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库的影响
1
作者 张香凝 史福刚 +2 位作者 李太魁 郭战玲 寇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7-1754,共8页
为探讨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团聚体、孔隙分布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设置375条/m^(2),250条/m^(2),125条/m^(2)三种蚯蚓投放密度,将威廉腔环蚓接种于信阳有机茶园土壤中。结果表明:接种蚯蚓能显著提升>2mm大团聚体的比例而降低<0.2... 为探讨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团聚体、孔隙分布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设置375条/m^(2),250条/m^(2),125条/m^(2)三种蚯蚓投放密度,将威廉腔环蚓接种于信阳有机茶园土壤中。结果表明:接种蚯蚓能显著提升>2mm大团聚体的比例而降低<0.25mm粒径的微团聚体的比例;提高水稳性小团聚体(0.25mm≤d≤2mm)比例,但对水稳性大团聚体d>2mm的影响不显著;高密度蚯蚓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NWD)以及分型维数(D),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及对照(CK)。接种蚯蚓使得结构性孔隙(土壤颗粒间和团聚体间孔隙)所占比重增加,其中以团聚体间孔隙增加最为显著,其次为颗粒间孔隙,对由粘粒及矿物层间形成的毛管孔隙分布无显著影响;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颗粒间孔隙度变化不显著而团聚体间孔隙度的相对值和绝对值均显著增加。添加蚯蚓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库总量。接种密度的增加对活性有机碳库总量影响不大,但对土壤呼吸速率提升较多,故从温室气体排放角度考虑低接种密度更合适。可见,有机茶园中少量接种蚯蚓即能达到改良土壤结构的效果,并能缓解由于采茶造成的土壤压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土壤团聚体 土壤孔径分布 土壤有机碳库 有机茶园
下载PDF
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宋振硕 卫聿铭 +4 位作者 李铁汉 项丽慧 张应根 陈林 宁井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为探明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年份(0、1、2、3a)花果香红茶风味感官品质,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花果香红茶中挥发性化合... 为探明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年份(0、1、2、3a)花果香红茶风味感官品质,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花果香红茶中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的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室温贮藏3 a茶叶失去花果香品质特征,以陈酸等品质特征为主。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均可将供试茶样划分成不同年份的4个类群,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从不同贮藏年份花果香红茶中筛选出芳樟醇、顺式-β-罗勒烯、己酸等15种挥发性差异化合物(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VIP)>1和P<0.05),茶氨酸、表儿茶素、葡萄糖酸等154种非挥发性差异化合物(VIP>2和P<0.05)。挥发性化合物中芳樟醇、己醛、顺式-β-罗勒烯、2-戊基呋喃等的含量随贮藏年份增加而减少,而己酸、二氢猕猴桃内酯、1-乙基-2-甲酰基吡咯、反式-β-紫罗兰酮等的含量随贮藏年份增加而增加。非挥发性化合物中大部分氨基酸类、核苷酸类、糖类、茶多酚等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少,而有机酸和脂类化合物等的含量多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花果香红茶贮藏过程的风味品质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引导市场理性存茶和科学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香红茶 贮藏 感官品质 代谢组学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3
作者 方成刚 杨高中 +5 位作者 杨莹彪 张丽秋 陈霞 李连超 吕海鹏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15,共17页
云南特有的藤条茶,源于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留采法,因能促使茶树树干形似藤条而得名。为探究藤条茶留采管理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选取藤条茶园一芽二叶鲜叶制作晒青茶、红茶、白茶,以现代茶园同类鲜叶制样为对照,结合... 云南特有的藤条茶,源于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留采法,因能促使茶树树干形似藤条而得名。为探究藤条茶留采管理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选取藤条茶园一芽二叶鲜叶制作晒青茶、红茶、白茶,以现代茶园同类鲜叶制样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藤条茶树鲜叶制成的晒青茶一般具有更高爽的香气和浓醇的滋味,白茶则具有更浓郁的香气及甘和的滋味,而现代茶园红茶一般具有更高甜的香气和甘爽的滋味。藤条茶的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现代茶园茶树鲜叶,尤其是藤条白茶中的儿茶素总量为67.11 mg·g^(-1),显著低于现代茶园白茶(84.19 mg·g^(-1))。藤条晒青茶中的茶氨酸含量为16.79 mg·g^(-1),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晒青茶(14.69 mg·g^(-1))。藤条晒青茶和藤条白茶具有更低的酚氨比。在所有茶样中共鉴定出205个初级代谢产物,藤条白茶中积累更丰富的糖类。此外,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127种挥发性物质,醇类和酯类是不同茶样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藤条白茶中挥发物总量显著高于现代茶园白茶;藤条红茶中香叶醇含量更高,而现代茶园红茶的芳樟醇含量更高。可见,采用晒青茶和白茶的加工工艺一般更有利于获得高品质藤条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条茶 感官审评 化学成分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贵州两地野生大厂茶嘌呤生物碱与儿茶素组分比较
4
