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藜麦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适宜性
1
作者 杨钊 刘文瑜 +4 位作者 黄杰 魏玉明 谢志军 李琦 杨发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1-32,共12页
为了深入了解和利用不同藜麦品种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的适宜性,以6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在观察其物候期的基础上对13项农艺性状指标、产量性状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藜麦品种进行适宜性种植综合... 为了深入了解和利用不同藜麦品种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的适宜性,以6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在观察其物候期的基础上对13项农艺性状指标、产量性状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藜麦品种进行适宜性种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的生育期均有所差别,基本从开花期就初显端倪。不同品种藜麦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后其性状表现中除了水分含量指标之外,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并且各指标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产量除与倒伏率间呈负相关外,与其他生长指标间均呈正相关,且与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间的关联程度更高。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藜麦较佳的品种(系)名称依次分别为陇藜5号、LXM、台湾红藜、陇藜3号、陇藜7号、C07。聚类分析后可将6个品种(系)分为3类,分别为以矮秆为特征的陇藜5号、LXM和C07等品种(系),以株型为特征的陇藜7号和陇藜3号等品种,及以产量为代表的台湾红藜。各藜麦品种(系)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后表现出的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以收获产量为目标的情况下可根据藜麦的主穗长度、主穗直径等株型性状进行选择。台湾红藜的优异表现可作为黄土高原藜麦规模化种植及地方品种种质创新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黄土高原 适宜性评价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品质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收获时间对藜麦籽粒产量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华劲松 赵应林 +2 位作者 王华强 戴红燕 张文锋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119-122,共4页
以陇藜1号、冀藜2号、青藜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5、20、25、30、35d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藜麦籽粒产量和物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次收获时间可分别对应种子的乳熟期、黄熟前期、黄熟后期、完熟期和枯熟期,各品种不同... 以陇藜1号、冀藜2号、青藜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5、20、25、30、35d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藜麦籽粒产量和物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次收获时间可分别对应种子的乳熟期、黄熟前期、黄熟后期、完熟期和枯熟期,各品种不同收获时间籽粒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收获时间的延迟不断增加,至开花后30d收获产量最高,之后又略有降低,开花后35d的产量与开花后30d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开花后25d的产量与开花后30d的产量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开花后15、20d的产量与开花后25、30、35d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随着收获时间的延后,收获的籽粒物理特性趋于向好,不仅籽粒体积(直径和厚度)、千粒质量持续增加,而且比重增大,籽粒散落性增强。由于藜麦籽粒成熟的不一致性和脱落性,以及种子易在穗上发芽,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可在开花后25~35d,即种子黄熟后期至枯熟期,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确定收获时间,趋利避害以达到最佳收获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收获时间 籽粒 产量 物理特性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不同播种期对苦荞黔苦2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春 杨敬东 +2 位作者 蔡飞 张荣华 朱树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6期43-44,共2页
为挖掘苦荞新品种黔苦2号的增产潜力,对其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间延迟,单产逐渐降低;最佳播种时期为4月4日,此期播种株高适中,主茎节数较多,主茎分枝数多,千粒重、单株粒重均较重,产量达3 383.33 kg/hm2。为避免晚... 为挖掘苦荞新品种黔苦2号的增产潜力,对其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间延迟,单产逐渐降低;最佳播种时期为4月4日,此期播种株高适中,主茎节数较多,主茎分枝数多,千粒重、单株粒重均较重,产量达3 383.33 kg/hm2。为避免晚霜,也可于4月中旬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苦荞 黔苦2号 播种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