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倒春寒响应基因TaJAZ6的克隆、表达模式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自阳 周谦 +4 位作者 王依 王志伟 朱启迪 茹振钢 刘明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JAZ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中具有关键作用。为探究JAZ蛋白在小麦倒春寒中的调控机制,从小麦幼穗中克隆了TaJAZ6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表达特性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549 bp,编码178个氨基酸,... JAZ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中具有关键作用。为探究JAZ蛋白在小麦倒春寒中的调控机制,从小麦幼穗中克隆了TaJAZ6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表达特性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549 bp,编码178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18.376 ku,理论等电点为9.37,不稳定系数为62.44,属于不稳定蛋白。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1个TIFY结构域和1个CCT_2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蛋白质与野生二粒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TIFY 11b蛋白亲缘关系最近。TaJAZ6基因启动子区除含有CAAT-box、TATA-box等基础作用元件外,还含有激素类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防御和应激反应元件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TaJAZ6基因在根、茎、叶和幼穗中均有表达,根系中表达量最高。TaJAZ6基因还受低温和茉莉酸甲酯(MeJA)的诱导表达,低温胁迫下,TaJAZ6在矮抗58(耐倒春寒)和郑麦366(倒春寒敏感)根、茎和叶中表达趋势相同,均显著升高;喷施300,350μmol/L的MeJA之后再低温处理TaJAZ6在2个小麦品种中表达量均显著下降。TaJAZ6在低温胁迫后的幼穗中表达量出现相反的趋势,在矮抗58幼穗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在郑麦366幼穗中则显著上升,推测该基因可能负调控了小麦倒春寒胁迫防御反应。通过喷施MeJA显著降低了低温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穗中TaJAZ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提高了小麦的结实粒数。亚细胞定位试验显示,TaJAZ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aJAZ6可能在小麦响应倒春寒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JAZ6基因 表达分析 低温胁迫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小麦籽粒钙和钾含量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2
作者 洪壮壮 曾占奎 +6 位作者 宋俊乔 李琼 颜群翔 赵越 毕俊鸽 张伟 王春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6,共10页
钙和钾是小麦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发掘和探索与其含量相关的遗传机制及效应对于人体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生物强化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Avocet/Chilero(AC)构建的164份F 6重组自交系(RILs)和以Avocet/Huites(AH... 钙和钾是小麦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发掘和探索与其含量相关的遗传机制及效应对于人体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生物强化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Avocet/Chilero(AC)构建的164份F 6重组自交系(RILs)和以Avocet/Huites(AH)构建的175份F 6 RILs为材料,分析了2个群体在5个环境下籽粒钙(GCa)和钾(GK)含量的表型变异,结合DArT芯片分型结果,共定位到19个与籽粒钙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A、1D、2A、2B、3A、3D、4A、4B、4D、5A、5B、7A、7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23%~16.29%的表型变异,同时共定位到23个与籽粒钾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B、2A、2B、3A、3B、4A、4D、5A、6A、6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31%~24.66%的表型变异。其中,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可在多环境下被定位到,QGCa.haust-1A和QGCa.haust-AC-5A分别解释了表型变异的7.82%~12.72%和9.68%~15.57%,其物理区间为498.67~532.21 Mb和461.52~486.26 Mb,QGK.haust-AC-2A.2解释了表型变异的8.15%~15.20%,其物理区间为354.61~462.37 Mb。通过对3个位点的遗传效应分析可知,分别携带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效应位点能有效增加小麦籽粒中的钙和钾含量,聚合效应分析表明,同时携带QGCa.haust-1A效应位点和QGCa.haust-AC-5A效应位点的株系钙含量极显著高于仅携带单一位点的株系。综上,在1A、2A和5A染色体上定位到3个与籽粒钙和钾含量相关的稳定主效位点,其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钙和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钙元素 钾元素 QTL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及染色体调控 被引量:50
3
