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4份薏苡种质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研究
1
作者 何鹏亮 曾怡 +4 位作者 揭红东 朱宁静 罗子璇 邢虎成 揭雨成 《作物研究》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了筛选产量高的薏苡种质,2021年在桃源和怀化试验点进行试验,对94份薏苡种质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4份薏苡种质在桃源和怀化试验点的株高分别为98.75~303.33 cm和73.00~228.20 cm,有效分蘖数分别为31.13万~58.00万... 为了筛选产量高的薏苡种质,2021年在桃源和怀化试验点进行试验,对94份薏苡种质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4份薏苡种质在桃源和怀化试验点的株高分别为98.75~303.33 cm和73.00~228.20 cm,有效分蘖数分别为31.13万~58.00万/hm^(2)和20.00万~80.67万/hm^(2),茎粗分别为5.71~9.26 mm和3.81~10.09 mm,秸秆鲜质量分别为6.76~66.69 t/hm^(2)和9.44~62.96 t/hm^(2),结实率分别为24.02%~80.67%和22.08%~79.27%,千粒质量分别为121.50~230.27 g和103.15~224.74 g,每株穗粒数分别为26.30~134.70和44.17~187.68,籽粒产量分别为0.85~5.20 t/hm^(2)和0.78~5.59 t/hm^(2)。根据2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筛选出8份高产种质,分别为隆回薏苡、YY-33、YY21-24、YY21-15、YY21-02、YY19-06、YY-18和YY17-33。这些品种在2个试验点的平均株高为150.75~253.25 cm,每公顷有效分蘖数为44.04万~64.67万,茎粗为7.58~9.65 mm,秸秆鲜质量为37.24~64.83 t/hm^(2),结实率为48.41%~74.48%,千粒质量为148.87~182.27 g,每株穗粒数为63.80~135.19,籽粒产量为3.50~5.12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种质资源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藜麦GST基因家族鉴定及冷胁迫下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周光怡 李魁印 +4 位作者 王睿 刘晓娟 覃显娇 简子林 任明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44,共12页
冷胁迫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在植物体内不断累积有害物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种对细胞保护至关重要的抗氧化酶,通过减少活性氧引起的生理性损伤,在生物和非生物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藜... 冷胁迫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在植物体内不断累积有害物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种对细胞保护至关重要的抗氧化酶,通过减少活性氧引起的生理性损伤,在生物和非生物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但藜麦苗期易受冷空气侵袭而导致减产。因此,鉴定藜麦耐寒相关基因是必要的,为此鉴定藜麦GST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藜麦GST基因在冷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藜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9个藜麦GST基因成员,其氨基酸长度范围为199~416 aa,分子量在22.72~47.45 ku范围内,随机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8个亚家族,在启动子区域中分析发现多个低温顺式作用元件(LTR)和多种生长发育及代谢相关的元件。在藜麦GST基因家族中共发现11对串联重复基因和11对片段重复基因,表明基因复制事件是该物种GST基因家族进化的主要驱动力。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藜麦GST基因在不同持续时间的冷胁迫下可以作出响应,特别是在叶片上高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藜麦GST基因功能提供基础,为藜麦耐寒品种选育提供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GST基因家族 冷胁迫 表达分析 基因鉴定
下载PDF
藜麦CqCHS1基因的克隆及胁迫下表达分析
3
作者 尹航 陈紫岩 +4 位作者 张豪杰 魏杰 林参 张志鹏 吴传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 CHS)是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参与植物中多个合成代谢途径,包括花青素合成。通过PCR反应成功克隆出藜麦CHS基因(CqCHS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预测分析,包括CqCHS1基因结构和编码的蛋...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 CHS)是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参与植物中多个合成代谢途径,包括花青素合成。通过PCR反应成功克隆出藜麦CHS基因(CqCHS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预测分析,包括CqCHS1基因结构和编码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同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在不同胁迫处理下CqCHS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qCHS1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其编码的蛋白质由3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qCHS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质,不存在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进化分析显示,CqCHS1与拟南芥AtCHS1的亲缘关系最近,其基因功能可能存在相似性。