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大树茶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国鲁 李晓林 +1 位作者 王守生 周才琼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对四川大树茶5种17类型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理茶(Camellis taliensisMeleh)。为20=30=20m+10sm,南川茶(C.nanchuanica Chang et Xiong)、秃房茶(C.gymnogyna Chang)、普洱茶[C.assamica(Mast.)Chang]和茶(C.sinensis Kt... 对四川大树茶5种17类型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理茶(Camellis taliensisMeleh)。为20=30=20m+10sm,南川茶(C.nanchuanica Chang et Xiong)、秃房茶(C.gymnogyna Chang)、普洱茶[C.assamica(Mast.)Chang]和茶(C.sinensis Ktze)均为20=30=20m+8sm+2st,两类核型属“2A”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茶叶植物的物种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对茶组的分类学处理及原产中心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大树茶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广容 邵宛芳 +2 位作者 陶梅 杨琴 李家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9-774,共6页
了解茶树品种茶籽发芽特性,是茶树种子实生苗培育和促进茶树种质资源利用的重要条件。本试验选用云抗10号、九龙袍和昌宁大叶种3个茶树品种茶籽,对其进行休眠、激素(GA和6-BA)和低温(8℃)催芽处理,30 d后观测各处理茶籽的萌发率和发芽指... 了解茶树品种茶籽发芽特性,是茶树种子实生苗培育和促进茶树种质资源利用的重要条件。本试验选用云抗10号、九龙袍和昌宁大叶种3个茶树品种茶籽,对其进行休眠、激素(GA和6-BA)和低温(8℃)催芽处理,30 d后观测各处理茶籽的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旨在探讨不同茶树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茶籽后熟休眠处理均能显著提高3个茶树品种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200 mg/L GA和6-BA激素浸种和低温处理使云抗10号和昌宁大叶种2个茶树品种的萌发率显著提高(P<0.05),而九龙袍茶树品种的发芽率反而显著降低(P<0.05)。茶树品种对各休眠处理反应有显著差别,其中品种和GA处理与茶籽萌发率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和0.72,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茶籽 萌发
下载PDF
基于STR分型检测技术的89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黎钊 肖斌 +4 位作者 余有本 周天山 高岳芳 冉隆贵 鲍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6,共7页
【目的】正确评价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0对STR引物,对来自中国华南、江南、江北和西南4大茶区的87份茶树种质,以及来自日本的"薮北种"及来源不详的"箫"... 【目的】正确评价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0对STR引物,对来自中国华南、江南、江北和西南4大茶区的87份茶树种质,以及来自日本的"薮北种"及来源不详的"箫"茶树品种共计89份茶树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0对STR引物共检测到12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12.4个,扩增位点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高于观察杂合度的平均值。等位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771 1,Shannon指数平均为1.978 0,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81。聚类结果表明,89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8,平均为0.80,主要分成4个大类。【结论】89份茶树种质资源并未按地域严格分开,通过茶树种质资源所在不同茶区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江北茶区茶资源与其他3大茶区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TR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茶区
下载PDF
苦丁茶繁殖特性与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远庆 朱冬雪 杨胜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25-28,共4页
贵州野生苦丁茶(LigustrumrobustumBl.)人工播种后发芽率仅5%左右,采用150mg/kg赤霉素液浸种24h,可有效解除抑制,提高发芽率至60%以上。苦丁茶种子萌发过程需要适当的光照,育苗应浅播浅盖。... 贵州野生苦丁茶(LigustrumrobustumBl.)人工播种后发芽率仅5%左右,采用150mg/kg赤霉素液浸种24h,可有效解除抑制,提高发芽率至60%以上。苦丁茶种子萌发过程需要适当的光照,育苗应浅播浅盖。扦插繁殖:1~2年生枝条和当年生绿枝扦插成活率为37%左右,老枝成活率仅18%;应用吲哚丁酸、生根粉等处理插条可提高成活率,对老枝插条处理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繁殖特性 种子繁育 扦插繁育
下载PDF
茶籽的超低温(-196℃)贮藏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长根 胡晋 +2 位作者 楼锡元 石思信 曹心如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43-249,共7页
试验研究了超低温贮存顽拗型(RecaIcitrant)种子茶籽的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铝箔/薄膜复合袋密封包装,将含水量8%至13.83%的种子直接快速投入液氮,35℃温水解冻方式,能保持生活力,最适含水量为13.83%,经118天贮存后发芽率93.3%,且均成... 试验研究了超低温贮存顽拗型(RecaIcitrant)种子茶籽的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铝箔/薄膜复合袋密封包装,将含水量8%至13.83%的种子直接快速投入液氮,35℃温水解冻方式,能保持生活力,最适含水量为13.83%,经118天贮存后发芽率93.3%,且均成苗,液氮贮存后的最适发芽方法是在5%水分(W/W)沙床中于5±1℃预吸处理15天,然后移至25℃发芽,预处理后的种子,细胞膜修复能力增强,渗漏物减少,发芽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 超低温贮藏 液氮 发芽率
下载PDF
邦崴大茶树等5个大叶茶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斌 陈国本 郑永球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对中国云南邦崴大茶树、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缅甸掸部大叶种、越南大叶种等5个大叶茶树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茶树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30),但存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特别是在越南大叶品种中首... 对中国云南邦崴大茶树、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缅甸掸部大叶种、越南大叶种等5个大叶茶树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茶树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30),但存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特别是在越南大叶品种中首次发现了一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1条的细胞。这5个品种均为2A型核型,其核型对称性的大小顺序为:邦崴大叶茶树→阿萨姆种→云南大叶种、越南大叶种→掸部大叶种。根据核型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染色体组型 分析
