掘与芒果抗细菌性角斑病紧密联系的SNP/InDel位点,以进一步揭示芒果抗细菌性角斑病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机理。试验材料为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热农1号’和高感品种‘凯特’,分别对两个品种接病菌后0d、2d、6d的果皮进行转录组分... 旨在挖掘与芒果抗细菌性角斑病紧密联系的SNP/InDel位点,以进一步揭示芒果抗细菌性角斑病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机理。试验材料为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热农1号’和高感品种‘凯特’,分别对两个品种接病菌后0d、2d、6d的果皮进行转录组分析,以基因组‘红象牙’作为参考,鉴定并分析芒果中SNP/InDel位点的特征。结果表明,‘凯特’和‘热农1号’分别获得32.77Gb和36.83Gb的数据量,每个样本过滤后的Q30均高于90%。将reads比对到芒果参考基因组上,两个品种共检测到1213112个SNP位点,62888个InDel位点,主要分布在内含子区、外显子区、基因间区和基因上下游区域。SNP中转换位点和颠换位点分别为751006个(61.91%)和462106个(38.09%),其中转换型中A->G略多,而A->T在颠换型中占多数;In Del位点插入和缺失分别每个样本平均有18769和2501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全部的SNP和InDel位点所在的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有代谢途径、应答刺激和生物学调控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细菌性角斑病 转录组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缺失标记
下载PDF
海南火龙果园土壤肥力与根结线虫数量调查
7
作者 李娟 高翔 +4 位作者 陈思如 武佳敏 高伟 张洪 阮云泽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82-189,共8页
为了明确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和根结线虫危害情况,采集了海南岛68家火龙果园的土壤样品共204份,分析测定了土壤氮、磷、钾、钙、镁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根结线虫的数量,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评价,分... 为了明确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和根结线虫危害情况,采集了海南岛68家火龙果园的土壤样品共204份,分析测定了土壤氮、磷、钾、钙、镁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根结线虫的数量,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了根结线虫数量与土壤养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pH为6.4,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有机质含量为19.9 g·kg^(-1),碱解氮含量为63.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95.8 mg·kg^(-1),均处于缺乏状态,而有效磷、交换性钙含量为丰富及以上等级,交换性镁处于中量水平;土壤pH与有机质、交换性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维持中性的pH水平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对钙、镁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土壤基础矿质养分的含量;各火龙果园根结线虫数量差异较大,其中,每100克干中土根结线虫2龄幼虫(J2)数量最多的可达736条,而较少的仅有14条;根结线虫发生轻重情况南北差异较大,整体上北部地区的火龙果园根结线虫数量低于南部地区;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交换性钙与根结线虫数量呈正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火龙果园 土壤肥力 根结线虫数量
下载PDF
西番莲中夜来香花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8
作者 顾佩佩 王莹 +2 位作者 杨之巽 韩俊娜 黄爱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2,共8页
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是对西番莲危害较大的一种病毒病原。根据病毒末端结合蛋白(VPg)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以Vpg-334F/506R为特异性引物,退火温度54℃,引物浓度0.6μmol/L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是对西番莲危害较大的一种病毒病原。根据病毒末端结合蛋白(VPg)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以Vpg-334F/506R为特异性引物,退火温度54℃,引物浓度0.6μmol/L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TeMV基因组6 483~6 675 nt区域,所得标准曲线扩增效率为10^(2).77%,决定系数为0.996 1,最低检测浓度为2.370×10^(2)拷贝/μL,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 000倍。应用该方法对接种TeMV的西番莲进行检测,发现接种3 d后可在叶片中检测到TeMV,定量分析不同温度下TeMV在叶片中的积累,发现26~28℃下病毒积累速度最快,且植株症状表现与病毒积累量密切相关。对赣南地区采集的76份西番莲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71份阳性样品,检出率为93.4%。综上,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于TeM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来香花叶病毒 西番莲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双条拂粉蚧为害番石榴初报
9