此外,还发现在CqCHS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与胁迫和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幼苗中CqCHS1的表达不会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而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会抑制CqCHS1的表达,低温胁迫则会诱导CqCHS1的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藜麦CqCHS1的基因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查尔酮合酶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壳聚糖引发对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毋悦悦 庞春花 +4 位作者 张永清 康书瑜 侯钰晨 王嘉祺 闫晶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以陇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设置4种壳聚糖(CTS)引发浓度(0、50、150、250 mg/L)和4种NaCl浓度(0、100、200、300 mmol/L)共16种处理,探究不同引发浓度对不同梯度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寻求在藜麦生产过程中... 以陇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设置4种壳聚糖(CTS)引发浓度(0、50、150、250 mg/L)和4种NaCl浓度(0、100、200、300 mmol/L)共16种处理,探究不同引发浓度对不同梯度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寻求在藜麦生产过程中利用壳聚糖来强化其耐盐碱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当CTS引发浓度为150 mg/L时,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峰值;(2)相同引发浓度下,藜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与盐浓度成反比,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幼苗的株高、根长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在同一盐浓度下,藜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幼苗的株高、苗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随壳聚糖引发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引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藜麦造成的伤害,其中,150 mg/L浓度引发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盐胁迫 藜麦 种子引发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的抗倒伏性能
5
作者 陈琦 郭占斌 +1 位作者 刘瑞香 杨广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1,共10页
针对藜麦侧枝折断率和田间倒伏率高、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选取W-3、W-23、W-26和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研究对象,设计旱作和灌溉种植试验,通过植株形态指标、茎秆生理指标和产量的观测,研究藜麦的抗倒伏性能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阴... 针对藜麦侧枝折断率和田间倒伏率高、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选取W-3、W-23、W-26和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研究对象,设计旱作和灌溉种植试验,通过植株形态指标、茎秆生理指标和产量的观测,研究藜麦的抗倒伏性能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藜麦株高、茎粗、茎壁厚度、茎秆干质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灌溉条件下W-26藜麦株高最高,茎粗和茎壁厚度分别为32.63、6.58 mm,显著高于其他品系,茎秆干质量平均为206.55 g/株;W-23和G-28株高为156.43~177.49 cm,旱作条件下W-23成熟期藜麦茎粗和茎壁厚度最小,分别为21.83、4.47 mm,较灌溉条件分别降低了9.54%、6.68%,茎秆干质量为131.44~168.12 g/株。藜麦茎秆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的含量在灌浆期最高。旱作条件下W-26藜麦灌浆期茎秆木质素、果胶含量最高分别为7.84%、36.58%;旱作条件下,G-28灌浆期藜麦茎秆果胶含量为19.63%,显著低于其他品系。旱作条件下不同品系藜麦倒伏率明显低于灌溉条件。W-23藜麦开花期后发生倒伏,倒伏株数平均为29.34株,显著高于其他品系,灌溉条件下倒伏率最高为33.33%,较旱作条件高8百分点;W-3和W-26藜麦倒伏株数平均为3.42株,倒伏率为1.33%~6.00%,显著低于其他品系。W-3藜麦千粒质量平均为4.26 g,显著高于其他品系,W-3和W-26单株粒质量为54.76~67.22 g, W-26藜麦产量平均为6 477.29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藜麦 抗倒伏性能 纤维素 木质素 旱作 灌溉
下载PDF
根土空间与种植密度互作对藜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丹 张永清 +4 位作者 张萌 梁萍 合佳敏 严翻翻 王慧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9-86,共8页
根系空间分布影响作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发育能力,合理的根系空间配置及种植密度能有效提高藜麦产量,为藜麦合理高效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管土柱(用直径20 cm的PVC管裁成高60 cm的H1和高40... 根系空间分布影响作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发育能力,合理的根系空间配置及种植密度能有效提高藜麦产量,为藜麦合理高效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管土柱(用直径20 cm的PVC管裁成高60 cm的H1和高40 cm的H2)栽培法,设置4个种植密度(D2,2株/管;D3,3株/管;D4,4株/管;D5,5株/管),共8个处理,分别于藜麦灌浆期测定根系分布构型、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等,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无论种植密度如何,较大的根土空间均能显著促进藜麦生长,与H2处理相比,H1处理的根长、根系干物质量、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分别平均增加63.86%、50.42%、9.83%、13.24%和6.34%;相同根土空间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对藜麦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加大,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以上各指标下降幅度加大,而根冠比、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相反趋势;产量则随着种植密度的递增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土空间H1条件下,在种植密度为D4时达到最大值,而H2条件下在D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本试验中,H1D4处理的产量达到峰值,相比于H2D3处理,单位产量平均增加了13.20%,根系单位贡献率最高,能最大程度减少根系冗余,有效提高藜麦单位面积经济收益。