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刘易 李江涛 +3 位作者 江应红 杨茹薇 孙慧 吴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4,共9页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新疆盐渍化区域马铃薯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晋薯16号马铃薯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叶片抗氧化...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新疆盐渍化区域马铃薯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晋薯16号马铃薯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了马铃薯植株生长,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促类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低盐胁迫促进,高盐胁迫抑制;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DSH)等非酶促类抗氧化酶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升高;外源亚精胺(Spd)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结论】外源亚精胺(Spd)可提升马铃薯耐盐性,缓解盐胁迫对马铃薯植株的抑制作用,其中0.9 mmol/L Spd(S 3)浓度缓解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NACL胁迫 亚精胺 幼苗生长 生理生化特征
下载PDF
不同保鲜袋包装对雾培马铃薯微型种薯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李守强 田甲春 +4 位作者 葛霞 李梅 程建新 李玉梅 田世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保鲜袋包装对雾培马铃薯微型种薯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大西洋雾培微型种薯为试材,通过测定种薯块茎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发芽率和腐烂率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等,探究4种保鲜袋对微型种薯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0±1)... 为了明确不同保鲜袋包装对雾培马铃薯微型种薯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大西洋雾培微型种薯为试材,通过测定种薯块茎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发芽率和腐烂率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等,探究4种保鲜袋对微型种薯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0±1)℃下,与普通网袋(CK)相比,普通A膜袋、纳米保鲜袋、核桃保鲜袋、蒜薹保鲜袋等4种保鲜袋均能有效改善微型种薯的贮藏保鲜效果,其中以核桃保鲜袋和纳米保鲜袋对微型种薯的贮藏保鲜效果较佳。这2种保鲜袋包装均能够明显降低微型种薯的失重率,且以纳米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腐烂率最低,贮藏84 d,核桃保鲜袋和纳米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失重率分别较CK降低73.20%、63.62%,核桃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腐烂率较CK升高21.43%,纳米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腐烂率较CK降低31.25%;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速度,减少细胞膜的受损程度,贮藏70 d,核桃保鲜袋和纳米保鲜袋包装微型种薯的MDA含量分别较CK降低23.26%、13.95%;同时,还可促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提高,减少氧自由基的伤害,并能够正常发芽,对雾培微型种薯具有良好的贮藏保鲜效果。综合考虑,建议在雾培微型种薯贮藏期间采用纳米保鲜袋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微型种薯 雾培法 保鲜袋 抗氧化酶 贮藏保鲜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北方008的选育
3
作者 冯琰 王宽 +5 位作者 王磊 尹江 祁利潘 罗亚婷 刘畅 王燕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4,共5页
北方008是以春薯2号为母本、中薯5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类型为直立型,从出苗到成熟100 d。薯块扁圆形,薯皮淡黄色,薯肉白色,薯皮略麻,芽眼浅,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6.5个,单株块茎质... 北方008是以春薯2号为母本、中薯5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类型为直立型,从出苗到成熟100 d。薯块扁圆形,薯皮淡黄色,薯肉白色,薯皮略麻,芽眼浅,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6.5个,单株块茎质量0.90 kg,大、中薯率77.5%。平均667 m^(2)产量2439.62 kg。块茎干物质含量(w,后同)13.9 g·100 g^(-1)、淀粉含量11.9 g·100 g^(-1)、还原糖含量0.53 g·100 g^(-1)、粗蛋白含量1.4 g·100 g^(-1)、维生素C含量25.3 mg·100 g^(-1)。对晚疫病表现高抗;抗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北方008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牡育薯1号’的选育
4
作者 解国庆 董清山 +4 位作者 范书华 王艳 张丽微 华玉晨 赵云彤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牡育薯1号’是以‘GP2-12’为母本、‘NS78-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2)230011。‘牡育薯1号’生育期77 d,植株半直立,平均株高约68.8... ‘牡育薯1号’是以‘GP2-12’为母本、‘NS78-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2)230011。‘牡育薯1号’生育期77 d,植株半直立,平均株高约68.8 cm,生长势强,茎绿色,叶绿色,花冠浅紫色。天然结实性中等。块茎卵圆形,黄色皮、深黄色肉,芽眼深度中等。平均单株结薯数6.1个,平均单薯重171 g,商品薯率79.70%。干物质含量19.00 g/100 g,淀粉含量13.30 g/100 g,块茎粗蛋白含量2.04 g/100 g,维生素C含量14.20 mg/100 g,还原糖含量1.10%。2年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克新13号’平均总增产9.16%。中抗晚疫病、中抗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牡育薯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牡育薯1号 鲜食型
下载PDF
2种常用肥料在马铃薯种植条件下肥力转化速率研究
5
