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稻需氮特性和分次施氮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袁继超 孙晓辉 +1 位作者 田彦华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5-352,共8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促芽肥(头季齐穗后15天施)与长苗肥(头季收后第二天施)对再生稻氮素营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氮素吸收积累和运转特性受施氮方法影响很大;促芽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头季后期营养,促进... 本文着重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促芽肥(头季齐穗后15天施)与长苗肥(头季收后第二天施)对再生稻氮素营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氮素吸收积累和运转特性受施氮方法影响很大;促芽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头季后期营养,促进再生芽早生多发,增苗增穗;长苗肥可改善再生稻株碳氮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改善穗部性状;促芽肥与长苗肥最适比例视施氮水平而定,首先应保证一定的促芽肥,以争取足够穗数,在此基础上增施长苗肥,以形成大穗,长苗肥比例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氮素营养 氮肥 施肥 产量
下载PDF
中国双季稻田中氮素的淋失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家玉 王胜佳 陈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稻田中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而不是铵态氮,为此稻田施用氮肥会对地下水体环境构成潜在的硝态氮污染危险.在双季稻田中,硝态氮淋失呈现典型的二次曲线型季节性消长,早季的淋失高于晚季.在300公斤N/公顷施氮量和540mm排水量... 稻田中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而不是铵态氮,为此稻田施用氮肥会对地下水体环境构成潜在的硝态氮污染危险.在双季稻田中,硝态氮淋失呈现典型的二次曲线型季节性消长,早季的淋失高于晚季.在300公斤N/公顷施氮量和540mm排水量条件下,双季稻田中氮素淋失总量可达27公斤N/公顷,其中硝态氮占85%,铵态氮占15%.碳铵的氮素淋失高于尿素.包膜尿素可以有效减少氮肥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失 硝酸盐污染 双季稻 中国 稻田
下载PDF
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的施钾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杨珠 黄运湘 +3 位作者 邹应斌 黄升平 肖铁光 肖应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5-311,共7页
为研究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不同施钾水平的效应,以肥力水平高,供钾能力较好的冲积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以杂交水稻V402(早稻)和V46(晚稻)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生育期间土壤供钾能力比晚稻生... 为研究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不同施钾水平的效应,以肥力水平高,供钾能力较好的冲积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以杂交水稻V402(早稻)和V46(晚稻)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生育期间土壤供钾能力比晚稻生育期间强,施钾对早稻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分干物质总量均无正效应;而晚稻施钾对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分干物质总量均有良好效果,二者均随施钾量提高而提高.但在施钾显著增产的范围内,施钾的效应系数仍不大,这是供钾能力较好的高产水稻土上双季稻施钾效应特性之一.各施肥处理的稻谷产量均是晚稻高于早稻,在过高的施钾量条件下,早稻成熟期体内钾素有严重的淋失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水稻土 施钾 肥效 双季稻
下载PDF
双季稻每公顷年产18吨稻谷的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莲香 袁彩庭 +3 位作者 卢普相 张美兴 罗彩嫦 李锡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7年第4期21-23,共3页
在上等田和中上等田及中迟熟高产良种条件下,通过水稻生长前、中、后期氮素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比较试验,改进水稻施氮技术。结果表明,一季总氮量172.5kg/hm2,可满足目标产量要求;水稻生长的前、中、后期施氮比例以6... 在上等田和中上等田及中迟熟高产良种条件下,通过水稻生长前、中、后期氮素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比较试验,改进水稻施氮技术。结果表明,一季总氮量172.5kg/hm2,可满足目标产量要求;水稻生长的前、中、后期施氮比例以6∶3∶1产量较高,并能达目标产量;前期分蘖肥以插秧后5~6d适当重施氮肥,插秧后10~12d轻施氮肥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和创造条件施穗肥;中期穗肥分2次施比1次施更有利于培育高产群体和提高穗粒数;后期适当施氮有显著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施肥 增产效果 双季稻
下载PDF
赤霉素、植物细胞分裂素对再生稻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经勇 任天举 唐永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31,共6页
中稻后期和再生季施用赤霉素、植物细胞分裂素,对头季稻产量影响不大,但能增加头季稻叶片叶绿素和氮的含量,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再生芽萌发,提高活芽率,对再生芽伸长,增加再生稻苗、有效穗数,加快抽穗进程,提高结实率、粒重和... 中稻后期和再生季施用赤霉素、植物细胞分裂素,对头季稻产量影响不大,但能增加头季稻叶片叶绿素和氮的含量,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再生芽萌发,提高活芽率,对再生芽伸长,增加再生稻苗、有效穗数,加快抽穗进程,提高结实率、粒重和单产有显著效果,同时施用赤霉素能增加稻株光合物质积累,促使光合物质向籽粒转运,加速灌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赤霉素 植物细胞分裂素 增产
