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平原褐家鼠种群动态和繁殖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世斌 王勇 +2 位作者 李波 郭聪 陈安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7-285,共9页
褐家鼠是洞庭平原稻作区的主要害鼠之一,在房舍区数量动态复杂,季节消长基本上属春冬双峰型,在农田区数量季节消长为夏秋双峰型。褐家鼠总雌性比为52.0%,全年繁殖.3~10月为繁殖盛期,盛期平均怀孕率为34.91±8... 褐家鼠是洞庭平原稻作区的主要害鼠之一,在房舍区数量动态复杂,季节消长基本上属春冬双峰型,在农田区数量季节消长为夏秋双峰型。褐家鼠总雌性比为52.0%,全年繁殖.3~10月为繁殖盛期,盛期平均怀孕率为34.91±8.69%,平均胎仔数为8.2±l.0,4、7、9月出现怀孕高峰,11月至翌年2月为繁殖低潮期。褐家鼠在洞庭平原70年代数量较低,80年代初暴发成灾,80年代后期数量有逐步下降趋势。针对种群特征,提出了控制褐家鼠种群数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种群动态 繁殖特性 洞庭平原
下载PDF
布氏田鼠对低温的适应性产热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庆芬 李宁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6-293,共8页
将布氏田鼠置1到30天的低温(6±1℃)环境下暴露,其体重与体温没有明显变化;静止代谢率(RMR)、非震颤性产热(NST)及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含量,随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及细胞色... 将布氏田鼠置1到30天的低温(6±1℃)环境下暴露,其体重与体温没有明显变化;静止代谢率(RMR)、非震颤性产热(NST)及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含量,随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及细胞色素C氧比酶活力亦随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肝线粒体蛋白质含量经冷暴露30天时有明显升高,表明动物在低温适应中肝线粒体蛋白合成增加与呼吸功能增强是个体RMR提高的细胞学机制之一。布氏田鼠褐色脂肪组织(BAT)的重量及其线粒体蛋白含量在冷暴露10天后明显增加.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及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均在急性冷暴露环境中明显升高,到30天时可增长2一4倍,表明BAT是动物适应寒冷环境的主要产热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低温 适应性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子午沙鼠的繁殖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卫 郑强 张兰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5-76,72,共3页
人工饲养条件下子午沙鼠的繁殖特征THEBREEDINGFEATUREOFMERIONESMERIDIANUSUNDERTHEARTIFlCIALCONDITIONSKeywordsMerionesmeridianus... 人工饲养条件下子午沙鼠的繁殖特征THEBREEDINGFEATUREOFMERIONESMERIDIANUSUNDERTHEARTIFlCIALCONDITIONSKeywordsMerionesmeridianus;Keeping;Reprod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子午沙鼠 繁殖 人工饲养
下载PDF
鲁西、南平原农作区小型兽类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姜运良 卢浩泉 +4 位作者 李玉春 张学栋 徐文生 胡继武 田家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9-305,共7页
作者于1992年3月至1993年3月在鲁西和鲁南平原农作区对小型兽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其群落组成以啮齿动物为主,可划为6类群落:河滩高他的黑线仓鼠群落,河滩高地人房附近的黑线仓鼠+小家鼠群落,缓平坡地的黑线仓鼠+黑线姬... 作者于1992年3月至1993年3月在鲁西和鲁南平原农作区对小型兽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其群落组成以啮齿动物为主,可划为6类群落:河滩高他的黑线仓鼠群落,河滩高地人房附近的黑线仓鼠+小家鼠群落,缓平坡地的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群落,浅平洼地的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群落,洼地农作区的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群落和洼地蔬菜种植区的黑线姬鼠+黑线仓鼠群落。群落的季节变化明显,11月至次年2月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其它月份则黑线姬鼠或大仓鼠较多;人房附近农作区小家鼠也有季节性迁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区 小型兽类 群落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微尾鼩种群数量变动及其预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廖文波 胡锦矗 +2 位作者 李操 刘涛 蒋北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3,251,共5页