作者 徐宁 张洪亮 +2 位作者 张荣华 许亚坤 王维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2种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时间,从而判断养分供给时间和能力,为确定科学施肥时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马铃薯生产中常用的2种肥料为处理,分别是硫酸钾、磷酸二铵。并设置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分别为25%、35%、45%。设定取样时间... [目的]研究2种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时间,从而判断养分供给时间和能力,为确定科学施肥时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马铃薯生产中常用的2种肥料为处理,分别是硫酸钾、磷酸二铵。并设置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分别为25%、35%、45%。设定取样时间,测定肥料剩余量并计算肥料的溶解量和溶解率。[结果]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分别在施肥后第5天和第56天时溶解量超过或接近50%,可将其标定最佳养分吸收期。磷酸二铵施入21 d后,肥料不再转化,整体上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磷酸二铵溶解能力增强,养分供应能力变大,但持续供养能力变弱。试验周期内硫酸钾养分释放比较平均,在土壤含水量25%和35%条件下,施肥后28 d内为养分高效供应期,28 d后养分供应趋于稳定。在土壤含水量45%条件下,施肥后49 d内为养分高效供应期。整体上看,含水量45%更有利于硫酸钾高效供养时间的延长。[结论]可将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溶解能力作为肥料养分供应的指标,但只能应用于矿质元素类肥料,因有机肥料溶解后还涉及矿质化过程,对有机类肥料不具备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肥料 肥力转化 硫酸钾 磷酸二铵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昆薯9号’的选育
6
作者 汪忠明 储丽章 +3 位作者 杨永东 谷春熠 邹万君 朱维贤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昆薯9号’是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品种‘会-2’作母本,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材料‘CIP004(TPS-67)’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的中熟马铃薯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 ‘昆薯9号’是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品种‘会-2’作母本,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材料‘CIP004(TPS-67)’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的中熟马铃薯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3)530042。该品种生育期为105 d,适宜作为鲜食型品种。块茎圆形,芽眼浅、少,薯皮光滑、黄色,薯肉黄色。干物质含量14.00%、淀粉含量10.40%、蛋白质含量2.15%、维生素C含量23.20 mg/100 g、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0.64%。耐贮运,蒸煮品质优,适口性好。抗青枯病、感晚疫病和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病。2013年和2014年品种比较试验中产量分别较对照‘合作88’增产66.20%和76.82%。2019—2021年冬播区域试验中,2019—2020年4个试验点‘昆薯9号’平均产量为3283 kg/667m^(2),较对照‘丽薯6号’(3778 kg/667m^(2))减产13.11%;2020—2021年4个试验点‘昆薯9号’平均产量为2864 kg/667m^(2),较对照‘丽薯6号’(3678 kg/667m^(2))减产22.14%。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春、秋、冬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昆薯9号 产量 品质 抗性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选育报告
7
作者 吕汰 王鹏 +5 位作者 郭天顺 杨晨 赵中梁 窦俊焕 罗照霞 颉炜清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解决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薯11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了晚熟鲜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该品种在2019—2020年进行的国家马铃薯西北晚熟组... 为解决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薯11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了晚熟鲜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该品种在2019—2020年进行的国家马铃薯西北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249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3.0%。该品种生育期119 d左右,薯块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少而浅。薯块品质优良,鲜薯块茎含干物质204 g/kg、淀粉166 g/kg、维生素C 547 mg/kg、粗蛋白22.1 g/kg、还原糖3.5 g/kg。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青海东部及生态类似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天薯19号 晚熟 鲜食 选育
下载PDF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8
作者 洪森荣 张牧彤 +4 位作者 徐子林 张钦荣 罗雨欣 田文慧 王心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3,共12页
