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虉草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1
作者 季晓菲 周靖文 +6 位作者 闫利军 陈莉敏 李达旭 游明鸿 雷雄 罗国清 张建波 《草学》 2024年第4期12-17,37,共7页
以‘川草引3号’虉草和原始群体为对照,在布拖县对‘川西’虉草新品系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对生态修复能力、耐水淹能力和生产性能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川西’虉草在布拖县越冬率高,可正常完成生长发育周期,试验期间没有... 以‘川草引3号’虉草和原始群体为对照,在布拖县对‘川西’虉草新品系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对生态修复能力、耐水淹能力和生产性能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川西’虉草在布拖县越冬率高,可正常完成生长发育周期,试验期间没有发现病虫害;其生态修复效率为318d,分别比原始群体和‘川草引3号’虉草少12d和27d,具有更强的生态修复能力;‘川西’虉草和原始群体在长达20d的水淹胁迫过程中,成活率均为100%,耐水淹能力显著优于‘川草引3号’虉草;‘川西’虉草新品系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70 931.57kg/hm^(2)和20 929.69kg/hm^(2),均显著高于原始群体和‘川草引3号’虉草;种子产量显著超过原始群体,与‘川草引3号’虉草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含量为11.8%,分别比原始群体和‘川草引3号’虉草高1.2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因此,‘川西’虉草新品系一致性好,适应性强,生态修复效率高,耐水淹能力强,草产量高,草品质好,持青期长,可用于川西高原退化湿地、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也可用于高产人工草地建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虉草 品种比较试验 生态修复 建植
下载PDF
新麦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永财 孟林 +2 位作者 张国芳 毛培春 张德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利用ISSR标记对15份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为获得稳定的新麦草ISSR反应体系,对反应条件中的dNTP、Taq酶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起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反应体系... 利用ISSR标记对15份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为获得稳定的新麦草ISSR反应体系,对反应条件中的dNTP、Taq酶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起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dNTP 2.5μL、Taq酶0.2μL、Primers 1μL、Mg2+1.5μL、2.5μL 10×Buffer、2μL模板DNA和ddH2O 15.3μL。ISSR标记结果显示,筛选出的重复性好、谱带清晰的ISSR引物8条,共获得8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5.7%。通过遗传相似系数(GS)的计算,供试种质材料间的GS值在0.4405~0.9048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新麦草种质材料划分为四大类,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24个燕麦品种种子萌发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38
3
作者 罗志娜 赵桂琴 刘欢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1期34-38,41,共6页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对2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进行了不同盐浓度0(CK)、0.3%、0.6%、0.9%和1.2%下的种子萌发实验,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根长,并采用10分打分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4个品种的发芽率、芽...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对2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进行了不同盐浓度0(CK)、0.3%、0.6%、0.9%和1.2%下的种子萌发实验,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根长,并采用10分打分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4个品种的发芽率、芽长、根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低浓度盐胁迫可以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盐胁迫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通过综合评价,综合得分在30分以上的有1个品种青永久110,21~30分的有13个品种,20分以下的有10个品种。其中,耐盐性最强的是青永久110,其次是青永久30、青永久195、青永久876,耐盐性最差的是青永久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NACL胁迫 萌发期 耐盐性
下载PDF
松嫩平原假苇拂子茅无性系种群的年龄结构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允菲 郑慧莹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8-13,共6页
