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噻唑类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章明 陈振锋 +1 位作者 梁宏 石少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42-46,共5页
综述了几种噻唑类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方法、表征、抑菌、荧光和模拟酶催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噻唑类席夫碱 配合物 研究进展 结构表征 抑菌活性 模拟酶催化性质 农药 合成方法 荧光性质
下载PDF
咪鲜胺及其制剂对三叶浮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龚道新 汪传刚 +2 位作者 杨仁斌 赵卫星 邹雅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8-671,共4页
为了全面正确地评价咪鲜胺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生物毒性,采用室内恒温光照试验研究了咪鲜胺及其制剂施保克对三叶浮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咪鲜胺(低于1.56mg/L)和施保克(小于0.63mg/L)能促进三叶浮萍的生长,表现为刺激作用,... 为了全面正确地评价咪鲜胺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生物毒性,采用室内恒温光照试验研究了咪鲜胺及其制剂施保克对三叶浮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咪鲜胺(低于1.56mg/L)和施保克(小于0.63mg/L)能促进三叶浮萍的生长,表现为刺激作用,而高质量浓度的咪鲜胺(大于或等于1.56mg/L)和施保克(大于或等于0.63mg/L)则对三叶浮萍的生长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还会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或处理浓度的上升而加强.总体表现出“低(浓度)促高(浓度)抑”或“长(作用时间)抑短(作用时间)促”的毒性效应.第1天时,咪鲜胺对三叶浮萍的毒性低于施保克的毒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2d以后),咪鲜胺的毒性均高于施保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施保克 三叶浮萍 毒性
下载PDF
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的测试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润利 孙晓红 +2 位作者 孙国锋 常建华 刘源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以硫氰酸钾与氯甲酸酯的反应产物烷氧酰基异硫氰酸酯同各种芳胺反应合成了 1 2个硫脲类衍生物 4-芳基 - 3-硫代脲酸酯类化合物 ,其中 1 0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通过1H NMR,IR,MS,元素分析和熔点的测定 ,确定了这 1 2个化合物的结构 ,... 以硫氰酸钾与氯甲酸酯的反应产物烷氧酰基异硫氰酸酯同各种芳胺反应合成了 1 2个硫脲类衍生物 4-芳基 - 3-硫代脲酸酯类化合物 ,其中 1 0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通过1H NMR,IR,MS,元素分析和熔点的测定 ,确定了这 1 2个化合物的结构 ,研究了他们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衍生物 合成 杀菌活性 杀菌剂 硫氰酸钾 氯甲酸酯 芳胺
下载PDF
吡啶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植物真菌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志兵 邝继清 +2 位作者 尹娟 吴世喜 蔡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4,共2页
为寻求绿色新农药创制过程中具有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经过肼解、闭环和取代等反应合成了8个N-(1,4-取代吡唑基)-吡啶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为寻求绿色新农药创制过程中具有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经过肼解、闭环和取代等反应合成了8个N-(1,4-取代吡唑基)-吡啶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ndshurica)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μg/mL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f对小麦赤酶病菌(G.zeae)的抑制率为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酰胺 吡唑 合成 杀菌活性
下载PDF
柑橘上施保克及其降解产物的GC快速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兴红 张桃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8-440,共3页
阐述了 GC-ECD检测柑橘上施保克及其降解产物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且不需大量的玻璃器皿和试剂、药品 ,比现有的方法更简捷、快速 .该方法的检测限为 0 .0 0 2 mg/kg,回收率的范围为 81 .5 %~ 96.0 % .
