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秸秆还田及水层深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田主要杂草种群发生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婷 王红春 +1 位作者 石旭旭 娄远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共5页
本试验系统调查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及水层深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有2个出草高峰期,分别是水稻移栽后3 ~ 10d与移栽后20~30 d,水稻移栽后30 d出... 本试验系统调查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及水层深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有2个出草高峰期,分别是水稻移栽后3 ~ 10d与移栽后20~30 d,水稻移栽后30 d出草基本结束,杂草发生总量达1 m2 86株.小麦秸秆还田能促进阔叶类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发生;秸秆还田推迟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的出草高峰.田间湿润管理比2~3 cm常规水层管理的杂草发生量大;保持田间4~5 cm深水层,能有效控制杂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插秧田 杂草 水层 秸秆还田
下载PDF
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小麦新品种扬辐麦4号丰产稳产广适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容 何震天 +3 位作者 陈秀兰 王建华 王锦荣 杨鹤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131,共2页
本研究对扬辐麦4号产量构成要素及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中单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它对产量的效应大于每公顷穗数;扬辐麦4号稳产性好,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年度间变异小,对... 本研究对扬辐麦4号产量构成要素及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中单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它对产量的效应大于每公顷穗数;扬辐麦4号稳产性好,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年度间变异小,对外界条件的缓冲协调能力强;扬辐麦4号适应性广,增产点率80%,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均在6750kg/hm2以上,连续两年均是参试12个品种(系)中产量变异度最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扬辐麦4号 丰产 稳产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济麦44面包相关品质的配粉效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爱峰 曹新有 +7 位作者 王灿国 程敦公 郭军 刘成 宋健民 刘建军 赵振东 李豪圣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45-49,共5页
为深入挖掘优质强筋小麦济麦44的品质利用潜力,将济麦44和中强筋小麦济麦23的面粉按重量比0∶100、10∶9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90∶10、100∶0进行混配,研究其面粉、面团和面包相关品质。结果表... 为深入挖掘优质强筋小麦济麦44的品质利用潜力,将济麦44和中强筋小麦济麦23的面粉按重量比0∶100、10∶9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90∶10、100∶0进行混配,研究其面粉、面团和面包相关品质。结果表明:所有混合粉的蛋白质含量均在14.0%以上;湿面筋含量随济麦44比例的增大而降低,比例低于70%时湿面筋含量均高于30.0%;干面筋值的变化相对比较稳定;面筋指数在比例40%~50%时均大于86.0%,而当比例达90%时则降至79.78%;所有混合粉的吸水率均高于60.0%;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随济麦44比例的升高而增大,比例为60%时粉质质量指数已达145mm,比例为70%时稳定时间已达15.6min。面包相关品质随济麦44比例增大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比例为50%时面包芯色泽评分显著增高;比例为60%时,面包芯质地和面包芯纹理结构的评分均明显增高;比例为70%时,面包出炉高度显著增大、面包体积达最大、外观评分显著增高。综上,济麦44比例为60%~70%时,面粉品质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均明显改善,因此与济麦23进行混合配粉时,济麦44的比例控制在60%~7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强筋小麦 济麦44 配粉 面包品质特性
下载PDF
小麦籽粒制麦过程中蛋白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巨秀 蒋晓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6,共4页
为揭示小麦籽粒蛋白质在制麦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籽粒蛋白质对麦芽品质影响的机理,以皖麦38、扬麦13和小偃6号3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啤酒大麦品种Stilling为对照,系统分析了参试材料在降温发芽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规律。结... 为揭示小麦籽粒蛋白质在制麦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籽粒蛋白质对麦芽品质影响的机理,以皖麦38、扬麦13和小偃6号3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啤酒大麦品种Stilling为对照,系统分析了参试材料在降温发芽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总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小,仅变化了2.09%;可溶性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大,制麦前后相比可溶性氮增加了约4.8倍;隆丁区分的高分子氮变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约为48%),中分子氮变化不大(约为7%),而低分子氮在40%~48%变化。小麦和啤酒大麦在制麦地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差异较大,揭示其制麦工艺应与啤酒大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啤酒 小麦制麦 蛋白质变化
下载PDF
小麦麸皮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5
《致富之友》 1999年第6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麦麸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