【目的】分析‘怀玉山’高山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var.cormosus‘Huaiyushan’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为开展‘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优化、叶绿体基因组改造,探索物种进化和增加外源基因表达等研究提... 【目的】分析‘怀玉山’高山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var.cormosus‘Huaiyushan’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为开展‘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优化、叶绿体基因组改造,探索物种进化和增加外源基因表达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组装和注释后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5296 bp,为经典的4段式结构。大单拷贝区(LSC)、小单拷贝区(SSC)和反向重复区(IR)长度分别为85737、18373、25593 bp,总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比例(GC比例)为37.88%,共注释出133个基因,包含87个编码区(CDS)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1个假基因。‘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8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SSR位点,36个单碱基重复和2个双碱基重复)和32个长重复序列(16个正向重复和16个回文重复)。‘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核苷酸多样性为0-0.13927,高变区主要分布在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大单拷贝区trnL-UAA-trnF-GAA、cemA、rps12-exon1-clpP1、clpP1基因变异率最高,小单拷贝区rpl32-trnL-UAG、ycf1基因变异率最高。‘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87个CDS基因的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为47.29,ENC>45的基因有60个,密码子偏性较弱。‘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使用偏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选择的影响,而受突变压力的影响小。CGU、AAA、CUU、GUU、GGA、GUA、GGU、UCA、GCU、CCU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的10个最优密码子。【结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与马铃薯栽培种S.tuberosum‘Desiree’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DBD等离子体与活化水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李平 陶华杨 +3 位作者 彭超 王超群 陈思乐 陈兆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2-1751,共10页
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采用多针-板电极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装置、板-板电极等离子体直接处理马铃薯装置,对比研究了不同放电功率下等离子体活化水、直接等离子体处理对马铃薯生长... 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采用多针-板电极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装置、板-板电极等离子体直接处理马铃薯装置,对比研究了不同放电功率下等离子体活化水、直接等离子体处理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种装置均呈丝状放电,且放电功率与外施电压正相关;当最佳放电功率匹配时,等离子体活化水、直接等离子体处理均能显著改善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放电功率为53 W时,马铃薯植株高度、茎粗、鲜重、叶绿素质量分数及产量分别提升了6.4%、18.9%、25.9%、31.7%及17.5%;直接等离子体处理马铃薯的放电功率为8 W时,植株的各参数值增幅均在1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放电功率变化时,等离子体活化水的理化参数(pH值、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过氧化氢、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变化显著;随着放电功率的提升,直接等离子体处理的马铃薯吸水率先增长后下降,种皮刻蚀逐渐明显。论文的研究可为DBD等离子体与活化水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 等离子体活化水 直接等离子体处理 放电功率 马铃薯生长特性
下载PDF
吉林地区马铃薯周年杂交育种技术初探
10
作者 韩忠才 孙静 +4 位作者 王中原 徐飞 牟彬 邱博妍 张胜利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5期69-73,共5页
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杂交F1代为高度杂合体,育种周期较长,为选育优质、高效马铃薯新品种,需在育种技术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杂交授粉结实率和选育效率。因此,本文在经过多年育种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适于吉林地区应用的马铃薯周年杂交... 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杂交F1代为高度杂合体,育种周期较长,为选育优质、高效马铃薯新品种,需在育种技术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杂交授粉结实率和选育效率。因此,本文在经过多年育种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适于吉林地区应用的马铃薯周年杂交育种技术。同时,还可为东北地区乃至我国其它地区马铃薯育种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吉林地区 周年 杂交 育种技术
下载PDF
马铃薯高效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11
作者 张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35-39,共5页
为优化马铃薯高效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研究鄂马铃薯3号茎段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下愈伤组织及分化情况,获得最佳愈伤组织及分化激素配比,再采用根癌农杆菌的遗传转化进行筛选,获得最佳转化体系,为马铃薯优质品种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 为优化马铃薯高效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研究鄂马铃薯3号茎段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下愈伤组织及分化情况,获得最佳愈伤组织及分化激素配比,再采用根癌农杆菌的遗传转化进行筛选,获得最佳转化体系,为马铃薯优质品种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下愈伤组织及分化率差异较大,其中2.0 mg/L ZR+0.1 mg/L IAA激素配比下可高效再生出芽,出芽率高达100%,芽长势粗壮。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以GV3101为介导菌株,预培养2~3 d,共培养2~3 d,350 mg/L羧苄青霉素,50 mg/L卡那霉素筛选浓度转化效果较好,转化效率可达65%,其中转化苗在0.8 mg/L IBA+0.2 mg/L NAA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可形成再生植株,再生率达80%,苗茎粗壮,根系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段 激素 遗传转化 转化率
下载PDF
临洮县不同海拔区域马铃薯施用保水剂替代地膜试验报告
12
作者 李涛海 王雷 +1 位作者 谈知原 马艳霞 《种子科技》 2024年第8期11-13,共3页