作者 杨春 杨代星 +6 位作者 苏胜峰 梁思慧 李燕 郭燕 乔大河 密孝增 陈正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2-1244,共13页
探明普安和盘州两地野生大厂茶生化差异,为贵州野生大厂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普安和盘州两地40份野生大厂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厂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的嘌呤生物碱组分和儿茶素组分和含量,并结合聚... 探明普安和盘州两地野生大厂茶生化差异,为贵州野生大厂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普安和盘州两地40份野生大厂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厂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的嘌呤生物碱组分和儿茶素组分和含量,并结合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两地大厂茶种质资源进行类别区分和关键差异化合物筛选。结果表明,两地大厂茶种质资源中主要嘌呤生物碱不同,普安大厂茶为咖啡碱,盘州大厂茶为苦茶碱。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CG)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是大厂茶中含量较突出的儿茶素组分。两地大厂茶的苦茶碱、咖啡碱、没食子酸、儿茶素(catechin,C)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普安大厂茶中咖啡碱和没食子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53 mg·g^(-1)和0.29 mg·g^(-1),极显著高于盘州大厂茶(2.92 mg·g^(-1)和0.13 mg·g^(-1))。盘州大厂茶中苦茶碱、C和EC含量平均值分别是22.88、2.37、36.83 mg·g^(-1),极显著高于普安大厂茶(1.58、1.81、26.55 mg·g^(-1))。相关性分析显示,11个生化成分间相关性较强,有14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0份野生大厂茶可分为3类,第Ⅰ类为30份盘州大厂茶种质资源,主要生化特点是苦茶碱和C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10份普安大厂茶资源被分作两类,GT-PA-03等7份种质资源构成第Ⅱ类,它们的咖啡碱、EC和ECG含量较高,苦茶碱、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较低;GT-PA-01、GT-PA-02和GT-PA-09组成第Ⅲ类,它们的没食子酸、EGC和EGCG含量较高。OPLS-DA分析结果显示,咖啡碱、苦茶碱和没食子酸是区分普安和盘州两地大厂茶的关键生化因子。40份大厂茶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高苦茶碱(>25.0 mg·g^(-1))种质3份,高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15.0 mg·g^(-1))种质2份,高ECG(>80.0 mg·g^(-1))种质3份,高EC(>50.0 mg·g^(-1))种质3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安 盘州 大厂茶 苦茶碱 咖啡碱
下载PDF
贵州两地野生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及抗逆性分析
5
作者 杨春 苏胜峰 +4 位作者 杨代星 梁思慧 郭燕 郭灿 陈正武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1,共14页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贵州省盘州市及三都县的野生茶树种质,以24份野生茶树为材料,比较两地野生茶树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共23个叶片性状,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分析野生茶树的抗逆性。结果表明,盘州和三都两地的野生茶树,在叶片表...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贵州省盘州市及三都县的野生茶树种质,以24份野生茶树为材料,比较两地野生茶树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共23个叶片性状,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分析野生茶树的抗逆性。结果表明,盘州和三都两地的野生茶树,在叶片表观上存在明显区别,盘州野生茶树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极显著大于三都野生茶树,长宽比则极显著小于三都野生茶树。盘州和三都野生茶树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细胞数、主脉厚度、草酸钙晶体密度等16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较于三都野生茶树,盘州野生茶树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厚度更厚,栅栏组织细胞排列更紧密,草酸钙晶体密度更大,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更薄。相关性分析显示,23个叶片性状间相关性较强,有43对呈极显著正相关,23对呈显著正相关,17对呈极显著负相关,12对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份野生茶树可分为4类,主脉厚度和维管束短径是主要划分依据。抗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野生茶树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上略优于三都野生茶树。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序,筛选出SD-20-2、SD-20-3、PZ-05和PZ-09四份综合抗性较优的野生茶树,可作为高抗野生茶树种质选育抗逆性茶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叶片解剖结构 栅栏组织 抗逆性 贵州
下载PDF
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差异
6