假苇拂子茅是典型的无性系禾草 ,分蘖节存活时间最多为 4年 ,根茎存活的时间最多为3年 ;1龄级分蘖株生产力最高 ,1龄级根茎的物质贮存能力最大。放牧场和割草场假苇拂子茅无性系种群的分蘖株均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放牧能促进 2、3龄分... 假苇拂子茅是典型的无性系禾草 ,分蘖节存活时间最多为 4年 ,根茎存活的时间最多为3年 ;1龄级分蘖株生产力最高 ,1龄级根茎的物质贮存能力最大。放牧场和割草场假苇拂子茅无性系种群的分蘖株均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放牧能促进 2、3龄分蘖株的形成与存活。各龄根茎的养分贮量决定于地上部分相关龄级蘖的物质生产 ;放牧扰动对假苇拂子茅无性系种群各龄级根茎的养分贮藏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苇拂子茅 无性系种群 营养繁殖 年龄结构
下载PDF
不同黑麦草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谢宏伟 李阳 徐庆国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1期72-75,共4页
以0、5%、10%、15%、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为干旱胁迫条件,对13个不同用途黑麦草品种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根/胚芽值进行测定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期,高抗旱性的黑麦草品种是沃土、... 以0、5%、10%、15%、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为干旱胁迫条件,对13个不同用途黑麦草品种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根/胚芽值进行测定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期,高抗旱性的黑麦草品种是沃土、俄勒冈四倍体、特高、雅晴、首相、抗锈王、麦迪和剑宝;抗旱性偏弱的品种是顶峰、夜影Ⅱ、潘多拉和匹克;冬绿的抗旱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抗旱性 发芽特性
下载PDF
割手密的分子标记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刀志学 白史且 +4 位作者 常丹 张建波 鄢家俊 陈智华 胡超 《草业与畜牧》 2012年第10期16-20,共5页
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是栽培甘蔗品种的原始亲本之一,在甘蔗杂交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同时,也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潜力植物研究。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割手密的遗传多样性检测、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类、亲缘关系研究、遗传图... 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是栽培甘蔗品种的原始亲本之一,在甘蔗杂交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同时,也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潜力植物研究。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割手密的遗传多样性检测、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类、亲缘关系研究、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详细综述了分子标记在割手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割手密种质资源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分子标记 应用
下载PDF
蒙古冰草全长转录组分析及参与木质素合成和干旱响应的羟化酶基因鉴定
7
作者 王贺萍 赵竑博 +7 位作者 杜锦瑜 赵彦 王召明 苑峰 刘亚玲 吴振映 何峰 付春祥 《草学》 2024年第1期10-22,共13页
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荒漠草原地区的优质牧草,对寒冷、干旱、盐碱等环境胁迫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和育种价值。然而,蒙古冰草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信息的缺乏严重限制了蒙古冰草的分子... 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荒漠草原地区的优质牧草,对寒冷、干旱、盐碱等环境胁迫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和育种价值。然而,蒙古冰草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信息的缺乏严重限制了蒙古冰草的分子育种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本研究利用PacBio三代测序平台对蒙古冰草进行测序研究,获得了高质量全长转录组信息。对测序结果的组装获得了267560个全长转录本,从中筛选出91855条Unigene并注释了其中的83125个。更进一步地从蒙古冰草全长转录组中挖掘了可能参与木质素合成的羟基转移酶基因。对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中以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的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木质素合成和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提供了蒙古冰草的高质量全长转录组资源,为挖掘蒙古冰草的优异基因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全长转录组 木质素 羟化酶 干旱胁迫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披碱草幼苗根系生理的影响
8
作者 王晓龙 闫利军 《草学》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采用盆栽幼苗培育法,在干旱胁迫处理下分析了3种披碱草幼苗根系的丙二醛、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相对电导率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3种披碱草幼苗根系的丙二醛、游离... 采用盆栽幼苗培育法,在干旱胁迫处理下分析了3种披碱草幼苗根系的丙二醛、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相对电导率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3种披碱草幼苗根系的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而SOD、CAT和POD则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运用相关性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评价披碱草幼苗期抗旱性,得出披碱草新品系抗旱性强于垂穗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幼苗期 根系 抗旱性 评价
