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萍 张立杰 +4 位作者 马宏玮 刘生祥 徐兆桢 李树华 许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以健壮燕麦 ( Avena sativa L.)为供体 ,宁春 4号小麦为受体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结果表明 ,变异株系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 ;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与受体相比增... 以健壮燕麦 ( Avena sativa L.)为供体 ,宁春 4号小麦为受体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结果表明 ,变异株系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 ;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与受体相比增加或减少 ,叶绿素含量和瞬间光合速率偏向供体或受体 ;并筛选到对小麦条锈病免疫或高抗的部分变异株 ,表明燕麦 DNA已导入到小麦中 ,并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外源DNA导入 宁麦4号 性状变异 小麦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其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延滨 祁适雨 +3 位作者 肖志敏 白瑞珍 高智 韩方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异源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在国内外被广泛用做三锈、黄矮病的抗原材料.但其品质上的优异特性一直没有被搞清并加以利用.利用SDS—PAGE分析了中1-中7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它们的染色体组构成,并探讨了中1-中7在... 异源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在国内外被广泛用做三锈、黄矮病的抗原材料.但其品质上的优异特性一直没有被搞清并加以利用.利用SDS—PAGE分析了中1-中7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它们的染色体组构成,并探讨了中1-中7在优质麦育种过程中的应用和后代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 偃麦 麦谷蛋白 染色体组 育种
下载PDF
莜麦颖片培养及再生植株后代性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子霞 戚家华 +1 位作者 海热古力.阿布力孜 郝峥嵘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6-27,共2页
于莜麦农牧35抽穗后,取其花粉处于单核中晚期的穗子之颖片进行离体培养,在外源激素P-CPA的促进下,获得了再生植株,又从再生植株获得163粒种子,翌春将其直播于田间,并与非颖片植株进行比较观察,结果颖片植株性状稳定,... 于莜麦农牧35抽穗后,取其花粉处于单核中晚期的穗子之颖片进行离体培养,在外源激素P-CPA的促进下,获得了再生植株,又从再生植株获得163粒种子,翌春将其直播于田间,并与非颖片植株进行比较观察,结果颖片植株性状稳定,但其株高和穗型发生了变异,其籽粒品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 颖片培养 再生植株 植株性状
下载PDF
莜麦与玉米的远缘杂交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敬三 路铁刚 +3 位作者 王景林 孙秀华 杨才 王秀英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4期255-258,共4页
莜麦(Avena nuda L.)和玉米(Zea m aysL.)杂交有一定的受精率和成胚率。人工传粉后玉米花粉能很快在莜麦柱头上萌发并长入莜麦花柱中,在68% 的莜麦花柱中可观察到不只一条玉米花粉管。对授粉后的163 个... 莜麦(Avena nuda L.)和玉米(Zea m aysL.)杂交有一定的受精率和成胚率。人工传粉后玉米花粉能很快在莜麦柱头上萌发并长入莜麦花柱中,在68% 的莜麦花柱中可观察到不只一条玉米花粉管。对授粉后的163 个莜麦子房进行制片观察,发现受精率可达11.04% ,其中只形成胚而无胚乳的卵细胞单受精占3.07% ,只形成胚乳而无胚的中央细胞单受精占1.84% ,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的双受精占6.13% 。从授过玉米花粉的大约2200 朵莜麦小花中收获18 粒种子,对12 株实生苗根尖染色体计数表明,其中9 株为单倍体(2n= 21),3 株为二倍体(2n= 42)。结果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 玉米 远缘杂交
下载PDF
皮、裸燕麦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谷茂 李成雄 王雄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84-87,共4页
裸燕麦是燕麦属中的独立种。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后代表现混合遗传,其杂交技术为:严格选用种质资源;采用剪颖杂交技术;注重稳定前各世代的连续单株粒选;用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作为主选指标;加代繁殖,缩短育种周期。已用本技术育... 裸燕麦是燕麦属中的独立种。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后代表现混合遗传,其杂交技术为:严格选用种质资源;采用剪颖杂交技术;注重稳定前各世代的连续单株粒选;用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作为主选指标;加代繁殖,缩短育种周期。已用本技术育成系列优种;创制了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明确了皮、裸燕麦种间杂交的一些遗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裸燕麦 种间杂交 燕麦 育种
下载PDF
燕麦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细胞持续分裂形成小愈伤组织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宝 顾德锋 +3 位作者 李力 邬信康 许耀奎 赵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3,共3页
