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SA对盐胁迫下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任艳芳 何俊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3,共3页
以台湾绣球莴苣品种为材料,探讨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0.1-0.5 mmol/L SA均能够显著提高莴苣种子发芽的数量、速度和质量及幼苗的生长,并以0.25 mmol/L的SA处理对盐胁... 以台湾绣球莴苣品种为材料,探讨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0.1-0.5 mmol/L SA均能够显著提高莴苣种子发芽的数量、速度和质量及幼苗的生长,并以0.25 mmol/L的SA处理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盐胁迫 莴苣 萌发
下载PDF
引发结合杀菌剂减轻莴苣种子热休眠和带菌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晋 K.Tylkowska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9,12,共5页
试验研究了PEG引发结合杀菌剂对两批莴苣种子发芽和带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25MPaPEG8000溶液,在20℃黑暗条件下引发莴苣种子7d,漂洗后干燥2d,能显著减轻35℃高温下的热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显著增加35℃、20℃和15℃下... 试验研究了PEG引发结合杀菌剂对两批莴苣种子发芽和带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25MPaPEG8000溶液,在20℃黑暗条件下引发莴苣种子7d,漂洗后干燥2d,能显著减轻35℃高温下的热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显著增加35℃、20℃和15℃下的发芽指数。PEG引发后种子与杀菌剂FunabenT和Apron35SD混合减轻热休眠的效果最好,两样品中,以生活力较低的样品2效果较佳,发芽率从零提高到65.5%。在不适宜的发芽温度(15℃)下,PEG、PEG结合杀菌剂引发处理增加了两个样品的发芽率。PEG结合杀菌剂FunabenT和Apron35SD处理能显著减少真菌对种子的感染。两种杀菌剂在35℃、20℃和15℃三种温度下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无不良影响,相反,它们对减轻热休眠有明显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发 莴苣 发芽 热休眠 杀菌剂
下载PDF
浸种时间对莴笋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叶青 黄青松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13-15,共3页
对浸种不同时间的莴笋种子的发芽率、吸水量、电导率进行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 :未经浸种而直接催芽的莴笋种子 ,与浸种 8、10h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 ;无论是浸种还是直接置床 。
关键词 莴笋 浸种时间 种子 发芽率 吸水量 电导率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物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北宁 张凤芝 苏国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398,共5页
以莴苣(Lactuca sativa L.)品种挂丝红种子为材料,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和一氧化氮生物合成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浸种,研究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内含物质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浸种处理36 h,0.10 mmol/L SNP... 以莴苣(Lactuca sativa L.)品种挂丝红种子为材料,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和一氧化氮生物合成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浸种,研究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内含物质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浸种处理36 h,0.10 mmol/L SNP处理下莴苣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0 mmol/L、0.05 mmol/L和0.20 mmol/LSNP处理(P<0.05);在浸种处理12~36 h,0.10 mmol/L SNP处理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48 h后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减弱;1.00 mmol/L L-NAME浸种可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率。0.10 mmol/L SNP处理可显著降低莴苣种子淀粉含量(P<0.05)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P<0.05);1.00 mmol/L L-NAME处理可显著抑制淀粉的降解(P<0.05),且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0.10 mmol/L SNP处理下莴苣种子α-淀粉酶、硝酸还原酶和脂肪酶的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β-淀粉酶活性在浸种36 h时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1.00 mmol/L L-NAME处理下莴苣种子的β-淀粉酶、α-淀粉酶、硝酸还原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一氧化氮 物质代谢 种子萌发
下载PDF
特勒迈AC_(94377)阻止诱发莴苣种子二次休眠的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广文 朱诚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特勒迈AC_(94377),即[ 1-( 3-氯肽酰亚胺)-环已烷羧酰胺]能极有效地阻止莴苣( Lactuca sativa L.cv.GrandRapids)种子在萌发障碍条件下(25℃黑暗)诱发的二次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萌发率达100%(对照萌发率仅18%)。浓度试验表明,0.1mM、0.... 特勒迈AC_(94377),即[ 1-( 3-氯肽酰亚胺)-环已烷羧酰胺]能极有效地阻止莴苣( Lactuca sativa L.cv.GrandRapids)种子在萌发障碍条件下(25℃黑暗)诱发的二次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萌发率达100%(对照萌发率仅18%)。浓度试验表明,0.1mM、0.5mM、1.0mM具有相同的效应,在萌发速率和最终萌发率方面都基本相同。 种子在萌发障碍条件下吸涨过程中,ABA含量不论是AC_(94377)处理或对照均显著下降。但是AC_(94377)处理的种子, ABA含量的下降比对照种子更快,吸涨14小时后,种子内 ABA存留量仅为对照种子的一半。 另外AC_(94377)处理还引起种子吸涨期间游离氨基酸代谢的改变。其中,处理间差异最显著的是苯丙氨酸,胱氨酸和丝氨酸明显地高于对照种子。AC_(94377)处理的种子,吸涨14小时后仍含相当数量的丝氨酸,但对照种子测检测不出丝氨酸的存在。将未处理的种子在障碍条件下用外源丝氨酸温育,未能阻止诱发二次休眠。由此可推测阻止诱发种子二次休眠可能与丝氨酸合成反应之前的生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种子萌发 休眠 诱导效应 特勒迈AC94377
下载PDF
秋莴笋种子催芽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明 钱婉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6,共3页
通过探讨不同温度、不同浸种时间的催芽效果,以及光照、激素对催芽的影响,明确了影响秋莴笋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光照和浸种时间。采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或乙烯利溶液浸种,有利促进种子的发芽。因此,高温期必须采用低温... 通过探讨不同温度、不同浸种时间的催芽效果,以及光照、激素对催芽的影响,明确了影响秋莴笋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光照和浸种时间。采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或乙烯利溶液浸种,有利促进种子的发芽。因此,高温期必须采用低温见光催芽或激素见光催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种子 催芽 秋季 栽培
下载PDF
三种不同试剂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聪 张瑞芳 +2 位作者 周大迈 张爱军 王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4,共4页
以香港玻璃生菜种子为试材,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ACC溶液、GA溶液和CaCl_2溶液浸种处理对香港玻璃生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香港玻璃生菜发芽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μmol·L^(-1) ACC溶液、200μmol·L... 以香港玻璃生菜种子为试材,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ACC溶液、GA溶液和CaCl_2溶液浸种处理对香港玻璃生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香港玻璃生菜发芽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μmol·L^(-1) ACC溶液、200μmol·L^(-1) GA溶液,2.5mmol·L^(-1) CaCl_2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适当浓度的ACC、GA溶液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发芽整齐度和发芽率;低浓度CaC12溶液处理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同时提高种子的活力水平,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降低,过高浓度抑制了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发芽率 发芽势 ACC GA CACL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