根土空间与种植密度互作显著影响藜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密度胁迫下,增加根土空间可促进藜麦根系生长,当根土空间较小时,可通过减小种植密度缓解藜麦生长压力,达到单位增产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根土空间 种植密度 根系冗余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薏苡品种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及需求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涛 魏盛 +7 位作者 付敬锋 魏鹏程 陈杜 郑迎霞 李蕾 韦海龙 张军 宋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为探明贵州省不同薏苡品种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特性,为薏苡主产区及同类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3个薏苡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薏苡品种各生育时期养分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成熟期3个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分... 为探明贵州省不同薏苡品种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特性,为薏苡主产区及同类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3个薏苡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薏苡品种各生育时期养分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成熟期3个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一致,即表现为茎鞘>籽粒>叶片>根,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师宗小黑壳最大,兴仁小白壳次之,贵薏苡1号最小。师宗小黑壳叶片和籽粒的N素积累量均显著大于其他2个品种,而贵薏苡1号和兴仁小白壳积累量差异不显著。全株养分积累中,师宗小黑壳植株N、P、K素积累量在各个生育时期均显著大于其他2个品种,兴仁小白壳次之,贵薏苡1号各养分积累量最小。在百千克籽粒吸收养分数量中,贵薏苡1号、师宗小黑壳和兴仁小白壳的N、P、K吸收量分别为2.67、0.59、3.06 kg,4.04、1.08、4.41 kg和3.25、0.68、3.72 kg,薏苡养分吸收比例的平均值为4.34∶1∶4.91,养分吸收量表现为K>N>P。师宗小黑壳和兴仁小白壳的N素最大效率期在孕穗期,贵薏苡1号在拔节期,3个品种的P素最大效率期均在拔节期,K素最大效率期均在抽穗期。N、P、K养分日吸收力均在拔节—孕穗期达到最大值,而N、P日吸收力最小值均出现在播种—拔节期。薏苡N素吸收规律呈“M”形,即在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均出现2个高峰,该时期施用氮肥能达到最大利用效率。P、K素吸收量在拔节—孕穗期均出现1个高峰,即在孕穗期保证氮肥供应的前提下P肥采用前后均匀补施,孕穗期着重追施K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养分积累 养分强度比 养分吸收力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褪黑素浸种对混合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平平 张永清 +7 位作者 张萌 马星星 薛小娇 张文燕 王茹 梁萍 王丹 赵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调控混合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的生理机制,寻求藜麦生产过程中利用褪黑素来强化藜麦耐盐碱性的有效措施,以藜麦品种陇藜3号(盐碱敏感)和陇藜4号(耐盐碱)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75、150、300μmol/L)MT浸种对混合盐...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调控混合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的生理机制,寻求藜麦生产过程中利用褪黑素来强化藜麦耐盐碱性的有效措施,以藜麦品种陇藜3号(盐碱敏感)和陇藜4号(耐盐碱)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75、150、300μmol/L)MT浸种对混合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盐碱胁迫显著抑制了藜麦形态生长、使得叶绿素含量下降、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除75μmol/L MT处理中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以外,其他各浓度MT浸种均可显著促进混合盐碱胁迫下2个品种藜麦地上部及根系形态发育、生物量积累、缓解叶绿素降解、提高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在300μmol/L MT浸种处理下,陇藜3号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较MT0分别增加了60.14%、18.72%、54.15%、48.27%;在150μmol/L MT浸种处理下陇藜4号上述各指标达到峰值,相较于MT0分别增加了32.79%、12.36%、50.34%和38.94%。本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浸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混合盐碱胁迫对藜麦造成的伤害,其中300μmol/L MT浸种浓度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陇藜3号的调控效果最佳,150μmol/L MT浸种浓度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陇藜4号的调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浸种 盐碱胁迫 藜麦 耐盐性