作者 苏静惠 吴宗震 +3 位作者 李界秋 刘家勇 胡锦 郑霞林 《广西植保》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2022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沙井村和温泉镇四良村发现一种严重为害番石榴(Psidi⁃umguajava L.)的粉蚧,形态学鉴定为双条拂粉蚧[Ferrisiavirgata(Cockerell)],且得到了28S rDNA分子鉴定结果的证实。为广西首次发现该... 2022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沙井村和温泉镇四良村发现一种严重为害番石榴(Psidi⁃umguajava L.)的粉蚧,形态学鉴定为双条拂粉蚧[Ferrisiavirgata(Cockerell)],且得到了28S rDNA分子鉴定结果的证实。为广西首次发现该外来入侵害虫。介绍了该虫自然条件下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分子鉴定结果,并讨论该虫可能的来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外来入侵物种 危害 形态特征 28S rDNA
下载PDF
荔枝龙眼采后病害及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华清 李颖 +3 位作者 杨洪泉 李梓媛 劳锦僖 刘杰凤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8期102-106,共5页
病害是引起荔枝、龙眼果实采后色变和质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害防治是荔枝龙眼贮藏保鲜的关键。基于化学防治的不安全性问题,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及保鲜技术逐渐得到重视。在概述荔枝龙眼常见采后病害种类基础上,综述了以菌防菌的微生物... 病害是引起荔枝、龙眼果实采后色变和质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害防治是荔枝龙眼贮藏保鲜的关键。基于化学防治的不安全性问题,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及保鲜技术逐渐得到重视。在概述荔枝龙眼常见采后病害种类基础上,综述了以菌防菌的微生物防治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在荔枝龙眼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发展微生物保鲜技术的问题和前景,以期为荔枝、龙眼生产中病害防治及采后保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采后病害 微生物保鲜
下载PDF
杨梅园白蚁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11
作者 裘忠灿 蓝海燕 裘栋梁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118-119,123,共3页
根据杭州市(地区)白蚁的生活习性和在杨梅园的主要为害特点,总结出采用毒饵诱杀法对杨梅园地下害虫--白蚁实施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控制白蚁对杨梅的为害,1hm^(2)杨梅园可挽回经济损失1.73万元;从而为杭州市及周边地区实施杨梅园... 根据杭州市(地区)白蚁的生活习性和在杨梅园的主要为害特点,总结出采用毒饵诱杀法对杨梅园地下害虫--白蚁实施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控制白蚁对杨梅的为害,1hm^(2)杨梅园可挽回经济损失1.73万元;从而为杭州市及周边地区实施杨梅园地下害虫--白蚁绿色防控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白蚁 毒饵诱杀 绿色防控
下载PDF
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探究
12
作者 李洪亮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种植面积和范围的扩大,其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然而,高收益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粮食作物的农药残留和农药污染问题,不仅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还给土壤和环境带...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种植面积和范围的扩大,其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然而,高收益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粮食作物的农药残留和农药污染问题,不仅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还给土壤和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采用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高效方式,通过科学管理施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施肥效果,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促进我国玉米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确保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此,介绍了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危害,指出玉米化肥减施增效的必要性,阐述了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原理,探索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化肥农药 减施增效 关键技术
下载PDF
百香果栽培种植技术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3
作者 徐家环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9-21,33,共4页
百香果是玉林市特色果品,也是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果”,保证百香果产业安全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在种植百香果时,栽培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两项重要工作,加强栽培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实现百香果增产增收的关键。以玉林市为... 百香果是玉林市特色果品,也是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果”,保证百香果产业安全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在种植百香果时,栽培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两项重要工作,加强栽培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实现百香果增产增收的关键。以玉林市为例,介绍了百香果果园选址及整备、品种选择及育苗、搭架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及要点,着重对百香果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林市 百香果 栽培管理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莆田地区‘南岛无核’荔枝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4
