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树花的深层培养工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杜巍 华泽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利用发酵罐进行灰树花的深层培养,以期为深层培养技术在灰树花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灰树花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条件:发酵温度25℃、起始pH值6.5、搅拌转速150r/min、接种量10%。pH值和通气量对菌丝的生长有极显... 利用发酵罐进行灰树花的深层培养,以期为深层培养技术在灰树花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灰树花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条件:发酵温度25℃、起始pH值6.5、搅拌转速150r/min、接种量10%。pH值和通气量对菌丝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pH值在5.50~6.50,通气量体积比(V/V)在1.00~1.40时,菌丝生物量积累最多;通过营养分析认为,可以通过深层培养进行灰树花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深层培养 菌丝生物量
下载PDF
富硒黑木耳硒多糖超声–微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春延 赵博 +3 位作者 张国财 郑煜 李建顺 刘丛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440,共6页
以富硒黑木耳中的硒多糖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微波提取法,分别设超声时间、微波时间、超声功率、微波功率、料液比5个单因素试验,再选择对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超声时间、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进行响... 以富硒黑木耳中的硒多糖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微波提取法,分别设超声时间、微波时间、超声功率、微波功率、料液比5个单因素试验,再选择对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超声时间、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富硒黑木耳硒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微波提取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在超声时间26 min、微波时间22 min、微波功率350 W以及料液比1∶58(g/m L)时,硒多糖提取率最高,为11.79%,与传统水提法相比,提高了4.1%,提取时间缩短了56.67%。以传统水提法提取的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为对照,进一步研究超声–微波提取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的总还原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超声–微波提取的富硒黑木耳硒多糖和传统水提法提取的硒多糖的还原力吸光值分别为0.431和0.410,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3.81、4.91 mg/m L,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4.59、5.70 mg/m L,说明超声–微波提取的富硒黑木耳硒多糖抗氧化活性优于传统水提法提取的硒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硒多糖 超声波 微波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无机盐及生长因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永真 杜双田 +3 位作者 车进 常昕 江微 王崇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效应及机理。【方法】以羊肚菌菌株M-4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肚菌菌丝...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效应及机理。【方法】以羊肚菌菌株M-4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种类无机盐中,MnSO4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MgSO4、K2SO4、NaCl、Na2MoO4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KH2PO4、FeSO4、ZnSO4、Na2SeO3、CuSO4、CoCl2和Ni(NO3)2则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种类维生素中,VB1、VB2、VB6、VB12和叶酸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而烟酸则极显著地抑制了羊肚菌菌丝的生长。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中,6-BA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有微弱的促进作用;适量添加2,4-D(≤10mg/L)和吲哚乙酸(≤2mg/L)可促进羊肚菌菌丝的生长,质量浓度较高时则抑制菌丝生长;赤霉素(GA3)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不同无机盐、维生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影响的差异较大,向培养基中适量添加MnSO4、2,4-D或吲哚乙酸,均可促进羊肚菌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无机盐 维生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蝉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蒋宁 高大伟 +1 位作者 林金盛 马建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4,共4页
蝉花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作为虫草属菌,其研究也备受瞩目。对蝉花的分类与分布、所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人工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蝉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蝉花 分类 分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人工培养 进展