为验证保水剂替代地膜在马铃薯种植中的施用效果,应用2种保水剂,在临洮县不同海拔的旱作区开展马铃薯保水剂替代地膜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有增温作用,能促进马铃薯早熟;施用保水剂和覆盖地膜处理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且施用保水剂后土壤水... 为验证保水剂替代地膜在马铃薯种植中的施用效果,应用2种保水剂,在临洮县不同海拔的旱作区开展马铃薯保水剂替代地膜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有增温作用,能促进马铃薯早熟;施用保水剂和覆盖地膜处理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且施用保水剂后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在海拔2345、2006m试验地,马铃薯种植中施用保水剂和覆盖地膜处理较不用保水剂不覆膜处理均有增产作用,但因2023年试验区域干旱少雨,施用海瑞达保水剂和应物所保水剂较不覆膜处理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增产率为2.22%~5.57%,较覆膜处理都有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保水剂 替代地膜
下载PDF
氮肥和钾肥减施对沙地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雯 刘春虎 +1 位作者 田力 方玉川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氮肥和钾肥减施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榆林北部风沙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N_(95)K_(100)(N95%、K100%)、N_(90)K_(100)(N90%、K100%)、N_(100)K_(95)(N100%、K95%)、N_(100)K_(...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氮肥和钾肥减施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榆林北部风沙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N_(95)K_(100)(N95%、K100%)、N_(90)K_(100)(N90%、K100%)、N_(100)K_(95)(N100%、K95%)、N_(100)K_(90)(N100%、K90%)、N_(100)K_(100)(N100%、K100%)五个处理。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N_(100)K_(100)处理的株高、叶片SPAD值、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均为最高。在苗期-块茎形成期,两种减氮处理(N_(95)K_(100)和N_(90)K_(100))的株高、叶片SPAD值、叶片Pn值和Ci值低于两种减钾处理(N_(100)K_(90)和N_(100)K_(90));在块茎膨大期-成熟期,两种减氮处理的茎粗、叶片SPAD值、叶片Pn值、Ci值和Gs值均高于两种减钾处理,且N_(90)K_(100)处理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两种减钾处理(P<0.05)。N_(90)K_(100)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略低于N_(100)K_(100)处理,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8.01%~18.53%(P<0.05),且N_(90)K_(100)处理的马铃薯的商品薯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99%~17.58%(P<0.05)。因此,N_(90)K_(100)处理可减少氮肥投入,有助于马铃薯产量稳定和商品薯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钾肥 光合特性 产量 马铃薯
下载PDF
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生长与品质的调节效果
14
作者 余剑 张毅 王琬 《蔬菜》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了明确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生长的调节效果,确定最佳用量,以克新6号马铃薯为材料,以8%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和清水分别作为药剂和空白对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开展田间应用试验,分析不同用量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配施专用... 为了明确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生长的调节效果,确定最佳用量,以克新6号马铃薯为材料,以8%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和清水分别作为药剂和空白对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开展田间应用试验,分析不同用量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配施专用助剂(SD)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5(667 m^(2)分别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10、20、30、40、0 g,并配施SD 20 g)平均株高、全叶鲜质量、茎粗和小区平均产量均较空白对照有所增加,且均以处理4(667 m^(2)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40 g+SD 20 g)最大,处理3(667 m^(2)施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30 g+SD 20 g)次之,2者小区平均产量较空白对照分别极显著增加13.80%、10.73%,但与药剂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处理1—处理5马铃薯块茎干物质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VC含量等也均较空白对照有所增加,其中以处理4最高,处理3次之,2者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安全性评价表明,各处理对马铃薯均是安全的。在马铃薯生产上,推荐每667 m^(2)使用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30~40 g+SD 2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 生长 调节效果 品质
下载PDF
马铃薯鲜食品种浙薯956选育及栽培技术
15