作者 白志英 李存东 +1 位作者 孙红春 吴同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其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对照),5A5、B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5B代换系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其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对照),5A5、B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5B代换系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对照,3A、4D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2A、4D代换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始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由此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Synthetic 6x的5A、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干旱胁迫下,Synthetic 6x的3A、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2A、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代换系 干旱胁迫 叶绿素含量 类胡萝卜素含量 染色体调控
下载PDF
20对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农艺与产量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欢 马彤彤 +3 位作者 侯晓梦 张颖 白志英 李存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21,共8页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性状均呈负相关,但无显著相关性。在20个矮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同样差异最为显著;株高与其他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千粒质量、单穗粒数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株高近等基因系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小麦芽生长点的基因枪转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福双 张艳敏 +3 位作者 杨帆 梁新朝 刘桂如 王海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为建立简易的不依赖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以小麦品种石4185为对象,以gus和badh/bar为外源基因,围绕适于基因枪转化的种子芽生长点受体的制备、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等开展了试验,建立了"用解剖刀去除种子根、用镊子把... 为建立简易的不依赖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以小麦品种石4185为对象,以gus和badh/bar为外源基因,围绕适于基因枪转化的种子芽生长点受体的制备、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等开展了试验,建立了"用解剖刀去除种子根、用镊子把芽鞘掰去、用镊尖扫去包盖生长点的未展开叶、将带生长点的部分与胚乳分离"为特点的受体制备方法;确定1100 Psi+9 cm为最佳轰击参数组合。对轰击后的小麦芽生长点(70个×3批)进行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以受体数统计时,转化率为22.9%-35.7%;以生长点数统计时,转化率为5.7%-8.6%。用含badh/bar的pABH9质粒转化1000个受体,发育成了802个T0植株,对T0植株所结种子长成的穗行喷200 mg/kg的PPT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了105个抗性株,究其来源为42个T0株,由此计算抗性率为5.2%。用PCR检测T1植株,6个呈阳性。初步建立了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种子芽生长点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芽生长点 基因枪 转化
下载PDF
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任欣欣 姚占军 +1 位作者 岳艳丽 王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8,共5页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以所收集的黄淮海麦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近十几年来(1992-2008年)审定的部分(42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以9...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以所收集的黄淮海麦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近十几年来(1992-2008年)审定的部分(42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以9个农艺性状为基础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39%,其次为有效分蘖和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1.82,1.73和1.62,平均值为1.75。在此基础上,用最长距离法可将42份材料聚为三大类,但是第Ⅱ大类和第Ⅲ大类相差不大,这说明上述四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其遗传基础仍需进一步拓宽。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高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的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郭丽 谷俊涛 +2 位作者 龙素霞 郭程瑾 肖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54-57,共4页
以小麦成熟胚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建立了小麦的转基因株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小麦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体系,在选择压下由侵染的小麦成熟胚中,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频率为57.50%,愈伤组织分化频率为8.58%,植株分化比例... 以小麦成熟胚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建立了小麦的转基因株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小麦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体系,在选择压下由侵染的小麦成熟胚中,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频率为57.50%,愈伤组织分化频率为8.58%,植株分化比例为0.83%。对再生植株中报告基因Gus的PCR检测结果表明,供试3株小麦的PCR均为阳性。与未进行遗传转化的对照植株相比,再生植株的Gus活性明显提高。表明再生的供试植株均为转基因植株。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为今后小麦的高频转基因系的获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成熟胚 遗传转化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小麦苗期苗高和主根长的QTL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彩凤 巨伟 +3 位作者 张树华 田纪春 海燕 杨学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6,共6页
