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穗干插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
1
作者 周国雁 何思柳 +5 位作者 伍少云 陈丹 武晓阳 刘圆圆 白晓东 蔡青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8,共10页
本研究以麦穗干插花(以下简称麦穗花)加工企业认可的云生1号、云麦53号品种为对照,采用芒长、穗长和茎秆强度3个加工企业认为影响麦穗花加工和销售的重要指标,对42份长芒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性状筛选与评价,并利用文献报道的与小麦茎秆强... 本研究以麦穗干插花(以下简称麦穗花)加工企业认可的云生1号、云麦53号品种为对照,采用芒长、穗长和茎秆强度3个加工企业认为影响麦穗花加工和销售的重要指标,对42份长芒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性状筛选与评价,并利用文献报道的与小麦茎秆强度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对参试资源进行茎秆强度辅助选择,挑选出在农艺性状和分子遗传学上都适合加工麦穗花的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干花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原材料。结果表明,通过两年的田间种植观测与数据分析,未发现3个性状都较两个对照优异的资源。其中,C6(小黑麦)两年的芒长都较两对照显著优异且穗长和茎秆强度差异不明显或也显著优异,是比两个对照更适合加工麦穗花的优异资源;其次是C3和C9,两年的穗长和茎秆强度都显著优于或与两个对照差异不显著,也是加工麦穗花的较理想资源;C4、C5、C7和C8的穗长较云麦53号显著优异,芒长和茎秆强度则差异不显著或也显著优异。对茎秆强度的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C4、C6可能携带有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和WMC48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位点,C3、C5、C8也可能携带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和WMC48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BARC358位点,C9可能携带有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WMC48位点。但是,用这些引物获得的分子标记结果与表型评价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都在50%及以下,可能这些分子标记都不适宜用作供试小麦材料茎秆强度的辅助筛选。今后还需进一步筛选适合评价麦穗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指标及分子标记,为选育满足生产需求的优良小麦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干插花 小麦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黄淮南片麦区79份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金艳 宋全昊 +5 位作者 肖永贵 宋佳静 赵立尚 陈杰 白冬 朱统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6-1306,共11页
【目的】分析我国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种质,以期为小麦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近年黄淮麦区审定或正在参试的79份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下茎长、穗下节长、株高、旗叶长... 【目的】分析我国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种质,以期为小麦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近年黄淮麦区审定或正在参试的79份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下茎长、穗下节长、株高、旗叶长、旗叶宽、分蘖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生物量和产量共11个农艺性状,以及籽粒水分含量、吸水率、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硬度值和沉降值6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20%~44.25%,平均为18.79%,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2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96~2.09,平均为2.02,最高的是千粒重,为2.09。6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0%~11.61%,平均为5.7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96~2.08,平均为2.02,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稍低,但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根据特征值大于1.00的标准,共有7个主成分可作为小麦种质评价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0.62%,且发现品质是影响综合评分值的重要因素。相关性达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水平的性状共23对,占总对数的41.82%,其中呈正相关的性状20对,呈负相关的性状3对。基于11个农艺性状和6个品质性状可将79份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Ⅰ、Ⅱ、Ⅲ、Ⅳ),材料数量占比分别为21.52%、11.39%、18.99%和48.10%,按亲本来源聚在同一类群,说明聚类结果能准确反映出材料性状特征及大致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是小麦类群划分的关键性因素;部分类群间在旗叶长、旗叶宽、分蘖数、穗长、千粒重、穗粒数、生物量和产量等8个性状达显著差异;株高、穗下节长和穗下茎长在4个类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趋势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并不完全一致,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品质性状的差异较小。筛选出西农809、西农161、新麦65、新麦26、中麦255和周麦36等6个综合评价优良的品种可重点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南片麦区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中国小麦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创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常成 王旭阳 +5 位作者 余赵玉 张海萍 卢杰 司红起 陈璨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45-750,共6页
