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籼稻品种始穗期耐冷性鉴定
1
作者 孔清霓 林道宣 +4 位作者 张旭 陈钊明 邱涧恒 梁祖扬 刘彦卓 《作物品种资源》 1990年第4期23-25,共3页
采用分期播插、控制日长等措施,始穗期用16℃人工低温处理5天,以结实率高低为定级标准来筛选鉴定1210份晚籼品种始穗期耐冷性,并对其中148份进行年度间重复鉴定,有23份在初鉴和重鉴中耐冷性都达Ⅱ级以上,初鉴、重鉴结实率的相关分析迭... 采用分期播插、控制日长等措施,始穗期用16℃人工低温处理5天,以结实率高低为定级标准来筛选鉴定1210份晚籼品种始穗期耐冷性,并对其中148份进行年度间重复鉴定,有23份在初鉴和重鉴中耐冷性都达Ⅱ级以上,初鉴、重鉴结实率的相关分析迭极显著水准,说明筛选鉴定结果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籼稻 始穗期 耐冷性 抗性鉴定 耐冷育种 寒露风 种质资源
下载PDF
连作晚稻秧苗徒长的化学调控——2.多效唑控长效应的生理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熹 陶龙兴 +1 位作者 高成伟 姚福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96,共6页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多效唑对连晚秧苗有明显的控长效应。于一叶一心期施用300ppm多效唑,控长率可达30%左右,有效期为4—5周。多效唑的控长效应与相对低温对苗高的影响相似。多效唑对稻苗各器官均有控长效应,可有效地调整秧苗株型...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多效唑对连晚秧苗有明显的控长效应。于一叶一心期施用300ppm多效唑,控长率可达30%左右,有效期为4—5周。多效唑的控长效应与相对低温对苗高的影响相似。多效唑对稻苗各器官均有控长效应,可有效地调整秧苗株型,改善秧田群体条件。多效唑的控长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稻苗生长速度,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物质。多效唑与外源 GA_3、IAA 等植物激素有拮抗作用,并增强稻苗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秧苗 多效唑 控长效应
下载PDF
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氮素吸收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2 位作者 钟旭华 张佩莲 郭进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43-50,共8页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早熟组合威优64的每亩平均总吸氮量为9.310千克,迟熟组合汕优63为10.292千克。汕优63比威优64多吸0.982千克,差异主要在于秧田期,大田吸氮量两组合仅相差0.1千克。...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早熟组合威优64的每亩平均总吸氮量为9.310千克,迟熟组合汕优63为10.292千克。汕优63比威优64多吸0.982千克,差异主要在于秧田期,大田吸氮量两组合仅相差0.1千克。大田各生育阶段的吸氮量,前期威优64多于汕优63,中期少于汕优63,后期相差甚微。统计分析表明:汕优63和威优64每亩最高产量吸氮量分别为10.243千克和10.847千克,每亩最高产量的穗数分别为18.12万和28.73万。本文最后讨论了不同熟期组合的施氮量,施氮技术及品种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期 杂交晚稻 吸氮量 晚稻 氮素吸收 产量
下载PDF
广州地区晚造稻田氧化亚氮排放量与施肥灌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玉芬 杨军 +1 位作者 顾尉蓝 伍时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4,共5页
晚造水稻生长期内田间的N2O排放量与施肥类型和灌溉直接相关.设计4种肥料类型.其N2O的排放通量是化肥:(化肥+猪粪):(化肥+蘑菇肥):猪粪=10:2:1:0,单施化肥小区在整个晚稻生长期内N2O持续排放;稻田淹水时,N2O排放量很... 晚造水稻生长期内田间的N2O排放量与施肥类型和灌溉直接相关.设计4种肥料类型.其N2O的排放通量是化肥:(化肥+猪粪):(化肥+蘑菇肥):猪粪=10:2:1:0,单施化肥小区在整个晚稻生长期内N2O持续排放;稻田淹水时,N2O排放量很低干水时出现N2O的排放高峰,施肥后稻田淹水能迅速降低N2O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N2O排放通量 有机肥 施肥 灌溉
下载PDF
不同品种连作晚稻钾素生理效率差异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符建荣 詹长庚 +1 位作者 姜丽娜 倪竹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93-199,共7页
采用盆栽、^(14)C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研究了三个具有不同钾素生理效率晚稻品种的生理特征及与施钾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钾明显提高水稻植株功能叶的含钾量和K/N值,增加各生育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14)C同化物向穗和其它部位的运转,增加... 采用盆栽、^(14)C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研究了三个具有不同钾素生理效率晚稻品种的生理特征及与施钾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钾明显提高水稻植株功能叶的含钾量和K/N值,增加各生育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14)C同化物向穗和其它部位的运转,增加穗部光合产物的累积。在常规施钾水平下,供试的三个品种钾素生理效率依次为9194>浙粳66>浙湖904。9194品种钾素生理效率较高,主要是其生育后期剑叶含钾量高于其它品种17.7%~23.7%,植株体内钾素运转和再利用能力较强;施钾使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提高78.0%,钾对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它品种,达到最佳光合速率所需的供钾水平较低;光合产物在各部位分配合理,经济系数高,光合产物运输和穗部累积的最适施钾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晚稻 钾素 生理效率 生理特征
下载PDF