下载PDF
亚香棒虫草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德龙 王卫芳 +7 位作者 薛芳森 王建国 江永成 蓝人龙 谭桂生 彭方晋 朱中华 蒋克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1-36,共6页
亚香棒虫草(CordycepshawkesiGray)是霍克斯拟青霉(Paecilomyceshawkesi)寄生于宿主昆虫湖南棒蝠蛾(Napialushunanensis)而形成的一种虫草,它的化学成份与冬虫夏草(... 亚香棒虫草(CordycepshawkesiGray)是霍克斯拟青霉(Paecilomyceshawkesi)寄生于宿主昆虫湖南棒蝠蛾(Napialushunanensis)而形成的一种虫草,它的化学成份与冬虫夏草(C.sinesis)相似,且具一定的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湖南棒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霍克斯拟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离培养技术;虫草的分布、生境、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湖南棒蝠 霍克斯拟青霉
下载PDF
杏鲍菇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孟艳琼 宋敏 +1 位作者 彭凡 樊美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7-341,共5页
以杏鲍菇菌丝体为目标产物,通过单因素碳、氮源、无机盐、接种量、装液量及发酵时间试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法从中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蔗糖4%、黄豆粉4%、K2HPO40.05%、FeSO4·7H2O0.01%;培养6d菌丝干生物量达到最大22.96g/L。
关键词 杏鲍菇 菌丝体 深层发酵
下载PDF
深层培养云芝菌丝体蛋白多糖的提取及性质 被引量:7
7
作者 程光宇 吴国荣 +1 位作者 邹玉珍 陈胜兰 《植物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23,共5页
采用水、3%草酸和0.2mol/L氢氧化钠为溶剂分别提取深层培养的云芝〔Polystictusversicolor(L.)Fr.〕菌丝体蛋白多糖,其得率分别为菌丝体干重的20%、49%和19%。提取的粗多糖经S... 采用水、3%草酸和0.2mol/L氢氧化钠为溶剂分别提取深层培养的云芝〔Polystictusversicolor(L.)Fr.〕菌丝体蛋白多糖,其得率分别为菌丝体干重的20%、49%和19%。提取的粗多糖经SephadexG100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纯化的多糖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呈现一个斑点,在SephadexG100柱层析中有一个对称峰,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和蛋白质含量测定表明该多糖为蛋白多糖,其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在水提多糖中分别为13%和62%、在酸提多糖中分别为5%和91%。在碱提多糖中分别为3%和81%。组成该多糖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和木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深层培养 蛋白多糖 提取
下载PDF
猪苓子实体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肖培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研究猪苓子实体的发育过程,揭示猪苓的生活史。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猪苓子实体由三系菌丝体组成,即生殖菌丝、骨架菌丝和联络菌丝。骨架菌丝的细胞壁显著加厚;联络菌丝除多分枝外... 目的研究猪苓子实体的发育过程,揭示猪苓的生活史。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猪苓子实体由三系菌丝体组成,即生殖菌丝、骨架菌丝和联络菌丝。骨架菌丝的细胞壁显著加厚;联络菌丝除多分枝外,内壁常内折形成不规则形态。同时对猪苓担孢子发育的形态也进行了观察和讨论。结论在猪苓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三系菌丝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子实体 形态
下载PDF
小刺猴头菌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多糖积累及其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丽萍 白凤武 +2 位作者 云战友 谢健 冯朴荪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33,共4页
本文探讨了气升环流反应器培养小刺猴头菌过程中菌体生物量、胞内外真菌多糖的积累规律,与同一菌株复元的子实体多糖的含量、组成分别进行分析对比,得到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多糖的含量为0.0918g/g(干),而子实体仅为外0.378g/g... 本文探讨了气升环流反应器培养小刺猴头菌过程中菌体生物量、胞内外真菌多糖的积累规律,与同一菌株复元的子实体多糖的含量、组成分别进行分析对比,得到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多糖的含量为0.0918g/g(干),而子实体仅为外0.378g/g(干),发酵液中多糖含量达0.285g/l,它们的单糖构成比例均相同,即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20.2:5.2:1,但液体深层培养的菌丝体多糖与人工栽培的子实体多糖的电荷性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刺猴头菌 真菌多糖 液体深层培养
下载PDF