根据4年的表型数据,并结合实验室开发和鉴定的13个分子标记,对我国833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包括278份小麦微核心种质、124份地方品种和431份现代推广品种及高代品系)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个分子标记鉴定的抗/感穗发芽等位类... 根据4年的表型数据,并结合实验室开发和鉴定的13个分子标记,对我国833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包括278份小麦微核心种质、124份地方品种和431份现代推广品种及高代品系)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个分子标记鉴定的抗/感穗发芽等位类型间相对发芽指数(RGI)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TaMFT-222和TaMFT-194标记鉴定的差异最大,U值分别为14.98^(**)和11.30^(**),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优异等位类型可以降低相对发芽指数0.21~0.32。其次是Sdr2A、CNGC2AL、Vp1-b2、TaMKK3-A、PM19、CAPS-2AL、A17-19和EX06323标记,其等位类型间穗发芽抗性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Qsd1和Barc321标记也能显著区分穗发芽抗性。共计鉴定出63份穗发芽抗性较好的种质资源,其中达到抗的有41份,多为红皮品种和地方品种;达到中抗的有22份,白皮半冬性居多。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结合杂交聚合,创制出12份穗发芽抗性水平达到中抗和抗的种质资源,至少携带3个抗穗发芽基因/位点。该结果为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穗发芽 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
下载PDF
2017—2022年焦作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金艳 李金峰 +5 位作者 李林峰 王士苗 周晓超 刘骏 牛秀丽 杜立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情况及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焦作及同一生态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2022年焦作小麦区域试验694个参试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 【目的】分析近年来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情况及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焦作及同一生态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2022年焦作小麦区域试验694个参试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生育期、基本苗、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参试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7%~20.23%,平均为13.19%,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460~2.0838,平均为1.9561。小麦产量整体水平较高,不同年份的小麦产量在5125.92~8602.19 kg/ha,有效穗数在742.70万~551.05万穗/ha,穗粒数高于31粒(2018年除外),千粒重为43.39~50.10 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与产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粒数(r=0.556)>基本苗(r=-0.460)>生育期(r=0.412)>千粒重(r=0.387)>株高(r=0.158)>有效穗数(r=-0.05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表现为穗粒数(r=0.629)>生育期(r=0.462)>有效穗数(r=0.363)>千粒重(r=0.342)>基本苗(r=-0.297)>株高(r=0.1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粒数(0.5970)>生育期(0.5054)>基本苗(∣-0.4563∣)>千粒重(0.4068)>株高(0.2015)>有效穗数(∣-0.0402∣);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和有效穗数为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综合分析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今后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应注重产量三要素间的协同平衡,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稳定并增加小麦穗粒数是焦作及同一生态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主要农艺性状 产量 焦作
下载PDF
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抗病性综合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爱国 付家锋 +2 位作者 宋晓霞 张文斐 王改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5-1076,共12页
【目的】综合评价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抗病性,并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为黄淮南片小麦抗病育种及未来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2022年国家黄淮南片(统一试验)各级试验汇总的299个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抗病性鉴定结果... 【目的】综合评价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抗病性,并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为黄淮南片小麦抗病育种及未来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2022年国家黄淮南片(统一试验)各级试验汇总的299个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抗病性鉴定结果进行赋值,分析其综合抗性,并结合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筛选出抗病强的优异种质资源。【结果】参试品种(系)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综合抗性评分分别为39.73和38.46,达慢病等级;对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综合抗性评分分别为16.96、20.40和21.24,在中感与高感之间。有192个品种(系)(64.2%)的条锈病抗性、182个品种(系)(60.9%)的叶锈病抗性、4个品种(系)(1.3%)的赤霉病抗性、35个品种(系)(11.7%)的白粉病抗性和1个品种(系)(0.3%)的纹枯病抗性均达慢病以上抗性水平,但没有对赤霉病和纹枯病免疫或近免疫的品种(系)。