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和Na_2CO_3对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萌发的胁迫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宏 刘洋 +2 位作者 张鹤山 蔡化 陈明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选用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分别在NaCl和Na2CO3溶液中(均设0(CK)、0.2%、0.4%、0.6%、0.8%、1.0%和1.2%7个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与对照... 选用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分别在NaCl和Na2CO3溶液中(均设0(CK)、0.2%、0.4%、0.6%、0.8%、1.0%和1.2%7个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与对照(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0.2%~0.8%的NaCl对胚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胚根长度比对照平均高40.2%,但胚根生长的程度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0.2%-1.2%Na2CO3处理下,胚根的生长受抑制,当质量分数为0.8%时,大量无根畸形苗出现.对相对发芽率进行回归分析,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适宜值、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0.65%、1.14%和1.93%,均比Na2CO3胁迫下(0.38%、0.71%和1.24%)高.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耐NaCl胁迫的能力大于耐Na2CO3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雀麦新品系 氯化钠 碳酸钠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藜麦淀粉含量 被引量:13
2
作者 曹晓宁 田翔 +9 位作者 赵小娟 王君杰 刘思辰 穆志新 陈凌 王海岗 陆平 陶梅 秦慧彬 乔治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7-149,共3页
为研究一种简便的藜麦粗淀粉含量测定方法,在10 0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淀粉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校正和预测... 为研究一种简便的藜麦粗淀粉含量测定方法,在10 0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淀粉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所得粗淀粉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_(cv)~2)为0.914 7,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_(val)~2)为0.903 1。由结果可知,基于近红外光谱(NIR)法测定藜麦完整籽粒的淀粉含量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淀粉 近红外光谱技术
下载PDF
藜麦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陆敏佳 莫秀芳 +2 位作者 王勤 陆国权 蒋玉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5,共4页
为了快速获取高质量的藜麦基因组DNA,采用改良的CTAB法、SDS法和高盐低pH值法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藜麦不同组织(叶、茎、根部)的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所提DNA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进行了PCR-SSR、SSCP等分... 为了快速获取高质量的藜麦基因组DNA,采用改良的CTAB法、SDS法和高盐低pH值法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藜麦不同组织(叶、茎、根部)的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所提DNA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进行了PCR-SSR、SSCP等分子检测。用不同方法提取藜麦不同组织部位DNA的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的凝胶检测条带均比较清晰,且无明显降解;改良的CTAB法所提取的DNA产率最高,SDS法其次,而高盐低pH值法最低;不同方法提取的叶片DNA产率均明显高于根部和茎部;改良的CTAB法和高盐低pH值法所提取的DNA质量较好,多酚类化合物和多糖等杂质去除得比较完全。PCR-SSR和SSCP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和不同组织所提取的DNA均能跑出良好的条带,适合进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DNA提取方法 分子检测
下载PDF
藜麦CqCIPK7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时丕彪 洪立洲 +4 位作者 王军 费月跃 王伟义 吕远大 顾闽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8-1072,共5页
土壤盐碱化不利于作物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严重限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过量的盐分会引起离子和渗透胁迫,严重危害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5-7]。植物主要通过感知和转导胁迫信号来响应盐胁迫。在长期... 土壤盐碱化不利于作物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严重限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过量的盐分会引起离子和渗透胁迫,严重危害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5-7]。植物主要通过感知和转导胁迫信号来响应盐胁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了多种复杂的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盐胁迫的危害,包括限制Na+吸收、增加Na+外排以及液泡内Na+的区隔化,还可以控制Na+从根部向植株地上部的运输[8-9]。研究者还发现,维持细胞质中K+/Na+的稳定比值对植物细胞功能的发挥非常重要[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CqCIPK7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甲基托布津对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曹莹 姚祥 +1 位作者 陈水红 李春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23-330,共8页
以我国北方优良耐盐牧草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对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稀释500倍浸泡种子8 h后播种,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从85%降至7... 以我国北方优良耐盐牧草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对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稀释500倍浸泡种子8 h后播种,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从85%降至72%,幼苗带菌率显著降低(P<0.05),由100%降至12%;杀菌剂处理可降低野大麦的株高、分蘖,但对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杀菌剂处理后野大麦的C、N、P含量较蒸馏水浸种对照分别显著降低了4.87%、10.99%、13.50%(P<0.05)。因此,甲基托布津稀释500倍浸泡种子8 h为去除野大麦种传内生真菌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野大麦 内吸性杀菌剂 出苗率 带菌率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藜麦中肌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艳红 彭镰心 赵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藜麦中肌醇的含量。