作者 张艳梅 仝佳音 +7 位作者 郝连奇 杨方慧 赵碧 汤海昆 马玉青 夏丽飞 孙云南 浦绍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种光质处理后,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室内自然凋萎),综合分数从高到低分别为黄光、蓝光、对照,得分分别为92.5、91.8、89.2。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中黄光优于蓝光。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黄光萎凋显著提高了云南大叶种白茶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的含量(P<0.05),蓝光次之,对照最低;与对照相比,2种光质处理均提高了水浸出物含量,蓝光提高幅度大于黄光;2种光质处理均降低了茶多酚含量,蓝光降低幅度大于黄光。试验茶样共鉴定出93种香气组分,其中对照58种,蓝光萎凋57种,黄光萎凋55种。黄光萎凋、蓝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的茶样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为65.43%、62.70%、61.36%。不同光质萎凋有助于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提升,其中黄光优于蓝光。处理过的茶样香气、滋味等均比常规加工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是加工云南大叶种优质白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白茶 光质 萎凋
下载PDF
瑞香、白鸡冠等18个杂交创新种质主要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钟秋生 杨军 +3 位作者 林郑和 单睿阳 黄婷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目的】对瑞香、白鸡冠等品种茶树自然杂交后代进一步筛选与鉴定,为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和后期育种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瑞香、白鸡冠品种茶树自然杂交后代18个新品系新梢及成熟叶片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利用EST-SSR毛细... 【目的】对瑞香、白鸡冠等品种茶树自然杂交后代进一步筛选与鉴定,为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和后期育种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瑞香、白鸡冠品种茶树自然杂交后代18个新品系新梢及成熟叶片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18个杂交后代新品系均为灌木型,树姿为半开张或者开张。BJG10、RX6为小叶种外,其余16个新品系均为中叶种;新品系RX3、RX4、RX7为早生种,一芽一叶期均比对照(‘黄棪’)早7 d以上;瑞香、白鸡冠F1代大部分新品系叶片叶形为长椭圆形,RX2、RX3、RX6、RX7为椭圆形。(2)20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50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位点数为7.500个,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1.356,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34和0.632。(3)相似系数聚类显示,新品系BJG6~BJG10相互间亲缘关系较近,且与‘茗科1号’(金观音)亲缘关系较近;新品系RX5、RX7亲缘关系较近,且与母本(‘瑞香’)聚类在一起,说明RX5、RX7遗传信息受母本遗传背景影响较大。【结论】本研究认为,瑞香、白鸡冠等18个杂交后代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各新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杂交创新种质 农艺性状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福茗2号’区域试验报告
8
作者 游小妹 李鑫磊 +3 位作者 陈志辉 孔祥瑞 单睿阳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选育早生、高产、高香茶树新品种,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方法】以‘黄棪’为对照,在福建福安、松溪、福州3个区试点对‘福茗2号’新品系的种植成活率、物候期(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 【目的】选育早生、高产、高香茶树新品种,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方法】以‘黄棪’为对照,在福建福安、松溪、福州3个区试点对‘福茗2号’新品系的种植成活率、物候期(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为期6年(2016—2021年)的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福茗2号’新品系种植成活率高,达89%以上;物候期比对照早1~2 d;鲜叶产量比对照高5%左右;制乌龙茶品质比对照高出0.5~1.1分;耐寒、耐旱性强,茶炭疽病和茶小绿叶蝉抗性均表现为抗。【结论】‘福茗2号’是一个早生、高产、优质、高抗的乌龙茶新品种,适宜在福建福安、松溪、福州及相似乌龙茶地区种植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福茗2号 新品系 乌龙茶 适应性
下载PDF
不同海拔大叶种有机茶土壤与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9
作者 罗娅婷 杨梦 +3 位作者 崔现亮 张英 张春花 王成康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3,共8页
本试验对普洱市祖祥高山有机茶园有限公司的不同海拔梯度有机茶根际土壤和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海拔高度对大叶种有机茶树根际土和叶片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该试验... 本试验对普洱市祖祥高山有机茶园有限公司的不同海拔梯度有机茶根际土壤和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海拔高度对大叶种有机茶树根际土和叶片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该试验地大叶种茶树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为大叶种有机茶园的合理养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大叶种有机茶叶片的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叶片C:N、C:P、N:P随海拔的升高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海拔越高,叶片的C:N和C:P越低,根据对植物营养元素的限制因素叶片N:P的分析可知,有机茶叶片的N:P在四个海拔梯度上都低于14,叶片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叶片C:N、N:P在不同海拔间无显著差异,但叶片C:P在海拔间差异显著。不同海拔大叶种有机茶根际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土壤C:N、C:P、N:P随着海拔的升高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海拔越高,土壤的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越高,在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土壤C:N、C:P、N:P在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叶片的C:N、C:P、N:P与土壤的C:N、C:P、N:P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大叶种有机茶的生长受氮的限制,所以在有机茶园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养分投入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 海拔 土壤 叶片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茶树品种‘湘波绿’与‘槠叶齐’红茶品质分析
