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等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司美茹 薛泉宏 +4 位作者 余博 袁虎林 蔡艳 来航线 陈占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4,共6页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供试拮抗菌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36株供试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黄瓜枯萎菌和棉花枯萎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数分别为30(占83.3%),27(占75%),24(占66.7%)和26(占72.2%)株。(2)36株供试拮抗菌中,与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西瓜枯萎菌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有19(52.7%),10(27.8%),6(16.8%)和11(30.6%)株。(3)菌株95W06,64G12,87W14,63G06,03GY022,31-4G02,28G14及10G27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经紫外线照射后,均失去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表明此8株拮抗菌的代谢产物活性成分不稳定。(4)利用拮抗菌与病原菌的竞争抑制试验,可以从大量拮抗性菌株中快速筛选出有实际防效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菌 病原真菌 拮抗作用 生物防治 放线菌 辣椒疫病
下载PDF
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体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隋丽 徐文静 +3 位作者 杜茜 陈光 董英山 李启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2-384,389,共4页
用放线菌769发酵液处理水稻植株,测定水稻叶片中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初步从酶学水平探讨了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结果表明:769菌株发酵液处理水稻可引起水稻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可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 用放线菌769发酵液处理水稻植株,测定水稻叶片中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初步从酶学水平探讨了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结果表明:769菌株发酵液处理水稻可引起水稻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可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发酵液原液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769 水稻 防御酶
下载PDF
农用微生物杀菌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丽荣 全鑫 +4 位作者 刘玉霞 刘新涛 倪云霞 刘红彦 薛保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1-134,共4页
对微生物农药的概念、种类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杀菌剂的类型,同时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几类微生物杀菌剂的研究应用状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微生物杀菌剂农药现存的问题及其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杀菌剂 农用抗生素 脂肽类物质
下载PDF
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甘林 许文耀 +2 位作者 江茂生 何炳辉 苏漫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3-497,共5页
测定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毒力(EC50)为0.020 9μg/mL;当处理质量浓度为0.02μg/mL时,甘蓝黑腐病菌的呼吸强度和群体的生长数量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剂量为0.1μg/mL的纳米银可使甘蓝黑腐病菌... 测定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甘蓝黑腐病菌的毒力(EC50)为0.020 9μg/mL;当处理质量浓度为0.02μg/mL时,甘蓝黑腐病菌的呼吸强度和群体的生长数量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剂量为0.1μg/mL的纳米银可使甘蓝黑腐病菌细胞膜受损,电导率明显提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0μg/mL的纳米银对小白菜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甘蓝黑腐病菌 毒力 抑制机理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03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达 刘伟成 +2 位作者 裘季燕 刘霆 傅俊范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09,共5页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21-24 h,接种量5%,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60-66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获得了104.24×10^8-105.75×10^8cfu/mL的活菌体产量,较原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菌体产量提高了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菌体生产 液体发酵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根际放线菌I06-03431产生的核苷类抗生素3431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伊 李舟 +6 位作者 魏玉珍 张玉琴 李秋萍 韩宁宁 周建琴 高红 孙承航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在抗稻瘟菌农用抗生素的筛选过程中,从60多种中药植物根际土壤获得的放线菌中发现,放线菌I06-03431的发酵液具有强抗稻瘟菌的活性。经色谱分离纯化,获得活性成分3431,经光谱学数据分析,证明3431为已知核苷类抗生素,丰加霉素(Toyocamycin... 在抗稻瘟菌农用抗生素的筛选过程中,从60多种中药植物根际土壤获得的放线菌中发现,放线菌I06-03431的发酵液具有强抗稻瘟菌的活性。经色谱分离纯化,获得活性成分3431,经光谱学数据分析,证明3431为已知核苷类抗生素,丰加霉素(Toyocamycin)。