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1
作者 单宝雪 刘秀坤 +9 位作者 肖延军 展晓孟 黄金鑫 刘百川 张玉梅 李豪圣 刘建军 高欣 曹新有 赵振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6RILs)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344个SNP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3349.95 cM,平均标记密度为1.43 cM/标记。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共检测到18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分布在1A、1B、2B、3D、4B、4D、5A、5B、5D、7A、7B共11条染色体上。Qpc.saas.4B-1在E1、E2和E3三个环境和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中均被稳定检测到,可以解释3.26%~23.79%的表型变异。Qpc.saas.4D和Qpc.saas.5A在两个环境和BLUE值中被检测到,分别解释2.42%~11.18%和2.48%~5.47%的表型变异,且Qpc.saas.4D与小麦矮秆基因Rht-D1b物理位置重合。本研究中检测到的QTL新位点Qpc.saas.4B-1、Qpc.saas.4D和Qpc.saas.5A是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基因,具有高表型变异解释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分析 重组自交系 55K SNP芯片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耿若飞 程志杰 +4 位作者 王二伟 张慧敏 常鸿杰 樊振杰 贾真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探讨叶面喷施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影响,以平麦20为材料,设置小麦开花期不同浓度[180(S1)、270(S2)、540(S3)、2 700(S4) mg/L]叶面硅肥喷施试验,并研究干旱胁迫不同阶段内不同硅肥处理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 为探讨叶面喷施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影响,以平麦20为材料,设置小麦开花期不同浓度[180(S1)、270(S2)、540(S3)、2 700(S4) mg/L]叶面硅肥喷施试验,并研究干旱胁迫不同阶段内不同硅肥处理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最佳喷施量。结果表明,干旱处理5 d时,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处理对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旱8 d时,叶片光合速率继续降低,而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均显著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高浓度硅肥喷施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降低叶片H_(2)O_(2)含量;干旱处理5 d时,叶面喷施2 700 mg/L,和S1处理相比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26.45%;干旱处理8 d时,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均显著降低叶片MDA含量;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硅肥处理均显著升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干旱胁迫5 d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处理均升高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干旱处理8 d时,叶面喷施2 700 mg/L浓度硅肥则比S1处理下降了0.02%;干旱处理8 d, S2、S3和S4处理叶片CAT活性均较S1处理显著降低。干旱胁迫降低了小麦株高和生物量,不同处理下的小麦株高和生物量整体随硅肥浓度的增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效果最好;在喷施适宜浓度(540 mg/L)叶面硅肥的处理下,较S1处理穗长增加了12.57%,穗粒数增加了6.43%;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硅肥对小麦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S3处理效果最佳。可见,叶面适当的喷施硅肥能够促进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叶片含水量以及植株生长,降低冬小麦体内活性氧积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能力,保障冬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干旱胁迫 冬小麦 生理特性 产量 喷施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指标的干旱响应阈值及干旱程度定量分级研究
3
作者 高晨凯 刘水苗 +5 位作者 李煜铭 吴鹏年 王艳丽 关小康 王同朝 温鹏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为评估冬小麦水分亏缺程度,需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表征植株受旱程度,这对规避气候变化新常态下可能的干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雨养(T1)、漫灌(T2)、滴灌W1(40%~50%FC)、滴灌W2(60%~70%FC)和滴灌W3(80%~100%FC)5... 为评估冬小麦水分亏缺程度,需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表征植株受旱程度,这对规避气候变化新常态下可能的干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雨养(T1)、漫灌(T2)、滴灌W1(40%~50%FC)、滴灌W2(60%~70%FC)和滴灌W3(80%~100%FC)5个水分处理,测定了形态指标、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土壤水分含量,采用阈值指标分类法(thresholdindicatortaxaanalysis,简称TITAN)分析上述各农学参数与干旱程度(drought degree,简称D)的定量响应关系,并确定其对干旱程度发生明显改变的临界点,从而对冬小麦受旱程度进行定量分级。