10
作者 黄静 黄怀生 +4 位作者 龚乐 钟兴刚 黎娜 银霞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采摘茶树品种‘湘波绿’‘槠叶齐’春梢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采用轻揉捻轻发酵工艺分别制成红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两品种红茶香气兰花香显(‘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有花香(... 采摘茶树品种‘湘波绿’‘槠叶齐’春梢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采用轻揉捻轻发酵工艺分别制成红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两品种红茶香气兰花香显(‘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有花香(‘湘波绿’一芽二叶红茶)、带花香(‘槠叶齐’一芽二叶红茶);条索分别较紧结(一芽一叶红茶)或尚紧结(一芽二叶红茶);汤色明亮,分别为橙红(一芽一叶红茶)或尚红(一芽二叶红茶);滋味均表现为鲜醇。一芽一叶红茶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湘波绿’红茶水浸出物略低于‘槠叶齐’红茶,氨基酸含量等则相当;两品种红茶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和醛类。‘湘波绿’红茶酯类、醇类和酸类香气化合物含量高于‘槠叶齐’红茶。‘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顺-茉莉酮、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顺-己酸-3-己烯酯、反-柠檬醛和橙花醇,‘槠叶齐’一芽一叶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顺-茉莉酮、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橙花醇、反-柠檬醛、顺-罗勒烯和顺-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3种香气成分含量两品种均相当,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和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顺-茉莉酮、顺-己酸-3-己烯酯、桃金娘烯醇、a-萜品醇、2,6-二甲基-5-庚烯醛、苯乙醛、反-3,7-二甲基-2,6-丁二烯酸等‘湘波绿’高于‘槠叶齐’,反-3-己烯醇、2-正戊基呋喃、苯甲醛、杜松烯、异戊酸叶醇酯、己醇、壬醛、反,反-2,4-庚二烯醛、反-2-己烯醇、1-辛烯-3-醇、紫罗酮、月桂烯等‘湘波绿’低于‘槠叶齐’。这些生化成分含量及其差异分别构成了轻揉捻轻发酵工艺条件下‘湘波绿’红茶和‘槠叶齐’红茶的品质特征。试验结果可为优质红、绿茶适制茶树品种‘湘波绿’及‘槠叶齐’的加工利用及提升红茶品质新工艺探索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茶树品种 加工工艺 茶叶品质 ‘湘波绿’ ‘槠叶齐’ 轻揉捻 轻发酵
下载PDF
早生优质高产绿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3号’选育研究
11
作者 杨阳 刘振 +3 位作者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璩馥榕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湘茶研3号’(原名88-03)是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安化群体种天然杂交后代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茶树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茶研3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黄绿色,有较多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一叶期、一... ‘湘茶研3号’(原名88-03)是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安化群体种天然杂交后代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茶树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茶研3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黄绿色,有较多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和一芽三叶期与早生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相当。春季平均水浸出物含量38.85%±1.67%,茶多酚含量18.13%±1.93%,氨基酸含量4.16%±1.20%,酚氨比4.36。制烘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细多毫,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品比试验4年(4~7龄)平均年产鲜叶871.86 kg/667 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42.25%。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湘茶研3号’ 早生 优质 高产 绿茶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调查及其性状研究
12
作者 吴华玲 秦丹丹 +6 位作者 方开星 倪尔冬 王青 潘晨东 李波 江彪 李红建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广东省南昆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珍稀天然无咖啡碱毛叶茶资源。为摸清‘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现状并为其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野生‘南昆山毛叶茶’进行了系统调查及性状研究。结果发现,‘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主要呈聚集群... 广东省南昆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珍稀天然无咖啡碱毛叶茶资源。为摸清‘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现状并为其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野生‘南昆山毛叶茶’进行了系统调查及性状研究。结果发现,‘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主要呈聚集群落形式存在,群落与群落间相距较远。所调查的104份野生毛叶茶资源均属乔木型或小乔木型,树冠较小,分支较为聚拢向上;叶型变异丰富,多属大叶;叶片较厚,栅栏组织排列紧密;新梢嫩芽茸毛密而顺长;绝大部分野生毛叶茶可可碱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非表型儿茶素GCG和C是主导儿茶素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毛叶茶 种质资源 可可碱 南昆山