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少安 刘建 +1 位作者 沈锦根 王学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0-224,共5页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5~1996年以常规手栽后季稻为对照,研究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栽后生长快,无缓苗期,分蘖发生多,叶面积指数生长初期小于对照,抽穗后则超过...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5~1996年以常规手栽后季稻为对照,研究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栽后生长快,无缓苗期,分蘖发生多,叶面积指数生长初期小于对照,抽穗后则超过对照,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整个生育期间始终大于对照。产量构成中,虽每穗粒数少于对照,但单位面积成穗数则多于对照,实收产量稍低于对照,两者差异不显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基本苗以60×104/hm2产量最高,达7476.0×104kg/hm2。这一植稻方式是长江下游地区实行麦-玉米-稻三熟制的重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育秧 抛栽 生育特点 产量构成 晚稻
下载PDF
晚稻“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伟妮 王亚艺 +5 位作者 姚忠清 鲁明星 姚善军 刘清荣 彭玉华 鲁剑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6-309,共4页
通过在赤壁市布置晚稻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晚稻都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获得的最大增产量分别为1500、750和1350kg·hm-2,相应增产率分别为23... 通过在赤壁市布置晚稻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晚稻都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获得的最大增产量分别为1500、750和1350kg·hm-2,相应增产率分别为23.1%、10.3%和20.3%,纯增收入分别为1609.5、822.8和1612.7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晚稻的推荐施肥量,N、P2O5和K2O的最高产量施用量分别为179.9、52.7、108.2kg·hm-2,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46.7、46.8、94.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3414”肥效试验 施肥效果 推荐施肥量
下载PDF
乙酰水杨酸在晚稻移栽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秉初 方健文 杜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2-43,共2页
乙酰水杨酸(药名:阿司匹林)在柳树插枝、鲜花保鲜和保进睡莲科植物开花上的应用,国外已有报道。日本的美智子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生长调节剂。国内将乙酰水杨酸作为抗蒸腾剂应用于香樟、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的移栽,可提高苗木的成活... 乙酰水杨酸(药名:阿司匹林)在柳树插枝、鲜花保鲜和保进睡莲科植物开花上的应用,国外已有报道。日本的美智子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生长调节剂。国内将乙酰水杨酸作为抗蒸腾剂应用于香樟、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的移栽,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对茶树生育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也有所研究。鉴于本省连作晚稻秧苗移栽期间正值连续高温和强光照,移栽后秧苗因根系受伤,吸水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 晚稻 返青
下载PDF
钵苗移栽对单季晚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月明 沈明星 +2 位作者 孙华 冯瑞兴 朱美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5,34,共4页
日本水稻钵苗移植机栽培的单季晚稻,产量可比人工移栽增产3-42 % ~5-71 % ,比抛秧减产3-80 % ,差异不显著。生育进程稍慢于移栽,快于抛秧。群体茎蘖、叶面积、光合势逊于抛秧与移栽,但光合生产率明显高于移栽与抛... 日本水稻钵苗移植机栽培的单季晚稻,产量可比人工移栽增产3-42 % ~5-71 % ,比抛秧减产3-80 % ,差异不显著。生育进程稍慢于移栽,快于抛秧。群体茎蘖、叶面积、光合势逊于抛秧与移栽,但光合生产率明显高于移栽与抛秧。个体生长优势明显,抗倒伏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苗机栽 生育特性 产量 移栽 晚稻
下载PDF
晚稻塑料软盘育苗抛秧高产栽培的生育特点及技术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友强 戴建岚 +5 位作者 吴长维 杨观宋 李康活 黄庆 陈光扬 陈镜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6期8-11,共4页
近年来,以塑料软盘育苗为主的抛秧栽培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较快,效果也十分显著。我省1992年引入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都表现出产量不亚于传统铲秧和大苗育秧手插移栽稻。新兴县试验示范点,1992年晚造连片种植感光型中... 近年来,以塑料软盘育苗为主的抛秧栽培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较快,效果也十分显著。我省1992年引入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都表现出产量不亚于传统铲秧和大苗育秧手插移栽稻。新兴县试验示范点,1992年晚造连片种植感光型中熟杂交稻Ⅱ优3550共5.18亩,经省、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塑料软盘 育苗 抛秧 高产
下载PDF
单季晚稻的简化施肥技术和施肥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寅虎 张明芝 +4 位作者 周德兴 顾永明 柯福源 顾伽华 赵忠琴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7-36,共10页