下载PDF
蒿子扦插繁殖试验报告
9
作者 石定燧 郑玲 +2 位作者 王俊林 成彩辉 吕宗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8,共3页
本试验以园叶蒿(Arlemisia rutifofiia Steph ex Spreng.)、伊犁蒿(A .transiliansis Poljak.)为材料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蒿子能用营养枝进行扦插繁殖。扦插成活率与蒿子的种类、扦插的土壤温度、湿度有关。在有塑料拱棚的情况下... 本试验以园叶蒿(Arlemisia rutifofiia Steph ex Spreng.)、伊犁蒿(A .transiliansis Poljak.)为材料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蒿子能用营养枝进行扦插繁殖。扦插成活率与蒿子的种类、扦插的土壤温度、湿度有关。在有塑料拱棚的情况下,园叶蒿成活率最高达69.4%,伊犁蒿成活率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子 扦插 繁殖 试验 牧草
下载PDF
不同象草光合色素及花色苷含量差异分析
10
作者 孟凡来 谭淑文 +6 位作者 贾志强 王灿 耿莹 罗文 赵强彪 李玉祥 黄兴粉 《草学》 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
为探明不同象草光合色素与花色苷含量差异,本研究以绿叶象草(GXC)和紫叶象草(PXC)为研究材料,采用分光度法对营养期象草的光合色素和花色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XC叶片中Chla、Chlb含量均显著高于GXC叶片中的含量,Car含量比GXC叶片... 为探明不同象草光合色素与花色苷含量差异,本研究以绿叶象草(GXC)和紫叶象草(PXC)为研究材料,采用分光度法对营养期象草的光合色素和花色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XC叶片中Chla、Chlb含量均显著高于GXC叶片中的含量,Car含量比GXC叶片中的高11.06%;PXC与GXC不同部位的花色苷含量均呈叶片>叶鞘>皮的分布趋势,且同一部位花色苷的含量PXC均极显著高于GXC。本研究可为饲用象草新品种选育和健康专用饲料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光合色素 花色苷
下载PDF
利用ITS序列和trnL-F序列探讨赖草属6个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杰帆 《草业与畜牧》 2011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研究克隆了赖草属6个物种Leymus karelinii,L.angustus,L.racemosus,L.arenarius,L.triticoides和L.ambiguus的ITS序列和trnL-F序列,并选用3个新麦属物种的ITS序列和27个小麦族二倍体物种的trnL-F序列,均以Bromus catharticus为外类群... 本研究克隆了赖草属6个物种Leymus karelinii,L.angustus,L.racemosus,L.arenarius,L.triticoides和L.ambiguus的ITS序列和trnL-F序列,并选用3个新麦属物种的ITS序列和27个小麦族二倍体物种的trnL-F序列,均以Bromus catharticus为外类群,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不同组的赖草属物种分别聚在一起;赖草属植物与新麦草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近;新麦草属植物是这6个赖草属物种的母本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属 ITS序列 TRNL-F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老芒麦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RAP和SSR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鄢家俊 白史且 +4 位作者 张新全 常丹 游明鸿 张昌兵 李达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34,共13页
基于SRAP和SSR分子标记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8个老芒麦自然居群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获得下述结果:1)16对SRAP引物在90个单株中共扩增出384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4条,占86.98%;16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221个,平均每个位... 基于SRAP和SSR分子标记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8个老芒麦自然居群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获得下述结果:1)16对SRAP引物在90个单株中共扩增出384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4条,占86.98%;16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221个,平均每个位点13.8个,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位点数192个,占86.88%。2)2种分子标记检测到老芒麦居群水平的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0.1092和0.1296,而物种水平的基因多样性达0.2434和0.3732。3)基于2种标记的Nei氏遗传分化指数Gst(0.5525和0.5158)表明老芒麦居群出现了较大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的基因流非常有限,分别为0.4050和0.4694,老芒麦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居群间,居群内变异相对较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分子方差变异(AMOVA)分析显示了相似的结果。4)基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理分化,8个居群分化为采集地范围内的南、北和中部3个分支。通过对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对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SRAP SSR