参试品种(系)抗性评分范围为50~230,中位数为130,其中149个品种(系)(49.8%)综合抗性评分高于中位数。品种(系)的综合抗性与有效穗数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吸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病害抗病和感病品种(系)的表型性状表现不同,抗病品种(系)的株高较低、稳定时间较短,其中,抗条锈病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较高,抗叶锈病品种(系)的产量、千粒重、容重和蛋白质含量较高,抗赤霉病品种(系)的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较高,抗白粉病品种(系)的穗粒数、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较高,抗纹枯病品种(系)的产量较高、生育期较长、有效穗数较多、千粒重、容重和湿面筋含量较高。综合抗性评价结果共筛选出29个综合抗病性较好,且丰产性和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种(系)。【结论】参试品种(系)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相对较好,但对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较差。抗病性好的品系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和吸水量更高,但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容重和稳定时间较低。筛选出的29个综合表现优异的品种(系)可作为抗病种质资源应用于今后小麦抗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系) 黄淮南片 抗病性 综合评价 种质筛选
下载PDF
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7
6
作者 丁明亮 林丽萍 +6 位作者 李明菊 胡欣 何迟 廖合发 赵红 李绍祥 刘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综合品质,为拓宽云南小麦品质遗传基础和选育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8年参加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171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S...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综合品质,为拓宽云南小麦品质遗传基础和选育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8年参加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171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计算、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对云南育成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并剖析主要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13个品质性状的H’为1.555~2.060,平均为1.916,其中粗蛋白含量的H’最大,稳定时间的H’最小,且地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于田麦品种(系)。在欧式距离3.0处可将171份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分为六大类群,大部分供试小麦按栽培类型聚类在一起,少部分交错分布在每个类群中。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值(D)越高,其综合品质性状越优,具体排序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作为自变量的变化能解释D总变异的97.83%,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其中,吸水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不明显的降低趋势,容重、粗蛋白含量、评价值和延伸性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综合品质性状较优的云麦109和凤1128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育种的首选亲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演变规律 云南
下载PDF
小簇麦新种质的品质、抗病性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傅杰 周荣华 +2 位作者 陈漱阳 杨群慧 赵继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共8页
对 32个小簇麦新物种、新类型材料的农艺性状及分子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MCMI,硬粒小麦簇毛麦 (H aynaldia villosa 2 n=14,VV)双二倍体 2 n=2 1 ,普通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2 n=2 8 ,异源附加系 2 n=2 2 和异源代换系 2 n=... 对 32个小簇麦新物种、新类型材料的农艺性状及分子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MCMI,硬粒小麦簇毛麦 (H aynaldia villosa 2 n=14,VV)双二倍体 2 n=2 1 ,普通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2 n=2 8 ,异源附加系 2 n=2 2 和异源代换系 2 n=2 1 的细胞分别占 6 9.94% ,6 2 .88% ,5 1.5 3%和 82 .5 4% ;测交鉴定 ,2 n=14 +7 ,2 1 +7 ,2 1 +1 和 2 0 +2 的细胞分别占 82 .47% ,76 .2 5 % ,80 .2 6 %和 84.38% ;用簇毛麦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 ,双二倍体 (除 V85 4cd)中都有 14条簇毛麦染色体 ,它们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2 n=42 =2 8W+14V和 2 n=5 6 =42 W+14V ,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中均有 2条簇毛麦染色体 ,他们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2 n=44 =42 W+2 V和 2 n=42 =40 W+2 V ;12个材料蛋白质含量 15 0 g/ kg以上 ;2 5个材料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等两种以上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簇麦 新种质 分子细胞遗传学 原位杂交 品质 抗病性 小麦
下载PDF
小麦地方品种Wx基因构成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3 位作者 张艳敏 温之雨 李洪杰 石云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共5页