进一步生物活性研究表明,0.005μg/mL的3431能够抑制稻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另外,3431还具有与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6-BA)一样的抑制拟南芥根生长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放线菌 稻瘟菌 丰加霉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土壤稀有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黄路枝 胡兆农 +1 位作者 郭正彦 吴文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优化土壤稀有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等地采集的31份土样中的稀有放线菌进行了选择性分离。结果表明:以改进的HV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将土壤样品稀释100倍,添加2×10-5g/mL重铬酸钾+2×10-5g... 在优化土壤稀有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等地采集的31份土样中的稀有放线菌进行了选择性分离。结果表明:以改进的HV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将土壤样品稀释100倍,添加2×10-5g/mL重铬酸钾+2×10-5g/mL萘啶酮酸+1×10-5g/mL卡那霉素作为抑制剂分离效果最好。以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的417株放线菌中筛选出H32、H75、H223、H227、H238等5株可代谢抗菌活性物质的菌株。离体条件下,5株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H223和H238菌株发酵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均小于10mL/L;H32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25.5、28.9和29.9mL/L。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其中H223菌株发酵液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达30mm以上。盆栽实验结果表明,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73.45%~82.35%,治疗效果为67.74%~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放线菌 选择性分离 抗菌活性
下载PDF
荔枝霜疫霉拮抗菌株链霉菌sp.SC120抗真菌活性代谢物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继栋 魏孝义 +2 位作者 朱西儒 谢海辉 陈贻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7-259,297,共4页
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拮抗荔枝霜疫霉的链霉菌。从此拮抗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活性成分 ,经光谱分析 ,两个活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eptomycinA和LeptomycinB。运用核磁共振技术 ( 1H 1HCOSY、13 C 1HCOSY和HMBC) ,正... 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拮抗荔枝霜疫霉的链霉菌。从此拮抗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活性成分 ,经光谱分析 ,两个活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eptomycinA和LeptomycinB。运用核磁共振技术 ( 1H 1HCOSY、13 C 1HCOSY和HMBC) ,正确地归属了两个化合物的碳谱数据。两个化合物对荔枝霜疫霉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omycin A Leptomycin B 链霉菌 荔枝霜疫霉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PY-1对柑橘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静 龚萌 +3 位作者 袁宇 杨浩 陆燕蓉 程惊秋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8-859,865,共3页
[目的]以枯草芽孢杆菌PY-1为拮抗菌研究其对柑橘果实采后由指状青霉引起的绿霉病的防治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在混有病原菌孢子的PDA平板上接种PY-1和PY-1发酵滤液。(2)体内实验:对柑橘果实人工接种绿霉病,测定PY-1菌悬液、发酵液、... [目的]以枯草芽孢杆菌PY-1为拮抗菌研究其对柑橘果实采后由指状青霉引起的绿霉病的防治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在混有病原菌孢子的PDA平板上接种PY-1和PY-1发酵滤液。(2)体内实验:对柑橘果实人工接种绿霉病,测定PY-1菌悬液、发酵液、无菌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对绿霉病以及对菌斑扩展的抑制作用。[结果](1)体外实验中PY-1及其发酵滤液均表现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PY-1的四种处理液均对绿霉病以及菌斑的扩展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强弱依次是:发酵液,菌悬液,无菌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结论]PY-1可作为生物拮抗菌应用于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绿霉病
下载PDF
阿维菌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0
作者 何焕君 邱丽娜 +3 位作者 姚伟芳 弓爱君 宋晓春 刘丽君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4-85,共2页
阿维菌素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生物农药具备一般生物农药的特点,并且它的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杀虫活性强,杀虫谱广,但是药效慢、杀虫谱相对较窄、稳定性差和生产成本高则是其明显的缺点。该文主要从阿维菌素B1提取的研究、发酵... 阿维菌素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生物农药具备一般生物农药的特点,并且它的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杀虫活性强,杀虫谱广,但是药效慢、杀虫谱相对较窄、稳定性差和生产成本高则是其明显的缺点。该文主要从阿维菌素B1提取的研究、发酵培养基的研究、高产菌株的选育的研究这三个方面对阿维菌素目前研究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1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生物农药 发展状况
下载PDF
咪鲜胺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在六种水稻土中的吸附 被引量:9
11