结果表明,相较于周麦27,洛麦22的受旱程度较高,各农学参数对干旱胁迫适应性强。基于TITAN法确定了不同冬小麦品种各农学参数的干旱响应临界点,并将2个冬小麦品种划分为4个受旱等级:轻旱D1、中旱D2、中旱D3和重旱D4,其中,洛麦22为0.00<D1≤0.277、0.277<D2≤0.504、0.504<D3≤0.714和0.714<D4≤1.00;周麦27为0.00<D1≤0.112、0.112<D2≤0.390、0.390<D3≤0.690、0.690<D4≤1.00。在冬小麦受到轻旱(D1)时,各农学参数降幅为4.39%~14.35%,其中以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幅最为敏感,分别为11.20%~14.35%和10.64%~13.60%,其次是茎生物量(11.76%~12.82%);在冬小麦受到中旱(D2)时,各农学参数降幅均比较严重,降幅为21.73%~4429%;在D3干旱等级时,冬小麦干旱胁迫加剧,其中以周麦27的叶干重降幅最高。本研究结果将为科学评估作物干旱受灾程度提供依据,也为农业防旱抗旱和稳定国家粮食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程度 阈值指标分类法(TITAN) 阈值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航宇1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福彦 陈晓杰 +5 位作者 李好海 孔凡彬 范家霖 程仲杰 王嘉欢 张建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3,共7页
为确定航天诱变小麦新品种航宇19高产高效栽培措施,采用二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在豫中北部生态条件下的最优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和播期×密度互作对航宇19产量... 为确定航天诱变小麦新品种航宇19高产高效栽培措施,采用二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在豫中北部生态条件下的最优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和播期×密度互作对航宇1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显著影响,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效应。播期对航宇19穗粒数的影响不明显,播期延迟后,单位面积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密度增加后,成穗数相应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本试验条件下,航宇19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前后,且150~195 kg/hm2的播种密度可使航宇19达到更高的产量水平。说明通过调整播期与密度,可使该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响应,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航宇19 播期 播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冬小麦养分吸收、根际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亮 张春丽 孟自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01-206,共6页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的影响,将400℃高温生物炭和240℃低温生物炭进行比较研究,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DY1(添加1%的240℃玉米秸秆生物炭)、DY2(添加2%的240℃玉米秸秆生物炭)、DY3(添加4%的240℃玉米秸秆生物炭)、GY1...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的影响,将400℃高温生物炭和240℃低温生物炭进行比较研究,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DY1(添加1%的240℃玉米秸秆生物炭)、DY2(添加2%的240℃玉米秸秆生物炭)、DY3(添加4%的240℃玉米秸秆生物炭)、GY1(添加1%的400℃玉米秸秆生物炭)、GY2(添加2%的400℃玉米秸秆生物炭)、GY3(添加4%的400℃玉米秸秆生物炭)、CK(不加生物炭)。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养分吸收方面,相较于对照,添加不同用量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的小麦地上部氮、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地上部磷含量只有DY1、DY2处理比对照显著增高(P<0.05),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生物炭使用量一致时,240℃生物炭相较于400℃生物炭对提高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含量的效果较好,其中DY1处理的小麦地上部含氮量和含磷量最高,DY3处理的含钾量最高。添加1%和2%用量的生物炭处理的小麦根系氮含量均显著增加,GY1处理的小麦地下部含氮量最高;小麦地下部磷含量除了DY2处理略有升高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小麦地下部钾含量除了GY1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外,其他处理的小麦地下部钾含量均显著增高。在根际微生物方面,生物炭可以有效促进小麦根际细菌的生长,其中DY2处理一直保持最高位状态,其次是GY2和DY3,GY1表现最差。对照组的根际真菌量缓慢减少,生物炭处理真菌的数量始终位于对照组数据之上。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添加生物炭对土壤pH值的影响呈现增高趋势,其中相较于CK,添加高温生物炭的GY2、GY3处理的土壤pH值增幅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生物炭处理均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效果表现为DY3处理>GY3处理>DY2处理>GY2处理>DY1处理>GY1处理。除了GY1处理外,其余组别内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因生物炭的加入而呈现出明显降势。生物炭添加量为1%(DY1、GY1处理)时,与CK相比,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所增加,当生物炭使用量进一步加大(GY2、GY3、DY2、DY3处理)时,速效磷含量由升转降。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添加生物炭的条件下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全钾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指数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低温生物炭在农业应用中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冬小麦 根际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玉米秸秆