作者 沈升法 吴列洪 +3 位作者 项超 程林润 张良 卞晓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马铃薯浙薯956是浙江省首个自主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年通过品种登记,2021年起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在2015—2016年浙江省多点鉴定试验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388.5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10.82%。在2018—2021年春季马铃薯新品... 马铃薯浙薯956是浙江省首个自主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年通过品种登记,2021年起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在2015—2016年浙江省多点鉴定试验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388.5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10.82%。在2018—2021年春季马铃薯新品种多点示范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882.4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23.02%,示范方测产验收每667 m^(2)最高产量达3683.3 kg。田间马铃薯晚疫病地上部和块茎抗性明显优于中薯3号,中抗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浙薯956属于中早熟品种,在浙江省可作春、秋两季栽培,作春季早收栽培时可在出苗55 d以后提早收获上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浙薯956 特征特性 栽培
下载PDF
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16
作者 张川 梁金平 +4 位作者 罗文彬 张志勇 苏秋芹 周美玲 郑新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7,共7页
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 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2~2.01,其中肉色、开花繁茂性、薯形、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01、1.81、1.61、1.52、0.5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除了主茎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外,其他9个性状均达到2.10以上,单薯重、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主茎分枝数变异系数较大,均达到27%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生育期与单株结薯数、株高、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商品率、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薯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91 0%,能较好反映该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早熟低产型材料、第Ⅱ类群为中熟中产型材料、第Ⅲ类群为中早熟中产型材料、第Ⅳ类群为中熟高产型材料。第Ⅰ类群可作为挖掘早熟型的亲本资源进行利用;第Ⅱ类群可作为淀粉加工型的亲本资源进行利用;第Ⅲ类群可作为早熟和提升品质的亲本资源进行利用;第Ⅳ类群可作为高产和经济效益高的亲本资源进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资源利用
下载PDF
马铃薯PYL5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分析及其启动子的活性鉴定
17
作者 张春利 解潇飞 +7 位作者 张莹 张锋 孙超 毕真真 刘玉汇 刘震 姚攀锋 白江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3,共12页
【目的】脱落酸(ABA)作为一种“应激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干旱、盐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YR/PYL/RCARs(以下简称“PYL”)作为ABA受体在多种植物中也被广泛研究。基于对马铃薯StPYL5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并通... 【目的】脱落酸(ABA)作为一种“应激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干旱、盐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YR/PYL/RCARs(以下简称“PYL”)作为ABA受体在多种植物中也被广泛研究。基于对马铃薯StPYL5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并通过对其启动子活性鉴定,为进一步揭示马铃薯StPYL5功能及抗逆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转录组数据克隆得到StPYL5基因,通过DNAMAN、MEGA等软件分析了StPYL5的分子特征;通过qPCR检测了StPYL5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利用PlantCARE网站对StPYL5基因启动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瞬时转化烟草对其活性进行了鉴定。【结果】StPYL5基因全长534 bp,共编码17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20.19 ku,理论等电点(pI)为5.9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tPYL5与SpPYL9-like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青薯9号(QS9)中StPYL5在根和叶中表达量较高,其次分别是茎和花,在块茎中表达量较低。不同胁迫下StPYL5表达量分析表明,青薯9号(QS9)中StPYL5在干旱、低温、盐和ABA胁迫下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且StPYL5的表达受Me JA和SA的诱导。此外,笔者成功克隆得到2 000 bp的StPYL5基因启动子。在烟草中的瞬时转化后的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tPYL5基因启动子具有成功启动下游GUS报告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活性。【结论】全面分析了StPYL5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谱,并成功克隆到具有活性的pStPYL5启动子,该结果为深入研究StPYL5基因的功能以及马铃薯抗逆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ABA信号通路 StPYL5 基因克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氮素不同形态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18
