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红菜薹品种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初探
1
作者 张丹 石柱 +1 位作者 汪端华 郑明福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41-44,共4页
氮素是红菜薹产量形成的关键要素,研究不同品种红菜薹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对红菜薹品种的合理施肥具有参考价值。采用大棚内盆栽试验,应用15N示踪技术,设M1(根际施入法)、M2(主薹注射法)和M3(主薹叶片涂抹法)3种施入15N的方法,探讨不... 氮素是红菜薹产量形成的关键要素,研究不同品种红菜薹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对红菜薹品种的合理施肥具有参考价值。采用大棚内盆栽试验,应用15N示踪技术,设M1(根际施入法)、M2(主薹注射法)和M3(主薹叶片涂抹法)3种施入15N的方法,探讨不同品种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菜薹吸收15N的总量依次为M1(1.007 3 g/株)>M2(0.253 7 g/株)>M3(0.231 2 g/株),M1与M2和M3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M2与M3差异不显著;Vb(侧薹型品种,0.588 5 g/株)>Va(主薹型品种,0.402 6 g/株),差异显著(P<0.05);Va1(长沙红菜薹)、Va2(湘潭红菜薹)、Vb1(五彩紫薹2号)、Vb2(五彩红薹2号)4个参试品种中,Vb2(0.649 7 g/株)>Vb1(0.527 2 g/株)>Va2(0.496 3 g/株)>Va1(0.316 3 g/株)。这说明土壤施氮比植株施氮更利于红菜薹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侧薹型品种比主薹型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水平更高;不同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类型和特性施用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菜薹 品种 氮素 15N示踪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