下载PDF
藜属植物叶片生长期有益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分析
9
作者 吴应齐 姚理武 +5 位作者 赵红波 王衍彬 周侃侃 柴振林 王朝仁 杨柳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60-65,共6页
为了探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等藜属Chenopodium植物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状况,以浙江省主要栽培的‘陇藜1号’Ch. Quinoa‘Longli 1’‘青藜4号’Ch. Quinoa‘Qingli 4’‘冀藜2号’Ch. Quinoa‘Jili 1’和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 为了探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等藜属Chenopodium植物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状况,以浙江省主要栽培的‘陇藜1号’Ch. Quinoa‘Longli 1’‘青藜4号’Ch. Quinoa‘Qingli 4’‘冀藜2号’Ch. Quinoa‘Jili 1’和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4个品种(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藜麦生长期叶片中钙、铁、锌、钾、钠、镁、铜、锰8种人体必需的常量和有益微量矿质元素含量,并对矿质元素含量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藜麦叶片可食用期内,随着藜麦的生长,叶片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和增减状态不尽相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钾>钙>镁>铁>锰>钠>锌>铜,其中钙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钾、钠、铁含量呈下降趋势,镁含量相对稳定,锰、锌、铜含量动态相似,整体含量均衡且略呈先扬后抑;藜麦叶片中的钙、钾、锰含量较高,其中钙含量均值可达1.79 g·kg~(-1),钾含量均值可达10.57 g·kg~(-1)、锰含量均值达27.1 mg·kg~(-1);铁、锌、铜含量均值分别为20.3 mg·kg~(-1)、11.6 mg·kg~(-1)、1.21 mg·kg~(-1),钠、镁含量较低,分别为0.013 g·kg~(-1)和0.59g·kg~(-1);在藜麦生命周期末端,叶片已不宜食用,由于水分大幅蒸发,叶片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均成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叶片 生长期 矿质元素 动态含量 ICP-MS法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肥对薏苡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唐伟杰 徐波 +3 位作者 蔡黎 敖茂宏 丁宁 魏升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2-65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薏苡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为其高产高效栽培和理想株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以贵州省薏苡主栽品种仁薏1号为供试材料,在相同施氮量(1.6 g/株)条件下设单施硝态氮(N_(1)...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薏苡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为其高产高效栽培和理想株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以贵州省薏苡主栽品种仁薏1号为供试材料,在相同施氮量(1.6 g/株)条件下设单施硝态氮(N_(1))、单施铵态氮(N_(2))、单施尿素(N_(3))和硝—铵态氮1∶1配施(N_4)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CK),分别对薏苡光合作用参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分蘖与分枝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测定,并对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施氮可显著增加薏苡茎粗、分蘖数和全株籽粒产量。抽穗期,N_(3)和N_(4)处理的薏苡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N_(1)处理。与N_(1)、N_(2)和N_(4)处理相比,N_(3)处理可显著增加薏苡干物质积累、分蘖数、生物产量(鲜质量)和全株籽粒产量。薏苡全株籽粒产量与一级分枝数、茎粗、一级有效分枝数、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等指标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单施尿素可增加薏苡茎粗、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更有利于提高薏苡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氮肥形态 产量构成 光合作用参数 产量
下载PDF
南美藜在西藏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贡布扎西 旺姆 +1 位作者 张崇玺 杨庆寿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81-86,共6页
对58个南美藜品种(系)在西藏林芝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根据生育期及对水分的需求,将试材分成3大类型:Ⅰ.早熟干旱型,Ⅱ.中熟灌溉型,Ⅲ.晚熟河谷型。所有参试材料在西藏都能正常开花结实,但中、晚熟材料在西藏... 对58个南美藜品种(系)在西藏林芝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根据生育期及对水分的需求,将试材分成3大类型:Ⅰ.早熟干旱型,Ⅱ.中熟灌溉型,Ⅲ.晚熟河谷型。所有参试材料在西藏都能正常开花结实,但中、晚熟材料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分枝习性差异较大;大部分试材冻害萎蔫起点温度≤-5.5℃,致死起点温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林芝 营养作物 南美藜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氮浓度对薏苡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红娟 於春 +5 位作者 路献勇 江本利 胡积送 余黎明 朱加保 闫晓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25-193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氮浓度和品种差异对苗期薏苡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阐明薏苡响应氮营养的机理及指导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皖薏1号和皖薏2号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以NH4NO3为氮源,设4个氮水平(0、5、15和25 mmol/L)处理,处... 