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离子束对大麦M_1胚芽细胞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周立人 黄玲 +2 位作者 程备久 余增亮 孙洪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利用30keVH+离子注入束辐照大麦种子,结果初步在明:H+离子束辐照大麦显著地提高了M1胚芽细胞的分裂指数,促进了细胞分裂。H+离子注入不仅引起胚芽细胞的明显核畸变(双核、小核、微核等),还诱发染色体多种类型畸变(... 利用30keVH+离子注入束辐照大麦种子,结果初步在明:H+离子束辐照大麦显著地提高了M1胚芽细胞的分裂指数,促进了细胞分裂。H+离子注入不仅引起胚芽细胞的明显核畸变(双核、小核、微核等),还诱发染色体多种类型畸变(桥、落后、游离、断片等),表现出较高的有丝分裂畸变率与较宽的畸变谱。且在2×1016H+/cm2~6×1016H+/cm2范围内,注入剂量与畸变率呈正相关,但6×1016H+/cm2剂量后又呈下降趋势。为此,提出了H+离子注入在大麦诱变育种中可被采用的适宜剂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胚芽 大麦 诱变育种
下载PDF
大麦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的高频诱导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15
2
作者 严华军 王君晖 黄纯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5,共7页
大麦成熟胚的初代愈伤组织是水质、柔软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能以一定频率出现胚性愈伤组织。本文研究了基因型、有机添加物和胚切割等因素对大麦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大麦品种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大麦成熟胚的初代愈伤组织是水质、柔软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能以一定频率出现胚性愈伤组织。本文研究了基因型、有机添加物和胚切割等因素对大麦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大麦品种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上有显著差异;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L-脯氨酸以及提高维生素B_1和肌醇的浓度可以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胚芽段比全胚或胚根段更易形成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转入无2,4-D的分化培养基后能产生发育良好的体细胞胚,再经萌发可得到正常的绿色植株。胚性愈伤组织经精心选择和继代培养,能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一种简便的遗传转化技术在大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伯军 袁妙葆 +2 位作者 王光清 杨金水 葛扣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报导一种简便实效的以大麦的愈伤组织小细胞团做为受体,进行PEG+电击法的双重强化转化新途径,并对如何提高转化效率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大麦 多细胞团 受体 PEG 电击法 遗传转化技术
下载PDF
叠氮化钠对不同大麦品种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欣 杨煜峰 钱强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在大麦诱变育种中,叠氮化钠(NaN_3)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诱变剂之一,因为它除了使用简便,无残留性和费用低廉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诱变效率高,并且所诱发的突变体是基因水平的突变,而不诱发染色体畸变。国外对NaN_3的诱变特性、最佳条件等已... 在大麦诱变育种中,叠氮化钠(NaN_3)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诱变剂之一,因为它除了使用简便,无残留性和费用低廉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诱变效率高,并且所诱发的突变体是基因水平的突变,而不诱发染色体畸变。国外对NaN_3的诱变特性、最佳条件等已有较多的研究,国内毛炎麟等对NaN_3诱变产生的嵌合体特性等有所报导。本文进一步研究了NaN_3对不同大麦品种在诱变效应上的差异,以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诱变 叠氮化钠
下载PDF
短芒大麦耐盐变异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亚兰 李彦舫 +2 位作者 杨柏明 张成武 吴晓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2,共3页
从短芒大麦的幼穗、幼胚和成熟胚诱导出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再以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结合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在含盐培养基上筛选,得到耐1.2%NaCl的耐盐变异体,将耐盐系转入无盐培养基中培养5代,再转入... 从短芒大麦的幼穗、幼胚和成熟胚诱导出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再以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结合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在含盐培养基上筛选,得到耐1.2%NaCl的耐盐变异体,将耐盐系转入无盐培养基中培养5代,再转入含盐培养基中,仍具有耐盐性。耐盐系的生理生化分析表明,愈伤组织的耐盐极限在1.5%NaCl,耐1.2%NaCl的愈伤组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为对照的6.68倍,说明脯氨酸参与了植物组织对盐胁迫的调节。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小29.92%,说明耐盐愈伤组织的膜透性比非耐盐愈伤组织小,证实其耐盐力强。耐盐愈伤组织经过分化,获得少量耐盐植株,经耐盐鉴定,耐盐浓度可达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芒大麦 愈伤组织 耐盐变异体 鉴定
下载PDF
气温、ABT等因素对大麦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杜永芹 陈如梅 +4 位作者 秦国卫 张国荣 余立云 马俊虎 黄培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9-22,共4页