用 S D S P A G E 电泳技术 ,从900 份 小麦( T.aestivu m ) 地 方品 种中 鉴 定出 了普 通 小麦 Wx7 D 基 因缺失材 料一份 , Wx4 A 基 因缺失材 料六份 ,含三个基 因的 材料 为893 ... 用 S D S P A G E 电泳技术 ,从900 份 小麦( T.aestivu m ) 地 方品 种中 鉴 定出 了普 通 小麦 Wx7 D 基 因缺失材 料一份 , Wx4 A 基 因缺失材 料六份 ,含三个基 因的 材料 为893 份。出 现频 率为 正常类型> Wx4 A > Wx7 D> Wx7 A。 Wx7 D 缺 失 基 因的 发 现, 再 次 证明 我 国 小 麦 资 源是 一 特 殊 类群;这 些材料的 发现,为 我国开展 面条品质 育种研 究打下了 坚实 的材 料基 础,在 小麦 淀粉 遗传 控制研究和 品质育种 方面具 有深远的 理论研究 和应用 价值,并 在小麦 支链 淀粉 的开 发和 利用 方面 有广阔的前 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WX基因 构成
下载PDF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rRNA基因位点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裴自友 袁文业 +3 位作者 孙善澄 孙玉 富田因则 安室喜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 ,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 ,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将 2 5S 5 8S 18SrRNA、 5SrR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 1V短臂和 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 3对、 4对染色...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 ,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 ,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将 2 5S 5 8S 18SrRNA、 5SrR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 1V短臂和 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 3对、 4对染色体上观察到 2 5S 5 8S 18SrRNA和 5SrRNA基因 ,其中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中间偃麦草 RRNA基因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定位 小麦 抗性种质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上)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荣毅 王荣栋 +2 位作者 孔军 张伟 聂迎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69-376,共8页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在环境条件中(含自然条件和人为栽培措施)籽粒品质形成主要受气候影响,尤其是在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气候条件,是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最主要因素.灌浆期平均温度在20~28℃,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较有利于烘烤品质的形成.通过小麦品质指标对气候条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质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影响.小麦品质指标降落数值、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均受灌浆期温度条件的影响,灌浆期温度决定小麦的最终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新疆地域广阔,绿洲只占新疆总面积的4.3%左右,点片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地和荒漠之间,荒漠绿洲间间距较大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多种荒漠绿洲气候生态条件.环境与品种互作,是决定新疆强、中、弱筋类型的基础.新疆小麦以强筋、中筋型为主.石河子、奎屯、奇台和南疆多数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温度较高(20~28℃)适合种植强筋、中筋小麦.哈密等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常出现>32℃的高温,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蛋白质质量较差,粉质和拉伸特性不佳,烤烘品质变差.巴里坤、昭苏等温凉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8℃,适合中、弱筋小麦生产,灌浆期间若降水过多容易出现穗上发芽,会严重降低小麦品质.新疆是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但温度差异较大,专用小麦生产应注意生态条件选择,品种及栽培措施应配套.新疆是灌溉农业,麦田肥水可控性强,工业污染少,病虫害轻,同时,麦收期间晴天较多,雨水少,除个别地区外小麦很少有霉烂和穗上发芽等现象,较适合中强筋小麦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品质 生态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阿夫及其衍生品种(系)重要性状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新伦 王长有 +2 位作者 王亚娟 张宏 吉万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研究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阐明阿夫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方法】在点播条件下,对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阿夫衍生品种(系)的株高... 【目的】研究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阐明阿夫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方法】在点播条件下,对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阿夫衍生品种(系)的株高明显降低,其中子四代的平均株高仅为阿夫的84.70%;子代株型由松散型逐步过渡到紧凑型,叶片由长窄逐渐变为短宽;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和小区产量均显著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株高对产量的负向贡献较大,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其对产量直接作用的正负效应在各世代间也不完全相同。【结论】阿夫的穗大丰产特性在品种演替中得到了很好地传递,但是粒多的丰产特性并未得到充分传递。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有效小穗数、提高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并重、主攻穗粒质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骨干亲本 阿夫衍生品种(系)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下载PDF