小麦苗期苗高和主根长是鉴定小麦苗期耐盐性的重要指标。利用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获得的DH群体168个株系,在去离子水(对照)以及50,100,200 mmol/L NaCl溶液处理下,进行苗高和主根长的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分析。利用完备区间... 小麦苗期苗高和主根长是鉴定小麦苗期耐盐性的重要指标。利用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获得的DH群体168个株系,在去离子水(对照)以及50,100,200 mmol/L NaCl溶液处理下,进行苗高和主根长的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分析。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影响苗高和主根长的25个QTL,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4.19%~23.72%。位于3D染色体区间Xgdm72-Xbarc1119上影响主根长的QTL位点具有最大的遗传效应,贡献率为23.72%;在100 mmol/L和50 mmol/L NaCl处理下,在2D染色体Xwmc170.2-Xgwm539区段,同时检测到影响苗高的2个QTL位点,其贡献率分别为12.59%和8.40%;在100 mmol/L和200 mmol/L NaCl处理下,在4D染色体Xc-fa2173-Xcfe188区段,同时检测到影响主根长的2个QTL位点,其贡献率分别为8.77%和5.70%;在对照和100mmol/L NaCl溶液处理下,在5BL染色体Xgwm213-Xswes861.2区段,同时检测到影响苗高的QTL位点,其贡献率分别为17.49%和6.28%。另外,在50 mmol/L NaCl溶液处理下,4B染色体Xwmc657-Xwmc48区段还定位了1个影响苗高的QTL位点,其贡献率为12.59%;在染色体3A和染色体7D上各检测出与主根长有关的1个不同的QTL;在5A染色体Xbarc358.2-Xgwm186和Xcwem40-Xbarc358.2区间分别检测到1个影响苗高的QTL。这些主效QTL可用于苗高和主根长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苗高 主根长 QTL
下载PDF
小麦株高QTL定位及其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叶亚琼 栗孟飞 +6 位作者 刘媛 陈菁菁 杨德龙 胡亮亮 吕婷婷 焦东利 柴守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1,共9页
为探讨小麦株高(PH)分子数量性状遗传及其QTL与水分环境互作关系,以冬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陇鉴19(耐旱)×Q9086(水分敏感))1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4个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株高进行QTL定位分析... 为探讨小麦株高(PH)分子数量性状遗传及其QTL与水分环境互作关系,以冬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陇鉴19(耐旱)×Q9086(水分敏感))1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4个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株高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小麦RIL群体株高对水分环境反应敏感,群体中各株系呈现广泛变异和超亲分离,属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易受水分环境影响。共检测到19个和45对控制株高的加性QTL(AQTL)和上位性QTL(AA-QTL),分布在除3D以外的其他20条染色体上。这些A-QTL和AA-QTL表达通过正向或负向调控影响株高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0.47%-7.14%和0.34%-2.93%。发现了2个多环境均能稳定表达的AQTL(Qph.acs-5A.1和Qph.acs-7A.1),以及2个A-QTL热点区域(Xbarc1072-XBarc167(2B)和Xksum253-Xbarc164(5B))。所检测到的A-QTL和AA-QTL与干旱胁迫环境互作普遍负向调控株高表型。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是决定小麦株高的主要遗传因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这种遗传主效应均不同程度降低株高表型。可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株高 QTL定位 环境互作
下载PDF
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期蛋白质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霞霞 李龑 +3 位作者 唐杰伟 欧阳灿彬 朱德建 徐智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3,共6页
为探析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时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及其相关生理功能分析,比较了燕麦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处理下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能力,然后采用二维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种子在0和1%氯化钠... 为探析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时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及其相关生理功能分析,比较了燕麦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处理下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能力,然后采用二维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种子在0和1%氯化钠溶液处理种子萌发时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加剧,燕麦种子的萌发力和成苗率降低。蛋白质组分析显示:1%氯化钠溶液处理使得燕麦种子蛋白质组二维凝胶中11个蛋白质点表达发生变化,其中10个蛋白质点表达量上调。质谱鉴定得到3个可靠蛋白,分别为:燕麦蛋白、燕麦蛋白N9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这些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与盐分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的生理活动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二维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盐胁迫