上海郊区1985年恢复单季晚稻种植以来,施肥方法烦琐,肥料用量偏高,花工多,成本高,因此在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对单季晚稻施肥技术和用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研究所获结果有三点:1.欲使单季晚稻每亩产量达425—500公斤,可在每... 上海郊区1985年恢复单季晚稻种植以来,施肥方法烦琐,肥料用量偏高,花工多,成本高,因此在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对单季晚稻施肥技术和用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研究所获结果有三点:1.欲使单季晚稻每亩产量达425—500公斤,可在每亩施猪塮15担的基础上,施用纯氮15—20斤,分两次施用。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移栽前作基肥全耕层施入,三分之一在幼穗分化前5—7天作追肥施用。2.该项施肥技术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该项施肥技术不存在养分平衡失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施肥技术 单季晚稻 氮肥 肥料利用率 施肥量 肥效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爱忠 潘晓华 +2 位作者 吴建富 石庆华 杨上勤 《作物研究》 2011年第1期4-6,10,共4页
以6个生育期不同的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品种对不同氮肥运筹比例的响应。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基蘖肥∶穗肥为7∶3时的产量高于6∶4时的产量,而中、迟熟品种中既有在7∶3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也有在6∶4时表现为产量较高... 以6个生育期不同的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品种对不同氮肥运筹比例的响应。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基蘖肥∶穗肥为7∶3时的产量高于6∶4时的产量,而中、迟熟品种中既有在7∶3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也有在6∶4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而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间的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品种熟期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施肥 施氮比例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后季稻塑盘旱育壮秧标准及培育措施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锦根 徐少安 +2 位作者 王学军 刘健 韩东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7-19,共3页
后季稻塑盘旱育秧的出苗率、成秧率、地上部鲜重和根数都不及肥床旱育秧。但由于塑盘旱育秧抛栽时根系损伤轻,抛后新根发生量和老根恢复情况均明显好于肥床旱育秧,产量也高于肥床旱育秧。塑盘旱育秧的壮苗标准为:苗高15cm,叶龄... 后季稻塑盘旱育秧的出苗率、成秧率、地上部鲜重和根数都不及肥床旱育秧。但由于塑盘旱育秧抛栽时根系损伤轻,抛后新根发生量和老根恢复情况均明显好于肥床旱育秧,产量也高于肥床旱育秧。塑盘旱育秧的壮苗标准为:苗高15cm,叶龄6~7张,假茎粗045cm,黄叶、病叶少,少数苗带蘖。光合能力强,碳水化合物积累高,百株烘干重15g左右,根系粗壮有力,根冠比045左右。要培育出壮秧,应做到适期播种、营养土培肥、适当降低播种量,水控与化控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秧 标准 塑料盘 旱育秧 晚稻
下载PDF
杂交晚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及增产途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立庚 徐建云 +5 位作者 韦善清 何礼健 林鉴钊 庞正盛 阮伟江 胡鉴英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2,共3页
通过对旱育秧和水育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旱育秧较水育秧增产4.9%,增产显著,增产途径是多穗;(2)形态上,旱育秧苗移栽叶龄小,叶片小,分蘖少,叶鞘长,植株高;(3)生理上,旱育秧苗叶鞘积累的干物质多,叶片... 通过对旱育秧和水育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旱育秧较水育秧增产4.9%,增产显著,增产途径是多穗;(2)形态上,旱育秧苗移栽叶龄小,叶片小,分蘖少,叶鞘长,植株高;(3)生理上,旱育秧苗叶鞘积累的干物质多,叶片比叶重大,根系氧化能力强,束缚水和脯氨酸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晚稻 旱育秧 秧苗素质 增产
下载PDF
杂交晚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关土 董世钧 +2 位作者 李春寿 吴荣厚 俞铭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3-215,共3页
选用3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8个组合,研究了7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重、结实率、千粒重主要受控于一般配合力作用,单株有效穗和小区产量除受一般配合力制约外,还受特殊... 选用3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8个组合,研究了7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重、结实率、千粒重主要受控于一般配合力作用,单株有效穗和小区产量除受一般配合力制约外,还受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在亲本的选择中,应特别注意选育一般配合力高,且性状能互补的优良不育系和恢复系。本试验认为C4A、M105和C4A/M105是较好的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双列杂交 配合力 杂交水稻
下载PDF