在修改的Imbrie-Milligan和Hodges培养基上,采用低熔点琼脂糖包埋培养方法,以小麦HINF悬浮细胞系作为看护细胞,成功地诱导燕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进行脱分化、再生细胞壁和细胞的持续分裂。最后形成肉眼可见... 在修改的Imbrie-Milligan和Hodges培养基上,采用低熔点琼脂糖包埋培养方法,以小麦HINF悬浮细胞系作为看护细胞,成功地诱导燕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进行脱分化、再生细胞壁和细胞的持续分裂。最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原生质体培养 小愈伤组织
下载PDF
裸燕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范银燕 崔林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1期14-17,共4页
主要研究了3个裸燕麦品种不同幼穗长度的离体培养效应。结果表明:(1)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为1.0~2.0cm,出愈率为74.7%;(2)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3个品种的幼穗出愈率有显著的差异;(3)通过调... 主要研究了3个裸燕麦品种不同幼穗长度的离体培养效应。结果表明:(1)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为1.0~2.0cm,出愈率为74.7%;(2)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3个品种的幼穗出愈率有显著的差异;(3)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率;(4)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既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也可以通过胚胎发生途径来形成,这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裸燕麦 幼穗 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下载PDF
裸燕麦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林 范银燕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6年第6期32-33,51,共3页
裸燕麦成熟胚在IN6培养基上诱导并继代所形成的是白色、瘤状、外软内硬、易分化植株的非松脆型愈伤组织.当在IM1—IM4培养基上进行循环式调控培养时,经7—8个月,初始愈伤组织状态转变为浅黄色、小颗粒状、生活力强的松脆... 裸燕麦成熟胚在IN6培养基上诱导并继代所形成的是白色、瘤状、外软内硬、易分化植株的非松脆型愈伤组织.当在IM1—IM4培养基上进行循环式调控培养时,经7—8个月,初始愈伤组织状态转变为浅黄色、小颗粒状、生活力强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有效地减缓了愈伤组织经长期继代过程中生活力的衰退,并能稳定地维持胚性愈伤组织达95%以上.对植株再生能力测定表明,调控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分化潜力,维持时间可达2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愈伤组织 培养基 植物再生
下载PDF
裸燕麦体细胞无性系的农艺性状变异 被引量:1
9
作者 范银燕 崔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3,共5页
56个20-1品系(来源于正且个R0植株)和212个晋燕8号品系(来源于45个R0植株)被评价。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有益的农艺性状。82%的20—1系谱和93%的晋燕8号系谱在7个测定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性状发生显... 56个20-1品系(来源于正且个R0植株)和212个晋燕8号品系(来源于45个R0植株)被评价。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有益的农艺性状。82%的20—1系谱和93%的晋燕8号系谱在7个测定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对每个性状都有一些增加和降低的品系被发现,而且有益的农艺性状变化比不良的变化频率高。再生植株后代中进行选择证明:性状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单株选择能够在作物改良中应用。获得的变异也证明:通过直接运用遗传操纵包括组织培养产生的材料,为了鉴定其有益的性状变异,应该广泛地进行试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体细胞 组织培养 农艺性状 变异频率
下载PDF
燕麦Cs雄性不育的发现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银燕 崔林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本文就1994年发现的国内首例燕麦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报道,命名该不育材料为Cs型。初步鉴定表明:Cs不育为无花粉型不育,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期到四分孢子期;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它的发现添补了世界空白,... 本文就1994年发现的国内首例燕麦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报道,命名该不育材料为Cs型。初步鉴定表明:Cs不育为无花粉型不育,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期到四分孢子期;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它的发现添补了世界空白,随着进一步研究对燕麦育种方法改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无花粉型 隐性基因 三系配套 鉴定
下载PDF
裸燕麦胚性愈伤组织调控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林 范银燕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4期6-9,共4页