下载PDF
云南特有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本英 王平盛 +2 位作者 季鹏章 许玫 成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2-308,共7页
以云南茶组植物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对云南茶组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所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25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扩增反应后,共产生1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9条,其多态条带比率(PPB)高达98.5%,表明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态... 以云南茶组植物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对云南茶组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所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25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扩增反应后,共产生1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9条,其多态条带比率(PPB)高达98.5%,表明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云南茶组植物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25个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取值水平GD=0.378),20个茶组植物分为2个类群。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了云南茶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突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0.580,表明25份材料间遗传基础较宽。PCA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特有茶组植物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茶树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梁国鲁 李晓林 康厚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应用胰酶法在茶树的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每一染色体的全长上诱导出了清晰而丰富的G带带纹。染色体带纹的数目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而变化,同源染色体带纹的大小、分布及着色的深浅基本相似。作者认为植物G带的诱导与染色体处理... 本文应用胰酶法在茶树的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每一染色体的全长上诱导出了清晰而丰富的G带带纹。染色体带纹的数目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而变化,同源染色体带纹的大小、分布及着色的深浅基本相似。作者认为植物G带的诱导与染色体处理技术及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密切相关。当胰酶处理超过了G带诱导的临界限度时,常可观察到染色体的大螺旋结构。本文讨论了在染色体前处理中a-溴萘的选用和甲醇-冰醋酸(3:1)的固定时间对G带诱导的影响以及G带的形成与染色体大螺旋结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染色体 G带
下载PDF
不同年代云南普洱茶DNA提取分离方法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杨 龚加顺 +1 位作者 和志娇 和根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96-398,共3页
以不同年代(贮藏时间)的云南普洱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云南普洱茶总DNA,试验表明,所采用的经改进的CTAB DNA微量提取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云南普洱茶DNA。建立了适合云南普洱茶DNA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云南普洱茶贮... 以不同年代(贮藏时间)的云南普洱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云南普洱茶总DNA,试验表明,所采用的经改进的CTAB DNA微量提取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云南普洱茶DNA。建立了适合云南普洱茶DNA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云南普洱茶贮藏年代的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CTAB DNA提取法 DNA
下载PDF
老茶园换种新途径──短穗嫁接改种成园技术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汉忠 叶美凤 《茶叶》 1995年第4期15-17,共3页
文章总结了茶树短穗嫁接改种一步成园技术的五个优点是:成活率高,成园提早,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保持和提高茶叶品质,经济效益显著;并简要介绍了各项技术要点。
关键词 老茶园 换种 改种 短穗嫁接 无性系 茶树
下载PDF
ABT生根粉在茶树扦插繁殖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俞燎远 罗列万 +4 位作者 廖天宝 苏洪生 杨珍 孙利育 芮章龙 《茶叶》 1998年第4期205-207,共3页
本文报道了ABT生根粉25mg/L、50mg/L和100mg/L三种浓度处理迎霜、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三品种茶树打插繁殖上的应用,通过对茶树扦插苗愈合组织形成、发报及成活率等项目调查,得出了ABT生根粉对促进茶树扦插苗愈合组织形成、不定报和... 本文报道了ABT生根粉25mg/L、50mg/L和100mg/L三种浓度处理迎霜、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三品种茶树打插繁殖上的应用,通过对茶树扦插苗愈合组织形成、发报及成活率等项目调查,得出了ABT生根粉对促进茶树扦插苗愈合组织形成、不定报和新梢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但在不同茶树品种间作用差异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T生根粉 茶树扦插 繁殖
下载PDF
自然四倍体“9006”茶树生物生化性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守生 梁国鲁 +1 位作者 李晓林 成明昊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45-48,共4页
四川自然四倍体茶树(Camellia gymnogyna Chang)的主干粗壮、直立,叶椭圆形,育性降低,种子肾形,幼苗生长缓慢,抗寒耐旱性不太强,适应性较差。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酚氨比值大,适制红茶。
关键词 四倍体 生理生化特性 茶树
下载PDF
自然四倍体野生茶树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国鲁 王守生 李晓林 《中国茶叶》 1992年第6期16-17,共2页
多倍体对于以叶用为目的的茶树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利用自然选择、人工杂交及物理、化学的诱变法,已在茶树多倍体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一些学者还对多倍体茶树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观察。作者在全面调查收集四川野生大茶... 多倍体对于以叶用为目的的茶树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利用自然选择、人工杂交及物理、化学的诱变法,已在茶树多倍体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一些学者还对多倍体茶树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观察。作者在全面调查收集四川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时,首次发现了一株自然四倍体茶树“9006”。经鉴定,属张宏达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Camelliagymnogyna Ch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野生 四倍体 染色体