中国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立会 杨欣明 +1 位作者 李秀全 董玉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3-76,共4页
随着人口和环境压力的增大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外源基因的转移和利用将成为未来小麦育种中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对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在我国的分布、收集、保存、抗病性评阶、遗传丢失和利用外源基因改良小麦做了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 小麦 野生近缘植物 遗传多样性 遗传丢失 利用
下载PDF
中国弱筋小麦与美国软麦溶剂保持力等品质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勇 张晓 +2 位作者 张伯桥 高德荣 马谈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7-253,共7页
溶剂保持力(SRC)已成为评价软质小麦的重要指标。为促进低溶剂保持力品种资源在长江下游麦区弱筋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将引进的89份美国软麦品种和中国育成或推广的18份弱筋小麦品种于2009~2010和2010~2011年度种植在江苏扬州地区,... 溶剂保持力(SRC)已成为评价软质小麦的重要指标。为促进低溶剂保持力品种资源在长江下游麦区弱筋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将引进的89份美国软麦品种和中国育成或推广的18份弱筋小麦品种于2009~2010和2010~2011年度种植在江苏扬州地区,对收获种子进行了包括溶剂保持力、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等性状的检测,并对不同来源弱筋小麦品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7份品种在SRC、硬度、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等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性状在品种来源间也差异极显著(P<0.01)。筛选了一批具有低SRC值、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品质资源。美国软麦与中国弱筋小麦相比,SRC值和硬度值较低,中国弱筋小麦品种则具有较低的蛋白质含量。但美国软麦品种也存在植株偏高、千粒重偏低以及赤霉病较重等缺点,在优质弱筋品种改良中利用该类资源时需注意相关性状的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弱筋小麦 美国软麦 溶剂保持力 蛋白质含量 硬度
下载PDF
小麦抗(耐)热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立生 温辉芹 +2 位作者 李生海 白瑞繁 郭明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小麦抗 (耐 )热种质材料筛选方法的研究 ,计算冬春抗热总指数 ,确定抗热级别。从 2 0 0份鉴定材料中筛选出抗热级别为 1的 5个品种 (系 ) :97A - 5 ,96 - 171,M 2 4 ,4 47- 13- 2 ,97(6 ) 88,可作为优良抗 (耐 )热亲本材料供抗热育... 通过小麦抗 (耐 )热种质材料筛选方法的研究 ,计算冬春抗热总指数 ,确定抗热级别。从 2 0 0份鉴定材料中筛选出抗热级别为 1的 5个品种 (系 ) :97A - 5 ,96 - 171,M 2 4 ,4 47- 13- 2 ,97(6 ) 88,可作为优良抗 (耐 )热亲本材料供抗热育种使用。其中 97A - 5 ,M2 4等还可供大田生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热种质 种质资源 种质鉴定 筛选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的产量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姚金保 姚国才 +1 位作者 杨学明 钱存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3,151,共3页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麦区1991—2005年审定推广的73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1)品种间产量水平的差异很大,产量变幅为3237.5—6644.7kg/hm^2,平均产量4945.9kg/hm^2;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幅6.66%。(2)不...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麦区1991—2005年审定推广的73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1)品种间产量水平的差异很大,产量变幅为3237.5—6644.7kg/hm^2,平均产量4945.9kg/hm^2;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幅6.66%。(2)不同省份间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安徽、湖北和浙江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分别比江苏小麦品种低3.45%、7.03%和34.90%。(3)“九五”和“十五”期间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分别比“八五”期间提高了21.89%和1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麦区 小麦 区域试验 产量
下载PDF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玉清 郑有良 魏育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54-361, ,共8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RAPD标记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1BL.1RS易位系对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永贵 刘新伦 +3 位作者 何胜美 夏先春 何中虎 吉万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146,共7页