在固体培养体系中就麦穗离体时气温、甘露醇预处理及激素ABT各因子对大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前供体所处气温高低对愈伤组织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甘露醇预处理效果优于低温处理;ZT和ABT连用对愈... 在固体培养体系中就麦穗离体时气温、甘露醇预处理及激素ABT各因子对大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前供体所处气温高低对愈伤组织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甘露醇预处理效果优于低温处理;ZT和ABT连用对愈伤组织分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ABT最适浓度为0.3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气温 甘露醇预处理 ABT
下载PDF
麦芽汁、多效唑等因素对大麦组织培养的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杜永芹 陈如梅 +5 位作者 张国荣 奏国卫 余立云 黄培忠 马俊虎 周爱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85-88,共4页
以不同基因型大麦为材料,就麦芽计、MET及愈伤组织低温处理对大麦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10%麦芽汁的诱导培养基上花药反应早,诱导率和绿茵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5mg/LMET可明显增强... 以不同基因型大麦为材料,就麦芽计、MET及愈伤组织低温处理对大麦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10%麦芽汁的诱导培养基上花药反应早,诱导率和绿茵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5mg/LMET可明显增强幼苗素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MET0.5~1.0mg/L+IBA0.3mg/L配合使用(壮苗生极培养),有利于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协调生长;愈伤组织经低温(5~8℃)保存效果良好,为大麦试管苗越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麦芽汁 愈伤组织 壮苗 多效唑
下载PDF
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对大麦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28
8
作者 赵丽梅 许耀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99-205,共7页
本试验以平阳霉素为诱变剂处理大麦种子,研究了该诱变剂对大麦的诱变效应及其适宜的浓度。结果表明,平阳霉素是一种有效的诱变剂,诱变效应与EMS相近,而且作用的有效期长,毒性小,它不仅能引起以染色体断片为主的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而... 本试验以平阳霉素为诱变剂处理大麦种子,研究了该诱变剂对大麦的诱变效应及其适宜的浓度。结果表明,平阳霉素是一种有效的诱变剂,诱变效应与EMS相近,而且作用的有效期长,毒性小,它不仅能引起以染色体断片为主的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而且能够在M_2产生较高频率的性状变异,特别是产生较高频率的早熟和高分蘖力的有益突变。平阳霉素对大麦诱变的适宜浓度为30μg/m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诱变效应 平阳霉素 育种
下载PDF
青稞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国平 胡再青 +4 位作者 徐冬丽 张忠广 周喜荣 郭建炜 刘梅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为青稞杂交组合选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分析39份青稞亲本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测量青稞亲本材料的株高、小穗密度、分蘖数、单株粒数和千粒质量等5个主... [目的]为青稞杂交组合选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分析39份青稞亲本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测量青稞亲本材料的株高、小穗密度、分蘖数、单株粒数和千粒质量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1)27个SSR分子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达0.6125,其中Bmag0770和Scssr09398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最高;(2)39份青稞亲本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约为0.3612,牡丹青稞和83A-19-1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适合亲本优良杂交组合选择;(3)聚类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其聚为3个亚群,分别包含19、10和10份材料;(4)一般线性模型共检测到11个分子标记与株高、小穗密度、分蘖数、单株粒数和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相关联,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0.15%~64.79%、6.26%~29.39%、13.70%~39.20%、16.54%~17.67%和10.81%~42.73%,且这11个关联标记均分布于6个基因组连锁群。[结论]供试的39份青稞亲本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检测出的11个分子标记均可作为开发与农艺性状相关联候选基因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简单序列重复(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农艺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的育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发松 朱旭彤 +2 位作者 程鹏飞 王前和 谢志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1-245,T001,共6页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和早播(10月10日)条件下,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不育度分别为98.97%和99.96%;晚播(11月19日)条件下,则表现为部分可育,结实率为48.52%。不育花粉可分为典败、圆败和染败3种类型,其中以典败为主,占99.82%。10月20日播种,常规密度下,9211主穗和分蘖均表现高度雄性不育,主穗与分蘖的各项育性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稀植条件下,晚生分蘖的花粉典败率比主穗明显下降,结实率相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核不育 育性