关键词 施保克 降解产物 柑橘 快速分析 吡啶类杀菌剂 GC-ECD检测 储藏防腐
下载PDF
三唑酮在土壤中的吸附及其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海英 杨仁斌 +1 位作者 龚道新 贺仲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用批量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湘南红壤、内蒙古黑土及北京地区浅色草甸土3种不同土壤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得三唑酮在这3种土壤的吸附均能用Freundlish方程较好地进行描述,吸附性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呈明显变化.三唑酮在土壤固相中... 用批量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湘南红壤、内蒙古黑土及北京地区浅色草甸土3种不同土壤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得三唑酮在这3种土壤的吸附均能用Freundlish方程较好地进行描述,吸附性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呈明显变化.三唑酮在土壤固相中的分配主要受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的影响,在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三唑酮在供试土壤上的吸附是表面吸附-分配作用模式,但以物理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酮 吸附 土壤 机理
下载PDF
三唑酮对离体黄瓜子叶膜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兆忠 王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51-655,共5页
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后离体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及膜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 :2 0 mg/L三唑酮能有效抑制 O- ·2 、H2 O2 的累积 ,减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组织自动氧化速率。这表明三唑酮减轻了活性氧在植物体内... 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后离体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及膜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 :2 0 mg/L三唑酮能有效抑制 O- ·2 、H2 O2 的累积 ,减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组织自动氧化速率。这表明三唑酮减轻了活性氧在植物体内的累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酮 离体黄瓜子叶 膜系统 活性氧 衰老 植物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 被引量:112
8
作者 杨丽娟 柏亚罗 《现代农药》 CAS 2012年第4期46-50,56,共6页
综述了吡唑醚菌酯的理化性质、作用方式、毒理学与环境归趋,介绍了该杀菌剂的合成化学、应用研究及其开发进展。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杀菌剂 综述
下载PDF
“适乐时”种子包衣对杂交稻种子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龚庆维 刘雪源 蒋宏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为了探讨种衣剂“适乐时”对杂交稻生产的应用效果,2000年以2.5%悬浮剂按1∶150,1∶250,1∶350,1∶500药种比对三系杂交稻金优402,两系杂交稻香两优68和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进行了种子包衣,并储存10,30,90,180,360和540d,结果表明:(1)与... 为了探讨种衣剂“适乐时”对杂交稻生产的应用效果,2000年以2.5%悬浮剂按1∶150,1∶250,1∶350,1∶500药种比对三系杂交稻金优402,两系杂交稻香两优68和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进行了种子包衣,并储存10,30,90,180,360和54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包衣对90d内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180至540d较对照显著提高,储存540d后,3品种对照发芽率分别降至0,14%,17.5%,而适乐时包衣处理后,发芽率最高仍然可达81.5%,96.9%和84.2%;(2)各处理区与对照区比,秧苗株高、鲜重、茎基粗等有一定的差异,但多数情况下不显著;(3)适乐时包衣和浸种都能有效控制秧田恶苗病,以包衣效果为好,包衣比1∶250和1∶167处理防效分别为84.3%和84.8%;(4)适乐时包衣处理的有效分蘖数、每穗实粒数都有所增加,但千粒重变化不大,最终产量以适乐时药种比1∶167处理增产最显著,增产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 种子发芽 秧苗素质 恶苗病 产量 适乐时
下载PDF
1,2,4-三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献友 薛潇沛 +3 位作者 庞艳萍 郭强 闵娜娜 窦玉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4-137,共4页
从杀菌剂方面对关于1,2,4-三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重点介绍了不同取代基对三唑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三唑类化合物 合成 杀菌活性 进展
下载PDF
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麻妙锋 王德志 +2 位作者 夏先华 李若馨 冯吉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9-154,共6页
【目的】寻找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3-吲哚乙腈为原料,经过1-位烷基化、2-位氧化和3-位烷基化反应,合成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13 C NMR)和低分辨质谱(LC-ESI-... 【目的】寻找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3-吲哚乙腈为原料,经过1-位烷基化、2-位氧化和3-位烷基化反应,合成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13 C NMR)和低分辨质谱(LC-ESI-MS)分析,并分别测定合成衍生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茄子黄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经1 H NMR、13 C NMR和LC-ESI-MS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6个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3a^3f)。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个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结构与活性相关分析说明,此类化合物骨架中芳香苄基对抑菌活性的贡献优于脂肪烃基异戊烯基,且芳香苄基中氟原子对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1-位和3-位同为对氟苄基的化合物3f(1,3-二对氟苄基-2-氧代-3-吲哚乙腈),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有效中浓(EC50)分别为28.06和31.36μg/mL。【结论】本研究的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合成的化合物3e和3f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其他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吲哚乙腈 1 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衍生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两种农药及其混剂对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生 罗迷 +1 位作者 李明 吴小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离体试验法研究了三环唑与阿米西达混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三环唑和阿米西达的复配剂可抑制菌丝的生长与稻瘟菌孢子的产生,当三环唑与阿米西达的比例为8:1、6:1、4:1、2:1时,对菌丝生长和稻瘟菌孢子的E... 采用离体试验法研究了三环唑与阿米西达混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三环唑和阿米西达的复配剂可抑制菌丝的生长与稻瘟菌孢子的产生,当三环唑与阿米西达的比例为8:1、6:1、4:1、2:1时,对菌丝生长和稻瘟菌孢子的EC∞值分别为0.2292-0.9728μg/mL和0.5967~1.2793μg/mL,其中三环唑:阿米西达4:1时抑制作用最好,相应的EC50分别为0.2292μg/mL和0.5967μg/mL。混剂结合了三环唑与阿米西达两者的优点,可以延缓水稻稻瘟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唑 阿米西达 稻瘟菌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敏感性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穗 陈伟 +1 位作者 王冰华 赵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内烯酸乙酯JS399-19)对上海郊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tum)分离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并由此建立该药剂的敏感性基线。氰烯菌酯对上述分离菌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内烯酸乙酯JS399-19)对上海郊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tum)分离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并由此建立该药剂的敏感性基线。氰烯菌酯对上述分离菌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的范围在0.098 0~0.504 1μg/mL之间,平均值为0.258 9±0.055 1μg/mL;其敏感基线呈单锋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各分离菌株之间对该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小,且并不因用药年份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的多菌灵敏感型菌株和抗药型菌株也均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这表明该药剂在发生多菌灵抗药性的地区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减少赤霉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监测上海郊区禾谷镰孢菌群体对氰烯菌酯敏感性的动态变化,制定该药剂合理使用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氰烯菌酯 敏感性