下载PDF
野大麦种子萌发条件及抗逆性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余玲 王彦荣 孙建华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0-57,共8页
对野大麦种子在不同温度和预处理萌发条件以及在盐(NaCl和Na2SO4)和干旱(聚乙二醇,分子量6 000)胁迫下萌发能力的研究表明:野大麦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是15/25℃变温,其次是20/30℃变温,破除休眠的最佳... 对野大麦种子在不同温度和预处理萌发条件以及在盐(NaCl和Na2SO4)和干旱(聚乙二醇,分子量6 000)胁迫下萌发能力的研究表明:野大麦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是15/25℃变温,其次是20/30℃变温,破除休眠的最佳方法是预先冷冻;野大麦种子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对2 种盐的耐盐顺序为:NaCl> Na2SO4;种子萌发期耐盐临界值为- 1.34 MPa(NaCl)和- 1.13 MPa(Na2SO4);高渗透势盐胁迫(≥- 0.5 MPa)下,胚芽长度递增为正效应,低渗透势盐胁迫(≤- 0.7 MPa)下,胚芽长度递减为负效应;盐胁迫对胚根的影响呈单一负效应。野大麦种子也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萌发期抗旱临界值为- 1.07 MPa;干旱胁迫对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但对胚根的危害程度较胚芽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休眠 耐盐性 抗旱性 种子萌发条件
下载PDF
盐胁迫对NHC牧草叶片保护酶系统,MDA含量及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14
作者 刘延吉 张珊珊 +1 位作者 田晓艳 任大明 《草原与草坪》 CAS 2008年第2期30-34,共5页
以Hoagland培养液培养NHC牧草(New Hy Crested Wheatgrass),3周后对幼苗进行NaCl和土壤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300 mmol/L土壤盐处理条件下,NHC牧草各生理指标极显著变化,7d后死亡。其他各处理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 以Hoagland培养液培养NHC牧草(New Hy Crested Wheatgrass),3周后对幼苗进行NaCl和土壤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300 mmol/L土壤盐处理条件下,NHC牧草各生理指标极显著变化,7d后死亡。其他各处理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膜透性均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盐胁迫下,NHC牧草通过增加SOD、POD、CAT酶活性提高耐盐性,降低MDA含量及膜透性增加带来的盐伤害。NHC牧草耐盐临界浓度分别为土壤盐200 mmol/L,NaCl浓度300 mmol/L。同样浓度条件下,土壤盐溶液对NHC牧草的伤害比NaCl溶液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NHC牧草 保护酶 膜透性 丙二醛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发谷稗和御谷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贵清 韩微波 +4 位作者 张月学 蒿若超 唐凤兰 刘杰淋 袁冬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7-100,共4页
研究利用60Co-γ射线以10、20、30 Gy的剂量处理谷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御谷Pennisetum glau-cum2种牧草种子,以未经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进行了发芽、幼苗生长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抑制了谷稗和... 研究利用60Co-γ射线以10、20、30 Gy的剂量处理谷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御谷Pennisetum glau-cum2种牧草种子,以未经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进行了发芽、幼苗生长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抑制了谷稗和御谷的种子萌发,不同程度刺激了幼苗的苗高增高6。0Co-γ射线辐照后,谷稗和御谷的根尖细胞中出现了单微核、双微核、单桥、双桥等各类的染色体畸变类型。随着60Co-γ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大,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率也逐渐增大,在30 Gy时达到最大。谷稗对于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要大于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稗 御谷 60Co-γ射线 微核 染色体
下载PDF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栽培比较试验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柳英 周青平 +1 位作者 颜红波 韩志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8-21,共4页
通过对6种多年生禾草3龄期品种的栽培比较试验表明,在青海大通地区旱作栽培条件下,6 种禾草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细茎冰草Agropyon trachycaulum cv Slender和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cus cv duoye表现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状、... 通过对6种多年生禾草3龄期品种的栽培比较试验表明,在青海大通地区旱作栽培条件下,6 种禾草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细茎冰草Agropyon trachycaulum cv Slender和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cus cv duoye表现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状、干草粗蛋白产量等方面均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旱作栽培 品种比较