下载PDF
大麦成熟胚培养的培养基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潘向群 梁海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7-273,共7页
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愈伤组织诱导率受品种和诱导培养基的影响极大。2.诱导率高的愈伤组织分化潜力不一定高,生长过快的愈伤组织质量可能不佳。3.KH_2PO_4的浓度变化显著影响细胞内多种矿质元素的含量.4.研究培养基个别成份的适宜浓度... 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愈伤组织诱导率受品种和诱导培养基的影响极大。2.诱导率高的愈伤组织分化潜力不一定高,生长过快的愈伤组织质量可能不佳。3.KH_2PO_4的浓度变化显著影响细胞内多种矿质元素的含量.4.研究培养基个别成份的适宜浓度时应注意基本培养基的影响。本文还讨论了培养基研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培养 培养基 筛选
下载PDF
二棱大麦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理清 陆美琴 +1 位作者 李光明 王乃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51-156,共6页
采用半双列杂交法,将10个二棱大麦亲本配成45个组合。对F_1代及其亲本12个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除GCA和SCA各1个性状显著外,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准。GCA较高的性状,反映了亲本基因加性效应较大,易在后代遗传与稳定。选择应从GCA入手,再进... 采用半双列杂交法,将10个二棱大麦亲本配成45个组合。对F_1代及其亲本12个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除GCA和SCA各1个性状显著外,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准。GCA较高的性状,反映了亲本基因加性效应较大,易在后代遗传与稳定。选择应从GCA入手,再进行SCA选择。判断组合的优劣,不仅要根据SCA的高低,还要根据双亲的平均表现。最后筛选出了优良亲本及优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棱大麦 农艺性状 配合力 育种
下载PDF
大麦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承道 黄培忠 +2 位作者 刘玉芳 马俊虎 陈如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用4×5双列杂交研究大麦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均存在较大的变异,但以倒二、三、四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较强,而倒一和五节间的杂种优势较弱。节间长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但加性效应... 用4×5双列杂交研究大麦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均存在较大的变异,但以倒二、三、四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较强,而倒一和五节间的杂种优势较弱。节间长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但加性效应更重要。平均显性度与杂种优势表现一致。控制倒一、二节间长度的有较多显性基因,而控制基部节间长度的隐性基因较多。除倒一节间长度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外,其它各节间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杂种亲本选配时,应注意控制中部节间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节间长度 杂种优势 基因效应
下载PDF
大麦花药培养反应迟钝基因型的胚状体诱导和绿苗再生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剑华 陆瑞菊 +2 位作者 张玉华 孙月芳 周润梅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9-22,共4页
用5份在历年大麦花药离体培养中反应值低的基因型作供试材料,比较了早、晚播,培养主茎穗或分蘖穗中花药和诱导培养基中加高、低浓度生长素的花培反应值,结果表明:早播,用主茎穗花药和诱导培养基中加高浓度生长素,可以提高迟钝基因型的... 用5份在历年大麦花药离体培养中反应值低的基因型作供试材料,比较了早、晚播,培养主茎穗或分蘖穗中花药和诱导培养基中加高、低浓度生长素的花培反应值,结果表明:早播,用主茎穗花药和诱导培养基中加高浓度生长素,可以提高迟钝基因型的反应花药率和绿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迟钝基因型 绿苗率
下载PDF
影响大麦花培绿苗和白苗分化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剑华 张玉华 +1 位作者 孙月芳 颜昌敬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12-15,共4页
比较了2种低温预处理天数、诱导培养基中添加麦芽糖或蔗糖、添加较高或较低浓度生长素、愈伤组织转移时体积大小、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大麦花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白苗和绿苗分化率。依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25d左右的3~5℃... 比较了2种低温预处理天数、诱导培养基中添加麦芽糖或蔗糖、添加较高或较低浓度生长素、愈伤组织转移时体积大小、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大麦花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白苗和绿苗分化率。依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25d左右的3~5℃大麦幼穗预处理;诱导培养基中添加3~4mg/L2,4-D、0.5~1.0mg/LNAA、80g/L麦芽糖;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2.0mg/L6-BA、0.1~0.5mg/L NAA;愈伤组织体积为2~3mm时转入分化培养基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绿苗数量和减少白苗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白苗分化 绿苗分化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大麦花药-花粉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文泽 胡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7,共3页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适应性以及pH值对甘露醇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首次将山梨醇预处理应用到大麦花药培养中,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甘露醇预处理,17种材料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0.67块/花药,绿苗产量为2.46...