下载PDF
50个小麦品种抗叶锈基因鉴定
11
作者 赵欣雨 康占海 +3 位作者 王羽 李艳艳 高维芳 李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4,共9页
选育抗性品种是小麦叶锈病防治举措中最经济、可行的方法。为进一步挖掘抗病基因,选取河南、河北、山东等8个省小麦产区50个小麦品种。首先在苗期将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THFS、TGTS、THJS、FHKT、FGJN、KHKS、FCJQ、RFKS、THFM、MHGT、K... 选育抗性品种是小麦叶锈病防治举措中最经济、可行的方法。为进一步挖掘抗病基因,选取河南、河北、山东等8个省小麦产区50个小麦品种。首先在苗期将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THFS、TGTS、THJS、FHKT、FGJN、KHKS、FCJQ、RFKS、THFM、MHGT、KHGS、KBGT、FHGT、PHHT、FHJT、FCJT)接种在36份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以及50个供试小麦品种上。因各菌种带有不同毒力,可根据表现型的差异,再将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与之结合分析,进而推测50份小麦材料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通过基因推导、分子标记以及系谱分析综合鉴定抗锈性基因,结果表明,在50个品种中共检测出9个(Lr1、Lr2c、Lr10、Lr16、Lr26、Lr34、Lr37、Lr45和Lr46)已知抗叶锈性基因和少量未知基因。含有Lr1基因的有淄麦12等22个品种;含有Lr2c基因的有鲁麦14等10个品种;含有Lr10基因的只有莱州9361一个品种;含有Lr16基因的有科农199等25个品种;含有Lr26基因的有徐州24等15个品种;含有Lr34基因的有宝麦3号和京冬8号;含有Lr37基因的有淄麦12、鹤0927和荷9946;含有Lr45基因的有连麦2号等11个品种;含有Lr46基因的有山农19等38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基因推导 抗叶锈病基因
下载PDF
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黎明 李兴锋 +1 位作者 刘树兵 王洪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2,共3页
利用分布于普通小麦整个基因组的525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在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之间的通用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对引物在小麦和中间偃麦草间多态性扩增,所占比率为38.4%,小麦的A,B,D3个基因... 利用分布于普通小麦整个基因组的525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在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之间的通用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对引物在小麦和中间偃麦草间多态性扩增,所占比率为38.4%,小麦的A,B,D3个基因组多态性引物所占比率分别为34.6%,36.9%和42.2%;说明普通小麦SSR引物在中间偃麦草之间具有通用性,小麦D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亲缘关系要远于A,B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关系,表明小麦的A,B,D基因组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SR标记 中间偃麦草 通用性 遗传差异
下载PDF
冬小麦旗叶大小及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逯腊虎 杨斌 +6 位作者 张婷 张伟 袁凯 史晓芳 彭惠茹 倪中福 孙其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为发掘控制小麦旗叶长、宽、面积和千粒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的QTL,并阐明旗叶大小与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农大3338和京冬6号构建的包含216个家系的DH群体为材料,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临汾和运城进行了田间试验,结合含有469个... 为发掘控制小麦旗叶长、宽、面积和千粒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的QTL,并阐明旗叶大小与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农大3338和京冬6号构建的包含216个家系的DH群体为材料,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临汾和运城进行了田间试验,结合含有469个标记的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05个加性QTL,其中,40个为旗叶性状的QTL,65个为籽粒性状的QTL,单个QTL的贡献率为2. 28%~39. 91%。在1B、2A、2B、2D、3A、4A、4B、4D、6A、6D和7A染色体发现了多个QTL富集区,富集区内的QTL或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在QTL水平证实了旗叶长、宽、面积和千粒质量、穗粒质量、穗粒数是紧密关联的。7个QTL (Qflw-4A. 1、Qflw-4B. 1、Qflw-4D. 1、Qfla-4B、Qtgw-4A. 1、Qtgw-4B. 2、Qtgw-4B. 3)能够在3种或4种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具有较高的LOD值,并对表型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对这7个稳定表达的主效QTL进行深入挖掘与精细定位,可能对于MAS育种和基因克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性状 籽粒性状 遗传关联 QTL分析
下载PDF