下载PDF
特戊酸柠檬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晔晴 陈红兵 +1 位作者 刘慧平 韩巨才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704-707,共4页
为了测定特戊酸柠檬酯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其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物质对所测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338.72~8... 为了测定特戊酸柠檬酯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其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物质对所测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338.72~829.20 mg/L之间,其中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338.72 mg/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59.63~131.69 mg/L之间,其中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59.63 mg/L。比较了该物质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对番茄早疫病菌及梨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抑制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虽稍高于甲基托布津,但接近或低于多菌灵。同时经特戊酸柠檬酯处理后的病菌菌丝隔膜不明显,原生质浓缩,菌体扭曲变形、断裂;孢子不能正常萌发,部分畸形,出现疱疹样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戊酸柠檬酯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广谱性杀菌剂 菌丝孢子形态
下载PDF
取代苯氧乙酸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玮琳 向开祥 +2 位作者 吴英华 侯小娟 向阳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5-56,共2页
取代苯氧乙酸为合成新型农药的中间体,根据苯环上取代基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具有针对性强、产率高、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易纯化的优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
关键词 苯氧乙酸 表征 ^1HNMR 新型农药 合成方法 反应时间 元素分析 中间体 取代基 化合物
下载PDF
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白林 张应年 李生英 《甘肃高师学报》 2000年第2期51-55,共5页
三唑类化合物既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的内性杀菌刹,同时又是一种 高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其施药量小、易降解、残留量少等优点,在农业化学防治中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三唑类化合物 杀菌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业化学防治 杀菌活性 立体结构
下载PDF
2-(4`-甲酸吡啶)-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化合物对水稻常见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苟绍华 李磊民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88-91,共4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含氮、硫杂环化合物2-(4`-甲酸吡啶)-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对水稻常见的几种病菌(稻瘟病、白叶枯、恶苗病)的室内抑菌实验结果。发现其对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2.06%和81.59%,与市售的稻瘟灵(85.68%...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含氮、硫杂环化合物2-(4`-甲酸吡啶)-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对水稻常见的几种病菌(稻瘟病、白叶枯、恶苗病)的室内抑菌实验结果。发现其对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2.06%和81.59%,与市售的稻瘟灵(85.68%)、叶枯唑(76.94%)的效果相当或接近,而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抑菌率74.64%)比市售的多菌灵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甲酸吡啶)-亚肼基-1 3-二硫杂环戊烷 稻瘟病菌 白叶枯病菌 恶苗病菌 抑菌实验
下载PDF
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元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124,共6页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选择性氮烷基化、氧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运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选择性氮烷基化、氧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运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认,并分别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5种新型的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在150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新合成化合物没有表现出除草活性;在200 mg/L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化合物4,6-二甲氧基-2-(2-(1-丙基-1H-吡唑-3-基)苯氧基)嘧啶对黄瓜白粉病菌与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为78%和90%。【结论】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与修饰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6-二甲氧基嘧啶 有机合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几种2-噻唑酮的杀菌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泽楷 李国良 +1 位作者 郭仕恒 马慰霖 《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0-52,共3页
本文报道三个2-噻唑酮的化合物的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新的化合物(N-羟甲基-2-噻唑啉酮和N-羟甲基-2-噻唑硫酮)具有杀菌作用。
关键词 2-噻唑啉酮 N-羟甲基-2-噻唑啉酮 N-羟甲基-2-噻唑硫酮 杀菌剂 杀菌效果 杀菌作用
下载PDF
戊菌隆在棉花和土壤中残留规律研究
20
作者 于建垒 宋国春 +3 位作者 赵德友 李美 林相璀 蒋保国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戊菌隆农药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 ,每100kg 棉种用戊菌隆75—112 .5g(有效成分 )拌种 ,防治棉花苗期病害 ,戊菌隆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较慢 ,半衰期7.8—10.1d ,施药后35d ,降解达90 %。收获期土...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戊菌隆农药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 ,每100kg 棉种用戊菌隆75—112 .5g(有效成分 )拌种 ,防治棉花苗期病害 ,戊菌隆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较慢 ,半衰期7.8—10.1d ,施药后35d ,降解达90 %。收获期土壤、棉叶、棉籽中均未检出戊菌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菌隆 棉花 土壤 农药残留规律 脲类杀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