作者 张游南 刘小英 +4 位作者 吴碧君 曾丽兰 林革 刘国强 黄飞龙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为实现高效、精准防治荔枝病虫害,调查分析莆田地区‘南岛无核’荔枝主要病虫害及其为害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生产上准确研判荔枝主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荔枝 病害 虫害 科学防治
下载PDF
芒果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荣 黄海 +1 位作者 刘清国 吴小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芒果是热带、亚热带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肉质香甜、营养丰富。随着芒果种植规模的扩大,芒果园内病虫害发生频繁,成为严重限制芒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芒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芒果病... 芒果是热带、亚热带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肉质香甜、营养丰富。随着芒果种植规模的扩大,芒果园内病虫害发生频繁,成为严重限制芒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芒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芒果病虫害和促进芒果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病虫害 发生情况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多效唑与诱抗剂互作对香蕉苗生长及抗枯萎病能力的综合效应
16
作者 赵明 邹瑜 +4 位作者 龙芳 黄相 莫天利 武鹏 何海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5-973,共9页
【目的】明确多效唑(PP333)与水杨酸(SA)、茉莉酸(JA)、壳聚糖(CTS)和苯并噻二唑(BTH)等药物互作对香蕉苗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为利用诱抗剂防控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香蕉品种‘宝岛蕉’组培杯... 【目的】明确多效唑(PP333)与水杨酸(SA)、茉莉酸(JA)、壳聚糖(CTS)和苯并噻二唑(BTH)等药物互作对香蕉苗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为利用诱抗剂防控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香蕉品种‘宝岛蕉’组培杯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PP333(A处理)及4种常用诱抗剂单剂(B、C、D和E处理)和双剂(A+B、A+C、A+D和A+E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结合伤根浸菌接种法,比较分析各处理香蕉苗的生长状况、抗枯萎病能力和防御酶活性。【结果】处理后30 d,各药物处理香蕉苗的株高均显著低于CK(P<0.05,下同),茎粗总体上高于CK。其中,双剂处理中以PP333配施BTH的株高最低,较CK显著降低31.84%,以PP333配施JA的茎粗最粗,较CK显著增加20.55%。双剂处理香蕉苗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著低于CK,降幅为2.46%~5.74%,根系干物质量较CK显著提高39.02%~43.90%。各药物处理香蕉苗期的枯萎病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CK,其中PP333配施BTH和CTS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效果较佳,分别达57.63%和50.85%;双剂处理对诱导香蕉苗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效应明显,其中,PP333分别配施BTH和CTS,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CK分别提高54.59%~101.69%和42.09%~103.50%,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提高77.29%~228.77%和66.07%~267.6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121.82%~204.16%和54.31%~117.5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107.45%~263.51%和110.00%~301.07%,CAT活性分别提高141.95%~442.16%和192.68%~304.70%。【结论】PP333与诱抗剂互作可提高香蕉苗防御酶活性,壮苗效果好,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诱抗效果。其中,PP333与BTH和CTS配施的诱导效果更佳,具有生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苗 化学诱抗剂 多效唑 交互作用 壮苗效果 香蕉枯萎病
下载PDF
荔枝瘿螨生物学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宋子伟 肖俊健 +2 位作者 张宝鑫 薛晓峰 李敦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8,共7页
荔枝瘿螨是为害荔枝的一类重要害虫,体型小、种类多、分布广。随着荔枝种植面积的扩大、荔枝果实和荔枝苗木的远距离运输,给荔枝瘿螨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总结了国内荔枝瘿螨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荔枝瘿螨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以荔枝... 荔枝瘿螨是为害荔枝的一类重要害虫,体型小、种类多、分布广。随着荔枝种植面积的扩大、荔枝果实和荔枝苗木的远距离运输,给荔枝瘿螨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总结了国内荔枝瘿螨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荔枝瘿螨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以荔枝瘤瘿螨Aceria litchii和荔枝分位瘿螨Disella litchii为例,阐述了荔枝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天敌、寄主(荔枝品种)的抗虫(瘿螨)性、种群监测技术、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产业发展,指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并提出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控为辅助”的荔枝瘿螨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瘤瘿螨 荔枝分位瘿螨 植绥螨 综合防治 防治适期