下载PDF
鲜叶摊放失水程度对夏季绿茶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唐海燕 曾维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明夏季茶鲜叶不同摊放失水程度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为有效改善夏季绿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五峰群体种1芽2叶、1芽3叶为原料(夏暑茶鲜叶),进行不同摊放失水程度处理(摊放失水10%、15%、20%、25%)后加工成干茶样,... 【目的】探明夏季茶鲜叶不同摊放失水程度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为有效改善夏季绿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五峰群体种1芽2叶、1芽3叶为原料(夏暑茶鲜叶),进行不同摊放失水程度处理(摊放失水10%、15%、20%、25%)后加工成干茶样,测定其生化成分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感官品质中,摊放失水15%的茶样香气得分最高,为81.25分;摊放失水20%的茶样滋味得分最高,为77.83分;感官品质总分以摊放失水15%的茶样得分最高(78.61分),显著(P<0.05)高于摊放失水25%茶样。理化成分中,摊放失水10%和失水15%的茶样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2.29 g/kg和21.83 g/kg,显著高于摊放失水20%和25%茶样;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77.29 g/kg和177.25 g/kg,显著低于摊放失水20%和25%茶样;摊放失水15%的茶样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2.59 g/kg,显著高于摊放失水25%茶样;摊放失水15%的酚氨比最低,仅5.44,显著低于摊放失水25%茶样。【结论】夏季茶树鲜叶摊放失水15%后加工制成绿茶的酚氨比最低、感官品质最好、滋味浓强、基本无苦涩味、清香带栗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绿茶 摊放失水程度 品质 感官审评
下载PDF
高抗优质型茶树新品种‘碧盛’选育研究
14
作者 段继华 李赛君 +6 位作者 黄飞毅 雷雨 罗意 康彦凯 丁玎 陈莹玉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碧盛’(选育编号为2011-15-3)是一个高抗、优质、早生、红绿茶兼制型茶树新品种,系从‘碧香早’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选育。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深绿色,叶面微隆起;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发芽密度密... ‘碧盛’(选育编号为2011-15-3)是一个高抗、优质、早生、红绿茶兼制型茶树新品种,系从‘碧香早’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选育。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深绿色,叶面微隆起;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发芽密度密。内含物丰富,制茶品质优。制绿茶香气清香高、带花香,滋味鲜醇;制红茶香气甜香带果香,滋味浓醇。产量高,生长势强;抗寒、抗旱性强;扦插繁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碧盛’ 高抗 优质
下载PDF
抹茶菌群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蒋玉兰 朱跃进 +4 位作者 吕杨俊 潘俊娴 叶丽伟 王霈菲 张士康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210-219,242,共11页
为了解抹茶菌群多样性,以不同企业不同等级的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总DNA,分别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的16SrDNA基因V3、V4区序列。测序数据经质量控制、嵌合体过滤、高质量数据统计后,利用QIIME2软件获得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特征... 为了解抹茶菌群多样性,以不同企业不同等级的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总DNA,分别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的16SrDNA基因V3、V4区序列。测序数据经质量控制、嵌合体过滤、高质量数据统计后,利用QIIME2软件获得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特征表和特征序列,进行ASVs分布、α多样性、β多样性、物种和物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5个抹茶样本中有9个样本的菌群丰度极低,集中在高等级产品中。Z企业和Y企业的抹茶菌群ASVs数目、Chao1和Observed-species指数均与抹茶等级呈负相关性,而J企业抹茶的上述指标与抹茶等级不成相关性。Shannon指数表明影响各抹茶中菌群多样性的因素基本一致。抹茶组内样本间群落结构相近,企业内部样本间群落结构相近,同一企业不同批次但等级相同的样本菌群结构相近,产品微生态稳定性较好。36个抹茶样中共检测到物种29门、71纲、176目、345科、902属、1577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各组样本的绝对优势菌门,二者在ZA、ZB、ZC、YA、YB、JA、JB和JC中的丰度之和分别为96.34%、95.85%、96.06%、95.53%、95.31%、95.91%、96.06%和95.27%。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为各组的共有优势菌属(丰度≥2.00%),优势菌属在上述各组中的丰度之和分别为64.71%、65.61%、60.04%、70.65%、69.20%、72.98%、75.92%和76.57%。各组的共有优势菌属均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ZB的第一优势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本试验结果为阐明抹茶菌群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茶粉 粉茶 菌群多样性 16Sr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不同酚类成分及其组合对P.aeruginosa PAO1的抑制效果研究