根据南充市防疫站1976-2002年和廖文波等2003年9月-2004年8月的鼠形小兽的调查和监测资料,对该地区优势种群微尾鼩(Anourosorexsquamipes)种群数量变动及预测进行了分析。6个时期内微尾鼩种群数量变化在室内生境不具有周期性(s【0.5);... 根据南充市防疫站1976-2002年和廖文波等2003年9月-2004年8月的鼠形小兽的调查和监测资料,对该地区优势种群微尾鼩(Anourosorexsquamipes)种群数量变动及预测进行了分析。6个时期内微尾鼩种群数量变化在室内生境不具有周期性(s【0.5);室外生境具周期性(s】 0. 5); 1a有6月和11 -12月2次数量高峰,未成年组(Ⅰ)微尾鼩相对密度冬季最高,春季最低,成年Ⅱ组(Ⅲ)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微尾鼩种群成亚比、雌性成亚比和雄性成亚比提前2个月预测种群密度的3个回归方程:Y=0.167X-4.065;Y=0.148X-2.754;Y=0.142X-1.830,发现种群密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尾鼩 变动 预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茶麸对福寿螺室内毒杀试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健平 梁月光 +3 位作者 吴建忠 朱宇辛 梁晓君 蔡颖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510-5511,5531,共3页
[目的]为田间茶麸防治福寿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用量茶麸,在不同施用方法和不同温度下对福寿螺进行毒杀作用试验,探求最佳的施用方法、最经济的施用量和最好的毒杀效果。[结果]比较理想的福寿螺毒杀方法是:在气温比较高条件下(30... [目的]为田间茶麸防治福寿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用量茶麸,在不同施用方法和不同温度下对福寿螺进行毒杀作用试验,探求最佳的施用方法、最经济的施用量和最好的毒杀效果。[结果]比较理想的福寿螺毒杀方法是:在气温比较高条件下(30℃以上),用开水浸泡茶麸,以2000倍的茶麸浸出液浸泡毒杀福寿螺。[结论]茶麸浸出液对福寿螺有很好的毒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茶麸 毒杀效果
下载PDF
越冬前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储草行为与储草种类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施大钊 海淑珍 +1 位作者 金晓明 刘小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0-26,共7页
对典型草原布氏田鼠的储草行为和储草种类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1)储草期间各洞系鼠群具有比较稳定的采集“领域”,其范围约400~1200m2;(2)平均每个洞系储草16.8±1.53kg(10.25~19.6kg),即每只鼠平均储草792.5... 对典型草原布氏田鼠的储草行为和储草种类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1)储草期间各洞系鼠群具有比较稳定的采集“领域”,其范围约400~1200m2;(2)平均每个洞系储草16.8±1.53kg(10.25~19.6kg),即每只鼠平均储草792.5±32.7g,储草仅可供其存活58.7天。由于该鼠在越冬期间的自然死亡率在80%以上(试验期间为83.5%)。故而仍有1/3~1/4的储草残留至翌年春季,在地下霉烂后进入土壤。(3)该地区被传的牧草种类仅3~4种。其中冷蒿的重量占总储量94%以上,选择性指数(PI)达5.67。(4)在低温条件下,饲喂冷蒿的鼠,其死亡;率明显低于饲喂禾草组。田鼠的储草对畜牧业生产,尤其是对绵羊抓膘将造成一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储草 越冬 数量控制
下载PDF
我国草原常见害鼠药物防治适宜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6
8
作者 董维惠 侯希贤 杨玉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我国草原常见的鼠种有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小毛足鼠、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草原鼢鼠、东北鼢鼠、高原鼢鼠、甘肃鼢鼠、大沙鼠、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等。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我国草原常见的鼠种有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小毛足鼠、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草原鼢鼠、东北鼢鼠、高原鼢鼠、甘肃鼢鼠、大沙鼠、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等。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数种类每年繁殖1~2次,数量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春季天气变暖时开始繁殖,到夏、秋季数量达到最大值,此后数量逐渐下降,由于冬季死亡率增加,到翌年春季数量降到全年的最小值。因此,每年春季牧草返青之前是防治多数草原害鼠最适宜的时期;而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每年1~2月开始繁殖,所以2~3月是它们最佳的防治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害鼠 防治 适宜时机
下载PDF
中华姬鼠种群生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卫 付必谦 高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2-313,共2页
中华姬鼠种群生态的初步分析THEPRELIMINARYANALYSISONTHEPOPULATIONECOLOGYOFCHINESEFIELDMOUSE(APODEMUSDRACO)KeyWordsChineseFi... 中华姬鼠种群生态的初步分析THEPRELIMINARYANALYSISONTHEPOPULATIONECOLOGYOFCHINESEFIELDMOUSE(APODEMUSDRACO)KeyWordsChineseFieldMouse(Apodem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姬鼠 种群 生态学
