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菜薹抽薹性状的ISSR和SRAP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冒维维 高红胜 +5 位作者 薄天岳 马金骏 徐东进 陈学好 贾志明 王永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9-833,共5页
以早抽薹品种CT07和晚抽薹品种T0601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分离集团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菜薹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4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引物和20对SRAP(Seq... 以早抽薹品种CT07和晚抽薹品种T0601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分离集团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菜薹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4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引物和20对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UBC834、UBC876、E13M4和E5M7对亲本和DNA池的扩增图谱表明,4个引物的差异条带均出现在早抽薹品种CT07和早现蕾(抽薹)池中。经F2代群体单株验证,4个标记均与早抽薹基因相连锁,且标记E13M4最近,距离为16.8 cM,这为菜薹抽薹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抽薹性状 ISSR SRAP 分离集团混合分析(BSA)
下载PDF
菜心主要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显亮 许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0-182,共3页
通过对菜心改良胞质雄性不育系与4个自交系进行杂交,对包括不育系、自交系、杂交组合在内的16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胞质80天菜心不育系BC4和杂交组合347-1×335-8、341-6×334-1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通过对菜心改良胞质雄性不育系与4个自交系进行杂交,对包括不育系、自交系、杂交组合在内的16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胞质80天菜心不育系BC4和杂交组合347-1×335-8、341-6×334-1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优于其他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维生素C与叶数、叶长、薹粗、单株重呈显著正相关;有机酸与叶宽、叶柄宽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与株高、薹长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叶数、叶长、叶柄长、薹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宽、单株重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维生素C、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菜心品质育种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叶数、叶长、薹粗、单株重等农艺性状,来增加菜心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菜薹Ogura和改良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明 张欣 郑鹏婧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利用石蜡切片法,结合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菜薹Ogura和改良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对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不育系小孢子在四分体前发育正常,之后绒毡层异常膨大挤压小孢子,影响小孢子营养物质的正常提... 利用石蜡切片法,结合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菜薹Ogura和改良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对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不育系小孢子在四分体前发育正常,之后绒毡层异常膨大挤压小孢子,影响小孢子营养物质的正常提供,引起小孢子败育。Ogura不育系小孢子与改良胞质不育系不同,它在孢原细胞分化期之前就已经有46%败育,不形成花粉囊;而54%可形成花粉囊的孢原细胞大多只形成体积很小的花粉囊,其中的小孢子发育与改良萝卜孢子不育系的小孢子发育相似;单核早期绒毡层膨大挤压小孢子,使小孢子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药 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史永红 侯喜林 《长江蔬菜》 2001年第10期27-29,共3页
对芸薹属植物再生系统建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从转化方法、影响转化的因素、筛选标记及目的基因的研究等方面对芸薹属植物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芸薹属植物 再生系统 遗传转化 转化方法 筛选标记 目的基因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菜苔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章崇玲 曾国平 陈建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26,33,共5页
以 3个不同耐旱性的菜苔 (BrassicaparachinensisL .H .Bailey)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干旱胁迫条件下 ,菜苔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 ,叶绿素含量、抗坏血... 以 3个不同耐旱性的菜苔 (BrassicaparachinensisL .H .Bailey)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干旱胁迫条件下 ,菜苔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 ,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 ,CAT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耐旱品种比不耐旱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 ,具有较低的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 ;耐旱品种的SOD活性比不耐旱品种下降幅度小。轻度干旱胁迫下 ,耐旱品种的CAT活性上升幅度比不耐旱品种高 ;重度干旱胁迫下耐旱品种的CAT活性下降程度比不耐旱品种低。耐旱品种的POD活性在干旱条件下先上升而后降低 ,不耐旱品种的POD活性处于下降趋势。干旱 6d后 ,耐旱品种的SOD、CAT和POD活性显著高于不耐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苔 干旱胁迫 保护酶活性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菜心酸性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献君 吴英华 +2 位作者 史艳 侯雷平 李梅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4-50,共7页
酸性蔗糖转化酶包括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该家族的基因是植物体内蔗糖代谢的关键基因。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基因家族在菜心蔗糖代谢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树、蛋白质二级结... 酸性蔗糖转化酶包括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该家族的基因是植物体内蔗糖代谢的关键基因。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基因家族在菜心蔗糖代谢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树、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测定该基因家族成员在菜心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共鉴定出13个菜心酸性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成员,这些基因分为2类,其中有9个为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基因(CWINV),4个为液泡蔗糖转化酶基因(VINV),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菜心酸性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的蛋白质氨基酸数量大部分集中在500~650个范围内,分子量变化与氨基酸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最高。该家族蛋白质大部分被定位在细胞质和周质中。基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3个基因中有8个基因均含有10个保守基序。部分酸性蔗糖转化酶存在外显子丢失的情况,大部分基因均含有6个或7个外显子。13个酸性蔗糖转化酶基因在菜心薹茎和花蕾中高表达的成员较多。这为进一步研究菜心酸性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在蔗糖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酸性蔗糖转化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红菜薹品种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初探
7
作者 张丹 石柱 +1 位作者 汪端华 郑明福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41-44,共4页
氮素是红菜薹产量形成的关键要素,研究不同品种红菜薹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对红菜薹品种的合理施肥具有参考价值。采用大棚内盆栽试验,应用15N示踪技术,设M1(根际施入法)、M2(主薹注射法)和M3(主薹叶片涂抹法)3种施入15N的方法,探讨不... 氮素是红菜薹产量形成的关键要素,研究不同品种红菜薹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对红菜薹品种的合理施肥具有参考价值。采用大棚内盆栽试验,应用15N示踪技术,设M1(根际施入法)、M2(主薹注射法)和M3(主薹叶片涂抹法)3种施入15N的方法,探讨不同品种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菜薹吸收15N的总量依次为M1(1.007 3 g/株)>M2(0.253 7 g/株)>M3(0.231 2 g/株),M1与M2和M3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M2与M3差异不显著;Vb(侧薹型品种,0.588 5 g/株)>Va(主薹型品种,0.402 6 g/株),差异显著(P<0.05);Va1(长沙红菜薹)、Va2(湘潭红菜薹)、Vb1(五彩紫薹2号)、Vb2(五彩红薹2号)4个参试品种中,Vb2(0.649 7 g/株)>Vb1(0.527 2 g/株)>Va2(0.496 3 g/株)>Va1(0.316 3 g/株)。这说明土壤施氮比植株施氮更利于红菜薹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侧薹型品种比主薹型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水平更高;不同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类型和特性施用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菜薹 品种 氮素 15N示踪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