样品用70%乙醇超声提取30 min,取上清液减压蒸发至干,加入4 mL硅烷化试剂80℃衍生20 min,经正己烷萃取后,经HP-5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测定,以出峰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肌醇在0~20μg/mL...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藜麦中肌醇的含量。样品用70%乙醇超声提取30 min,取上清液减压蒸发至干,加入4 mL硅烷化试剂80℃衍生20 min,经正己烷萃取后,经HP-5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测定,以出峰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肌醇在0~20μg/mL,肌醇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 mg/100 g和1.5 mg/100 g,在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9.5%~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3.1%~4.9%。说明该检测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藜麦中肌醇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肌醇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藜麦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侯丽媛 董艳辉 +5 位作者 李亚莉 王育川 赵佳 刘江 秦永军 吴慎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28,共7页
干旱是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最大的非生物胁迫。藜麦作为一种新型的粮食作物,对干旱、盐胁迫、土壤贫瘠和冻害等非生物胁迫均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以作为土壤与气候逆境条件下的优选作物。筛选、培育耐旱藜麦品种并探明藜麦抗旱相关机制对... 干旱是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最大的非生物胁迫。藜麦作为一种新型的粮食作物,对干旱、盐胁迫、土壤贫瘠和冻害等非生物胁迫均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以作为土壤与气候逆境条件下的优选作物。筛选、培育耐旱藜麦品种并探明藜麦抗旱相关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藜麦产量与品质,以及提供抗旱基因资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从藜麦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机制、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及转录组研究等方面分别进行概述,为藜麦抗旱性鉴定工作提供借鉴,并对今后藜麦抗旱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抗旱性 研究进展 展望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TiAP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田秋菊 宋静 +3 位作者 杨艳琳 许田 王洪刚 封德顺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1-9,共9页
本研究从烟农15和中间偃麦草杂交所得的小偃麦异附加系SN6306中克隆得到TiAP1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 272 bp,预测编码423个氨基酸。通过Blast P分析,发现其属于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iAP1蛋白含有信号肽且位于... 本研究从烟农15和中间偃麦草杂交所得的小偃麦异附加系SN6306中克隆得到TiAP1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 272 bp,预测编码423个氨基酸。通过Blast P分析,发现其属于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iAP1蛋白含有信号肽且位于第16和17个氨基酸之间,同时含有两个木聚糖酶抑制剂结构域,分别位于该蛋白的N端和C端。此外,通过TMHMM预测,发现该蛋白无跨膜螺旋结构,因此是胞外蛋白。为了检测基因的亲缘关系,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TiAP1基因与乌拉尔图小麦以及粗山羊草相应基因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述结果为研究TiAP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异附加系 TiAP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白粉病
下载PDF
14个藜麦品种(系)在祁连山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亚萍 王致和 +4 位作者 张秀华 马金慧 钱昊旸 张英英 张肖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1,共5页
为筛选适宜甘肃武威市凉州东南部祁连山区种植的品种或育种材料,本试验以14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主成分进行分析,继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藜... 为筛选适宜甘肃武威市凉州东南部祁连山区种植的品种或育种材料,本试验以14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主成分进行分析,继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藜麦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程度高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有效分枝数、穗长、主茎粗、粒径、株高、生育期、千粒重。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8.358%,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株高、主茎粗、穗长、生育期等指标,大部分与株型有关;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粒径、单株产量和产量,大部分与籽粒及产量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类间距离为5时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Ⅰ类可作为特异种质保存;Ⅱ类在实际生产中可作为依靠群体增产的藜麦种植;Ⅲ类特征为生育期较长,株高、主茎粗、有效分枝数、穗长以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值均较大,可作为高产品种(系)进一步筛选利用或作为高海拔藜麦杂交育种的优质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山西藜麦的质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秋霞 康乐 +2 位作者 何建昇 赵智勇 郭俊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17-225,共9页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山西藜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采用HPLC法建立31批山西藜麦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考察不同产地藜麦样品...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山西藜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采用HPLC法建立31批山西藜麦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考察不同产地藜麦样品的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共确定了22个共有峰,指认了8个色谱峰,除样品S8和S9外相似度均在0.84以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将样品聚为4类,提取到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301%,筛选出差异标志性成分6个。建立的山西藜麦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行,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为山西藜麦产地溯源、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等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