下载PDF
返青期水氮耦合对宁夏灌区早熟冬小麦物质积累、氮素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何进尚 张维军 +2 位作者 王小亮 亢玲 陈东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2-77,共6页
为给宁夏灌区冬小麦返青后合理水氮运筹提供理论支撑,返青后采用不同灌水时期、不同施氮量的耦合滴灌方式,分析早熟冬小麦物质形成、氮素运移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返青后水氮耦合处理单株总干物质量呈现“S”形变化,明显促进了抽穗期... 为给宁夏灌区冬小麦返青后合理水氮运筹提供理论支撑,返青后采用不同灌水时期、不同施氮量的耦合滴灌方式,分析早熟冬小麦物质形成、氮素运移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返青后水氮耦合处理单株总干物质量呈现“S”形变化,明显促进了抽穗期单株叶和抽穗后单株茎干物质量的增加,最终单株总干物质量呈现T3(N0)、T8(N1)、T13(N2)处理较好(即4月6日滴灌表现较好)。返青后水氮耦合处理有利于单株氮素积累,过早灌水(不施氮)不利于氮素积累;在所设置的施氮范围内,单株氮含量随着追施氮肥的增加而增大(N2>N1>N0),单株叶、茎氮含量返青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抽穗期达最大值。适时水氮耦合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大,过早或过迟对产量影响小。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距离为37.23时分为处理和CK两大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较CK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6—13日。综合分析认为,返青期(4月6—13日)水氮耦合滴灌处理干物质积累、氮素运移及产量表现最好。说明宁夏灌区早熟冬小麦返青期适宜的水氮滴灌时期为4月6—13日,追施纯氮量最佳为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灌区 返青期 水氮耦合 物质积累 氮素运移 产量
下载PDF
氮素调控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N_(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小平 余磊 +4 位作者 韩自强 戴馨 董萧 董召荣 车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氮素调控对江淮丘陵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麦玉两熟)N_(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为该地区小麦和玉米稳产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淮丘陵地区麦玉两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CN)、生物炭与氮肥配施(SN... [目的]探究氮素调控对江淮丘陵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麦玉两熟)N_(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为该地区小麦和玉米稳产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淮丘陵地区麦玉两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CN)、生物炭与氮肥配施(SN)、硝化抑制剂与氮肥配施(XN)和叶面喷肥(PN)5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氮素调控措施下土壤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变化。[结果]土壤N_(2)O排放呈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在施肥和降雨后的15 d内,玉米季是排放高峰期。与CN处理相比,小麦季XN和SN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46.07%和25.10%,玉米季XN、SN和PN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70.70%、64.01%和9.87%。从周年排放看,XN和SN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比CN处理分别显著降低59.36%和46.21%,PN与C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CN处理相比,XN和SN处理的作物周年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3.35%和11.27%,N_(2)O排放系数分别显著降低59.50%和46.28%。[结论]综合考虑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硝化抑制剂与氮肥配施可作为江淮丘陵地区麦玉两熟稳产减排的最佳氮肥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玉两熟 氮素调控 生物炭 DMPP N_(2)O 产量
下载PDF
豆科绿肥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学珍 张世新 李利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2-239,共8页