16
作者 刁春华 杨秀芳 +4 位作者 涂云飞 宋鹏鹏 左小博 苏小琴 孔俊豪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研究茶叶酚类成分及其复方对P.aeruginosa PAO1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用药量最低的最佳抑菌组方,采用倍比稀释法结合刃天青显色测定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较... 为研究茶叶酚类成分及其复方对P.aeruginosa PAO1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用药量最低的最佳抑菌组方,采用倍比稀释法结合刃天青显色测定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最佳配伍。结果表明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种茶叶活性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抑菌性大小为:EGCG>TF60=ECG>EGC>EC。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EGCG、EGC、ECG、TF60这4种酚类成分以1.0∶4.0∶4.81∶4.0的比例配伍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最佳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酚类成分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适宜机采优质绿茶新品种中茶503选育报告
17
作者 章志芳 曾建明 +4 位作者 杨亚军 王新超 王璐 郝心愿 李小恋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中茶503是从中茶108种子后代采用单株选择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宜机采的茶树新品种。经系统品系比较试验、机采适宜性鉴定试验表明,中茶503属特早生种,产量中等。制烘青绿茶,干茶细紧卷曲、显毫、绿翠鲜活,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鲜、栗香显... 中茶503是从中茶108种子后代采用单株选择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宜机采的茶树新品种。经系统品系比较试验、机采适宜性鉴定试验表明,中茶503属特早生种,产量中等。制烘青绿茶,干茶细紧卷曲、显毫、绿翠鲜活,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鲜、栗香显,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匀显芽、明亮。内含物质丰富,春季一芽二叶3年平均水浸出物含量达46.4%,茶多酚含量13.7%,氨基酸含量5.2%,咖啡碱含量2.7%。抗寒抗旱性强,茶炭疽病抗性表现为感(S)、茶小绿叶蝉抗性表现为高感(HS)。新梢、最下节节间长,机采后优质芽叶一芽二三叶占比、新梢完整率高。中茶503于2022年10月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GPD茶树(2022) 330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茶503 新品种 机采
下载PDF
茶树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朱留刚 孙君 张文锦 《福建茶叶》 2024年第5期20-26,共7页
茶树微生物组是指与宿主茶树相关的微生物群组,按照定殖位置不同可分为根际、叶际和内生微生物。植物微生物组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而茶树微生物组的研究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树关联性生微生物的研究进... 茶树微生物组是指与宿主茶树相关的微生物群组,按照定殖位置不同可分为根际、叶际和内生微生物。植物微生物组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而茶树微生物组的研究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树关联性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微生物的分类、分布、生理特征及其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茶树根际、内生与叶际微生物具有多样的促生与生防潜力,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茶树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机制、生态学特征与功能及其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微生物组 根际微生物 内生菌 叶际微生物
下载PDF
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管理技术
19
作者 刘东娜 罗凡 +3 位作者 李兰英 高万君 梁星 尧渝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 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优良茶树新品种更新换代及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茶园管理 茶树栽培
下载PDF
秋茶特异性品种筛选与利用
20
作者 马蕊 杨颖香 黄菡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秋季温度较高、光照强度大,茶树在该季节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酚氨比偏大,此时制成的绿茶滋味和香气与春茶相比较差,但比夏茶品质要好。在制作成红茶的品质中,滋味和香气的浓度强度比春茶好。在某些特异茶树品种资源... 秋季温度较高、光照强度大,茶树在该季节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酚氨比偏大,此时制成的绿茶滋味和香气与春茶相比较差,但比夏茶品质要好。在制作成红茶的品质中,滋味和香气的浓度强度比春茶好。在某些特异茶树品种资源中,芽叶呈黄化、紫化的多为高氨基酸或高茶多酚品种。文章对22个秋季茶树不同地区品种、不同树龄品种、不同叶色品种的特异性方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秋季茶资源中:高茶多酚茶树品种有4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有5个,产量潜力较大的茶树品种有12个。文章通过系统性评价,筛选秋茶特异性品种,以期为秋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茶 特异性品种 品种筛选 茶资源利用 适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