对裸燕麦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基因型和不同激素组合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具有重要作用;晋燕8号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85.7%;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必不可少。采用循环培养法对愈伤组织进行调控,获得了易分散、颗粒... 对裸燕麦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基因型和不同激素组合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具有重要作用;晋燕8号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85.7%;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必不可少。采用循环培养法对愈伤组织进行调控,获得了易分散、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缓减了愈伤组织生活力衰退的速度。将松脆愈伤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得到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悬浮细胞系。悬浮系经分化培养,获得了成活率在95%以上的健壮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成熟胚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再生植株
下载PDF
裸燕麦幼穗离体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银燕 崔林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5年第1期21-23,共3页
通过三个裸燕麦品种不同长度幼穗的离体培养,明确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以1.0~2.0cm为宜,出愈率为74.7%。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个品种在幼穗出愈率上有着显著的差异。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 通过三个裸燕麦品种不同长度幼穗的离体培养,明确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以1.0~2.0cm为宜,出愈率为74.7%。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个品种在幼穗出愈率上有着显著的差异。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率。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可以通过器官发生途径或胚发生途径来形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幼穗 离体培养 出愈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野生大燕麦和偏凸山羊草后代的遗传研究
13
作者 徐如宏 任明见 +1 位作者 王歆 张庆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5期328-331,348,共5页
为了证明野生大燕麦和偏凸山羊草杂种的真实性 ,了解二者间的亲缘关系及染色体的传递情况 ,对其后代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和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 ,偏凸山羊草和野生大燕麦的杂种F1完全不育 ,其花粉母细胞观察为 2 8个单价体 ;用节燕 ... 为了证明野生大燕麦和偏凸山羊草杂种的真实性 ,了解二者间的亲缘关系及染色体的传递情况 ,对其后代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和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 ,偏凸山羊草和野生大燕麦的杂种F1完全不育 ,其花粉母细胞观察为 2 8个单价体 ;用节燕 1号与杂种F1进行复交 ,得到的复交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 ,出现较多单价体 ,数目在 7~ 17个之间。复交F1自交后代的根尖染色体数在 4 2~ 54之间 ,其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结果表明 ,自交后代具有偏凸山羊草和节燕 1号的遗传物质。通过本研究初步证明了野生大燕麦和偏凸山羊草杂种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凸山羊草 野生大燕麦 细胞遗传 杂交后代
下载PDF
六倍体皮、裸燕麦种间杂交种后代植株性状的细胞质效应
14
作者 崔林 李成雄 范银燕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1年第5期9-11,共3页
在燕麦种间杂交育种中,经常涉及到如何选用母本和父本的问题。为了探讨母本细胞质对杂交种后代籽粒产量、麦秸产量、收获指数、抽穗期、株高、单位麦秸重量和营养生长指数等性状的影响,我们在1984~1989年开展了本项研究。试验材料和方... 在燕麦种间杂交育种中,经常涉及到如何选用母本和父本的问题。为了探讨母本细胞质对杂交种后代籽粒产量、麦秸产量、收获指数、抽穗期、株高、单位麦秸重量和营养生长指数等性状的影响,我们在1984~1989年开展了本项研究。试验材料和方法普通燕麦种(A·sativaL.)的5个品种(简称皮燕麦)和大粒裸燕麦种(A·nuda L.)的2个品种(简称裸燕麦)做正反式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间杂交 植株 细胞质
下载PDF
以胚乳为营养的内燕4号愈伤组织诱导新方法
15
作者 张焱如 王茅雁 刘志萍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年第2期28-28,31,共2页
探索以胚乳为营养,利用燕麦成熟胚的中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新方法。种子在无菌条件下发芽后,切取中胚轴组织,种子腹沟朝下置于2,4-D溶液中(6~8mg/L)。培养第二天就可看到中胚轴切口处有增殖的愈伤组织。待愈伤组织生长... 探索以胚乳为营养,利用燕麦成熟胚的中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新方法。种子在无菌条件下发芽后,切取中胚轴组织,种子腹沟朝下置于2,4-D溶液中(6~8mg/L)。培养第二天就可看到中胚轴切口处有增殖的愈伤组织。待愈伤组织生长到10d左右,将其从外植体上切下,并转移到MS培养基(不含激素)上进行根、茎分化培养。镜检观察到,小植株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再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 内燕4号 愈伤组织 诱导 燕麦
下载PDF
国外燕麦轮回选择研究应用
16
作者 范银燕 崔林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5年第5期17-21,26,共6页