下载PDF
高原鼠兔与多种小型雪雀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米玛旺堆 欧珠朗杰 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共2页
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多种高山雪雀相关性研究,采用了以1公里为长、50米为宽的样线法,每天的观察数为三次,即早上、中午、傍晚,每次花半个小时,覆盖所有高山嵩草生态系统的生境。结果表明:在高原鼠兔栖息的生境中,多种高山... 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多种高山雪雀相关性研究,采用了以1公里为长、50米为宽的样线法,每天的观察数为三次,即早上、中午、傍晚,每次花半个小时,覆盖所有高山嵩草生态系统的生境。结果表明:在高原鼠兔栖息的生境中,多种高山雪雀数量多于未见鼠兔或相对密度低的生境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多种高山雪雀 关键物种
下载PDF
黄毛鼠的种群动态研究及数量预测的意见 被引量:28
11
作者 洪朝长 袁高林 郑本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7-145,共9页
本文研究了福建省古田县农田区黄毛鼠种群数量、种群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利用雌成体性比、成体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等种群特征,提前4或5个月预测种群数量的4个一元回归方程,并对预测... 本文研究了福建省古田县农田区黄毛鼠种群数量、种群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利用雌成体性比、成体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等种群特征,提前4或5个月预测种群数量的4个一元回归方程,并对预测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鼠 种群 回归分析 数量
下载PDF
影响黄鼠种群数量变动的外因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壮行 宁震东 +3 位作者 王庭林 邹波 常文英 李晋红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82-85,共4页
影响黄鼠数量变动的外因有气象因子、生物因子、土壤因子和人的活动。气象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土壤因子包括化学成分、物理结构等;人的活动包括灭鼠以及破坏生态平衡等。保护环境,... 影响黄鼠数量变动的外因有气象因子、生物因子、土壤因子和人的活动。气象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土壤因子包括化学成分、物理结构等;人的活动包括灭鼠以及破坏生态平衡等。保护环境,破坏鼠的生存条件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控制鼠患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种群数量 规律 生物圈 黄鼠 鼠害
下载PDF
臭鼠种群相对数量季节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平 鲍毅新 诸葛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4-298,共5页
1985年4月至1992年12月,作者采用夹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臭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消长呈后峰型双峰曲线,5月和10月各出现一次高峰,怀孕率在2月和7月各出现一次高峰,... 1985年4月至1992年12月,作者采用夹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臭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消长呈后峰型双峰曲线,5月和10月各出现一次高峰,怀孕率在2月和7月各出现一次高峰,平均胎仔数在5—6月和8—9月相对较多。室外种群相对数量高峰在4月和9—10月;室内种群在5月和10月,前峰不及室外种群明显。室内种群雌体怀孕率明显高于室外种群。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变化亦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QU 种群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毒杀社鼠的基饵选择 被引量:4
14
作者 鲍毅新 包福兴 王跃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26-228,共3页
为了筛选毒杀社鼠的基饵,在室内对社鼠进行了7种粮食作物的食性观察,结果显示,该鼠对番薯和林米最嗜食,对花生米和玉米次之,稻谷、小麦和大豆最差。考虑来源、价格、保质期等因素,毒杀社鼠的基饵应以大米和玉米为最佳选择。本文还作了... 为了筛选毒杀社鼠的基饵,在室内对社鼠进行了7种粮食作物的食性观察,结果显示,该鼠对番薯和林米最嗜食,对花生米和玉米次之,稻谷、小麦和大豆最差。考虑来源、价格、保质期等因素,毒杀社鼠的基饵应以大米和玉米为最佳选择。本文还作了社鼠对大米的食量测定,每昼夜平均摄食量为6.8g,并与年龄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控制 社鼠 基饵
下载PDF
中粳稻区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夕林 张治 +1 位作者 张建明 张谷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41-444,共4页
