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稳产杂交稻新组合——博优早特
1
作者 江奕君 高云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06年第7期20-20,共1页
博优早特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晚籼弱感光杂交稻组合,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467.9公斤,比对照种博优122增产1.58%,列参试组合第1位。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高产稳产 新组合 广东省农科院 品种审定 水稻所 农作物 晚籼
下载PDF
Ⅱ优系列杂交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曾正明 况浩池 +4 位作者 罗俊涛 陈光珍 付均 杨扬 何兴材 《中国稻米》 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
通过对部分四川省推广面积较大的Ⅱ优系列杂交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结实率与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生育期,有效穗也对产量有一定的贡献;而穗着粒数及千粒重则与产量... 通过对部分四川省推广面积较大的Ⅱ优系列杂交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结实率与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生育期,有效穗也对产量有一定的贡献;而穗着粒数及千粒重则与产量呈负相关。因而在Ⅱ优系列杂交组合选育中,应根据生态条件和茬口安排,选育生育期稍长、结实率高、有效穗数较高的组合,而不必追求高着粒数、大千粒重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优系列 杂交水稻 产量 相关性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广西近年育成水稻品种米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传华 罗群昌 +2 位作者 陈远孟 蒋显斌 刘广林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78,共3页
参照国家优质稻谷GB/T1791-1999标准,对广西2003~2006年通过审定的136个籼稻品种(组合)的米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广西杂交稻组合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育成组合的品质档次仍较低,能达到优... 参照国家优质稻谷GB/T1791-1999标准,对广西2003~2006年通过审定的136个籼稻品种(组合)的米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广西杂交稻组合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育成组合的品质档次仍较低,能达到优质等级的杂交稻组合几乎为感光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偏高仍是杂交稻组合米质最突出的问题,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长宽比仍需继续改良;广西常规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也得到很大改良,但直链淀粉含量仍是制约常规稻品种达到优质等级的首要因素,胶稠度、长宽比、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也仍需进一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水稻 米质状况
下载PDF
播种期对超级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炜 《中国稻米》 2008年第5期41-43,共3页
以两优29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杂交稻生育期、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杂交稻组合的生育期、产量及品质均表现出较大的播种期差异。
关键词 播种期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湖南省水稻品种区域性试验1972~1992产量结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应斌 颜育民 +4 位作者 刘国斌 陈佩玺 萧光玉 唐桐茂 范燕萍 《作物研究》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1972~1992年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产量分析结果。指出我省水稻育种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早稻或晚稻均上了7500kg/hm2的台阶。产量7500kg/hm2以上的穗粒结构是颖花量3.5~...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1972~1992年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产量分析结果。指出我省水稻育种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早稻或晚稻均上了7500kg/hm2的台阶。产量7500kg/hm2以上的穗粒结构是颖花量3.5~4.0万/m2,结实率75%~80%,千粒重26~28g。这些指标可作为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目标确定的依据。由于水稻育种的进步,早稻和晚稻具有相同的生产潜力,生产上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晚稻 区域试验 产量 产量构成 湖南
下载PD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Flag Leaves of the C Liangyou Series of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at Late Growth Stages 被引量:1
6
作者 TANG Wen-bang ZHANG Gui-lian XIAO Ying-hui DENG Hua-bing FAN Ke LIU Guo-hua CHEN Li-yun 《Rice science》 SCIE 2010年第4期319-325,共7页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soluble sugars, soluble proteins and thiobarbitud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 (TBAR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soluble sugars, soluble proteins and thiobarbitud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 (TBAR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eroxidase (POD) of flag leaves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C Liangyou series of hybrid rice combinitions as material and Shanyou 63 as control. The C Liangyou series of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C Liangyou 396, C Liangyou 87, C Liangyou 755 and C Liangyou 34, which all used C815S as male sterile line.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soluble sugars and soluble proteins in flag leaves of the C Liangyou series combinations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whereas the TBARS cont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PO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on the 7th day after heading, and then decreased slowly. ~bps, value and qp value of flag leaves decreased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s, and these two parameters in flag leaves of the C Liangyou series combin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while the qN value increased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s an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flag leaves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low senescence and strong photosynthetic capability in flag leaves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s are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the C Liangyou series combin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ic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al leaf
下载PDF
高产优质早籼新品种湘早籼18号的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佩玺 陈少彪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18,共1页
高产优质早籼新品种湘早籼18号的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陈佩玺,陈少彪(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我们选择熟期早、外观米质好、稳产、抗性强的湘早籼10号的变异株的干种子,用 ̄(60)Co─γ射线辐射,再按育种目标... 高产优质早籼新品种湘早籼18号的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陈佩玺,陈少彪(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我们选择熟期早、外观米质好、稳产、抗性强的湘早籼10号的变异株的干种子,用 ̄(60)Co─γ射线辐射,再按育种目标经多代定向选育,育成了高产、优质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品种 湘早籼18号 特性 栽培