Rht8、Rht10、Rht12矮杆基因对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5 位作者 张业伦 张京惠 冯延茹 刘书娥 Gale M D Worland T J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50-53,共4页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对地上部生物产量较Rht10和Rht12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生长发育较早,较接近目前推广种的生育时期,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利于产量性状的形成。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但由于节间缩短太多,造...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对地上部生物产量较Rht10和Rht12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生长发育较早,较接近目前推广种的生育时期,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利于产量性状的形成。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但由于节间缩短太多,造成地上部生物产量明显降低,使籽粒形成时提供营养的"源"太少,不利于高产。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生物产量亦太低、成熟太晚和对环境条件的不适应,影响籽粒产量的提高,在以降秆为主要目标的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营养生长 发育期
下载PDF
基于小麦外引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分子标记检测及实用性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晓军 胡喜贵 +7 位作者 陈向东 姜小苓 张雪宁 王玉泉 董娜 胡铁柱 李笑慧 茹振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2,共9页
为了有效利用外引小麦种质资源和评价小麦抗旱性相关分子标记的有效性,以48份小麦外引种质为材料,测定干旱条件下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并利用4个小麦抗旱性相关分子标记进行抗旱基因(1-feh-w3、Dreb-B1、NRX-B1和FerA1)的分布检测。结果表... 为了有效利用外引小麦种质资源和评价小麦抗旱性相关分子标记的有效性,以48份小麦外引种质为材料,测定干旱条件下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并利用4个小麦抗旱性相关分子标记进行抗旱基因(1-feh-w3、Dreb-B1、NRX-B1和FerA1)的分布检测。结果表明,外引种质材料的平均相对发芽率为70.0%,变异范围为34.9%~94.5%,中等及以上抗旱性等级种质材料占85.4%。外引小麦种质中4个抗旱性相关基因存在8种单倍型,Dreb-B1、FerA1基因各自的2种单倍型间平均相对发芽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1-feh-w3基因的Westonia type单倍型与Kauz type单倍型,NRX-B1基因的TaNRX-B1a单倍型与TaNRX-B1b单倍型间平均相对发芽率无显著差异;TaDreb-B1a、TaFer-A1(H)单倍型与平均相对发芽率均呈显著正相关,1-feh-w3、NRX-B1基因与平均相对发芽率相关性不显著。平均相对发芽率以单倍型组合Westonia type/TaDreb-B1a/TaFer-A1(H)/TaNRX-B1a最高,达到77.35%。验证了抗旱性基因Dreb-B1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而1-feh-w3基因2种单倍型对抗旱性选择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引种质 抗旱性 相对发芽率 分子标记
下载PDF
Rht8、Rht10和Rht12矮秆基因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5 位作者 张京慧 冯延茹 刘书娥 张业伦 Gale M D Worland T J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72-75,共4页
利用携带不同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通过两年、两地的试验研究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虽然其总小穗数显著低于其他系,但其籽粒产量、小花结实率较Rht10和Rht12显著高。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千粒重显著高于Rht8,但其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及小... 利用携带不同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通过两年、两地的试验研究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虽然其总小穗数显著低于其他系,但其籽粒产量、小花结实率较Rht10和Rht12显著高。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千粒重显著高于Rht8,但其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及小区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表现对环境条件特敏感。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由于生物产量太低、成熟太晚,造成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在小麦育种中单独利用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产量构成因子
下载PDF
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的籽粒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欢 张颖 +3 位作者 薛梦瑶 靖姣姣 白志英 李存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03,共7页
为给大麦遗传研究和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籽粒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的影响及籽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对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在... 为给大麦遗传研究和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籽粒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的影响及籽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对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在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和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半矮秆基因uzu降低了籽粒的千粒质量,亦降低了粒长和长宽比,但对籽粒的粒宽、粒厚作用并不明显。近等基因系之间的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在高秆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之间差异最为显著;千粒质量与粒宽、粒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长呈显著相关,且与粒宽相关性最大,而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矮秆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同样差异最为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粒厚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与粒长相关性最大,而与籽粒的长宽比则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株高近等基因系 籽粒性状 千粒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春雷 张丽琴 +4 位作者 王世杰 康明辉 安品利 王令 杨雪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9-181,共3页