探讨夏绿肥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为旱地麦田休闲期绿肥种植及合理施氮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开展裂区试验,以“普冰151”为对象,主区为麦后夏... 探讨夏绿肥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为旱地麦田休闲期绿肥种植及合理施氮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开展裂区试验,以“普冰151”为对象,主区为麦后夏休闲(W-A)、麦后复种麦黑豆[Glycinemax(L.) Merr, W-B]、麦后复种毛叶苕(Vicia villosa Roth, W-C)和麦后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W-D)4种绿肥还田种植模式;副区设置3个氮肥用量(0、140、280 kg/hm^(2)),分析了不同种类的绿肥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后茬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利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年度内,在W-C-N1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收获后的土壤含水量提升幅度最大;种绿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干物质量和产量,在绿肥复种模式中,施氮140 kg/hm^(2)(N1)处理的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与施氮280 kg/hm^(2)(N2)处理差异性不显著,以W-C-N1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较W-A-N0处理干物质量平均增加18.18%,平均增产25.53%。绿肥刈割期在绿肥还田结合施氮140 kg/hm2处理的条件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作物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在复种绿肥结合施氮140 kg/hm^(2)处理的条件下得到有效降低,其中W-C-N1处理条件下作物耗水量的降低幅度最大,较W-A-N0处理分别降低6~10、11~33、21~39 mm;复种豆科绿肥,尤其W-C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率(WUE),比W-A处理WUE平均高26.26%;N1与N2相比,W-A处理WUE降低2.16%~2.47%,W-B、W-C和W-D处理WUE分别提高6.82%~10.87%、6.28%~6.69%、2.01%~9.44%,以W-C-N1处理WUE最大,较W-A-N0处理高30.69%~38.50%。因此,从满足冬小麦获得高产和保证水分高效利用的双重角度考虑,W-C-N1处理可显著促进冬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并且能创造适宜的水分环境,是陇东黄土旱塬冬麦区较好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复种 施氮量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Jensen模型与SSA-BP模型的宽垄沟灌冬小麦水氮生产函数研究
9
作者 汪顺生 杨成宇 +3 位作者 黄一丹 柳腾飞 杨金月 张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7-215,共9页
为了明确宽垄沟灌下不同水氮处理冬小麦的产量、耗水特性和水氮生产函数,本研究设计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60%(W1)、70%(W2)和80%(W3)3种灌溉处理,120 kg/hm^(2)(N1)、220 kg/hm^(2)(N2)和320 kg/hm^(2)(N_(3))_(3)种施氮处理,共9组试... 为了明确宽垄沟灌下不同水氮处理冬小麦的产量、耗水特性和水氮生产函数,本研究设计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60%(W1)、70%(W2)和80%(W3)3种灌溉处理,120 kg/hm^(2)(N1)、220 kg/hm^(2)(N2)和320 kg/hm^(2)(N_(3))_(3)种施氮处理,共9组试验处理,运用耗水量-施氮量-产量构建水氮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与SSA-BP模型。结果表明,宽垄沟灌下冬小麦产量在N2W2处理最大,为8121.75 kg/hm^(2);耗水量在N3W3处理最大,为444.61 mm;水分利用效率在N2W2处理最大,为2.07 kg/m^(3);氮肥偏生产力在N1W2处理最大,为64.03 kg/kg;Jensen模型下的水分敏感指数累积曲线表明,在整个生育阶段拔节-抽穗期的水分敏感指数最大;针对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引入麻雀搜索算法进行优化,构建SSA-BP模型下的水氮生产函数,通过多次训练对比发现,SSA-BP模型比原始BP模型迭代次数更少,误差更小;对水氮生产函数进行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发现Jensen模型、SSA-BP模型和BP模型均能得到线性拟合接近y=x的实测产量与预测产量,且SSA-BP模型效果更好;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宽垄沟灌下冬小麦可以选择70%田间持水率的灌水下限和235.98 kg/hm^(2)的水氮方案,结果可为宽垄沟灌冬小麦水氮施用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垄沟灌 水氮生产函数 JENSEN模型 SSA-BP模型
下载PDF
镇麦品种相关品质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
10
作者 郭瑞 姚维成 +6 位作者 陈琛 曲朝喜 温明星 刘家俊 邓垚 申雪懿 李东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了阐明镇麦品种相关品质基因分布特点,以11份镇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系统测定籽粒硬度指数,采用分子标记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检测籽粒硬度基因、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Wx基因以及面粉... 为了阐明镇麦品种相关品质基因分布特点,以11份镇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系统测定籽粒硬度指数,采用分子标记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检测籽粒硬度基因、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Wx基因以及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等分布特点,并结合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明确镇麦材料的HMW-GS类型。结果表明,硬度指数大于60的镇麦品种有9份,均可检测到硬度基因突变。HMW-GS分布特点为:镇麦168等8份材料的组合均为1/7+9/5+10,镇麦11号为1/7+8/2+12,镇麦17和镇麦19为Null/7+8/2+12。