二季晚稻中后期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研究Ⅰ.化学调控剂优化配方的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建峰 潘晓云 +2 位作者 丁瑞桂 方加海 赵宝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了二季晚稻中后期生长发育化学调控剂的最佳配方,明确了最佳配方的合理施用时期及次数。4 种配方化控剂的增产效应依次为 B> D> A> C,其中 B、 D 两配方比 C K 显著增产,增幅... 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了二季晚稻中后期生长发育化学调控剂的最佳配方,明确了最佳配方的合理施用时期及次数。4 种配方化控剂的增产效应依次为 B> D> A> C,其中 B、 D 两配方比 C K 显著增产,增幅为7 .40 % ~14 .08 % 。经济有效的化控方案为:对稻穗包颈现象严重的品种,于孕穗期喷施一次 D 配方化控剂。对稻穗包颈现象不严重的品种,于抽穗期喷施一次 B 配方化控剂,每次用药量750kg/h 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季晚稻 生长发育 化学调控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对晚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人民 丁元树 陈锦新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经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年内水旱轮作(二水一早的麦=玉米-稻)的晚稻产量比连作(一旱二水的麦-稻-稻)晚稻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为6.54%~15.87%,平均为10.75%,其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稻田年内水旱轮... 经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年内水旱轮作(二水一早的麦=玉米-稻)的晚稻产量比连作(一旱二水的麦-稻-稻)晚稻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为6.54%~15.87%,平均为10.75%,其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稻田年内水旱轮作不仅可促进晚稻分蘖早、分蘖快、数量多,从而使有效穗明显增加;而且还促进叶面积的扩展并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延缓后期衰老,使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从而使每穗粒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晚稻 产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单季晚稻无公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锡康 包士忠 吴卫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6期25-27,共3页
通过作物健身栽培、施用配方专用肥 ,应用无公害生物、植物源农药 ,必要时控制使用高效、低毒、低 (无 )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技术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区每6 6 7m2 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 9.35kg (纯氮 )、 110g (纯药 ... 通过作物健身栽培、施用配方专用肥 ,应用无公害生物、植物源农药 ,必要时控制使用高效、低毒、低 (无 )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技术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区每6 6 7m2 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 9.35kg (纯氮 )、 110g (纯药 ) ;降低生产成本 2 3.19元 ,增加稻谷收入 (含无污染稻谷增收 0 .2 0元 /kg) 14 9.93元 ,合计新增收入 173.12元 ;稻谷中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明显低于绿色食品卫生指标 ;田间天敌增加 ,为今后大面积绿色稻米生产 ,开展水稻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无公害栽培 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晚稻旱育秧植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向阳 唐湘如 +3 位作者 彭丽莎 刘选明 郑小林 罗泽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7-315,共9页
以杂交水稻威优46为材料作旱育秧,设置常规湿润育秧作对照,研究了晚稻旱育秧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旱育能明显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抑制地上部生长;旱育秧苗物质积累多,特别是ABA和GAs含量显著提高,根系活力... 以杂交水稻威优46为材料作旱育秧,设置常规湿润育秧作对照,研究了晚稻旱育秧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旱育能明显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抑制地上部生长;旱育秧苗物质积累多,特别是ABA和GAs含量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发根能力、抗旱和抗热能力强;移栽入大田后,基本无败苗和返青期,根系生长量大,活力强,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高,有效穗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秧苗 形态学 生理生化特性 旱育秧
下载PDF
博优25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政 黎志方 +4 位作者 李永青 赵博伟 莫永生 卢文倍 裴俭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83-284,共2页
博优25 是用博A与自选恢复系测25 配组的籼型晚稻新组合。在南宁生育期123 天,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宜在桂南作晚稻栽培。
关键词 博优25 选育方法 特征 特性 晚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