选用4个强筋和4个中弱筋小麦品种为亲本通过NCⅡ设计,配制正反杂交32个组合,对其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的杂种优势较低,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较高。仅有2个组合的湿面筋含量具有正向优势且不显著... 选用4个强筋和4个中弱筋小麦品种为亲本通过NCⅡ设计,配制正反杂交32个组合,对其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的杂种优势较低,面筋指数的杂种优势较高。仅有2个组合的湿面筋含量具有正向优势且不显著,其余30个组合均为负向优势,并有5个组合达到了显著水平;有26个组合的面筋指数具有正向优势,其中6个达到了显著水平,4个组合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余6个组合具有负向优势,但都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湿面筋含量 面筋指数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冬小麦高产节水技术与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进考 张士昌 +5 位作者 何明琦 史占良 刘彦军 底瑞耀 蔡欣 傅晓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2期98-102,共5页
在高肥地力条件下,通过5年不同气候年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灌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均较干旱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2-4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生产中节水潜力巨大。干旱年产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递增,平水年1-4水处理随着灌水次... 在高肥地力条件下,通过5年不同气候年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灌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均较干旱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2-4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生产中节水潜力巨大。干旱年产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递增,平水年1-4水处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丰水年不灌水的处理产量达到7 500 kg/hm2以上,灌1-2水达到了8 250 kg/hm2以上,2水以后则不增产,甚至减产,说明丰水年过多灌水对产量不利。不同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下降,0-4水分别为18.29,16.62,15.53,14.62和13.18(kg/(hm2.mm))。不同品种间抗旱节水能力差异显著。晋麦47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的情况下表现抗旱性强,适宜旱地种植。石家庄8号、石麦15号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灌1-2水的情况下均表现突出,抗旱节水。邯6172、石麦18号在2-3水的情况下表现节水高产,石麦18号产量潜力最大,平均产量超过9 000 kg/hm2,最高达10 138.8 kg/hm2。参试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石麦15号、石家庄8号和邯617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并且在节水条件下产量突出,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节水技术 品种筛选
下载PDF
小麦抗倒伏茎秆形态指标及QTL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涛 张毅 +4 位作者 赵晓雪 陈璨 司红起 马传喜 卢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为明确小麦茎秆基部第2节形态及结构特征与抗倒伏关系,发掘抗倒伏关键茎秆形态指标及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点(QTL)。以120份RILs家系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020,2021年茎秆强度及基部第2节间长度、茎粗、壁厚、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 为明确小麦茎秆基部第2节形态及结构特征与抗倒伏关系,发掘抗倒伏关键茎秆形态指标及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点(QTL)。以120份RILs家系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020,2021年茎秆强度及基部第2节间长度、茎粗、壁厚、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开展多元回归分析,并结合55K SNP芯片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强度与基部第2节间茎粗和壁厚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P<0.05),与基部第2节间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基部第2节间纤维素含量是影响小麦茎秆强度的关键指标。基于55K芯片关联分析结果,在1A、1D、2B、2D、4D、5A、5B、5D和7B等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9个与茎秆性状相关的QTLs,解释了7.67%~65.33%的表型变异。在1D染色体上,与标记AX-110771095和AX-109431570连锁的QTL位点同时控制基部第2节间长、壁厚及纤维素含量3个性状,解释了7.96%~10.76%的表型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秆强度 QTL定位 倒伏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