LMW-GS有Glu-A3c、Glu-A3d、Glu-B3b、Glu-B3f和Glu-B3g 5种基因型,其中镇麦168、镇麦13和镇麦17为Glu-A3c/Glu-B3g,镇麦11号为Glu-A3d/Glu-B3g,镇麦19为Glu-A3c/Glu-B3b,其余6份镇麦品种均为Glu-A3c/Glu-B3f。Wx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镇麦品种中未检测到Wx基因突变,均为野生型。面粉色泽及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为:镇麦材料的面粉白度为74.47~78.70,其中镇麦168的白度最小;镇麦168等8份材料的基因型为Ppo-A1b/Ppo-B1a/Ppo-D1b/TaLox-B1b,镇麦11号和镇麦19为Ppo-A1a/Ppo-B1a/Ppo-D1a/TaLox-B1b,镇麦17为Ppo-A1a/Ppo-B1a/Ppo-D1a/b/TaLox-B1b;镇麦168、镇麦12号和镇麦16为Psy-A1b/Psy-B1d/Psy-D1a,镇麦11号和镇麦13为Psy-A1b/Psy-B1b/Psy-D1a,其余6份镇麦品种为Psy-A1b/Psy-B1a/Psy-D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盐胁迫对冬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孟学平 杨恒山 +1 位作者 郭宏 宋彩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67,共6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冬小麦根 (三叶期 )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的影响 ,电泳结果显示 :1mg/ gNaCl胁迫电泳图谱A区酶带较对照组增加2条 ,B区酶带增加 1~ 3条 ;2mg/ gNaCl胁迫时 ,A区为 1条酶带 ,B...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冬小麦根 (三叶期 )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的影响 ,电泳结果显示 :1mg/ gNaCl胁迫电泳图谱A区酶带较对照组增加2条 ,B区酶带增加 1~ 3条 ;2mg/ gNaCl胁迫时 ,A区为 1条酶带 ,B区酶带增加了 3条 ;t检验表明 :1mg/ gNaCl胁迫时B区新增 3条酶带的品种的株高和穗长极显著 (P <0 0 1)高于B区新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盐胁迫 抗逆育种
下载PDF
水肥条件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丽 贾志宽 +4 位作者 韩清芳 杨万忠 杨宝平 丁瑞霞 杨海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90,98,共9页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合理水肥管理模式。【方法】2011-2012年,以长旱58为供试材料,设置水分(W)和肥料(Y)2个因子,其中水分包括不灌水、低灌水量、中灌水量、高灌水量4个水平,...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合理水肥管理模式。【方法】2011-2012年,以长旱58为供试材料,设置水分(W)和肥料(Y)2个因子,其中水分包括不灌水、低灌水量、中灌水量、高灌水量4个水平,肥料包括不施肥、低肥、中肥、高肥4个水平,共16个处理,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其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生物量。【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水分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大于肥料,各施肥水平下,旗叶Pn、Gs、Tr与水分呈正相关。不论在何种水肥组合处理中,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冬小麦旗叶Pn、Gs、Tr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2)在中等施肥量水平下,小麦开花期低灌水量处理较不灌水处理、中灌水量处理较低灌水量处理Pn分别显著提高3.25%和5.01%,Gs分别显著提高10.20%和5.34%,Tr分别提高7.76%和0.15%。3)在土壤水分较充足时,小麦旗叶Pn、Gs、Tr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小麦开花期Pn在中等灌水量水平下,低施肥量处理较不施肥处理、中施肥量处理较低施肥量处理Pn分别显著提高2.45%和3.19%,Gs分别显著提高3.27%和4.23%,Tr分别显著提高4.26%和6.86%。4)同一水分条件下,灌浆期和成熟期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减,最高生物量出现在中等肥力水平(Y2)时;返青期和孕穗期,生物量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各灌水条件下,开花期生物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变化趋势不同。【结论】高水(100mm)中肥(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278.55,163.20,322.80kg/hm2)组合的小麦旗叶光合特性较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光合特性 旗叶 冬小麦
下载PDF
模拟不同降水类型旱地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史国安 魏良友 +3 位作者 陈明灿 付国占 代文戌 李友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4-69,共6页
以旱地冬小麦品种“郑旱 1号”为材料 ,研究了模拟豫西旱地 9种降水类型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量与旱地小麦产量及成穗数和穗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三个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成穗数 >穗粒数 >千粒... 以旱地冬小麦品种“郑旱 1号”为材料 ,研究了模拟豫西旱地 9种降水类型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量与旱地小麦产量及成穗数和穗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三个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成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底墒水对产量的贡献大于生育期降水的作用。提示旱地小麦蓄足底墒 ,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模拟降水 产量性状 通径分析 旱地
