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拟实验的淀粉粒形态变化及其农业考古学意义——以小麦为例(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万智巍 杨晓燕 +1 位作者 马志坤 刘光旭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为了迅速准确的对中国各农业遗址中的淀粉粒残留物进行鉴定,需要进行现代植物淀粉粒形态变化研究和模拟实验分析不同试剂和实验处理方法对淀粉粒形态的影响。[方法]研究现代小麦成熟过程中淀粉粒形态变化,完成了对成熟小麦的一系... [目的]为了迅速准确的对中国各农业遗址中的淀粉粒残留物进行鉴定,需要进行现代植物淀粉粒形态变化研究和模拟实验分析不同试剂和实验处理方法对淀粉粒形态的影响。[方法]研究现代小麦成熟过程中淀粉粒形态变化,完成了对成熟小麦的一系列模拟试验,如:研磨、超声波处理、盐酸和双氧水处理、干燥处理。[结果]成熟过程中小麦淀粉粒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变化,最后稳定在由大、小两组淀粉粒组成;研钵研磨会使小麦淀粉粒粒径增大;较长时间的超声波处理使得小麦淀粉粒粒径增大;浓度为10%的盐酸和浓度为6%双氧水对小麦淀粉粒的影响很小;低温干燥处理不会使小麦淀粉粒出现糊化。[结论]该研究结论可有效地指导考古遗址古代样品淀粉粒分析实验流程以及处理参数的选择,提高了淀粉粒分析的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为中国的农业起源和作物传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实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小麦 形态变化 农业考古
下载PDF
汉代至明清时期黄河中下游小麦生产和影响研究
2
作者 孙艺凝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9期158-160,共3页
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就汉代至明清时期而言,小麦生产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了从杂粮向主粮的转变。这一时期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种植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统治阶级对小麦生产也越来越重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形... 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就汉代至明清时期而言,小麦生产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了从杂粮向主粮的转变。这一时期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种植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统治阶级对小麦生产也越来越重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形成独特的麦作体系。技术革新和小麦生产配套体系的形成、政策的引导、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都对这一时期小麦生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系统梳理此类文献资料及其研究成果,总结其中规律,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小麦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本文详细介绍了汉代、唐宋、明清这三个代表性时间段的小麦种植技术和生产情况,并运用pest析法分析影响小麦生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唐宋 明清 黄河中下游 小麦生产
下载PDF
汉唐时期关中小麦种植的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欣 朱宏斌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26-31,共6页
汉唐时期是关中小麦广泛种植传统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不仅得益于不断发展的农作物种植和食用加工技术,灌溉设施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面食的普及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此后,小麦主粮地位的确立,使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了关中地区饮食结构... 汉唐时期是关中小麦广泛种植传统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不仅得益于不断发展的农作物种植和食用加工技术,灌溉设施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面食的普及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此后,小麦主粮地位的确立,使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了关中地区饮食结构的形成,也渐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面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关中地区 汉唐时期
下载PDF
论民国华北地区环境因素与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丙奇 亓军红 《古今农业》 2009年第2期98-106,共9页
华北地区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模式,在其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种植技术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自然环境条件来看,气候因素对种植制度影响最大。华北地区温带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冬小麦成为该区域主要种植作物的... 华北地区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模式,在其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种植技术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自然环境条件来看,气候因素对种植制度影响最大。华北地区温带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冬小麦成为该区域主要种植作物的重要因素,也是冬小麦成为该区域轮作制中核心作物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冬小麦为核心的二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及一年一熟制,熟制及轮作复种技术的选择,是综合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力恢复等多种因素的结果。时至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以冬小麦为核心的二年三熟制有所发展,一年二熟制也的所扩展,间作套种更加多样化,而这一区域的北部地区,如内蒙地区则采用轮作休闲制[1]。本文试从环境影响的视角,考察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华北地区 环境因素 小麦 轮作复种技术
下载PDF
贻我来牟 帝命率育——浅谈中国小麦的起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彤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第11期59-60,共2页
小麦是中国的主食之一,面食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饮食之中。人们平时所说的“五谷”,虽然在古代有多种说法,但是每种说法均不离麦。《诗经》中《周颂·思文》写道“贻我来牟,帝命率育”,这里的来牟指的是大小麦的总称。
关键词 日常饮食 来牟 小麦 《诗经》 中国
下载PDF
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山西的推广:以屯留余吾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6
作者 侯亮亮 薛鹏锦 +1 位作者 王晓毅 陈靓 《边疆考古研究》 2020年第2期455-471,共17页
山西是小麦的重要产地,也是面食起源和传播的核心区。因此,追溯小麦在山西种植和推广的时间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小麦何时开始在山西种植和推广,并何时成为先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小麦在西亚... 山西是小麦的重要产地,也是面食起源和传播的核心区。因此,追溯小麦在山西种植和推广的时间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小麦何时开始在山西种植和推广,并何时成为先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小麦在西亚的新月沃地被驯化和栽培后,开始一路向东传播和推广[1]。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小麦被传播到我国境内,不仅慢慢在先民食物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还逐步改变着北方传统粟黍农业的格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结构 稳定同位素分析 两汉时期 食物来源 新月沃地 核心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