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地区先秦时期麦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荣臻 靳桂云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80,共10页
考古工作表明,麦类作物至迟在龙山时代进入中原地区,但处于低水平利用阶段;二里头时代,麦类作物可能已经在本地种植;二里岗——殷墟时期,麦作发展出现明显转折,稳定地嵌入商人农业经济中;两周时期,麦作持续发展。麦类作物的传入与早期发... 考古工作表明,麦类作物至迟在龙山时代进入中原地区,但处于低水平利用阶段;二里头时代,麦类作物可能已经在本地种植;二里岗——殷墟时期,麦作发展出现明显转折,稳定地嵌入商人农业经济中;两周时期,麦作持续发展。麦类作物的传入与早期发展,为农业、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促使早期中国核心区融入到青铜时代全球化、食物全球化的浪潮中,并为后世麦作发展与'粟麦之变'的农业格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先秦时期 麦遗存 麦作农业 植物考古
原文传递
西藏高原史前麦类作物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郜媛媛 《藏学学刊》 2020年第1期34-52,352,共20页
麦类作物是现代西藏高原居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考古证据显示,麦类作物在公元前第二千纪传入西藏高原,而在麦类作物传入以前,以粟黍为主的农作物体系已经在西藏高原得以建立。文章系统梳理了有关麦类作物起源与传播路径等的主要观点,在... 麦类作物是现代西藏高原居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考古证据显示,麦类作物在公元前第二千纪传入西藏高原,而在麦类作物传入以前,以粟黍为主的农作物体系已经在西藏高原得以建立。文章系统梳理了有关麦类作物起源与传播路径等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藏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麦类作物,尝试厘清西藏高原麦类作物的传播以及高原先民对麦类作物传入的回应。研究结果显示,麦类作物率先自西藏高原东西两端传入,其中东侧传入的麦类作物年代最早,主要是小麦。在高原西部地区,麦类作物在墓葬中多次出现,表明其特殊的仪式性内涵。而现代西藏高原以大麦为主体的农作物格局早在公元前第二千纪中期,就已经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中游地区建立。西藏高原上的先民对麦类作物的接纳和利用经历了和周边云贵高原、川西北等山地地区大致相似的路径,从与原有的粟作农业混合种植到单纯地种植麦类作物,对新作物的快速接纳和作物体系的转变反映出先民在高原地区持续地迁移和流动,以及对更加适合在高原严酷生态环境中应用的生业方式所进行的持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西藏高原 生业方式 云贵高原 川西北 粟作农业 混合种植 仪式性
原文传递
元宵节
3
《农民科技培训》 2005年第2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正月 活动 传统 道教 《史记》 诞辰 民间 唐朝 元宵节 汉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