【目的】探讨不同氮浓度和品种差异对苗期薏苡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阐明薏苡响应氮营养的机理及指导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皖薏1号和皖薏2号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以NH4NO3为氮源,设4个氮水平(0、5、15和25 mmol/L)处理,处理后第4、8、12和16 d测定不同处理薏苡幼苗的地上部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整个培养过程中,皖薏1号表现出茎细、叶窄、叶色偏浅,皖薏2号表现出茎粗、叶宽、叶色偏深,与皖薏1号相比,皖薏2号的株高相对偏低。2个皖薏品种5~25 mmol/L处理的地上部干重、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整体上高于0 mmol/L处理,而根冠比低于0 mmol/L处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皖薏1号的地上部干重随着氮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表现为0 mmol/L处理<5 mmol/L处理<15 mmol/L处理<25 mmol/L处理;皖薏2号的地上部干重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为0 mmol/L处理<5 mmol/L处理<25 mmol/L处理<15 mmol/L处理。不同培养时间下,5~25 mmol/L处理间的幼苗根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0 mmol/L处理下,同一培养时间皖薏2号的地上干重和根冠比高于皖薏1号。2个品种除培养第4 d的叶绿素(a+b)含量为15 mmol/L处理最高外,其他培养时期的叶绿素(a+b)含量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培养8~16 d时15和25 mmol/L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0 mmol/L处理(P<0.05,下同),相同条件下皖薏1号的叶绿素(a+b)含量均低于皖薏2号。皖薏1号5~25 mmol/L处理幼苗的Pn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0 mmol/L处理;皖薏2号幼苗的Pn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为15 mmol/L处理幼苗的Pn最高,且显著高于0 mmol/L处理。皖薏1号的Fv/Fm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整体上呈升高趋势,皖薏2号的Fv/Fm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不同薏苡品种的最适氮浓度存在差异,25 mmol/L或更高氮浓度较适宜皖薏1号幼苗生长,15 mmol/L氮浓度较适于皖薏2号幼苗生长。皖薏2号表现出氮高效品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浓度 薏苡 水培 幼苗生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南美藜种子蛋白质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毓荃 高爱丽 贡布扎西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43-48,共6页
以西藏产南美藜M1为材料,对其种子蛋白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美藜种子蛋白质含量较高,达15.57%;富含赖氨酸(5.71%)、精氨酸(10.06%)等碱性氨基酸及天冬氨酸(7.63%)、谷氨酸(11.63%)等酸... 以西藏产南美藜M1为材料,对其种子蛋白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美藜种子蛋白质含量较高,达15.57%;富含赖氨酸(5.71%)、精氨酸(10.06%)等碱性氨基酸及天冬氨酸(7.63%)、谷氨酸(11.63%)等酸性氨基酸。种子蛋白质各组分中以清蛋白(8.36%)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53.69%。南美藜种子总蛋白主要由69、66、55、52、50、41、39、36、35、32、23、18、14、11、9kD等15种亚基组成。清蛋白主要由69、66、55、52、50、36、35、32、18、14、11、9kD等12种亚基组成。总蛋白和清蛋白各分子的等电点主要分布在pH3.5~4.3和pH8.9~9.2之间,二者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谷蛋白含量(2.85%)较少,亚基组成也较简单,主要由91、59、46、40、37、16kD等6种亚基组成。试验发现南美藜种皮中存在凝集素(QSL),其最适pH为7~9,热稳定性较差,不耐70℃以上高温。与QSL专一结合的糖为D-半乳糖和L-鼠李糖,其中半乳糖的结合能力较强。QSL经硫酸铵分级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藜 种子 蛋白质 凝集素 血凝活性
下载PDF
不同居群薏苡生物学与经济学性状分析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贞 徐增莱 +1 位作者 史云云 汪琼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分析与比较了不同居群薏苡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以期为薏苡种质优选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居群薏苡的生长特性及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适宜江苏省栽培的种质材料中,未发现不同居群薏苡的产量同多糖含量间有相关性。
关键词 薏苡 居群 生物学性状 经济学性状 分析 比较
下载PDF
薏苡×川谷远缘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贵全 赵晓明 宋秀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本文报道了薏苡×川谷的远缘杂交,经8年选择,获得了两个较稳定的杂种新品系,即85-15和85-18。百粒重分别为14.4g、15.9g。亩产分别为503.5kg、573.8kg。具有较强的抗黑穗病,叶枯病和耐寒能力,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薏苡属 远缘杂交 定向选育
下载PDF