下载PDF
云南省茶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包云秀 黄玫 +3 位作者 杨兴荣 王家金 梁名志 田易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9期134-135,共2页
1978—2011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云南省率先采用杂交技术,选用双无性系大叶良种与中小叶良种作亲本,开展了茶树种质创新研究。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茶树杂交育种进展,论述了杂交茶树良种(种质资源)的运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 1978—2011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云南省率先采用杂交技术,选用双无性系大叶良种与中小叶良种作亲本,开展了茶树种质创新研究。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茶树杂交育种进展,论述了杂交茶树良种(种质资源)的运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杂交育种 研究进展 云南省
下载PDF
早生优质高产绿茶新品种玉笋的选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曙光 杨阳 +3 位作者 曾贞 王旭 董丽娟 贺利雄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23-25,共3页
玉笋(原代号81-8-65)是以日本薮北种为母本,用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湘波绿和龙井43号等优良品种的混合花粉经人工杂交授粉育成,在实生苗苗圃选拔、无性繁殖、系统选育、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发芽早,品质优,产量高,顶端优势强,内含物... 玉笋(原代号81-8-65)是以日本薮北种为母本,用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湘波绿和龙井43号等优良品种的混合花粉经人工杂交授粉育成,在实生苗苗圃选拔、无性繁殖、系统选育、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发芽早,品质优,产量高,顶端优势强,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槠叶齐和福鼎大白茶,适制高档名优绿茶。其成品茶外形、汤色和叶底具有明显的“三绿”特征,鲜叶产量经方差分析极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是一个早生优质高产的绿茶新品种,2005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授粉 混合花粉 茶树新品种 玉笋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茶树叶片中部分Ⅰ蛋白水平的品种间差异、遗传性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尚胜 童启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片中部分Ⅰ蛋白(RuBPCase)水平及相关因子和遗传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茶树品种鲜叶的RuBPCase蛋白平均水平为3.30mg/g,其中乔木型品种较高,灌木型品种较低,小乔木型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但... 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片中部分Ⅰ蛋白(RuBPCase)水平及相关因子和遗传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茶树品种鲜叶的RuBPCase蛋白平均水平为3.30mg/g,其中乔木型品种较高,灌木型品种较低,小乔木型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但有不同倾向性。RuBPCase蛋白水平与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NPR呈极显著正偏相关,而与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及GO活性与NPR之间的偏相关不显著。F1个体中的RuBPCase蛋白水平具有明显的偏父性遗传,但个体间的差异与亲本的种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 部分I蛋白 净光合速率 遗传性
下载PDF
茶树花器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乃兴 黄福平 《中国茶叶》 1996年第5期18-19,共2页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树酯酶同工酶受树龄、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较稳定的遗传特性.花器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力,在植物分类学上常作为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花期(露白、欲开、开放)以及不同茶树品种花瓣...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树酯酶同工酶受树龄、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较稳定的遗传特性.花器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力,在植物分类学上常作为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花期(露白、欲开、开放)以及不同茶树品种花瓣、花药的酯酶同工酶分析,探讨在鉴定茶树不同品种以及品种间亲缘关系中,以花器酯酶同工酶作为生化指标的可行性.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器 酯酶 同功酶
下载PDF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Ⅲ.茸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续)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 1991年第1期19-21,共3页
四、基因型效应表3列出了各杂交组合茸毛性状的基因型效应值。从表3可以看出:①茸毛密度,在5个组中超显性为3个组合(占60%)。
关键词 茶树 芽叶 茸毛性状 遗传
下载PDF
4个茶树不孕品种的细胞学及遗传背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詹梓金 林朝清 池玉洲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对福鼎大毫茶等4个无性系不孕品种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染色体行为有高度的不规则性,在终变期出现的各种价体中,Ⅲ价体的出现率最高,各品种平均每个细胞分别为:福鼎大毫茶6.91,福安大白茶5.59,岭路大白茶5.33,... 对福鼎大毫茶等4个无性系不孕品种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染色体行为有高度的不规则性,在终变期出现的各种价体中,Ⅲ价体的出现率最高,各品种平均每个细胞分别为:福鼎大毫茶6.91,福安大白茶5.59,岭路大白茶5.33,毛蟹6.39;后Ⅰ,后Ⅱ有50%以上的分裂相落后染色体1—9条,后Ⅰ到达极区的染色体数为19—24条的占72.4%—83.3%,因此,认为这4个品种都是自然三倍体茶树。文中还根据品种间染色体行为的差异,对其起源及利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细胞学 遗传北景 品种
下载PDF
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技术经验简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维时 程徽儿 《茶叶》 1995年第3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茶树 良种繁育 无性系 扦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