下载PDF
猫尾草属牧草苗期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桂枝 张耿 +2 位作者 王赞 王运琦 高洪文 《草原与草坪》 CAS 2007年第5期15-18,共4页
对16份引自俄罗斯的野生猫尾草属(Phleum pratense)材料,在0.3%,0.4%和0.5%NaCl胁迫下,通过株高、存活率、叶片伤害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6份猫尾草属牧草在0.3%,0.4%和0... 对16份引自俄罗斯的野生猫尾草属(Phleum pratense)材料,在0.3%,0.4%和0.5%NaCl胁迫下,通过株高、存活率、叶片伤害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6份猫尾草属牧草在0.3%,0.4%和0.5%NaCl胁迫下存活率分别为30%-83%,13%-67%和7%-57%。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得出猫尾草耐盐性顺序,ZXY03P-465〉ZXY03P-168〉ZXY03P-149〉ZXY03P-389〉ZXY03P-117〉ZXY03P-81〉ZXY03P-240〉ZXY03P-370〉ZXY03P-290〉ZXY03P-64〉ZXY03P-17〉ZXY03P-340〉ZXY03P-135〉ZXY03P-186〉ZXY03P-419〉ZXY03P-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苗期 耐盐性 评价
下载PDF
象草种子苗的遗传变异及种间杂交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成龙 张建丽 +1 位作者 许能祥 顾洪如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4-196,202,共4页
收集象草N51自交种子苗105株,分别研究不同株系的形态特征、营养品质、光周期诱导敏感性以及种间杂种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象草N51种子苗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按植株形态可分离出高大少蘖型、中高繁茂型、矮生茁壮型和矮生滞... 收集象草N51自交种子苗105株,分别研究不同株系的形态特征、营养品质、光周期诱导敏感性以及种间杂种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象草N51种子苗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按植株形态可分离出高大少蘖型、中高繁茂型、矮生茁壮型和矮生滞长型等多种类型,它们的生物产量及营养品质差异大;光周期诱导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短日照诱导敏感型占69.53%,欠敏感型占20.95%,不敏感型占9.52%;种间杂交不同组合间的再生性及生物产量等差异显著,其中杂交组合P26×Tift23A表现最好,生物产量比对照品种杂交狼尾草高28.99%,部分杂交组合具有培养成新品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种子苗 光周期诱导 种间杂交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茹 袁庆华 +1 位作者 曹致中 王锁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
AVP1基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盐性,通过农杆菌介导AVP1基因转化多年生黑麦草,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表明,将预培养4d的黑麦草胚性愈伤组织经OD600为0.6左右的农杆菌菌液在负压下侵染6min,共培养3d,用250mg/L的羧苄青霉素(Ca... AVP1基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盐性,通过农杆菌介导AVP1基因转化多年生黑麦草,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表明,将预培养4d的黑麦草胚性愈伤组织经OD600为0.6左右的农杆菌菌液在负压下侵染6min,共培养3d,用250mg/L的羧苄青霉素(Carb)脱菌,附加15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AS),然后转接到含75mg/L潮霉素(Hpt)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的转化体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AVP1基因 农杆菌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比对草地早熟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文君 杨春华 +2 位作者 刘帆 陈灵鸷 刘志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午夜"的成熟种子及幼叶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对其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种子为最佳外植体,由成熟种子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的出愈率与质量均高于叶片;MS...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午夜"的成熟种子及幼叶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对其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种子为最佳外植体,由成熟种子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的出愈率与质量均高于叶片;MS+2,4-D 5.0 mg/L培养基为成熟种子较为适宜的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50%。在MS+2,4-D5.0 mg/L继代培养基中,有黄绿色、表面干燥的颗粒状愈伤组织长出。MS+2,4-D 7.0 mg/L是叶片较为适宜的诱导培养基,诱导率为34%,但长出的愈伤组织表面多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植物激素 愈伤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