国外燕麦轮回选择研究应用范银燕,崔林(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轮回选择是为了改良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提高群体平均值,保持群体内丰富的遗传变异,而设计的育种选择程序。比较适合在异花授粉作物上应用,而不能广泛用于自花... 国外燕麦轮回选择研究应用范银燕,崔林(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轮回选择是为了改良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提高群体平均值,保持群体内丰富的遗传变异,而设计的育种选择程序。比较适合在异花授粉作物上应用,而不能广泛用于自花授粉作物上,主要原因是选择系间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轮回选择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莜麦与野红燕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俞益 陈佩度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为将野红燕麦(Avenasterelis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venanuda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 为将野红燕麦(Avenasterelis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venanuda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杂交结实率10.4%,F1自交结实率48.1%。杂种F1在穗型、外稃、芒性、茎节部性状等方面与母本莜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野红燕麦的野生性状,如外稃绒毛、曲强芒、落粒性等均说明F1是真杂种。A.nuda×A.sterelis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94Ⅰ+7.32Ⅱ+11.74○Ⅱ+0.94Ⅲ+0.03Ⅳ,表明莜麦与野红燕麦亲缘关系很近,可能仅1~2对染色体有较大差异。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杂种F1的叶片酯酶带型与母本有明显差异,兼具父本谱带特征。对野红燕麦抗蚜特性研究表明,该性状能够遗传。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率高,且F1结实率较高,因而可以有效实现基因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莜麦 野红燕麦 种间杂交 细胞遗传学分析
下载PDF
用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法获得四倍体大燕麦与六倍体裸燕麦杂种植株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才 赵云云 +2 位作者 孙敬三 王秀英 王志刚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5期36-37,共2页
用 1/ 2 MS培养基和 1/ 2 MS培养基 +2 mg/ L 2 ,4 _ D两种培养基 ,对 12~ 15d的四倍体大燕麦×六倍体裸燕麦的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在 1/ 2 MS培养基上培养的 14个幼胚获得 8棵植株 ,植株产生率 57.1% ;在 1/ 2 MS+2 mg/ L ... 用 1/ 2 MS培养基和 1/ 2 MS培养基 +2 mg/ L 2 ,4 _ D两种培养基 ,对 12~ 15d的四倍体大燕麦×六倍体裸燕麦的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在 1/ 2 MS培养基上培养的 14个幼胚获得 8棵植株 ,植株产生率 57.1% ;在 1/ 2 MS+2 mg/ L 2 ,4 _ D培养基上培养的 14个幼胚获得 3棵幼苗和 9块愈伤组织 ,植株产生率 2 1.4 % ,出愈率 6 4 .3% ,愈伤块经一次继代培养后 ,转移于不加任何激素的幼苗分化培养基上 ,分化出 31棵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燕麦 六倍体 裸燕麦 胚培养 杂种植株
下载PDF
裸燕麦永红492栽培种(Avena nuda cv.yong hong 492)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平 李天然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15-426,共12页
以裸燕麦永红492栽培种的三个发育时期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发育时期、基本培养基组成(MS,B5,N6)、激素、肌醇、含氮化合物及渗透势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小植株分化的影响。发现营养生长锥时期是体细胞胚胎发生最好的实验材料;2,4-D是诱导... 以裸燕麦永红492栽培种的三个发育时期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发育时期、基本培养基组成(MS,B5,N6)、激素、肌醇、含氮化合物及渗透势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小植株分化的影响。发现营养生长锥时期是体细胞胚胎发生最好的实验材料;2,4-D是诱导愈伤组织必不可少的因素,6—BA对体细胞胚胎发生没什么影响;往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肌醇和含氮化合物以及适当地降低培养基的渗透势均有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小植株形成。在液体培养中,发现培养基中古有2,4-D比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茎尖 组织培养 胚胎发生 育种
下载PDF
皮燕麦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建民 李喜文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0-45,45,共6页
本实验以皮燕麦2079 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叶鞘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 % ,叶片几乎不发生脱分化。在基本培养基比较中以改良N6 培养基诱导效果为佳,愈伤组织出愈率在1-3mg/L,2 ,4—D浓度范... 本实验以皮燕麦2079 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叶鞘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 % ,叶片几乎不发生脱分化。在基本培养基比较中以改良N6 培养基诱导效果为佳,愈伤组织出愈率在1-3mg/L,2 ,4—D浓度范围逐渐提高,继续增大时则出愈率降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率受脱分化培养基中2,4 —D浓度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非胚性与胚性愈伤组织表面结构差异明显;组织切片表明形成的再生植株有胚胎发生与器官发生两种途径,形态上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组织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 再生苗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