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芝麻种子老化处理生理特性变化及种子活力适宜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梅鸿献 刘艳阳 +2 位作者 武轲 杜振伟 郑永战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4,共6页
以4种经过人工老化处理不同类型(单秆型白芝麻、分枝型白芝麻、单秆型黑麻和分枝型黑芝麻)芝麻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MDA含量测定、POD活性测定和TTC还原量等方法进行种子活力测定,研究老化处理对芝麻种子生理... 以4种经过人工老化处理不同类型(单秆型白芝麻、分枝型白芝麻、单秆型黑麻和分枝型黑芝麻)芝麻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MDA含量测定、POD活性测定和TTC还原量等方法进行种子活力测定,研究老化处理对芝麻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并与模拟田间出苗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不同类型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芝麻种子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TTC还原量和P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电导率变化趋势材料间不一致;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单秆型白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发芽率和电导率测定;分枝型白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是发芽率、电导率测定、MDA含量测定、POD活性测定和TTC还原量测定;单秆型黑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是发芽率和POD活性测定;分枝型黑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是发芽率和TTC还原量测定。芝麻在42~43℃、100%RH条件下,人工老化处理的最佳时间为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人工老化 种子活力 生理特性 活力检测方法
下载PDF
红麻和白麻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永霞 李国旗 +4 位作者 闫伟兄 谢亚军 朱莉 万海霞 张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用CIRAS-1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红麻和白麻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红麻和白麻的光合日变化均为典型双峰曲线,主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次峰出现在下午14∶00,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红麻和白麻的净光合速率(Pn)随... 用CIRAS-1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红麻和白麻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红麻和白麻的光合日变化均为典型双峰曲线,主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次峰出现在下午14∶00,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红麻和白麻的净光合速率(Pn)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迅速升高,光补偿点(LCP)分别为84.9μmol/(m2.s)和85.8μmol/(m2.s),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860μmol/(m2.s)和1 618μmol/(m2.s)。红麻和白麻CO2补偿点分别为74.8μmol/mol和49.3μmol/mol;CO2饱和点分别为1 597μmol/mol和1 737μmol/mol,这表明白麻对高浓度的CO2适应能力和利用能力比红麻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白麻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
下载PDF
罗布麻和白麻不同居群植物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苏红文 马淼 李学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48-354,共7页
新疆罗布麻和白麻8个居群植物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为适应早生环境,形态结构都发生变化:叶表皮角质层厚;下表皮多具下皮层;气孔告分布于下表皮,且具孔下室;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有些叶片上下都具栅栏组织。茎中初生韧... 新疆罗布麻和白麻8个居群植物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为适应早生环境,形态结构都发生变化:叶表皮角质层厚;下表皮多具下皮层;气孔告分布于下表皮,且具孔下室;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有些叶片上下都具栅栏组织。茎中初生韧皮纤维发达;髓外围存在异常的维管组织一内生韧皮部。因生境有所不同,白麻比罗布麻具有更为显著的早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白麻 旱生结构 居群植物 解剖学
下载PDF
苎麻打顶对低位分枝扦插苗生长发育和纤维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钟军 贺再新 +3 位作者 孙焕良 李罗先 孟桂元 孙传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140,共7页