【目的】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籽粒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麦49/周麦16杂交后代的176个F5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于2008-2010年连续2年对籽粒性状进行分析,并结合SSR和STS标记对1BL.1R... 【目的】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籽粒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麦49/周麦16杂交后代的176个F5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于2008-2010年连续2年对籽粒性状进行分析,并结合SSR和STS标记对1BL.1RS染色体进行籽粒性状的QTL检测。【结果】小麦籽粒性状中粒长和密度因子主要受基因型影响,千粒质量、粒宽、周长、面积及形态因子等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1BL.1RS易位能显著提高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周长和面积,但对形态因子和密度因子影响不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和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而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偏负相关。位于1BL.1RS染色体短臂上的HVM20-AF1/AF4标记区间携带有控制千粒质量、粒宽和面积的QTL,可解释17.2%~21.0%的表型变异;AF1/AF4-Xg-wm582标记区间存在有控制粒长和周长的QTL,分别解释21.5%和14.9%的表型变异;与Nor-4紧密连锁的形态因子QTL可解释12.2%的表型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1RS携带有提高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周长、面积及形态因子的QTL,通过分子标记跟踪选择1BL.1RS易位系可有效改良小麦籽粒性状,进而提高千粒质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1BL.1RS易位系 QTL定位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普通小麦溶剂保持力品种间差异及低溶剂保持力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云祥 马传喜 司红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0-784,共5页
以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微量溶剂保持力(SRC)方法对其水SRC、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不同SRC存品种间的差异情况以及4种SRC之间的相互关系。水SRC主要分布在85%~95%,占材料总数的6... 以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微量溶剂保持力(SRC)方法对其水SRC、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不同SRC存品种间的差异情况以及4种SRC之间的相互关系。水SRC主要分布在85%~95%,占材料总数的66.9%;碳酸钠SRC主要分布在100%~110%,占材料总数的48.8%;乳酸SRC土安分布在90%~105%,占材料总数的80.6%;蔗糖SRC主要分布在125%~140%,占材料总数的72.0%。4种SRC品种间差异皆达极显著水平。SRC的相关分析显示,4种SRC间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水SRC与乳酸SRC的相关系数最人,为0.907,而与蔗糖SRC的相关系数最小,仅为0.177。在简单相关分析的摹础上,利用多元同归线性模型预测了水SRC(Y)与碳酸钠SRC(x1)、乳酸SRC(x2)和蔗糖SRC(x3)之间的回归天系,得到方程Y=18.618+0.320x,+0.473x2-0.066x3。同时根据SRC值的分布情况,初步筛选了一批SRC表现较低的小麦品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低SRC小麦品种选育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溶剂保持力 相关分析 种质资源
下载PDF
辐射诱变与生物技术结合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Ⅰ.小麦新种质的创造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光祖 唐凤兰 +5 位作者 王广金 李忠杰 张月学 阎文义 孙德全 孙岩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拓宽种质资源,给小麦品种改良打好基础,近几年来利用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细胞筛选和外源DNA导入等方法进行了小麦种质的创新研究。先后选出了一批分别抗根腐病、赤霉病和大麦黄矮病以及品质优良的新品系。经多年接种鉴定,抗... 为了拓宽种质资源,给小麦品种改良打好基础,近几年来利用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细胞筛选和外源DNA导入等方法进行了小麦种质的创新研究。先后选出了一批分别抗根腐病、赤霉病和大麦黄矮病以及品质优良的新品系。经多年接种鉴定,抗病品系的抗病能力均比原亲本提高1~2级。经多年测试分析,优质品系的主要品质指标明显高于原亲本。这些品系除做亲本用于杂交育种外,有的已用于大面积生产。其中,抗根腐病品系龙辐90—83199已于1998年2月被定名推广,现种植面积达10万hm2。优质品系龙辐91B569已被评为优质面包小麦,并于1995年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现种植面积达3万多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 创新 辐射诱变 生物技术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Lr37-Yr17-Sr38基因簇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峰奇 韩德俊 +2 位作者 魏国荣 曾庆东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158,共8页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评价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抗病基因簇Lr37-Yr17-Sr38的存在状况,为培育抗病新品种及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利用N基因组特异标记和CAPS标记,结合品种系谱对黄淮麦区12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分析。【...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评价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抗病基因簇Lr37-Yr17-Sr38的存在状况,为培育抗病新品种及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利用N基因组特异标记和CAPS标记,结合品种系谱对黄淮麦区12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12个小麦品种(系)(兰考906、郑2062、西农739、陕872、小偃216、陕538、陕515、大唐991、户麦928、0020-332、2871和378)中含有Lr37-Yr17-Sr38。【结论】Lr37-Yr17-Sr38在黄淮麦区小麦中有一定分布,初步推测兰考906可能是我国小麦品种中Lr37-Yr17-Sr38抗源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Lr37-Yr17-Sr38基因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