下载PDF
吨粮田双季稻养分吸收与施肥量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福星 张蚕生 胡金其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素称浙北粮仓的嘉兴水网平原,耕作制度以麦稻稻与肥稻稻为主体的二年五熟的轮作制.从我市吨粮田田块类型分析,大致可划分3类:第1类是稳产型吨粮田,不论麦稻稻三熟或肥稻稻二熟年亩产均可达到吨粮或超吨粮;第2类是平稳型吨粮田,二年五熟... 素称浙北粮仓的嘉兴水网平原,耕作制度以麦稻稻与肥稻稻为主体的二年五熟的轮作制.从我市吨粮田田块类型分析,大致可划分3类:第1类是稳产型吨粮田,不论麦稻稻三熟或肥稻稻二熟年亩产均可达到吨粮或超吨粮;第2类是平稳型吨粮田,二年五熟平均每年亩产达到吨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养分 吸收 施肥量
下载PDF
双季稻专用复混肥料肥效、配比校正及适宜用量 被引量:2
7
作者 熊桂云 《湖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1期30-33,共4页
针对我省双季稻产区的土壤及作物需肥特点,研究和开发了适宜不同土壤的早、晚稻专用复混肥料,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确定其肥效及对养分配比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早、晚稻专用复混肥具有养分配比合理、增产增收显著且施用方... 针对我省双季稻产区的土壤及作物需肥特点,研究和开发了适宜不同土壤的早、晚稻专用复混肥料,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确定其肥效及对养分配比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早、晚稻专用复混肥具有养分配比合理、增产增收显著且施用方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在不同肥力、不同类型土壤上的适宜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专用复混肥料 配比 用量
下载PDF
控释氮肥根区优化施用对双季稻根系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胡丹丹 余红英 +5 位作者 王志美 柳开楼 吴艳 宋惠洁 胡志华 孙耿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49-54,共6页
为探索控释氮肥和优化施肥位置等技术手段在双季稻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控释氮肥根区优化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氮肥(CK)、根区常规施肥处理(RCF,氮肥为尿素,根区施肥为常规位置)、根区优化氮肥种类处理(RCFK,在RCF的基础上,氮肥... 为探索控释氮肥和优化施肥位置等技术手段在双季稻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控释氮肥根区优化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氮肥(CK)、根区常规施肥处理(RCF,氮肥为尿素,根区施肥为常规位置)、根区优化氮肥种类处理(RCFK,在RCF的基础上,氮肥40%为尿素,60%为控释氮肥)、根区优化氮肥种类和位置处理(RCFKP,在RCFK的基础上优化根区施肥的位置),分析了根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并进一步对根系特征与肥料利用率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RCFKP处理下早、晚稻的根直径、体积、表面积、干重和根长均显著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与CK、RCF和RCFK处理相比,RCFKP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7.30%~48.43%和8.65%~57.28%,早晚稻的秸秆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18.23%~165.15%和14.74%~96.19%,早晚稻的籽粒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2.62%~138.49%和17.25%~142.60%,早晚稻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5.03%~149.54%和16.18%~120.59%,早晚稻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27.88%~65.55%和34.18%~75.03%。通过拟合方程发现,所有根系特征指标均与氮肥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根区优化施肥可以通过促进根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因此,施用40%尿素和60%控释肥且根区优化施肥的方式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从而促进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加水稻植株氮积累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使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根区施肥 水稻 根系特征 氮素积累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双季稻吨粮田的投入产出的定位研究(1991~1995)
9
作者 唐建军 张佩莲 +4 位作者 钟旭华 戚昌瀚 傅顺妹 傅炳文 詹胜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7-42,共6页
总结了1991年~1995年双季稻吨粮田定位研究的投入-产出的情况。试验表明,双季稻吨粮田的投入增加,但单位成本减低,产品的公顷产量与能产量大幅增加,因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可见,目前的吨粮田投入水平仍处于“报酬递增期”
关键词 双季稻 吨粮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双季杂交稻新型省工高效施肥技术——一次性全层施肥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杨珠 邹应斌 +4 位作者 黄运湘 肖铁光 黄升平 屠乃美 肖应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81-484,共4页
双季杂交稻新型省工高效施肥技术——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张杨珠1邹应斌1黄运湘1肖铁光1黄升平2屠乃美1肖应辉1(1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2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局,醴陵,412200)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水稻高产... 双季杂交稻新型省工高效施肥技术——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张杨珠1邹应斌1黄运湘1肖铁光1黄升平2屠乃美1肖应辉1(1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2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局,醴陵,412200)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双季稻 施肥技术 全层施肥