作者 龚道新 汪传刚 +3 位作者 邹雅竹 杨仁斌 郭正元 樊德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7,共8页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咪鲜胺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在六种水稻土中的吸附。结果表明:水稻土以物理吸附作用来吸附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吸附平衡时间为7—14h,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水稻土对咪...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咪鲜胺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在六种水稻土中的吸附。结果表明:水稻土以物理吸附作用来吸附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吸附平衡时间为7—14h,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水稻土对咪鲜胺吸附能力均比其代谢物要强,三种代谢物之间的吸附量差异性不是很大。咪鲜胺在水稻土中的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粘粒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而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在水稻土中的吸附主要受土壤pH值的控制。这说明咪鲜胺在降解代谢后改变了它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与吸附机理,对此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代谢物 吸附 水稻土
下载PDF
拮抗链霉菌S23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孟庆芳 张汀 +2 位作者 杨文香 田世民 刘大群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拮抗菌S2 3用 4号培养基培养的发酵滤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在该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 ,菌龄 7d ,振荡培养 4d的发酵滤液抑菌作用最强 ;培养液的初始 pH值为6 ,摇床转速为 2 0 0r/min时 ,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当葡萄... 拮抗菌S2 3用 4号培养基培养的发酵滤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在该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 ,菌龄 7d ,振荡培养 4d的发酵滤液抑菌作用最强 ;培养液的初始 pH值为6 ,摇床转速为 2 0 0r/min时 ,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当葡萄糖为碳源 ,花生饼粉或黄豆饼粉为氮源时 ,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S23 发酵培养基 发酵条件 棉花 黄萎病 拮抗链霉菌
下载PDF
井岗霉素在水稻叶片中的残留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存政 何丹军 +3 位作者 骆爱兰 刘贤进 刘敏 季丽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建立了井岗霉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紫外检测器UV,检测波长210nm,以甲醇与Na2HPO4缓冲液(pH=7,体积比为2∶98)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1,以甲醇/水(体积比为9∶1)为提取溶剂,以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并研究了井岗霉素在水稻叶片上的... 建立了井岗霉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紫外检测器UV,检测波长210nm,以甲醇与Na2HPO4缓冲液(pH=7,体积比为2∶98)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1,以甲醇/水(体积比为9∶1)为提取溶剂,以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并研究了井岗霉素在水稻叶片上的残留行为。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4.25%~102.25%,变异系数(CV)为1.64%~2.98%,最低检出限为0.92mg·kg-1,方法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或不添加表面活性剂9708的井岗霉素在稻叶中的半衰期(T1/2)分别为2.4和3.0d,最终残留量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井岗霉素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下载PDF
番茄疫霉根腐病拮抗细菌FC12-05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冯志珍 李金岭 +3 位作者 陈太春 马志远 段军娜 安德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3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细菌FC12-05,经鉴定FC12-05为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FC12-05菌株无菌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2%和92.43%,EC50分别为10.14和10.78mL/L;对抑制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60%和92.45%,EC50分别为2.09和2.53mL/L;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高达93.50%。在硫酸铵饱和度为10%~25%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20%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19.33mm;硫酸铵饱和度≥30%时,无沉淀析出,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抑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拮抗细菌FC12-05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疫霉根腐病 辣椒疫霉病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ZK-I菌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纯化与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雪文 周金燕 +2 位作者 钟娟 邓洪渊 谭红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1,共4页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ZK-I对甜瓜疫霉病、棉花枯萎病等多种作物真菌病害以及啤酒酵母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报道了ZK-I菌发酵液中抗真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该菌株发酵液经过酸沉淀、正相硅胶层析以及C_(18)相硅胶...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ZK-I对甜瓜疫霉病、棉花枯萎病等多种作物真菌病害以及啤酒酵母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报道了ZK-I菌发酵液中抗真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该菌株发酵液经过酸沉淀、正相硅胶层析以及C_(18)相硅胶层析等步骤,得到四个化合物,经HPLC检测均为单峰,通过质谱测定分子量并结合高效液相检测结果确定它们为同系物,其中A为捷安肽素A,并推测其余化合物为捷安肽素A的结构类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分离 纯化 C18反相硅胶
下载PDF