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适应性以及pH值对甘露醇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首次将山梨醇预处理应用到大麦花药培养中,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甘露醇预处理,17种材料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0.67块/花药,绿苗产量为2.46株/花药。第二,甘露醇预处理溶液的pH值不同,其预处理的效果也不同。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量均以pH5.6最高。第三,不同浓度(0.1—0.5mol/L)的山梨醇预处理3天绿苗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浓度(0.3mol/L)山梨醇预处理不同天数(1—7天)绿苗产量差异极显著,以3天处理效果最好,绿苗产量是对照的5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预处理 花药培养 花粉培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栽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东发 赵玲 徐廷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以9个栽培大麦品种和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36个F1杂种为材料,于1988~1989年间在四川4个不同生态区同时进行了大麦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估。结果表明,4个点测定出来的一般配合力大小有差异,但表现相同趋势... 以9个栽培大麦品种和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36个F1杂种为材料,于1988~1989年间在四川4个不同生态区同时进行了大麦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估。结果表明,4个点测定出来的一般配合力大小有差异,但表现相同趋势,不存在异质性,按可信度大小排序为千粒重>株高>主穗粒数>结实率>主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抽穗期、单株有效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表现为异质性;棱型相同者间的主要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小,棱型不同者间的差异较大,不同生态区的大麦品种资源的一般配合力亦有差异。结果认为,不同棱型品种间杂交较同棱型品种间杂交在选育高产品种上更有潜力,异地测定的品种一般配合力对他地杂交育种亦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棱型 配合力 稳定性
下载PDF
大麦与簇毛麦杂交有性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清渊 徐汉卿 +1 位作者 王庆亚 陈佩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24,共6页
簇毛麦花粉粒在大麦柱头上的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以及双受精过程均基本正常,但受精过程的时间以及胚和胚乳初期发育的过程,均较自交的缓慢。授粉后36~48小时,杂交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原胚。授粉后8天,多数杂... 簇毛麦花粉粒在大麦柱头上的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以及双受精过程均基本正常,但受精过程的时间以及胚和胚乳初期发育的过程,均较自交的缓慢。授粉后36~48小时,杂交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原胚。授粉后8天,多数杂交原胚的细胞开始解体。授粉后5~6小时,杂交的初生胚乳核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授粉后6天,胚乳游离核开始解体,比原胚败育早。因此在授粉后6~7天将尚未败育的杂交原胚进行离体培养也许是较为合适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簇毛麦 杂交 有性过程
下载PDF
大麦杂种优势与苗期酯酶同工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如根 黄志仁 +1 位作者 吕超 黄友圣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6期35-37,41,共4页
本文通过对4 个核质互作型杂种大麦及其亲本的酯酶同工酶、单株产量构成要素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核质互作型杂种大麦杂种优势的大小与亲本之间的酯酶同工酶的谱带差异程度和互补程度密切相关。可根据双亲的酯酶谱带... 本文通过对4 个核质互作型杂种大麦及其亲本的酯酶同工酶、单株产量构成要素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核质互作型杂种大麦杂种优势的大小与亲本之间的酯酶同工酶的谱带差异程度和互补程度密切相关。可根据双亲的酯酶谱带差异程度选配杂交组合;苗期的酯酶同工酶类型可作为预测不同组合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酯酶同工酶 杂种优势 相关性
下载PDF
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转色机理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史俊通 宋璐 高如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8-31,共4页
1993~199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是由隐性单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诱导转色的重要外因是一定的低温和短日照。在叶色由绿转黄变白的过程中,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植株鲜、干重明显下降,分蘖速度减慢... 1993~199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是由隐性单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诱导转色的重要外因是一定的低温和短日照。在叶色由绿转黄变白的过程中,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植株鲜、干重明显下降,分蘖速度减慢,数量减少,生长受到一定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叶色转换突变系 转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