下载PDF
双季稻田土壤硒时空分布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志辉 葛旦之 熊远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培肥14年的稻田土壤硒的测定结果表明,耕层有效硒的年变化与Eh值年变化相似,呈周期性交替。有效硒含量顺序为:冬种期>早稻期>晚稻期。土壤全硒随稻田剖面的加深而减少。稻田水耕熟化可使耕层全硒积累和有效硒含量提高,水耕淋溶... 对培肥14年的稻田土壤硒的测定结果表明,耕层有效硒的年变化与Eh值年变化相似,呈周期性交替。有效硒含量顺序为:冬种期>早稻期>晚稻期。土壤全硒随稻田剖面的加深而减少。稻田水耕熟化可使耕层全硒积累和有效硒含量提高,水耕淋溶作用使耕层硒下移并在B层淀积,B层的有效硒也高于A层。不同耕作方式稻田的全硒和有效硒的剖面分布规律大体相同,其差别在于淋溶强的硒分异较大,淋溶弱的硒分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年变化 剖面分布 双季稻田
下载PDF
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运湘 张杨珠 +3 位作者 邹应斌 戴卓群 周清 王开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0-94,共5页
为弄清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运用张氏法和蒋氏法两个分级体系对湖南省临澧、醴陵、湘乡3县(市)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程度较高的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田,土... 为弄清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运用张氏法和蒋氏法两个分级体系对湖南省临澧、醴陵、湘乡3县(市)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程度较高的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田,土壤无机磷以O-P和Fe-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78.7%;而风化程度较低的紫泥田和河沙泥田,土壤无机磷以Ca-P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47.0%和45.9%,Fe-P和O-P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致与Ca-P的含量相当,但无机磷的总量较红黄泥田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e-P,Ca2-P和Al-P与有效磷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蒋氏法不仅适用于北方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同样适用于南方大面积分布的中、酸性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磷素 无机磷 形态 分级 湖南 双季稻
下载PDF
湖南省稻田土壤供硒状况的研究Ⅳ.双季稻田土壤硒有效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志辉 葛旦之 +1 位作者 熊远福 罗翠兰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39,共3页
).其次是pH值(r=一0.6038*)和(0.001mm粘粒含量(r=一0.4222*)。而与全铁和CEC的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稻田土壤硒在剖面上的迁移及淀积活动与有机质极为一致。Olson(1942年)... ).其次是pH值(r=一0.6038*)和(0.001mm粘粒含量(r=一0.4222*)。而与全铁和CEC的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稻田土壤硒在剖面上的迁移及淀积活动与有机质极为一致。Olson(1942年)发现,旱地土壤全硒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日本学者YumeiKang(1991年)报道,冲积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全硒在B层有明显的淀积,各层全硒量是B层>C层>A层,且全硒与全铝、全铁及粘粒含量相关,而与有机C关系不密切。此结论与本研究所述规律不一致。这种差别说明双季稻田土壤全硒的剖面分布有鲜明的特点,并可能与周期性的水旱交替耕作有关。(2)各处理土壤交换性硒平均值,A层为13.63μg/kg土,B层为15.4μg/kg土,C层为13.72μg/kg土,经方差分析,三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从硒的有效度(交换性硒占全硒的百分数)来看,A层为3.75%,B层为5.28%(层为5.07%,B、C层明显高于A层,但B、C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双季稻田土壤硒有效度随剖面加深而增加的现象可能与耕层交换态硒的下移有关。2.2.2潜育性稻田土壤全硒及硒有效度的剖面分布:稻田土壤肥力模拟试验中,地下水位为20cm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稻田土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湖南
下载PDF
高效唑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俊高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通过“S-07”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S-07”对水稻秧苗有明显的矮化、促蘖效应;凡经“S-07”处理的产量结果均比清水对照极显著增产;其中“S-07”60mg/kg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的处理及“S-0... 通过“S-07”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S-07”对水稻秧苗有明显的矮化、促蘖效应;凡经“S-07”处理的产量结果均比清水对照极显著增产;其中“S-07”60mg/kg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的处理及“S-07”100mg/kg浸种的处理效果最佳。高效唑无论对杂交水稻或常规水稻都同样具有显著的生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唑 植物生长延缓剂 杂交水稻 双季稻 晚稻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孙志祥 李敏 +7 位作者 韩上 卜容燕 王慧 程文龙 李佩 唐杉 武际 朱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012-1016,共5页