番茄溃疡病菌拮抗链霉菌菌株23的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维宏 杨文香 +2 位作者 孟庆芳 刘大群 张汀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2,共4页
关键词 拮抗链霉菌 溃疡病菌 番茄 菌株 鉴定 DNA序列分析 井冈霉素 生理生化特性 生物防治 农抗120
下载PDF
唑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艳萍 孙海滨 +3 位作者 曾繁娟 刘景梅 徐燕玲 王思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47,共2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唑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情况。采用液相色谱法-二级管阵列紫外检测器测定了唑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唑菌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2.2d、2.6~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唑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情况。采用液相色谱法-二级管阵列紫外检测器测定了唑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唑菌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2.2d、2.6~2.7d,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黄瓜残毒污染和土壤的残留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菌酯 黄瓜 土壤 残留动态
下载PDF
利用链霉素耐药性突变筛选抗菌活性放线菌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玲 郭正彦 +3 位作者 姬志勤 龙建友 胡兆农 吴文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67,共7页
利用链霉素耐药性突变,从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活性微弱的12株放线菌中筛选活性菌株。在链霉素浓度为25μg/mL时共获得99株耐药菌株。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发现7株耐药突变菌株的发酵液产生了抑制细菌活性,其中仅耐药突变株67S-14所产生活性物... 利用链霉素耐药性突变,从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活性微弱的12株放线菌中筛选活性菌株。在链霉素浓度为25μg/mL时共获得99株耐药菌株。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发现7株耐药突变菌株的发酵液产生了抑制细菌活性,其中仅耐药突变株67S-14所产生活性物质的遗传性能稳定。室内抑制真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67S-14发酵液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的抑制率较原始菌株No.67提高50%以上。该突变株在菌落形态方面与原始菌株存在较大的差异。Doskochilova溶剂系统纸层析结果表明,该活性物质可能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HPLC分析结果表明,该抗生素可能是突变菌株67S-14产生的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耐药性突变 放线菌 活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W-13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章小洪 汪琨 +1 位作者 朱廷恒 崔志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W-13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本实验首先用单因素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使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粉和低浓度的Mn2+对B...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W-13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本实验首先用单因素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使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粉和低浓度的Mn2+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促进效果明显.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2g/L,蛋白胨9g/L,氯化锰5mg/L,初始发酵pH 5.0,装液量30mL,接种量为4%,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时间144h.优化后5μL BW-13发酵液抑菌圈提高到28.5mm,比优化前提高了2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培养基优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和DZP-9的分离纯化与制备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赛金 熊智强 +3 位作者 张智平 涂晓嵘 何建 涂国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7,共4页
用乙醇浸提链霉菌702菌株发酵液,滤液真空浓缩成油状物,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真空浓缩成浸膏,浸膏通过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与甲醇不同配比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含抗真菌活性物质馏分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燥为抗真菌活性物质粗品。粗品... 用乙醇浸提链霉菌702菌株发酵液,滤液真空浓缩成油状物,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真空浓缩成浸膏,浸膏通过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与甲醇不同配比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含抗真菌活性物质馏分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燥为抗真菌活性物质粗品。粗品通过制备型HPLC仪进一步分离纯化,用乙腈∶水∶TFA不同浓度进行梯度洗脱,按单组分保留时间收集不同馏分洗脱液,将洗脱液冻干成抗真菌活性单体组分样品。抗菌活性和单组分样品纯度检测分别用管碟法检测对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和分析型HPLC。结果表明,含抗真菌活性单位10 000 mg/L发酵液200 L经乙醇浸提液浓缩后得到含抗真菌活性单位22 500 mg/L的油状物80 L,浸提率为90%;80 L油状物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含抗真菌活性单位120 000 mg/L的12 L浸膏,萃提率为80%。500 g浸膏经硅胶柱层析,获得含抗真菌活性单位达750 mg/g的粗品48.0802 g。粗品经制备型HPLC仪获得纯度分别达到99.47%和90.28%的抗真菌单组分DZP-8和DZP-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分离纯化 抗真菌单体组分 DZP-8 DZP-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