下载PDF
荔枝蒂蛀虫在荔枝果实上的产卵部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董易之 全林发 +3 位作者 徐淑 李文景 姚琼 陈炳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7-355,共9页
【目的】揭示荔枝蒂蛀虫在荔枝果实上的产卵部位选择以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为荔枝蒂蛀虫产卵行为调控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调查,比较荔枝果实表面各个区域的荔枝蒂蛀虫落卵量;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探究... 【目的】揭示荔枝蒂蛀虫在荔枝果实上的产卵部位选择以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为荔枝蒂蛀虫产卵行为调控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调查,比较荔枝果实表面各个区域的荔枝蒂蛀虫落卵量;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探究荔枝果表不同区域的产卵引诱作用,以及形状和气味等因素对荔枝蒂蛀虫在荔枝果实上产卵部位选择的影响。【结果】在荔枝果实上,荔枝蒂蛀虫偏好在果蒂附近区域产卵,该区域的落卵量占整个果实落卵量的65.87%~90.29%。荔枝果表不同区域的气味均可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其中果蒂至果肩区域气味的产卵引诱作用最强。形状和表面纹理结构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部位选择无明显影响,在荔枝果蒂和果顶的形状和表面纹理结构趋于一致的条件下,荔枝蒂蛀虫仍偏好在果蒂附近区域产卵,该区域的落卵量占比达72.28%~75.23%。产卵引诱物气味浓度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选择有明显影响,成虫趋向在气味浓度较高的部位产卵。在不同的产卵介质上,产卵引诱物气味浓度越高,荔枝蒂蛀虫落卵量越多;而在同一产卵介质的不同位置上,成虫则偏好在产卵引诱物气味较浓的位置产卵。果蒂和果顶的气味也表现出相同的情况,在果顶气味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荔枝蒂蛀虫对果蒂的产卵选择性随着果蒂气味浓度减小而减弱;当果蒂的气味浓度减小至一定水平时,荔枝蒂蛀虫偏好在果蒂产卵的习性会发生改变,而多选择在果顶产卵。【结论】在荔枝果实上,荔枝蒂蛀虫偏好在果蒂附近区域产卵。该虫对产卵引诱物气味浓度有产卵选择性,偏好在气味较浓的位置产卵。推测果蒂附近区域气味较浓是荔枝蒂蛀虫趋向在果蒂产卵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荔枝果实 产卵部位选择 气味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的芒果表皮缺陷识别
19
作者 刘小刚 李荣梅 +2 位作者 范诚 杨启良 赵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运用语义分割技术自动识别芒果及其表皮缺陷,实现芒果的质量评估及分选,为芒果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自然环境下的多场景芒果表皮缺陷图像用于模型的训练与测试,将联合上采样金字塔(Joint pyramid upsampling,... 【目的】运用语义分割技术自动识别芒果及其表皮缺陷,实现芒果的质量评估及分选,为芒果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自然环境下的多场景芒果表皮缺陷图像用于模型的训练与测试,将联合上采样金字塔(Joint pyramid upsampling,JPU)结构替换DeepLabV3+中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将Atrous-ResNet模型替换DeepLabV3+中Xception模型,采用类别像素准确率(Class pixel accuracy,CPA)、平均像素准确率(Mean pixel accuracy,MPA)、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作为模型的精度评价指标。【结果】采用JPU模块替换ASPP模块,在ResNet网络中运用扩张卷积有利于增大模型的感受野,总体上预测的边界更加平滑,且对细小缺陷的识别更精确;与SegNet、LinkNet算法的对比验证表明,Atrous-ResNet模型具备更高的精度,CPA小幅提升,MPA提升3.79个百分点,MIoU提升4.57个百分点,Atrous-ResNet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结论】基于语义分割的方法应用于芒果表皮缺陷识别是可行的,Atrous-ResNet模型较SegNet以及LinkNet算法比较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DeepLabV3+ 联合上采样金字塔 缺陷检测 芒果表皮
下载PDF
荔枝蒂蛀虫卵巢发育过程及分级标准
20
作者 王凤英 黎柳锋 +4 位作者 姜建军 刘冬梅 廖仁昭 廖世纯 韦桥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3,共5页
收集新鲜荔枝落果培养荔枝蒂蛀虫蛹,采用10%蜂蜜水+清水饲养荔枝蒂蛀虫,取羽化1、2、3、4、6、8及10日龄健康雌成虫,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制订卵巢发育等级,比较不同日龄雌成虫产卵量和交配率。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 收集新鲜荔枝落果培养荔枝蒂蛀虫蛹,采用10%蜂蜜水+清水饲养荔枝蒂蛀虫,取羽化1、2、3、4、6、8及10日龄健康雌成虫,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制订卵巢发育等级,比较不同日龄雌成虫产卵量和交配率。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iey雌成虫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1个交配囊和1个受精囊组成。根据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的典型特征,将卵巢发育时期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即5级卵巢;不同日龄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不同,4日龄雌成虫开始大量产卵,6日龄成虫进入产卵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卵巢 卵巢分级 日龄 产卵盛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