以中苎一号、湘苎三号、Tri-1和R057苎麻品种(系)为材料和以常规扦插苗为对照,对打顶后的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的生长发育及其纤维产量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扦插苗移栽的前期,低位分枝扦插苗的单株根系干质量... 以中苎一号、湘苎三号、Tri-1和R057苎麻品种(系)为材料和以常规扦插苗为对照,对打顶后的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的生长发育及其纤维产量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扦插苗移栽的前期,低位分枝扦插苗的单株根系干质量、根系体积、根数量、根长度、根粗、茎分枝数、比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大于常规扦插苗,且差异达极显著,说明相对于常规扦插苗新植麻,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根系活力的增强为其贮藏积累养分供地上部分生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地上部分具有旺盛的分株力且分株时期早有利于多收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在纤维产量上都略高于常规扦插苗新植麻,不同品种在株高、茎粗、鲜皮厚度和鲜皮出麻率上差异均不显著,在原麻产量上差异显著而在有效株数上差异达到了极显著,说明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的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有效株数。在纤维品质上,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优于常规扦插苗新植麻,在纤维支数上差异极显著而在其他性状上则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打顶有利于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的纤维支数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低位分枝 扦插苗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多效唑对亚麻的增产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智明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12,共2页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已在粮、棉、油、菜、花、桑等多种作物上得到应用,其促根、增蘖(枝)、防倒、增产作用显著。为了解多效唑对亚麻的增产效应,我们于1992年在会宁县党岘乡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已在粮、棉、油、菜、花、桑等多种作物上得到应用,其促根、增蘖(枝)、防倒、增产作用显著。为了解多效唑对亚麻的增产效应,我们于1992年在会宁县党岘乡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及方法1.供试品种:陇亚7号。2.多效唑:有效成分15%,系上海联合化工厂生产的可湿性粉剂。试验各处理药液用量均50公斤/亩。3.试验方案:在亩施足量农肥(2000公斤)、氮肥(N7.5公斤)及磷肥(P_2O_5 6公斤)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产量 多效唑 施肥
下载PDF
不同保护性耕作对亚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赵信林 刘洪强 +3 位作者 邱财生 郭媛 龙松华 王玉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48-153,共6页
为探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亚麻生长期间土壤耕层水分含量、纤维和籽粒产量、种植成本和麻农收益的影响,在光热丰富但干旱少雨的云南宾川县开展了亚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研究中设计的9种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均... 为探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亚麻生长期间土壤耕层水分含量、纤维和籽粒产量、种植成本和麻农收益的影响,在光热丰富但干旱少雨的云南宾川县开展了亚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研究中设计的9种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均可以显著提高亚麻生育期间农田耕层土壤的含水量,并在一定水平上提高亚麻的株高、茎粗、工艺长度、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单株茎质量;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不同保护性耕作处理对亚麻籽粒和纤维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但是在综合产量上看,完全免耕、不开沟、用厢沟边碎土盖种厚度不大于0.5 cm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常规耕作籽粒增产272 kg/hm^(2),纤维增产123 kg/hm^(2)。因此,在光热丰富,但是干旱少雨的宾川及具有类似气候的地区,保护性耕作可以作为亚麻种植的良好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亚麻纤维和籽粒的产量,并可以降低亚麻种植成本,从而提高麻农种植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条播 免耕 秸秆覆盖 保护性耕作
下载PDF
H.11648麻采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余让水 林苾 +2 位作者 许能琨 孙光明 赵俊林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样方法的研究表明:(1)一片叶中养分含量的纵向分布差异显著,而横向分布则无明显差异,可纵剖取半叶作样品。(2)麻株中不同龄的叶片养分含量不同,N、P、K含量越老越低,Ca、Mg含量则相反,可采接近平均值的第36—40片叶作样品。(3)不同龄... 采样方法的研究表明:(1)一片叶中养分含量的纵向分布差异显著,而横向分布则无明显差异,可纵剖取半叶作样品。(2)麻株中不同龄的叶片养分含量不同,N、P、K含量越老越低,Ca、Mg含量则相反,可采接近平均值的第36—40片叶作样品。(3)不同龄麻株的养分差异不显著。(4)一天中叶片养分含量自上午8时至12时变化甚微,可作采样时间,(5)一年中养分含量没有季节性的规律性变化,建议在6~7月采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1648麻 采样方法 营养诊断
下载PDF
H.11648麻营养特点的研究
8
作者 晏敏华 池昭锦 《广西热作科技》 1992年第3期6-11,共6页
本文论述了 H.11648麻植株不同角度叶片、叶片纵向不同部位养分分布规律、麻株生产周期营养变化特点、分析了各种肥料不同施用量对叶片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和“施肥——营养——产量”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H.11648麻 施肥 营养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