下载PDF
灌水量对不同需水型冬小麦产量建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4
作者 李佳 张慧 +6 位作者 李宗新 钱欣 王良 赵海军 肖蓉 高英波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41,共8页
为明确灌水量对不同需水型冬小麦产量建成及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以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本试验以高肥水冬小麦品种济麦22和耐旱冬小麦品种山农25为材料,研究不同灌水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拔节期和开... 为明确灌水量对不同需水型冬小麦产量建成及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以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本试验以高肥水冬小麦品种济麦22和耐旱冬小麦品种山农25为材料,研究不同灌水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W2: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对不同需水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灌水量与品种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适宜灌水量可显著提高不同需水型冬小麦品种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籽粒灌浆活跃期(P)和平均灌浆速率(V),进而提高产量。济麦22在W2处理下两年平均产量比W0和W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2.70%和9.03%;山农25在W1处理下两年平均产量比W0处理显著提高23.70%,与W2处理无显著差异。W1处理下,济麦22和山农25两年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W2处理显著增加17.97%和39.84%。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品种和灌水量的交互作用对冬小麦产量建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综上,灌水量、品种及其互作效应通过增加穗数、延长籽粒灌浆活跃期和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来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化灌水量与品种匹配可实现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量 品种 灌浆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施氮和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琳 吉春容 +1 位作者 李世清 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3-148,共6页
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群体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合理施肥与栽培奠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南部年降水量632 mm左右的半湿润区,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氮水平(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纯氮120 kg)及... 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群体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合理施肥与栽培奠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南部年降水量632 mm左右的半湿润区,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氮水平(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纯氮120 kg)及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对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群体分蘖、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而影响小麦群体结构。施氮能够明显增加小麦群体的分蘖数,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有利于增加小麦单株分蘖数。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LAI)先增后减;施氮处理LAI比不施氮处理显著增加20%(P<0.01);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LAI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模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小麦冠层透光率(DIFN)依次上升,施氮对DIFN的影响不明显;地膜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的DIFN与其他栽培模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施氮与栽培模式对DIFN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以常规栽培、不施氮处理的DIFN最大。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在灌浆前持续增加,灌浆到收获期呈下降趋势;施氮能够极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P<0.01),不同栽培模式的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不同,覆膜处理明显高于不覆膜处理,垄播覆膜比地膜栽培更有利于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综上认为,施氮有助于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等生理指标;就小麦群体特征而言,地膜覆盖和垄播覆膜栽培应为首选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 栽培模式 群体特征