薏苡饲料开发试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时维静 郑艺梅 +3 位作者 蔡华珍 高金香 吴世景 周宗运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6-7,共2页
薏苡饲料开发试验时维静,郑艺梅,蔡华珍,高金香,吴世景,周宗运安徽农师院1993年,我们分别在本院牧场、淮南奶牛场、合肥奶牛公司等单位对薏苡饲料开发做了如下方面的研究。一、栽培试验试验共设七个处理方式,薏苡设不割青,... 薏苡饲料开发试验时维静,郑艺梅,蔡华珍,高金香,吴世景,周宗运安徽农师院1993年,我们分别在本院牧场、淮南奶牛场、合肥奶牛公司等单位对薏苡饲料开发做了如下方面的研究。一、栽培试验试验共设七个处理方式,薏苡设不割青,割青一次、二次、三次,几种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开发利用 饲料
下载PDF
薏苡叶片的生长与叶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范巧佳 吴卫 袁继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211-217,262,共8页
本文以两个不同来源的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薏苡叶片的大小、叶面积的测定方法及叶面积的变化与组成,结果表明:薏苡叶片的大小因品种和着生部位(叶序)而异,一般中上部叶片较宽大,基部叶较短小;用长宽法测定叶面积的校正系数也因叶... 本文以两个不同来源的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薏苡叶片的大小、叶面积的测定方法及叶面积的变化与组成,结果表明:薏苡叶片的大小因品种和着生部位(叶序)而异,一般中上部叶片较宽大,基部叶较短小;用长宽法测定叶面积的校正系数也因叶序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以中上部和基部叶较大,中下部叶较低,两品种的总平均为0.727;叶面积(Y)与叶片的长宽乘积(X1)和长宽比值(X2)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0.286+0.7305X1和Y=-6.928+4.9268X2;薏苡一生中叶面积的变化呈一元三次曲线,大约在抽穗末期达最大值,一生都处于淹水条件下的单株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较低;薏苡在中后期分枝分蘖叶面积占全株的比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叶片 叶面积 校正系数 回归法
下载PDF
盐胁迫下稀土浸种对薏苡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岩 张汝民 郭旭宏 《稀土》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5-36,55,共3页
研究了薏苡种子用200、400ppm稀土溶液浸种后,其幼苗在NaCl胁迫下体内SOD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膜系统伤害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200ppm稀土溶液浸种后,幼苗在NaCl胁迫下,能够维持较高SOD活性... 研究了薏苡种子用200、400ppm稀土溶液浸种后,其幼苗在NaCl胁迫下体内SOD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膜系统伤害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200ppm稀土溶液浸种后,幼苗在NaCl胁迫下,能够维持较高S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膜透性。说明经合适的稀土溶液浸种,能够提高薏苡幼苗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薏苡 盐胁迫 膜脂 过氧化作用 膜伤害
下载PDF
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云 郑亮 +4 位作者 李倩 赵丽华 张洁 唐力为 郭元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评价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该地区藜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引进的9份藜麦品种/系试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主穗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病虫害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抗性... 【目的】评价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该地区藜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引进的9份藜麦品种/系试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主穗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病虫害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结果】参试藜麦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各材料间的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参试藜麦早熟品种全生育期约125 d,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59 d;株高(149.6±12.2) cm,穗长(52.5±6.8) cm,千粒质量(3.11±0.46) g,单株产量(62.5±33.2) g,产量(1 172.9±785.6)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5.6±1.3)%,脂肪含量(6.4±0.5)%,抗性淀粉含量(0.15±0.02)%,总淀粉含量(55.9±1.9)%。病虫害有潜叶蝇、斜纹夜蛾和叶斑病,发生轻微。试种材料中NX-1和CX-2综合表现最好,可进一步推广种植。【结论】藜麦可在马尔康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种植,但要注意选择品种、播期和病虫害观测,进一步引进和筛选适宜品种并形成配套栽培措施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引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薏苡属种间杂种形态的观察和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宋秀英 赵晓明 +1 位作者 李明山 邓志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通过薏苡属(Coix)栽培种(C.lacryma-jobi L.)和野生种(C.agrestis lour.)远缘杂交 F_1和 F_3形态观察和比较,确证出现性状的疯狂分离和超亲变异,符合远缘杂交的特征,从形态上证明远缘杂种的真实性。
关键词 薏苡 种间杂交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