作者 贾明飞 樊建英 +5 位作者 封志明 李东玉 相丛超 胡金雪 张淑青 杨云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对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铵态氮(NF1)、硝态氮(NF2)和...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对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铵态氮(NF1)、硝态氮(NF2)和酰胺态氮(NF3)处理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为16401.6、15603.6和16383.0 kg·hm^(-2)。各处理马铃薯氮素累积速率均在现蕾期前显著上升,之后下降,进入成熟期后再次上升,并且NF3处理成熟期后氮累积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5.53 kg·hm^(-2)·d^(-1)。成熟期氮素累积量NF3显著大于NF2和CK处理,与NF1处理差异不显著。NF3处理马铃薯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F1和NF2处理,为39.69%,且农学效率显著大于NF2处理,为52.67 kg·kg^(-1)。NF3处理商品薯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为56688 kg·hm^(-2);总产量为59460 kg·hm^(-2),显著大于不施氮对照和NF2处理。综合来看,在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施用酰胺态氮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利用,并提高商品薯产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氮素形态 早熟马铃薯 干物质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下载PDF
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邓明华 莫云容 +4 位作者 吕俊恒 赵凯 黄尧瑶 王岩岩 张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辣椒(Capsicumspp.)属于茄科辣椒属,作为一种蔬菜和香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栽培。除作为烹饪食材和香料应用外,辣椒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参与植物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 辣椒(Capsicumspp.)属于茄科辣椒属,作为一种蔬菜和香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栽培。除作为烹饪食材和香料应用外,辣椒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参与植物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保护、光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等。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辣椒果实主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培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的辣椒品种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其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的鉴定,为培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的辣椒新品种提供了机会。该文描述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理作用、类胡萝卜素与辣椒果实颜色、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及调控因子、辣椒果实颜色的分子遗传学及与辣椒果实颜色有关的QTL位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ζ-胡萝卜素去饱和酶(ZDS)、番茄红素环化酶(LCY)、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合成酶(CCS)等是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的端口酶和限速酶,其表达丰度和活性高低直接调控辣椒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MYB306、DIVARICATA1、BBX20等转录因子参与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调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类胡萝卜素单体的数量和含量,影响辣椒果实呈现的颜色。基于目前研究进展,该文对未来辣椒类胡萝卜素代谢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培育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强化型辣椒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分子遗传学 辣椒果实颜色
下载PDF
外源烯效唑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抗氧化能力及渗透调节的影响
20
作者 丁凯鑫 王立春 +5 位作者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庞泽 单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为探讨外源烯效唑(Uniconazole)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叶片生理参数的影响,2022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盆栽场进行盆栽试验,以干旱敏感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在块茎膨大期(第二花序开花)进行烯效唑和干旱处理,... 为探讨外源烯效唑(Uniconazole)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叶片生理参数的影响,2022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盆栽场进行盆栽试验,以干旱敏感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在块茎膨大期(第二花序开花)进行烯效唑和干旱处理,分别设正常水分管理(CK)、正常水分管理+喷施烯效唑(CK+S)、干旱胁迫(D)和干旱胁迫+喷施烯效唑(D+S)4个处理,于喷施烯效唑后第15天进行取样,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外源烯效唑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生长、活性氧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烯效唑能够明显改善马铃薯叶片的生长状态,D+S处理的叶片叶绿素a(Chl a)和总叶绿素(Chl a+b)含量较D处理显著提高了16.52%和13.85%。喷施烯效唑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同时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以及ASA-GSH循环中的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起到了清除过量积累的活性氧(ROS)及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的作用。另外,外源烯效唑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减缓了干旱胁迫对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外源烯效唑能够促进马铃薯叶片内抗氧化酶、ASA-GSH循环和渗透调节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叶片内部还原力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减轻活性氧对细胞膜造成的损害,提高马铃薯耐旱性。本研究结果为马铃薯抗旱栽培及烯效唑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抗氧化防御能力 外源烯效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