为了探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区有机物料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2017—2018年度在安徽省江淮水稻主产区布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F)... 为了探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区有机物料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2017—2018年度在安徽省江淮水稻主产区布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F)、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FM)、单施化肥+秸秆还田(FS)。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早、晚稻及周年稻谷产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2017年产量没有明显差异,2018年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6.27%、9.79%和10.11%、9.81%。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双季稻地上部对N、P2O5、K2O的积累量,且主要表现在晚稻季,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效果优于秸秆还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2年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68.93%和57.77%。综上所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能保证安徽江淮丘陵区双季稻高产,并且能够培肥地力,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双季稻施磷效果的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振雄 《土壤肥料》 CSCD 1991年第5期21-24,共4页
通过连续12年的水稻定位试验证明:(1)早稻施磷与晚稻施磷的稻谷总产量相同;(2)经逐年比较,早稻施磷与晚稻施磷之间出现优胜的机率相等,各占5年;(3)早稻施磷效果的大小与早季前期气温确实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4)由于水稻当季施磷的增产... 通过连续12年的水稻定位试验证明:(1)早稻施磷与晚稻施磷的稻谷总产量相同;(2)经逐年比较,早稻施磷与晚稻施磷之间出现优胜的机率相等,各占5年;(3)早稻施磷效果的大小与早季前期气温确实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4)由于水稻当季施磷的增产效果与后效之间存在互相弥补的关系,因而早稻施磷与晚稻施磷两者的总产量相同。所以,对于水稻施磷效果的大小,不能一概认为早稻优于晚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 施肥 磷肥
下载PDF
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才硕 时红 +4 位作者 潘晓华 徐涛 谢亨旺 刘方平 曹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1-640,共10页
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肥(CK)、不施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化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NPK+GM+RS)机插双... 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肥(CK)、不施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化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NPK+GM+RS)机插双季稻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论CK还是NPK模式下,GM+RS处理均能够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机插双季稻的产量;与NPK相比,NPK+GM+RS处理显著增加了早、晚稻的有效穗(增幅1.75%和1.51%)、每穗粒数(增幅1.82%和1.46%)和产量(增幅5.39%和2.56%),显著增加了成穗率(增幅10.44%和2.07%)、总干物质量(增幅5.69%和7.01%)、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增幅5.10%和7.10%)以及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增幅5.21%和4.51%)。综上所述,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能够促进机插水稻生长前期分蘖早发,改善生长中后期群体质量,最终显著提高机插双季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稻草 机插双季稻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冬绿肥与双季稻轮作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美兰 《土壤肥料》 CSCD 1989年第6期39-40,共2页
本地区是广东省种植冬绿肥历史最长、面积最大的老区。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绿肥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有些地方对绿肥的增产效益和培肥地力的作用产生怀疑,成为当前绿肥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于1983年至1986年。
关键词 双季稻 轮作 绿肥 施肥 水稻
下载PDF
保芽及促芽肥^15N对中稻—再生稻的生理效应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天举 李经勇 《再生稻》 1995年第1期25-29,共5页
^15N示踪结果表明:等量以,在头季剂穗期施保芽肥基础上迟施促芽肥,较常规的芽,苗肥施期,N的利用率提高,头季穗部分配比例增大,穗,叶,芽根含氮量上长,茎鞘干重和碳水化全物一增加且转运正常,头季结实率和粒重提高。
关键词 保芽 促芽 中稻 再生稻 生理效应 氮肥
下载PDF
促芽肥(氮)施期对再生稻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天举 《再生稻》 1994年第2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促芽肥 氮肥 再生稻 施肥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