下载PDF
冬小麦品种河农859和河农326的光合性能与子粒产量对水分的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雁鸣 王焕忠 +2 位作者 段巍巍 张建平 张立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2,共5页
以田间种植的河农 85 9和河农 32 6为材料 ,比较了需水特性不同的 2个冬小麦品种的光合性能和子粒产量。结果表明 ,叶片的光合速率一般以河农 85 9较高 ,但在刚灌水后的短时间内则以河农 32 6的光合速率较高 ;河农 85 9叶片光合速率受... 以田间种植的河农 85 9和河农 32 6为材料 ,比较了需水特性不同的 2个冬小麦品种的光合性能和子粒产量。结果表明 ,叶片的光合速率一般以河农 85 9较高 ,但在刚灌水后的短时间内则以河农 32 6的光合速率较高 ;河农 85 9叶片光合速率受灌水的影响较小 ,在生育期间的变化较平稳 ,而河农 32 6灌水与不灌水的处理间光合速率差别较大 ,且光合速率的波动明显。从产量性状分析 ,开花后灌 1次水和不灌水的限水条件下以河农 85 9产量较高 ,表明其耐旱性较强 ,而开花后保证充分供水的湿润处理则以河农 32 6产量较高 ,且增产幅度较大。因此 ,河农 85 9适宜于在供水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其耐旱特性 ,争取较高产量 ,而河农 32 6可用于在供水充足条件下发挥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需水特性 水合性能 子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配施有机肥对渭北旱塬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金忠宇 翟丙年 +2 位作者 于昕阳 闫明灏 李展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98,共8页
【目的】研究施用氮肥时配施有机肥对渭北旱塬土壤含水量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寻求适合该地区的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法】2011-2013年在位于渭北旱塬的陕西白水县,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kg/h... 【目的】研究施用氮肥时配施有机肥对渭北旱塬土壤含水量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寻求适合该地区的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法】2011-2013年在位于渭北旱塬的陕西白水县,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kg/hm^2)下施用有机肥对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贮水量及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生理指标等的影响。【结果】1)各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均有利于耕层土壤保水,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加剧了0~200cm土层水分的消耗。2)夏闲期降水量限制了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深度,140cm以上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3)各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的小麦拔节期叶片瞬时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在施氮水平为150kg/hm^2时均最高。4)各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时小麦扬花期植株各器官含水量均较高,以施氮水平为225kg/hm^2时最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及环境风险,建议渭北旱塬地区冬小麦种植过程中配施有机肥时施氮量以15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有机肥 氮肥 水分利用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立生 温辉芹 +6 位作者 裴自友 王宏兵 程天灵 李雪 朱玫 车丽 郝雅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播量 冬小麦 产量 产量构成要素 晋中盆地
下载PDF
陕北渭北冬小麦降水产量关系与补灌时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孝义 康绍忠 +2 位作者 赵延凤 李坤 王凤翔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0,共6页
在分析陕北、渭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和不同月份降水自给率地区分异的基础上 ,研究了不同分区典型县旱地降水产量积分回归函数和降水对产量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陕西丘陵沟壑区和渭北台塬东部冬小麦最佳补充灌溉时期为 :冬前... 在分析陕北、渭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和不同月份降水自给率地区分异的基础上 ,研究了不同分区典型县旱地降水产量积分回归函数和降水对产量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陕西丘陵沟壑区和渭北台塬东部冬小麦最佳补充灌溉时期为 :冬前分蘖期和返青、拔节期 ;洛川塬区 :返青、拔节期 ;渭北台塬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降水-产量关系 补灌时期 陕西
下载PDF
潍麦8号的生育特点与超级小麦育种目标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香芝 张其鲁 +2 位作者 张连晓 张桂珍 李兴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潍麦8号的选育是“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第一阶段目标任务,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通过分析潍麦8号的主要特点对超级麦育种目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超级麦 潍麦8号 育种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