1992~1994年研究了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4~5月、9~10月为繁殖高峰,5~6月和10~11月为数量高峰。水稻不同生育期害鼠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呈显著正相关。早春为防治适期,在现有的生... 1992~1994年研究了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4~5月、9~10月为繁殖高峰,5~6月和10~11月为数量高峰。水稻不同生育期害鼠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呈显著正相关。早春为防治适期,在现有的生产水平条件下,防治指标为3~4%,主害期防治指标为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发生动态 防治指标 农田鼠害 中粳稻区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啮齿动物的区系及鼢鼠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江廷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4000余号标本鉴定及文献记载,陕北黄土高原的啮齿动物有2目4科21种,其中属于古北界的种类有13种,占该区啮齿动物种数的61.4%,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有4种,占该区鼠种的19.3%,世界广布种有4种,占19.3%... 通过4000余号标本鉴定及文献记载,陕北黄土高原的啮齿动物有2目4科21种,其中属于古北界的种类有13种,占该区啮齿动物种数的61.4%,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有4种,占该区鼠种的19.3%,世界广布种有4种,占19.3%。陕北黄土高原的啮齿动物区系主要是以北方古北界种类,特别是华北——黄土高原的区系成分为主体,包括少数东洋界区系成分和广布种,具有明显古北界区系特色的啮齿动物类群。对黄土高原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土保持事业危害最大的种类,主要有鼢鼠、达乌尔鼠兔、达乌尔黄鼠、大仓鼠等。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农业生态耕作措施、草地生态措施等生态运作调控策略,把鼠害造成的损失长期保持在经济允许的损失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啮齿动物区系 鼢鼠防治对策 生态措施
下载PDF
应用阴茎骨形态指标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少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用雄性阴茎骨近支基底高作频数分配将黑腹绒鼠指名亚种划分为5个年龄组,对各年龄组的体长、阴茎骨近支长和阴茎骨近支基底宽作t检验和F检验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表明以阴茎骨近支基底高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组是可行的。
关键词 黑腹绒鼠 阴茎骨 年龄组
下载PDF
海拉尔东山达乌尔黄鼠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特喜铁 刘高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4,共3页
采用标志重捕法在海拉尔东山上捕捉达乌尔黄鼠,确定年龄(根据牙齿磨损程度)、性别、数量,编制静态生命表以推测种群发展动态。研究表明,该地区中Ⅰ龄鼠占66.7%、Ⅱ龄鼠占20%、Ⅲ龄鼠占13.3%,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于增长型种群,群体雄... 采用标志重捕法在海拉尔东山上捕捉达乌尔黄鼠,确定年龄(根据牙齿磨损程度)、性别、数量,编制静态生命表以推测种群发展动态。研究表明,该地区中Ⅰ龄鼠占66.7%、Ⅱ龄鼠占20%、Ⅲ龄鼠占13.3%,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于增长型种群,群体雄雌比例为1∶1.14,接近1∶1,种群中雌性略大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种群结构 生命表
下载PDF
黄毛鼠种群发生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文富 林坚贞 +2 位作者 陈玉妹 肖缤 刘浩官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61-64,共4页
1990~1992年室内饲养黄毛鼠,对雌雄成体分别进行人工催情、促排卵及配对饲养,妊娠后定期解剖雌鼠,测定其胚胎长度及胚胎重量。根据胚胎长度与胚龄和胚胎重量与胚龄的图形,进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回归分析,建立黄毛鼠产... 1990~1992年室内饲养黄毛鼠,对雌雄成体分别进行人工催情、促排卵及配对饲养,妊娠后定期解剖雌鼠,测定其胚胎长度及胚胎重量。根据胚胎长度与胚龄和胚胎重量与胚龄的图形,进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回归分析,建立黄毛鼠产仔高峰期预测数学模型。同时依据黄毛鼠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历期,预测幼鼠加入种群的数量高峰期,以及黄毛鼠暴食出现期。1993年春、秋两季黄毛鼠产仔高峰期预测值,经实地挖鼠洞捕鼠检验,预测值与检验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鼠 胚胎 预测 种群
下载PDF
非洲大蜗牛种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卫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8,共3页
通过饲养试验,建立了非洲大蜗牛种群动态数学模型和螺体生长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试验表明:非洲大蜗牛种群生长速度极快,在福州的气候条件下,越冬代成螺一年可产卵4次,每年产卵900粒左右。田间种群世代重叠复杂。我国南方是非洲大蜗牛... 通过饲养试验,建立了非洲大蜗牛种群动态数学模型和螺体生长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试验表明:非洲大蜗牛种群生长速度极快,在福州的气候条件下,越冬代成螺一年可产卵4次,每年产卵900粒左右。田间种群世代重叠复杂。我国南方是非洲大蜗牛的适生区,加强检疫是防止非洲大蜗牛扩散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大蜗牛 种群动态 数学模型 种群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