蜜环菌隔膜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肖培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3-369,共7页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蜜环菌隔膜发生及其结构分化进行研究。隔膜的形成首先是菌丝内壁横生,至中心时停止发育留下中心孔,孔侧的隔膜板膨大形成桶孔隔膜;同时孔口两侧出现孔帽,它是由内质网修饰而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均与隔膜...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蜜环菌隔膜发生及其结构分化进行研究。隔膜的形成首先是菌丝内壁横生,至中心时停止发育留下中心孔,孔侧的隔膜板膨大形成桶孔隔膜;同时孔口两侧出现孔帽,它是由内质网修饰而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均与隔膜的发育有关。菌索髓部的薄壁菌丝处于休眠状态,这类菌丝和液体发酵时菌丝的隔膜均缺乏孔帽,但后者有较大的隔膜孔口,胞质环流明显,菌丝间融合频率高。此外,本文较系统阐述了蜜环菌隔膜结构变化与其功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隔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墨汁鬼伞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悦迎 卫丞友 +1 位作者 雷萍 张鑫 《食用菌学报》 2003年第4期16-19,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墨汁鬼伞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玉米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7.5;最适料水比为1∶1.4(培养料含水量为58.3%)。
关键词 墨汁鬼伞 生物学特性 最适氮源 最适温度 最适PH 最适料水比
下载PDF
矿质元素对菌核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余志坚 李荣同 +1 位作者 包水明 陈传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6,共2页
菌核侧耳是一种具有较大食、药用价值的大型珍稀真菌。以黄豆浆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运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钾、镁、钙,微量元素铜、锌、锰、铁,痕量元素硒对菌核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促进菌丝体生长的... 菌核侧耳是一种具有较大食、药用价值的大型珍稀真菌。以黄豆浆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运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钾、镁、钙,微量元素铜、锌、锰、铁,痕量元素硒对菌核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促进菌丝体生长的不同矿质元素最适配比和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核侧耳 矿质元素 菌丝体
下载PDF
适于松茸生长的生态条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维国 赵永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松茸 生长 生态条件 温度 湿度 土壤 真菌药
下载PDF
蝉花真菌的分离及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小忠 谢正林 +1 位作者 许俊齐 张宝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53-155,共3页
通过蝉花僵虫体、子座芽、孢子3个部分的分离培养,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生产虫草酸各营养因子的最佳种类和配比,以达到蝉花真菌的分离及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蝉花真菌为拟青霉属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 通过蝉花僵虫体、子座芽、孢子3个部分的分离培养,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生产虫草酸各营养因子的最佳种类和配比,以达到蝉花真菌的分离及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蝉花真菌为拟青霉属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Miquel.)Samson];工艺优化后得出蝉花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 g/L、蛋白胨15 g/L、KH_2PO_41.5 g/L、MgSO_4·7H_2O 0.5 g/L;生物量和虫草酸总产量能分别提高1.852 g/L、17.77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真菌 分离培养 液体发酵 工艺优化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蜜环菌侵染猪苓菌核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1期44-50,共7页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贴附于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产生侧枝,以无外壳的菌索形态侵入菌核。存在于菌核中的蜜环菌索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仍保持菌索的内部结构。菌索定殖菌核后,菌索顶端及其皮层菌丝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菌...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贴附于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产生侧枝,以无外壳的菌索形态侵入菌核。存在于菌核中的蜜环菌索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仍保持菌索的内部结构。菌索定殖菌核后,菌索顶端及其皮层菌丝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菌索分枝对菌核进行扩散侵染。蜜环菌侵染后期,菌索皮层的外层菌丝产生分枝,以菌丝形态穿入菌核的隔离腔壁,之后这些菌丝又可分化出新的菌索;蜜环菌在菌核中扩大侵染范围的另一途径是产生独立的侵染带,该带起源于菌索的皮层菌丝。由几列圆形菌丝组成的侵染带,可在大隔离腔内的菌核中远距离侵染,菌核不同部位存在的菌索侵染带可互相连接。观察分析了菌核体内蜜环菌索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菌核 蜜环菌 侵染
下载PDF
姬松茸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34
16
作者 黄大斌 李开本 陈体强 《中国食用菌》 1994年第2期12-15,共4页
姬松茸是一种美味的药用蘑菇。近年来,我们进行姬松茸的引种栽培研究,本文报道姬松茸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及菌体培养条件等的一些研究结果。姬松茸菌丝体能利用蔗糖、葡萄糖等作为碳源;但不能利用可溶性淀粉。其中以7%的蔗糖最佳,氮... 姬松茸是一种美味的药用蘑菇。近年来,我们进行姬松茸的引种栽培研究,本文报道姬松茸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及菌体培养条件等的一些研究结果。姬松茸菌丝体能利用蔗糖、葡萄糖等作为碳源;但不能利用可溶性淀粉。其中以7%的蔗糖最佳,氮源利用上以硫酸铵(NH_4)_2SO_4最好,其最适浓度为0.3%,硝酸(HH_4NO_3)次之,但不能利用蛋白胨。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为23~27℃。菌丝体在酸碱度范围为pH4.5~8.0,最适为pH6.0~8.0。菌丝体能在料水比为1:1.2~2.2的培养基(含水量为54.5~68%)中生长,其中以料水为1:1.4时(含水量为58.5%)生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子实体 菌丝体 生物学 特性