下载PDF
杂交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应用及产量表现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慧英 陈惠哲 +2 位作者 朱德峰 陈炎忠 徐一成 《中国稻米》 2009年第5期38-40,共3页
以杂交稻组合甬优9号和甬优10号为材料,研究比较2BD-6D带式精量直播机的播种效果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精量播种,实现有序条播,能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满足杂交稻对机直播低播量的要求;机械条播后,水稻分蘖高峰期推迟,成穗率提高,... 以杂交稻组合甬优9号和甬优10号为材料,研究比较2BD-6D带式精量直播机的播种效果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精量播种,实现有序条播,能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满足杂交稻对机直播低播量的要求;机械条播后,水稻分蘖高峰期推迟,成穗率提高,并提高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甬优9号和甬优10号机直播产量分别比撒播种增产2.31%和3.22%,并通过改善水稻群体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达到水稻直播高产稳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直播 播种效果 产量
下载PDF
综合评价杂交稻组合抗瘟性试验初报 被引量:2
9
作者 计仁欢 《广西农学报》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不同组合对苗瘟、叶瘟、穗瘟的抗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应用星座图法和[0,1]多目标决策法分析各组合抗瘟性,两法结果相互吻合,并与面上大田发病情况相符。
关键词 杂交稻 整体抗瘟性 综合评价 杂交稻组合 试验初报 抗瘟性 多目标决策法 发病情况 苗瘟 叶瘟
下载PDF
“优质抗病耐储藏恢复系广恢122及其高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0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2-52,共1页
“优质抗病耐储藏恢复系广恢122及其高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项目成果综合利用复合杂交、穿梭育种、自然储藏检测等育种手段,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广恢122,组配出系列抗病、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对耐储藏相... “优质抗病耐储藏恢复系广恢122及其高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项目成果综合利用复合杂交、穿梭育种、自然储藏检测等育种手段,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广恢122,组配出系列抗病、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对耐储藏相关基因进行标记定位。项目成果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优质高产 恢复系 储藏 科学技术 应用 抗病 选育
下载PDF
杂交稻“早穗”现象的原因与预防
11
作者 毛道行 程新 周国华 《中国稻米》 2006年第4期32-32,共1页
杂交稻早穗原因有四个:秧苗素质太差;秧龄太长;秧苗入土过深;感温性较强。解决办法要做到六点:减少播种量;施好基、苗肥;做好水浆管理;注意病、虫、草害防治;合理栽插;选择合适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早穗 预防 壮秧 杂交稻
下载PDF
天优3618
12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8年第8期13-13,共1页
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6~127天,与粤香占相近。株型中集,分菓力和抗倒力中等,穗大粒密,后期熟色好。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开花期均为中强。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 广东省 感温型 粤香占 孕穗期 耐寒性 开花期
下载PDF
五优308
13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8年第10期13-13,共1页
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127天,与中9优207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中强,有效穗多,剑叶短小,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 广东省 感温型 分蘖力 有效穗 三系 抗倒
下载PDF
广8优金占
14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8年第7期13-13,共1页
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4~115天,比对照种深优97125长3-4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长粒多,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强(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强)。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 广东省 感温型 分蘖力 开花期 孕穗期
下载PDF
天优3618
15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9期13-13,共1页
2017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6—127天。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中等,穗大粒密,后期熟色好。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开花期均中强。抗稻瘟病,田间监测结果表现抗叶瘟、中抗穗瘟。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 抗稻瘟病 结果表现 田间监测 广东省 感温型 分蘖力
下载PDF
金农丝苗
16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0期13-13,共1页
2017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特征特性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20~122天,比对照种博优998长5天,与对照种博Ⅲ优273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弱(孕穗期为中,开花期为中弱)。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博优998 弱感光型 全生育期 广东省 分蘖力 孕穗期
下载PDF
五优308
17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6期13-13,共1页
2017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127天,与中9优207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中强,有效穗多,剑叶短小,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 广东省 感温型 分蘖力 有效穗 三系 株型
下载PDF
Y两优3088
18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2期11-11,共1页
2017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6—118天,与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长粒多,抗倒力较强,耐寒性中(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科高98.4~99.4厘米,亩... 2017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6—118天,与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长粒多,抗倒力较强,耐寒性中(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科高98.4~99.4厘米,亩有效穗16.3~17.2万,穗长24.0,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62~170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每穗总粒数 全生育期 广东省 感温型 分蘖力 开花期 孕穗期
下载PDF
Y两优1173
19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0期14-14,共1页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天,比对照种天优122长3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长粒多,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107.6。109.5厘米,亩有效穗16.5—17.3万,穗长26.3...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天,比对照种天优122长3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长粒多,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107.6。109.5厘米,亩有效穗16.5—17.3万,穗长26.3~26.7厘米,每穗总粒数179~180粒,结实率83.3%~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天优122 每穗总粒数 全生育期 感温型 分蘖力 孕穗期 耐寒性
下载PDF
永丰优9802
20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1期13-13,共1页
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9。120天,比对照种博优998长3天,与对照种博Ⅲ优273相当。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后期熟色好。抗倒力中强,耐寒性弱(孕穗期为中弱,开花期为弱)。
关键词 杂交稻组合 博优998 弱感光型 全生育期 分蘖力 成穗率 孕穗期 耐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