下载PDF
霍克斯拟青霉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东辉 杨民和 +2 位作者 罗友强 王卫芳 刘琼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2-26,共5页
霍克斯拟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25℃左右,蛋白胨促进其营养生长,麦芽糖促进其繁殖;菌丝在pH3.5~pH8.4范围内均能生长。分生孢子清水中萌发率较低,偏碱性条件下较易萌发;25℃~30℃适宜萌发;1%蛋白胨及1%葡萄糖... 霍克斯拟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25℃左右,蛋白胨促进其营养生长,麦芽糖促进其繁殖;菌丝在pH3.5~pH8.4范围内均能生长。分生孢子清水中萌发率较低,偏碱性条件下较易萌发;25℃~30℃适宜萌发;1%蛋白胨及1%葡萄糖促进其萌发;相对湿度33%~93%均能萌发;子囊孢子无菌水中不萌发,1%蛋白胨萌发率27%;偏酸性条件下较易萌发。两类孢子的萌发率与其浓度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亚香棒虫草 霍克斯拟青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牛樟芝se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晶 李芳娜 +2 位作者 林雄杰 王锦锋 林占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0-53,共4页
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是多数中草药植物、药用菌中三萜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能影响三萜含量的积累。构建了牛樟芝鲨烯环氧酶基因(se)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其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优化。以牛樟芝c DNA为模板扩增se,纯化后将... 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是多数中草药植物、药用菌中三萜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能影响三萜含量的积累。构建了牛樟芝鲨烯环氧酶基因(se)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其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优化。以牛樟芝c DNA为模板扩增se,纯化后将其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筛选阳性克隆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se,经酶切验证后转化E.coil 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利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目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及纯化。结果表明,不同正交处理间的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5),其诱导因素的主次为时间>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对重组蛋白表达影响最显著(P<0.05)。而IPTG浓度和温度对重组蛋白表达影响并不显著(P>0.05),且当IPTG终浓度为0.2 mmol/L,诱导时间为7 h,诱导温度为26℃时,对SE重组蛋白的诱导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鲨烯环氧酶 原核表达 正交设计
下载PDF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被引量:26
19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8期576-580,共5页
本文报道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侵染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菌核自蜜环菌获得营养的方式及其两种真菌的关系。蜜环菌侵染菌核后的初期阶段,猪苓菌核菌丝可反侵染于邻近的蜜环菌索皮层的1—3层细胞,从中获取营养;后期,菌核... 本文报道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侵染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菌核自蜜环菌获得营养的方式及其两种真菌的关系。蜜环菌侵染菌核后的初期阶段,猪苓菌核菌丝可反侵染于邻近的蜜环菌索皮层的1—3层细胞,从中获取营养;后期,菌核菌丝主要靠附着和部分插入蜜环菌索皮层及侵染带细胞的间隙吸收蜜环菌的代谢产物。由于得到了营养,蜜环菌侵染区外围的菌核菌丝开始繁殖。观察了细胞核分裂等菌丝生长特点。实验结果证明,猪苓菌核与蜜环菌属于较特殊的真菌间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蜜环菌 共生关系
下载PDF
红栓菌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萍萍 付庭治 曹幼琴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6期740-743,共4页
液体发酵得到的红栓菌(Pycnoporuscinnabarius)菌丝经沸水抽提,胰匀浆处理和Sevage法除蛋白,DEAESephadexA-25与SephadexG-150柱层析,乙醇沉淀得到二种多糖组分(简称P... 液体发酵得到的红栓菌(Pycnoporuscinnabarius)菌丝经沸水抽提,胰匀浆处理和Sevage法除蛋白,DEAESephadexA-25与SephadexG-150柱层析,乙醇沉淀得到二种多糖组分(简称PC_1、PC_2)。经聚丙烯酰胺电泳,冻融分析鉴定为均一体。PC_1和PC_2的,总糖含量分别为81.5%和77.3%,分子量分别为23000和13000.两者的红处光谱具多糖特征吸收峰,在紫外区无明显吸收现象,基本不含氮。PC_1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D-半乳糖及D-甘露糖,PC_2为D-半乳糖、D-甘露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红栓菌 多糖 分离 提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